首页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索引号:115323000151673132-/2022-08250016 | 公开目录:政府文件 | 发布机构:楚雄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
主题词: | 发布日期:2022年08月25日 | 文 号:楚政办通〔2022〕55号 |
标 题:
楚雄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楚雄州“十四五”电子政务发展规划的通知
|
成文日期:2022年08月24日 |
楚雄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楚雄州“十四五”电子政务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县市人民政府,州直有关部门,楚雄高新区管委会:
《楚雄州“十四五”电子政务发展规划》已经州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22年8月24日
(此件公开发布)
楚雄州“十四五”电子政务发展规划
2022年8月
目 录
深入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是深化“放管服”改革和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战略举措,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是落实“网络强国”战略,加快建设“数字中国”的必然要求,是推动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为深入贯彻《云南省“十四五”电子政务发展规划》《楚雄彝族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文件要求,落实州委、州政府关于“数字楚雄”建设的工作部署,全面统筹推进我州电子政务建设改革,不断提升政务服务信息化水平,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助推楚雄州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制定本规划,规划主要阐明“十四五”时期全州电子政务发展目标、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关键举措。规划期限为2021-2025年。
第一章 现状与形势
“十三五”时期,楚雄州大力推进电子政务改革建设,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工作,持续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在政务服务中的应用,推动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推动公共服务更加便利,全州政务服务能力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部分指标达到全省前列。
1.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全州通信光缆达23万皮长公里,互联网州际出口带宽达到2320G,网络传输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累计建成通信基站1.9万余站,光纤宽带和4G网络实现城镇、行政村、重点旅游景区、重要交通沿线全覆盖。建成5G基站568座,实现全州10县市城镇重点区域5G网络覆盖,正式步入5G时代。
2.电子政务外网支撑能力不断强化。建成了上联国家和省,下联县市、乡镇,覆盖州、县市两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和其他单位标准统一、互联互通的电子政务外网基础网络。电子政务外网出口带宽达到300M,全州各级共有1880余家单位、1.54万有效用户通过电子政务外网接入到楚雄州电子政务协同办公系统参与公文交换,依托该系统共发文12.26万件、收文395.41万件次。
3.公共应用支撑能力不断提高。依托省统一公共应用支撑平台,大力推广统一身份认证、电子证照、电子印章等应用。推进用户统一身份认证对接,完成不动产登记、住房公积金互联网端等部门自建业务系统用户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对接。推进电子印章、电子证照应用,全面采集州、县市、乡镇3级827个政务服务实施机构的1779枚印章,电子印章备案覆盖率达到90%;电子证照使用率达到50.6%,实现56类电子证照“掌上应用”,为推动电子印章、电子证照的全面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全州宏观经济库、法人库、电子证照库等基础库建设基本完成,各行业部门主题库建设有序推进。不动产交易登记基础信息数据整合基本完成,并接入国家级信息数据库。市场监督管理大数据平台建设初现成效。住房公积金实现资金流、业务流、信息流“三流合一”。不断推进政务服务办件数据向省级汇聚,全面推送存量数据。积极对接国家、省数据共享平台,根据楚雄实际提出数据需求。推进公共信息资源有序开放,贯彻落实省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开放的有关部署,制定出台《楚雄州推进公共信息资源开放的实施意见》。认真编制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共录入机构信息666项,形成资源目录7308条。
1.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水平大幅度提升。以省政府确定的全省政务服务事项基本目录为基准,推进州、县市、乡镇、村社区四级目录清单与省级目录清单、基本要素一致,公布《楚雄州州级及以下政务服务事项(2020年版)》,及时调整政务服务事项基本目录,不断规范完善实施清单,实现“五级十二同”(即同一事项从省到村五级的受理条件、办事流程、申请材料、办理时限等12个要素相同),政务服务事项办事指南和网上办理流程进一步规范。
2.业务协同水平不断提升。依托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推动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业务协同办理,全面推动企业和群众办事线上“一网通办”、线下“只进一扇门”、现场“最多跑一次”,全面推广应用“一部手机办事通”,打造“办事不求人、审批不见面、最多跑一次”的政务服务环境。梳理集成27个“一件事一次办”主题服务事项,公布58个“跨省通办”事项,让企业和群众感受到跑一次、找一窗的便捷。
3.在线办理水平大幅提高。大力推进“一网通办”“一部手机办事通”,不断深化“网上办”“掌上办”,切实提升政务服务事项在线办理水平,全州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96%。“一部手机办事通”应用稳步推进,服务功能持续优化,可办事项1363项,全州累计注册用户达49.02万人,累计使用手机办理业务量达475.08万件,人均办件量居全省第二。
4.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创新“一颗印章管审批”改革,全州投资类、商事服务类和社会事务类审批事项平均提速率达70%,“一次就办好”事项比例达85%以上,全部事项平均精简材料60%以上,95%的市场主体实现当场受理、当场登记。全面推行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电子化,建成“政采云”平台,完成了政府采购流程的信息化改造,实现全程网上办理,有效解决了投标企业来回跑、往返跑问题。
5.政务服务“好差评”稳步推进。认真落实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积极利用政务服务“好差评”系统,助推政务服务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事项评价覆盖率70.66%,差评整改率100%,有效推动了全州各级各部门服务意识和工作作风转变。
智慧公安领域,已完成大数据融合、智慧调度等12个系统平台的建设,整合汇集了全州52类数据资源、50亿条数据,有效提升了全州公安机关的预测预警能力、精准打击能力、动态管控能力、服务群众能力。智慧教育领域,楚雄教育云平台已初具信息技术数据的汇集和存储功能,已在全州1万多间普通教室、1千多间计算机教室安装了智能终端,全州基础教育阶段的所有普通教室应用数据开始汇集。智慧旅游领域,积极推进智慧旅游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数字化平台建设,衔接全省的旅游大数据中心、旅游综合服务平台、旅游综合管理平台,推动传统旅游发展方式、管理模式、业务流程的优化和提升。智慧医疗领域,全州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全部建立了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实现了医院业务流程规范化、管理信息化。智慧民政领域,利用省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平台,全库比对低保对象的车辆、养老保险缴存、工商信息等家庭经济状况,全面提高低保对象精准度。利用省社会救助信息化平台,实现社会救助业务办理、资金发放、数据统计分析全流程线上闭环运行。基层治理领域,积极探索“互联网+党建+网格化+社会治理”的模式,率先在全省建设党建引领“一部手机治理通”系统平台,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全州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区域间发展不平衡问题较为突出,信息化整体水平不高仍是基本现状。政务云尚未建成,各县市、各部门系统上云率低,信息资源利用率不高。电子政务外网覆盖面与承载力需进一步加强,与部门专网尚未实现全面互联互通,村级尚未实现全面开通应用。公共支撑应用有待进一步深化,统一身份认证系统、电子证照、电子印章等有待进一步对接推广。政务基础设施建设有待整合,信息基础设施重复建设问题仍然存在,各单位分散运维,投入大、效益低,难以形成集约效应。网络安全保障能力有待提升,尚未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
(二)数据资源共享开放程度有待提高
部门间数据信息共享机制尚未建立,信息系统数据接口标准不统一,“信息壁垒”“数据孤岛”依然突出。缺乏一体化的政务服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无法实现数据采集、交换、应用的全过程管理。受垂直业务管理模式等影响,部分数据回流困难,全方位的数据资源共享交换较难实现。部门权责匹配不清、数据格式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导致不敢开放、不想开放、不能开放、不会开放的现象仍然存在,已开放的数据数量和价值距离社会需求仍有很大差距,较难满足经济社会发展与社会创新领域的需求。
(三)政务协同办公能力有待加强
政府内部的行政协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各部门系统联通不畅,基层公务人员重复录入、重复填报、部门间办事反复跑动等问题还未得到彻底解决。政务协同办公系统有待进一步优化完善,移动办公能力有待进一步拓展。部门间协同办公机制有待完善,协同意识和能力有待提高。
(四)政务服务能力水平有待提高
政务服务“网上办理”的意识和应用能力与先进地区比还有差距,“一网通办”服务事项还需进一步优化,“一部手机办事通”应用需不断探索拓展,“网上办”“掌上办”覆盖范围和深度有待提高。线上线下融合深度不足,部分地区、部分事项不同程度存在线上线下“两张皮”现象,智慧大厅建设水平相较落后,智能化程度偏低,政务一体机等智能设备投入不足。部分县市审批改革后协同性、联动性不够,保障不到位,存在政务服务“上热”“中温”“下冷”现象,急需破解。基层政务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人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还有待提高。
(五)电子政务配套机制有待完善
电子政务相关政策法规、技术标准、规范指南等仍需进一步完善。电子政务工作机制需进一步优化,发展政策、资金、人才等要素保障需进一步增强。“智慧政务”应用建设不同程度存在缺少配套资金的问题,导致综合受理、自助办理的等部分设施建设应用不到位。“互联网+政务服务”人才需求存在结构性矛盾,专业人才数量不够、能力不足的问题较为突出,网络安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新型专业技术人才缺乏,人员配备难以适应技术发展节奏,影响电子政务发展水平。
“十四五”是衔接“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时期,我国正在迈进高质量发展阶段,科技创新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引擎。党中央关于数字化建设的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对新时期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数字化、智能化成为新的建设主题。云南省高度重视电子政务发展,坚持“政府革命+科技创新”,对政府体制机制和领导观念进行全面革新提升,从需求侧推动政府服务流程再造,拓展深化数字化应用场景,着力推动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面对“十四五”时期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楚雄州必须把握技术变革创新机遇,利用好电子政务建设“新工具”,以新技术、新模式推动政府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提升,引领全州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快速发展。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论述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全面推进数字化改革的决策部署,立足把楚雄建设成为滇中崛起增长极核心引擎、现代农业示范区标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样板的新定位,结合楚雄州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政务服务信息化建设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新型政务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信息资源整合和深度开发,不断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发展水平,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切实提高群众满意度,为实现边疆民族地区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为推动楚雄州高质量跨越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领导贯穿于楚雄州电子政务建设和政府数字化改革全过程。凝聚全州力量,调动各县市、各部门积极性,持续增强电子政务建设的动力和活力。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便民惠民利民为根本目标,把“互联网+政务服务”作为推进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抓手,全面实现“一网通办”,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服务,增强人民群众在电子政务建设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按照国家和省关于电子政务的统一规划部署,以“体系化设计、平台化构建、一体化发展”为路径,立足楚雄、着眼全省,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减少重复投资,构建协同高效、集约有序的电子政务支撑体系,主动融入和服务全省电子政务一体化建设。
围绕行政审批各个方面,推进数字化转型升级,推动跨部门、跨区域的数据共享、流程再造和业务协同,实现部门审批协同高效。激发数据要素活力,充分发挥数据的基础资源作用和创新引擎作用,催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推动政务数据资源依法有序共享开放和开发利用,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的协同共治作用,合力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全面构建制度、管理和技术衔接配套的安全防护体系,切实保障网络和数据安全,依法保护个人信息。
到2025年底,全面构建我州体制机制更加完善、数据共享普遍满足、服务成效更加突出、创新应用更加突显、安全保障更加完备的电子政务发展新格局,建立健全决策科学、治理精准、服务高效的新型政府运行模式,提升全面网络化、高度智能化、服务一体化的现代政府治理能力,全面推动我州电子政务发展水平迈上新台阶。
——基础支撑能力全面提升。推动现代技术在楚雄电子政务建设中的全方位应用。互联网支撑能力进一步提升,光纤网络进一步优化升级,出口带宽和承载能力持续提升,4G覆盖不断深化,5G网络实现规模化部署,基本建成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互联网基础设施。电子政务外网覆盖范围不断扩展,相关部门业务专网全面整合接入,实现电子政务外网“应接尽接”;电子政务外网支撑能力进一步提高,全面完成州、县市两级IPv6改造,建成支持数据流量和视频流量高效传输的电子政务外网骨干网。全省统一公共应用支撑平台应用不断深化,电子证照出证率和电子印章加盖率达到80%。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防护体系更加完备,安全运营管理能力显著提升。
——数据共享开放水平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和开放取得突破性进展,“信息烟囱”“数据孤岛”大幅减少,政务服务数据全面汇聚,跨层级、跨部门、跨区域业务高效协同,“一件事一次办”水平全面提升。
——政务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在线政务服务能力处于省内上游水平,并走在全国30个民族自治州前列。全面实现高频事项“一网通办”,云南省政务服务网楚雄站、“一部手机办事通”本地化应用服务深度和范围显著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全面提升,高频服务事项实现100%“掌上办”,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99%,全程网办和零跑动率达到90%以上。加大政务服务“一部手机”应用、实体大厅智慧政务建设,实现全部政务服务事项由“网上审批”向“掌上审批”迁移,本地化公众生活服务实现“掌上办”,切实提升群众的获得感、便利度。
——协同治理能力显著增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治理、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等领域的数字治理能力显著提升,跨部门、跨地区、跨层级业务协同联动能力显著增强,结合地区实际,打造智慧监管、公共安全、基层治理等一批典型应用。
——安全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全面落实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等级保护、分级保护、国产密码应用、数据分级分类保护、个人信息保护等制度,加强国产密码应用安全性评估,深化国产自主可控产品在政务领域的应用和替代,建立健全网络和数据安全保障制度体系。
表1 楚雄州“十四五”电子政务发展主要指标
指标
|
2020年
|
2025年
|
指标属性
|
|
基础资源
|
电子政务外网行政村级覆盖率(%)
|
8.42
|
80
|
预期性
|
州级非涉密政务信息系统上云率(%)
|
—
|
90
|
预期性
|
|
公共支撑
|
政务服务实施机构电子印章备案覆盖率(%)
|
90
|
95
|
约束性
|
电子证照出证率(%)
|
50.55
|
80
|
预期性
|
|
电子证照电子印章加盖率(%)
|
18.33
|
80
|
预期性
|
|
应共享的政务服务数据需求满足率(%)
|
39.2
|
90
|
预期性
|
|
证照免提交率(%)
|
—
|
70
|
预期性
|
|
政务信息化应用
|
非涉密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
|
96
|
99
|
约束性
|
非涉密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和零跑动率(%)
|
66.26
|
90
|
预期性
|
|
“一部手机办事通”注册用户数(万人)
|
49
|
150
|
约束性
|
|
“一部手机办事通”月活跃用户数(万人)
|
—
|
25
|
预期性
|
|
“云政通”党政机关公职人员覆盖率(%)
|
—
|
100
|
预期性
|
——2020-2022年,筑牢基础。出台楚雄州“十四五”电子政务发展规划,全面宣传规划内容。建立电子政务建设统筹协调和工作推进机制,统筹推进各项工作,逐步推进电子政务基础能力建设。
——2023-2024年,重点实施。基本完成规划明确的重点任务、重点项目和重点应用建设,基本实现规划制定的主要公共指标。
——2025年,持续优化。总体完成规划明确的重点任务、重点项目和重点应用建设,全面实现规划制定的主要公共指标,展望我州“十五五”电子政务发展规划。
四、发展关系
按照全省一体化的建设思路,构建省、州、县三级融通的建设模式,省、州两级强化基础能力支撑,省、州、县三级共同开展应用创新,实现数据全面共享、应用全面协同、服务全面规范。
基础支撑方面。依托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不断探索深化本地应用,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升级改造,有序推进本地数据中心、数据服务平台建设,持续提升电子政务支撑能力。互联网基础设施按照全州统一部署和安排,持续推进网络升级和基础设施建设。电子政务外网由省统一规划升级,州按要求推进电子政务外网IPv6改造,推动各部门、各地区网络迁移整合或融合互联。政务云按照省统一安排部署,运用省级统一部署的政务云或按要求部署州级政务云节点。公共应用支撑方面,统一身份认证中心、公共支付平台、电子证照、电子印章等系统由省统筹建设,州接入使用并推动部门系统对接。
政务应用方面。充分利用和推广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和一部手机办事通,全面推动各级各部门事项进驻,探索建设提升民生服务、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信息化应用,不断深化楚雄特色服务和应用。
按照省、州相关规划及政策文件要求,楚雄州政务服务管理局统筹推进全州电子政务发展,加强政务服务平台应用和升级优化,州级各部门按照相关标准和要求,负责各自应用系统、平台、网站、APP等建设及维护,按照实际需求与省、州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实现对接,整合统一互联网办事服务入口,全面提升楚雄州政务服务信息化水平。
各县市电子政务按照全州一体化的原则进行统筹建设,推进全州电子政务相关系统平台互联互通、数据共建共享。各县市统筹各自区域内电子政务外网基础网络建设,数据中心由州统筹建设。各县市充分利用省、州支撑平台以及国垂、省垂、州级应用系统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持续推进政务服务大厅智能化改造,拓展和延伸基层服务渠道,鼓励县市政府部门探索本地特色业务应用及服务改革经验,形成成功经验并复制推广。
第三章 主要任务
一、夯实高效集约的基础支撑体系
1.提升电子政务外网支撑能力。按照省统一标准和要求,充分利用现有基础资源,加强5G、IPv6、物联网等新技术融合运用,持续推进电子政务外网优化升级,不断提高电子政务外网服务能力、拓宽电子政务外网服务范围,建设结构合理、边界清晰、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的电子政务外网体系,为实现全省电子政务外网“一张网”提供支撑。进一步提升网络覆盖范围和带宽,逐步实现千兆到县市、百兆到乡镇,村社区按需开通使用。推进全州电子政务外网IPv6改造,完善电子政务外网IPv6应用支撑能力。提升电子政务外网对视频数据支撑能力,为视频业务提供网络隔离通道。强化电子政务外网运行保障能力,加强网络日常维护和应急管理,提升移动安全接入能力。
2.提升电子政务内网支撑能力。进一步提升电子政务内网支撑能力,创新电子政务内网共性办公应用,提高跨部门业务协同和应用集成水平。完善电子政务内网运维管理和安全保障体系,有效支撑业务协同应用建设和信息资源整合利用。
3.推进部门业务专网整合。按照应接尽接的原则,加快推进部门非涉密业务专网与电子政务外网对接,分类梳理各部门业务专网,除少数特殊情况外,分阶段推进部门非涉密业务专网(含国家部委垂直部署业务专网的州级及以下部分)向电子政务外网迁移整合或融合互联,充分利用已建线路资源,减少重复建设,为全州各类业务应用提供网络支撑。
专栏1 电子政务网络建设重点项目
|
优化完善电子政务网络体系。优化全州电子政务网络架构,根据各地各部门承载现状和需求,全面优化网络基础设施,升级改造现有电子政务外网、内网,加快部门业务专网整合,着力构建全州两张网络、三级互联、四级覆盖的新型电子政务网络体系。
|
根据省关于政务云建设的统筹部署和安排,运用省级统一政务云或建设楚雄政务云节点,推动完善全省一体化政务云布局,为全州电子政务发展提供稳定可靠的云平台支撑。加强政务云精细化管理,从资源申请、使用、撤销等环节进行全面管控,提升资源利用率和使用率,更好地支撑全州政务信息化应用。以上云为原则,不上云为例外,推进全州非涉密政务信息系统迁移,进一步推进资源整合、数据融合。完善规范可靠的政务云容灾备份体系,落实“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密码保障系统,并定期开展密码应用安全性评估,保障政务应用安全稳定运行。
专栏2 政务云重点项目
|
统筹推进政务云建设。按照省关于政务云平台的建设的统一部署和安排,运用省级统一政务云或建设楚雄政务云节点。持续推动全州政务系统迁移上云,进一步推进资源整合、数据融合,加强精细化管理,提升业务系统和政务应用上云率。
|
依托全省统一的公共应用支撑平台,为我州电子政务建设提供共性应用支撑服务,实现政务应用的协同开放和快速部署。
1.统一身份认证平台。按照省统一建设要求,推进楚雄州各政务信息系统与省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对接,推动已建系统账号迁移至省统一认证账号库,实现“一处认证、全网通行”,满足自然人、法人、公职人员身份安全认证需求。
2.统一事项管理系统。按照规范标准,全面梳理政务服务事项清单,推进各部门服务事项与省统一事项管理系统对接,实现同一事项在政务服务平台与部门自建业务办理系统中相统一。
3.统一业务办件赋码平台。推进全州各级各部门业务审批系统与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对接,推动实现办件统一编码、统一管理、统一溯源、提高政务数据的精确度和规范度。
4.统一电子证照系统。推进省州电子证照互认互信,完善全州统一电子证照库,推动各部门、各层级证照信息数据互联互通、充分共享。推动政务服务各类业务系统与电子证照系统对接,推广电子证照应用服务,避免重复提交材料和循环证明,实现政务服务效能提升和营商环境优化。
5.统一电子印章系统。加强省统一电子印章系统一体化应用,推进相关政务信息系统与省统一电子印章系统对接,提供权威、规范、可信的电子印章服务,满足电子证照、电子公文等业务应用需求。
6.统一电子档案系统。依托省统一政务服务电子档案系统,推进政务服务事项审批服务各环节电子档案归档标准化服务,推动电子档案全周期规范化流程化管理、归档和利用,支撑企业和群众全流程网上办事。
7.统一公共支付平台。推动全州各级各部门非税缴费事项使用统一非税电子化收缴平台进行费用收缴,整合拓展线上线下缴款渠道,满足企业群众便捷办理政务服务缴费需求。
8.统一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依托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联动融合各类线上线下政务服务平台,完善知识库共享,建设面向企业和群众统一的政务服务智能客服系统,为政务服务应用提供客服支撑。
9.统一服务融合支撑平台。建设服务融合支撑平台,提供接口网关、服务总线、安全审计等能力,实现各部门政务应用系统稳定集成、互联互通、安全可控。
10.统一应用支撑平台。建设应用支撑平台,提供应用开发运行环境和通用组件库,实现系统需求快速响应、敏捷开发,并建立技术规范标准体系,规范各类政务应用开发。
专栏3 公共应用支撑平台重点项目
|
省统一公共支撑平台应用。按照省统一标准和要求,推动全州已建、在建系统全面对接省统一公共应用支撑平台,全面推广电子印章、电子证照等重点应用。
|
二、构建共享开放的数据资源体系
结合省、州基础信息资源,持续建设完善全州人口、法人单位、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信息、经济治理等基础数据库,并作为云南省基础库的一部分,实现数据同步更新和确认。围绕各部门业务主线,汇聚整合关联数据,构建完善本部门或者牵头行业业务主题库,为各类政务应用提供数据支撑。
专栏4 政务数据资源库重点项目
|
1.深化人口基础信息库应用。整合公安、人社、卫生健康、民政、残联等部门的人口数据库资源,不断拓展人口数据资源共建共享单位范围。进一步完善人口信息维度,加强人口数据的统计、监测、分析,提高数据资源的鲜活性、基础性、完整性和权威性,积极挖掘人口数据库资源在劳动就业、社会保障、人口普查、计划生育、打击犯罪、个人信用等领域的应用价值。
2.完善法人基础数据库功能。整合全州企业法人、银行等金融机构信息、中介组织信息等数据,丰富组织结构、股权结构、资产规模等法人单位信息,拓展商标、专利、认证资格、准入许可等法人单位信息,推动实现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在市场监管、税务、外汇管理、银行监管等部门的实时共享,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升企业服务效能。
3.建立健全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基础数据库。完善城镇布局、农业农村、地名及行政区划、遥感对地观测、国土空间规划、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等基础信息的整合共享支撑能力,拓展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图层信息,稳步推进自然资源和地理信息数据的开放共享,为交通、水利、国土、统计、公安、民政等政府部门以及社会公众提供科学、准确、及时的地理空间信息服务。
4.建设经济治理基础数据库。整合全州交通、投资、能源、工业运行等各个领域的基础数据库,推进经济治理基础数据指标体系规范化建设,利用大数据等技术深挖数据价值,构建经济分析模型,实现全州宏观经济的预测分析和监测预警。
5.构建和优化业务主题数据库。构建和优化卫生健康、社会保障、生态环境保护、气象水文、食品药品、应急管理、城乡建设、政务服务等业务主题数据库。
|
1.推进政务服务数据资源清单化梳理。开展全州政务数据资源普查工作,围绕业务梳理各部门政务信息系统及相应数据资源,形成各级部门政务服务事项目录清单、数据需求目录清单、数据资源目录清单、数据共享目录清单、数据服务目录清单以及共享负面清单,通过对全州数据资源的梳理,掌握数据资源分布及使用需求,明确部门数据资源的现状和特点。
2.推进政务服务数据规范化管理。以“应用导向”“需求导向”为原则,研究制定楚雄州政务服务数据管理标准规范,实现数据采集、组织、分类、保存、发布与使用等各环节的标准化、规范化和责任化,为实现“一数一源”和数据的互联互通提供保障。健全数据更新纠错机制,加强清洗比对,强化质量控制,确保数据准确、完整、可用和可追溯。制定政务服务数据资源管理绩效考评体系,对各部门政务服务数据资源的目录编制、资源共享和更新维护情况进行评估。
根据实际需求,推进楚雄州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建设,逐步实现与省级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州级部门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构建跨部门、跨层级的可信数据共享交换格局,推进更多直接关系企业和群众办事、应用频次高的数据纳入共享范围,逐步推进全州垂管部门业务系统数据连接,依法有序实现全州各级各部门政务服务数据资源共享。按照国家和云南省统筹部署,推动建立国家、省、州、县市四级政务服务数据共享沟通机制,推进国家垂直理业务系统产生的数据向基层部门共享。逐步扩大政务服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覆盖范围,在确保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协调推进公共服务机构、相关企业及第三方平台数据等社会数据共享。
按照全省统一部署和安排,逐步建立政务服务数据定向开放、授权开放等制度办法,推动州、县市各部门按照权责划分明确数据开放类型、条件、范围,并在本部门政务数据资源目录基础上梳理形成政务数据资源开放目录,动态调整数据开放目录。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依法有序推动政务服务数据资源向社会开放,通过数据产品授权查询、数据批量下载、应用接口调用等形式提供开放服务,最大程度发挥政务服务数据资源价值。
有序推进政务服务数据应用,依托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推进数据开发利用平台建设,积极探索建设一批具有楚雄特色的示范应用,强化国家级、省级汇聚政务数据在基层的应用和创新,推动“数据回家”。推进省级统建数据资源平台、公共应用支撑平台和业务中台与楚雄城市大脑对接,推动基层数据应用能力不断提升。深度挖掘政务服务数据在政府决策、经济调节、社会治理、市场监管、生态环保、乡村振兴等方面的作用,引导市场主体探索政务服务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探索与市场主体共建、共治、共享的数据开发利用和创新体系,助推楚雄州“滇中崛起增长极、现代农业示范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
专栏5 数据共享开放重点项目
|
推进楚雄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建设。按照省统一标准规范,依托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和“楚雄云”平台(规划中),推进楚雄政务服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建设,承载省级回流数据,实现省、州数据互联互通,支撑我州政务服务数据资源跨部门、跨层级、跨地区高效、安全共享,加强数据治理、数据管理、数据分析等能力建设。推进全州政务服务数据资源目录的梳理,统筹全州各类政务服务业务系统按统一规范接入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并实现与省级平台对接,打造数据共享、业务协同的政务服务体系。统一对外提供各类数据服务,支持部门提供办事服务和开展监管治理,支持依职能获取和使用数据服务。推进数据可视化建设,加强政务服务数据分析、研究和运用,服务领导决策。
|
以电子政务内网为支撑,优化完善党委各部门的核心业务信息系统,推进纪检、干部人事、新闻宣传、统一战线、机构编制等业务应用建设。深化和创新政务内网电子公文、门户网站、安全邮件、视频会商、即时通信、语音服务等共性办公应用,提升电子文件管理和应用水平。
以省级统建“云政通”为行政协同基础中枢,积极推广“云政通”应用,为州委、州政府领导及工作人员提供访问信息和申请业务的统一入口,满足政府内部协同办公的基本需求。持续优化政府内部办事流程,推动机关内部非涉密“零跑动”办事事项全程网上办理。推动全州各级各部门办公系统和业务系统与“云政通”对接,加强财务、人事等机关内部办事系统整合共享和对接,实现高频办事事项全流程网办。探索政务应用创新,基于“云政通”平台,结合实际,推动多跨创新应用建设,推动内部业务协同流程再造,面向部门间办事事项,精简材料、优化流程,全面梳理、逐步推出和动态管理机关内部办事“零跑动”清单。
按照省统一部署和要求,全面推进政府网站集约化建设,整合政府网站信息资源,进一步完善政务公开专题页面和政府信息公开专栏,优化完善统一政策文件库、查询系统和智能推送系统。加强政务新媒体集约化建设和管理,依法全面推进政务相关领域和流程信息公开,结合地方实际、民族区域特色,积极创作发布权威准确、通俗易懂、特色鲜明、易于传播的政务信息产品。推进政务新媒体与政府网站、政务服务平台等数据融通、服务融通、应用融通,推动形成整体联动、同频共振的政策信息传播格局。
专栏6 执政协作平台重点项目
|
1.“云政通”建设和推广应用。积极推广“云政通”应用,加快推动全州各级各部门办公系统和业务系统与“云政通”对接,探索推动基于“云政通”系统的政务协同应用创新。
2.推进政府网站集约化建设。完成县级以上政府门户网站IPv6改造,推进政府网站集约化管理平台和信息公开平台建设,推进政府网站信息资源分析等应用建设。
|
1.全面推行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规范化。根据国家标准规范和我省“五级十二同”要求,按照《云南省政务服务事项基本目录管理暂行办法》,全面规范全州政务服务事项名称、编码、依据、类型等基本要素内容,建立健全政务服务事项设立、调整、废止等动态管理机制,实现全州政务服务事项统一调整、统一上报。以申报材料、办理程序、办理时限、办理地点、咨询电话等内容为重点,推进办事指南标准化,切实提升办事指南规范性和精准度。加快推动事项同源,在各级政府门户网站、部门网站和实体大厅实现事项同源管理、同源发布。
2.深化“一件事一次办”主题集成服务。按照“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跑动”四项要求,围绕群众生活服务和企业生产经营两个“全生命周期”,依托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优化“一件事”服务系统,为“一件事一次办”主题集成服务提供网上办理、窗口受理、分发审批、结果归集的全链条支撑,着力解决涉及部门多、时间长、往返跑等问题。持续开展“一件事一次办”事项清单梳理,坚持以群众和企业的实际需求为导向,做好高频、热点主题服务场景的细分和梳理,结合楚雄州实际,不断拓展“一件事一次办”的广度和深度,不断丰富各类服务场景,着力实现标准统一、特色鲜明的“一件事一次办”。
3.持续推进政务服务“跨域通办”。以数字化发展推动政务服务突破地域限制,有效满足人民群众异地办事的需求,持续推进政务服务“全州通办”,全面推进政务服务“省内通办”,深入推进政务服务“跨省通办”。持续加强全州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梳理,推进全州范围内政务服务事项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打破属地管理模式,推进“全州通办”。对接省级要求,梳理本地企业及群众办理频率高、关注度高、需求量大的异地办理事项,建立健全“省内通办”工作台账机制,促进省州政务服务互联互通;及时总结推广相关工作经验,推进与省内其他兄弟市州开办跨城通办;推动各部门涉及“省内通办”事项的业务系统与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全面对接,为实现“省内通办”提供楚雄支撑。根据国家和省“跨省通办”相关工作部署,持续推进西南五省和泛珠三角区域“跨省通办”,不断探索与省外邻近城市、经济合作密切城市、人员往来频繁城市的“跨省通办”业务,逐步深化“跨省通办”服务。
专栏7 健全政务服务机制重点项目
|
1.深化“一件事一次办”。按照“四减”要求,持续梳理“一件事一次办”事项清单,依托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及数据共享平台,推进楚雄“一件事一次办”审批管理系统建设,融合受理、管理、审批、快递等系统功能,纵向贯通层级限制、横向打通部门壁垒,推动线上“一站式”协同办理。优化“一件事一次办”大厅窗口设置,闭环“一件事”办理管理流程,推行容缺受理、免费邮寄等举措,全力推动“一件事”实现“一次办”。
2.健全“跨域通办”服务机制。聚焦企业群众高频事项需求,梳理“跨域通办”事项清单,组建通办服务队伍,建立健全跨区域跨部门授权授信机制,相互授予收件受理、一次性告知、原件核验、人证比对、审批结果送达等权限,实现窗口服务、证明材料、审批结果等效互认。开放政务数据模块接口,加强两地政务数据对接共享,打通两地审批系统物理隔阂,优化线上线下服务专区,夯实“跨域通办”基础。
|
1.深化“一网通办”建设。加强云南政务服务网楚雄站建设优化,持续完善并推广全流程网办服务,按照省统一技术标准规范,全面推进各部门自建业务系统接入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集成整合全州各级各部门自建系统互联网办事入口,全面实现“只进一张网、能办所有事”。
2.深化“一部手机办事通”应用。持续完善和拓展“一部手机办事通”楚雄站移动服务平台,优化提升已进驻事项的“掌上办”服务体验。不断拓展“一部手机办事通”服务事项覆盖范围,进一步推进交通、民政、人社、医疗、教育等重点领域民生服务事项梳理工作,持续挖掘企业群众办事难点、痛点和堵点,加快推动更多高频民生服务事项进驻。加强服务事项“颗粒化”梳理,针对不同群体、不同领域开展定制化服务,提升政府服务精细化和精准化程度。加强“一部手机办事通”应用推广,全面推动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协会团体等人员注册使用“一部手机办事通”,加大“一部手机办事通”在群众中的宣传推广力度,充分利用政府网站、政务新媒体、政务服务大厅、各类活动等载体,提升“一部手机办事通”在我州的知晓率、注册率和应用率。
专栏8 深化在线服务应用重点项目
|
1.深化“一网通办”建设。推进各部门自建业务系统与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对接,整合全州各级各部门互联网办事入口,持续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进驻楚雄州政务服务网。
2.深化“一部手机办事通”应用。持续完善和拓展“一部手机办事通”楚雄站移动服务平台,优化提升已进驻事项的“掌上办”服务体验,加大“一部手机办事通”推广和应用力度,提升注册人数和用户活跃度。
|
1.推进线上线下全面融合
加强政务服务大厅标准化智能化建设。优化各级政务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提升“就近办”服务体验。深化各级政务服务大厅标准化建设,推进政务服务统一品牌形象、统一管理规范、统一服务标准。持续完善政务服务大厅的导向标识、安全标识、消防标识、无障碍标识以及应急、服务标语等引导服务,为群众提供精准引导。统筹政务服务大厅主题区域划分和自助服务厅建设,聚焦企业群众办事的热点、难点,设置主题应用场景,提供精细化服务,进一步优化咨询导办区、自助服务区等配套设施区域,增强区域连接的流畅性和合理性,提升服务效率。持续推进优化综合窗口设置,提升综合窗口受理率、办结率,进一步提高“一窗”服务水平。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围绕企业、群众大厅服务需求,推进智能引导、智能预约、智能管控等应用建设,打造亲民化、智能化、简约化的智慧实体大厅。
探索推进政务服务新模式。加快推进政务服务一体机配备、应用、推广,推动各地政务服务大厅自助终端向综合一体机转换,逐步推进24小时“不打烊”服务大厅建设。不断创新线下政务服务发展模式,探索推进州级层面“政银合作”模式,充分依托银行服务网络优势,推动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入驻银行智能服务终端。按照互利共赢原则,根据实际需求,探索推进政务服务与水、电、气、邮政服务网点以及互联网平台等社会渠道融合,科学合理布局合作服务站点,打造泛在融合的服务渠道。
2.提升基层服务供给能力。立足各地实际情况,科学合理有序推进县级行政管理权限向基层下放,推动“一颗印章管审批”改革向基层延伸,总结推广禄丰市广通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楚雄市东华镇、大过口乡,南华县龙川镇、雨露乡基层整合审批服务与综合执法试点改革优秀经验。逐步推动基层政务服务站点优化升级,充分利用各级政务服务大厅、基层服务窗口、社区服务点、政务服务一体机、自助办事终端等,编织基层政务服务的“就近办”服务网络,缩小城乡服务供给差距,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整合各个部门在基层服务的渠道和平台,推进“综合窗口”改革,推动实现“一窗式受理、一站式集成”。持续提高基层服务事项入驻率,推动养老金领取、待遇资格认证、户籍办理等高频事项向基层延伸。加强基层政务服务工作人员业务知识和系统操作培训,全面提升基层政务服务效能。
3.优化特殊群体服务。围绕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办事需求,推进政务服务网上平台、自助终端、实体大厅等线上和线下平台优化升级,不断完善语音服务、翻译服务、民族语言服务等功能,健全政务服务大厅便利特殊群体的配套服务措施。积极探索特殊群体网上代办、电话代办、亲友代办、上门服务等方式,加强社会保险待遇资格认证、津贴补贴领取等高频服务事项面向特殊群体服务能力,让政务服务更有“温度”。
专栏9 政务服务渠道拓展重点项目
|
1.政务服务大厅智能化升级。持续推进各级政务服务大厅的标准化、智能化升级,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推进智能引导、智能预约、智能管控等应用建设。统筹政务服务大厅主题区域划分和自助服务厅建设,进一步优化区域配套设施。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一体机配备和应用,打造智能化便民办事服务大厅。
2.提升基层服务供给能力。不断完善基层办理政务服务事项实施清单,通过委托收件、委托受理、帮办代办等方式,逐步实现个人 政务服务事项在基层“能办尽办”。进一步深化网上办理,推进基层政务服务事项全面网上运行,实现群众外网申报、审批线上流转、结果在线可查。推进基层政务服务场所标准化建设,整合利用现有的服务场地、设施等资源,鼓励各地结合当地实情特点开展创新实践。深化基层“一件事”主题集成服务,将基层群众有办理需求的主题式服务,延伸至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推进“政务服务地图”建设,为企业群众提供各类服务网点布局、自助服务终端布设、咨询电话、可办业务、预约申请、位置导航等服务功能,实现基层政务服务看得见、查得到、能操作。
|
1.推行企业开办“一窗通”服务。依托省开办企业“一窗通”服务平台,全面推行开办企业“一窗通”和“审核合一”服务,持续推动全州企业开办涉及部门业务协同和数据共享,推进企业开办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加快整合企业登记、公章刻制等各类企业开办事项和网上服务资源,进一步压减企业开办时间。全面推广电子营业执照应用,做到企业名称申报、登记业务网上全程办理,申请人与审批人之间“零见面”。持续推进新办企业印章免费刻制等人性化服务,切实降低企业开办成本,实现企业开办“一天不用等、一次不用跑、一分不用花”的目标。
2.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加强全省统一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的应用,健全工程建设项目联审机制,加强各级各部门业务协同,按照“一家牵头、部门配合、成果共享、结果互认”要求,细化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和运行规则,提升并联审批、批后监管、联合验收等审批效率。持续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精简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持续推进电子印章信息收集工作,全面推广数字化图纸,有序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分级分类管理,推进社会投资小型低风险项目“清单制+告知承诺制”,提高项目审批和建设效率。
3.持续规范公共资源交易服务。持续推进楚雄州公共资源电子交易服务系统建设和应用,不断强化场内监督管理,提升平台交易服务水平。继续巩固工程建设、政府采购项目电子化交易成果,着力推行土地、矿业权及国有产权电子化交易,全力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全领域全流程电子化。深入推进网上不见面开标、远程异地评标及保证金电子化收退等常态化。在房屋建筑、公路、农田水利、地质灾害治理、土地整治、生态环境等行业中积极实行“暗标”评审。加强“政采云”平台运用管理,不断优化政府采购业务流程,常态化组织开展“政采云”平台供应商征集入围审核工作,推动政府采购活动更加阳光透明、廉洁高效。持续升级网上中介超市,推动中介服务事项清单化、中介服务网上办。
4.持续优化税务服务。积极推进“互联网+税务”行动计划,全面推进税收征管智能化改造,着力构建“线下服务无死角、线上服务不打烊、定制服务广覆盖”的“智慧税务”税费服务征管体系。持续推动“智能办税服务厅”建设和“新办智能一网通”平台试点工作。积极推进电子发票应用,深化电子发票应用场景,加强电子发票智慧监管,强化电子发票全生命周期管理。
5.深化“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持续完善楚雄州不动产登记“最多跑一次”网上服务平台功能建设,全方位推进不动产登记“一网、一门、一次”和“最多跑一次”改革,加强与自然资源、住建、税务等部门业务系统和数据共享,全面实现不动产登记网上查、网上办新模式。逐步推动不动产登记等服务事项办理向银行网点、房地产开发企业、乡镇、行政村等延伸,全面提升不动产登记便民利企服务水平和能力。
6.提升企业融资便利化水平。持续完善全国信易贷平台楚雄站建设,依托统一融贷平台,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入驻平台,加大涉企征信数据、金融资源、惠企政策和涉企服务等资源整合力度,畅通企业征信信息查询机制,搭建政银企信息交流平台,打通金融机构、市场主体、政府部门三方信息互通渠道。充分发挥人民银行楚雄支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作用,探索推进核心企业对接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等模式,带动链上企业整体加入融资服务平台,为楚雄州更多的中小企业解决实际资金难题。
专栏10 营商环境优化重点项目
|
优化升级营商环境综合服务平台。利用已有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持续优化升级营商环境综合服务平台,围绕营商环境18项评价指标,深化企业开办、工程建设、公共资源交易、财税服务等相关服务领域“互联网+”应用,加快推进电子证照、电子印章应用,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优化市场主体直接评价营商环境功能,推进营商环境有关指标数据汇聚,积极协调省级数据回流,建立健全本地数据承载机制,推动实现全州营商环境指标的智能分析和可视化展示。
|
1.推进“互联网+教育服务”。持续推进完善楚雄教育云平台建设,助推全省统一教育数字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和一体化智能教育与管理平台建设,完善教育资源库,建立健全区域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机制,切实提升农村地区、贫困地区、边远地区及民族地区教育资源共享水平,逐步提升智慧教育覆盖范围。推进更多教育体育系统政务服务事项入驻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
2.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持续完善医保服务系统建设,推进医院、医保系统对接,加强“一部手机办事通”医保专区建设,全面推广医保电子凭证,不断完善医保结算服务。推动各级政务服务大厅“一窗通办”医保入驻,提升基层服务供给能力。
3.推进“互联网+人社服务”。持续推进人社信息化便民服务创新提升行动,以部省级平台为支撑,依托云南人社一体化平台,对接国家公共服务平台、“一部手机办事通”等平台系统,拓展人社服务网上办事渠道,完善线上服务功能,提升服务能力。推进人社公共服务线上线下同步受理,实现公共服务多渠道统一发布、业务统一受理、结果统一反馈。推行社保卡“一卡通”应用,发行第三代社保卡,优化社保卡用卡环境建设,推广社保卡和电子社保卡在身份凭证、信息记录、自助查询、医保结算、缴费及待遇领取、金融支付等领域的应用。努力实现“全数据共享、全服务上网、全业务用卡”,提升人社信息化便民服务水平。
4.推进“互联网+民政服务”。推进政务数据资源共享,强化部门业务协同,加快实现与公安、医保、车管、住建、工商等部门数据的共享交换,为开展高龄津贴发放、社会救助等业务提供数据支撑。完善业务短信平台建设,实现实时发送办事进度信息和可接收回复信息的功能,有效提高办事效率。强化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后的事中事后监管,提升养老服务质量。
专栏11 公共服务重点项目
|
完善“互联网+公共服务”。推动信息技术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全方位应用,针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和政务服务高频事项,推进各领域相关系统和应用建设,全面推广统一身份认证、办件赋码等应用,实现公共服务一个入口、一码通行。
|
围绕全面依法治州要求,提升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的信息化支撑能力,提高立法监督、协商议政、审判、检察、司法行政等相关领域的业务协同治理水平。深化立法、监督、协商、议政等职能业务领域应用,优化完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履职信息化应用。提升“智慧法院”“智慧检务”“智慧司法”应用水平和协同能力,提高审判执行、多元解纷、司法公开、法律监督、刑罚执行、协同办案的智能化水平。推动法治工作资源互联互通、业务协同、信息共享,为全面依法治州提供信息化支持。
专栏12 依法治州信息化重点项目
|
1.提升人大、政协信息化支撑能力。深化立法、监督、协商、议政等业务应用,推进人大、政协业务系统整合共享、升级改造和优化提升,优先支持智能电子公文、数据治理与开发、内部业务统筹协调等建设需求,提升依法履职信息化保障能力。
2.提升法治信息化建设效能。建成标准统一、整体联动、业务协同、信息共享的法治信息化体系,进一步提升法律服务水平、案件协同办理能力,加强对案件、案例、法律法规、机构人员、地理信息等信息资源的整合应用和综合分析能力。
|
围绕投资、消费、就业、税收、财政、金融等重点领域,强化经济运行数据整合汇聚,形成宏观经济治理、投资项目、商品价格等一批主题数据库,提升数据支撑科学决策的能力。探索建立全州宏观经济领域数字化分析管理应用,集成经济运行监测、分析、预测、预警、调度、智能化展示等功能,为全维度经济调控提供支撑。深化财政管理、统计分析、审计监督等领域业务应用,不断拓展经济治理信息化应用范围。加强经济安全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
专栏13 经济治理信息化重点项目
|
1.强化经济运行数字化监测分析。推动宏观经济领域数字化监测分析系统自建或省级统建系统应用,进一步提升实体经济和消费市场等领域的重要经济指标动态监测和分析研判能力,实现全州宏观经济运行与决策支撑一张图展示和管理。
2.推动“数字财政”建设应用。依据全省统一“数字财政”平台核心业务规范和技术标准,整合全州现有财政业务系统,进一步优化财政业务流程,加快推进“数字财政”核心业务系统应用对接。
3.推进智慧统计建设。推动楚雄统计大数据服务平台建设,实现统计数据汇聚共享和分析应用,依法有序为各级各类用户提供宏观、主题等统计数据的接口、查询等统计服务。
|
1.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数字化应用。整合基层社会治理网格,统筹现有设在乡镇街道的社区治理、矛盾调解、视频监控等各类系统资源,形成协同运转、互联互通、实时监控、综合监测的“多网格合一”社会综合治理格局。推动信息技术在乡村“三资”(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环境治理、治安防控等方面的深度应用,提高乡村治理信息化水平。围绕婚姻、医患、劳动、消费等方面,提升基层矛盾纠纷在线调解能力。持续推进党建引领“一部手机治理通”平台建设工作,推动事项办理精准化、系统平台智能化、社会治理扁平化,调动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推进民族团结工作数字化应用。针对民族地区精神文明建设、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民生福祉、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等方面的痛点、难点、堵点,实时监测、综合施策,构建部门协同、社会支撑、共同推进的民族团结进步数字化服务体系。充分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媒体等宣传载体,拓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网络空间,推进“互联网+民族团结进步”,让互联网成为构建全州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载体。
3.提升信访数字化水平。依托省信访信息智能辅助系统,对接打通党政部门有关信访系统,整合信访数据资源,拓宽网上投诉、领导信箱、人民网留言板、热线电话、微信公众号、手机客户端等在线信访渠道,打造集投诉、举报、分办、处理、查询、跟踪、监督、评价于一体的综合信访工作服务群众平台,实现信访网上投、业务网上办、结果网上评、问题网上督、形势网上判。
4.深化特色小镇与美丽县城建设。依托“一部手机游云南”“一部手机治理通”等,增强特色小镇与美丽县城数字化管理水平,全面打造楚雄特色的旅游与文化IP。
专栏14 社会治理信息化重点项目
|
1.“智慧社区”服务平台建设。逐步提高村社区监控、自助终端和其他物联网设备覆盖率,结合“一部手机办事通”应用推进社区综合管理,实现人、事、物互联互通。
2.优化完善党建引领“一部手机治理通”系统平台。持续整合相关应用系统数据,优化升级宣传动员、组织建设、基层治理、改革发展、便民服务等功能模块,实现州、县市、乡镇、村社区基础网格四级社会治理业务联动闭环,实现地图展示、网格信息、人员定位、轨迹巡查、任务安排、事件上报、事件办理、舆情监控、数据分析研判等功能,推动全州广大党员、干部、网格员、志愿者、群众共同参与社会治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3.智慧特色小镇与美丽县城建设。加强特色小镇与美丽县城数字化建设顶层设计,加大“一部手机游云南”、党建引领“一部手机治理通”的应用,着力推进特色小镇和美丽县城在生态环保监测与治理、文化旅游宣传与管理服务、网格化治理等领域的数字化改造,打造一批以数字化为引领的智慧特色小镇与美丽县城。
|
1.推进智慧监管。加快推动自建监管系统与全省统一的“互联网+监管”系统对接,持续开展州级部门和县市监管事项目录清单和检查实施清单认领及编制工作,推动实现重要监管业务在线办理、信息及时上传、问题及时处置。推动地方监管数据向省监管数据中心汇聚,全面提升数据汇聚质量,推动实现全省监管事项“一张网”覆盖。建立全州监管数据库,加强监管数据评估分析和运用,提升风险预警能力,加强风险反馈处理,探索推进监管数据在行政检查、行政处罚、行政强制、刑事司法等工作中的应用。
2.优化跨部门联合监管机制。健全行业监管部门与综合监管部门协调配合机制,推进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常态化,依托统一监管平台,打通各监管部门的信息沟通渠道,规范各部门线上监管程序规则,推动跨地区、跨部门的联合执法、审管联动等数字化转型。探索通过物联网、人工智能等远程、移动、非接触式监管方式提升执法监管效率和预警防控能力,推动线上线下监管融合,提升跨部门网上联合监管水平。
3.提升重点领域数字化监管能力。重点围绕市场监管、公安、消防、食品、药品、卫生健康、生态环境、水利、交通等领域,加快推进信息化监管系统建设,推进数字化应用并与全省“互联网+监管”系统互联互通,提升监管规范化、精准化、智慧化水平。对食品、药品、医疗器械、特种设备等重点领域,利用区块链等技术,强化全过程质量管理和安全生产监管执法。
4.推进信用监管建设。推进信用中国(云南楚雄)信息平台建设应用,深化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提升监管创新应用。推动实施企业信用分类监管,综合运用各类涉企信息,对企业进行信用风险分析、研判。加强失信联合惩戒,健全企业信用信息数据标准体系,加大各类涉企信用监管信息的归集力度,全面提升信息数据资源质量。不断健全政务信用管理体系、政务诚信监督机制,加强重点领域政务诚信建设,全面提升楚雄信用监管建设水平。
专栏15 市场监管信息化重点项目
|
1.推进“互联网+监管”。推动自建监管系统与全省统一的“互联网+监管”系统对接,完善“互联网+监管+督查”平台建设,开展州级部门和县市监管事项和实施清单编制,加强监管数据评估分析应用,持续提升监管能力。
2.加强信用楚雄建设。推进信用中国(云南楚雄)信息平台建设应用,推进信用承诺、信用监管精细化。创新拓展信用应用场景,推进信用监管在审管联动方面的应用,丰富信用惠民便企措施,健全政务信用管理体系。
|
1.推动治安防控智能化建设。持续推进社会治安视频监控覆盖范围,全面覆盖全州重点区域和卡口。充分对接楚雄州城市大脑等平台资源,建设完善公安大数据智能化平台,汇聚人口、案件、出入境、交通违章等数据资源,强化政务及警务数据共建共管共用。深入推进雪亮工程建设,推进雪亮工程补点、升级、扩面,逐步实现连续无缝轨迹监控。探索推进人脸识别、智能感知、空间地理信息等技术在社会治安领域的应用,全方位提升公安系统数字化水平。推动公安智慧指挥中心建设,加大对维稳、反恐、打击犯罪、治安防控等信息的综合治理,加快建设平安城市。
2.建设完善楚雄州应急管理综合平台。聚焦地震、地质灾害、森林草原火灾、气象等自然灾害,以及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矿山、道路交通、民爆、消防、旅游景点等安全领域,推进应急指挥信息网络和感知网络建设、现场救援装备和应急资源数据汇聚建设、风险隐患监测预警和监管执法建设,实现应急指挥“一张图”综合管理,提高风险防控和突发灾害事故应急处置能力。完善数字化应急预案,实现灾害事故快速关联、响应和启动。
3.提升疫情常态化管理能力。健全集应急管理、监测评估、应急处置、数据分析等功能于一体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智慧化应用,提高防控精细化水平。以社区、部门、单位为最小防控单元,整合卫健、公安、交通运输、民政、教育、市场监管等数据,搭建楚雄州疫情防控“一张图”,达到精准施策、有效防控。建立上下联动、高效顺畅的医疗机构哨点监测网络体系,提高疫情防控预警监测能力,支撑疫情防控常态化。
专栏16 公共安全信息化重点项目
|
1.智慧公安建设。搭建公安综合地理信息网络共享与发布平台、全州统一的警务专用数据采集平台,推进AI摄像头建设部署,加强人脸识别、行为特征识别等人工智能、5G、大数据等技术在安防监控方面的普及和应用,提高安防监控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扩容目前楚雄州公安局的人像识别系统平台,增加各县市的人像采集前端的布点建设工作。
2.完善楚雄州应急管理综合平台。以“楚雄州政府应急指挥基础平台建设”及“互联网+安全生产”基础平台为基础,整合已建系统、硬件、平台资源,打造可扩展的、开放的、简单易用的综合性应急管理平台。
|
充分利用5G、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强大气、水、土壤等生态环境的全面感知监测,实现对污染源的精准治理、重点领域管控等智能化应用。深化数字水利应用,提升水利业务的精细管理、监测预警及应急指挥智能化水平。加强林草资源数字化监测与信息化管理,增强林草资源监管、保护、利用及林草灾害应急管理能力。
专栏17 生态环境保护信息化重点项目
|
1.智慧生态感知。探索建设天地一体、上下协同、信息共享的全域立体智能环境监测网络,实现对大气、水、土壤、生态、辐射等多种环境要素及各种污染源的全面感知,构建全方位、智能化的生态环境感知体系。探索大气、水、生态等时空多维分析、问题甄别、重点区域管控等智能化应用。
|
六、强化标准规范与安全运行保障
(一)健全标准规范体系
按照全省电子政务标准规范统一要求和工作思路,成立电子政务标准化建设工作小组,全面推进我州电子政务标准规范修编、发布和实施应用工作。以国家、省、行业标准为指导,广泛吸纳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意见,按照补充性、衔接性、选择性、创新性的原则,结合楚雄电子政务发展实际,有针对性地推进相关标准建设,积极主动在省级标准建设中建言献策,以标准化促进我州电子政务建设规范化。
(二)完善安全保障体系
1.建立安全管理工作机制。建立边界明确、权责清晰地信息安全责任制明确和落实基础设施、系统和数据的安全保障主体责任。加强法律强制性手段运用,做好设计、开发、运营等相关人员安全保密教育和管理。建立安全检查督查工作机制,定期组织开展安全检查督查工作,全方位保障电子政务信息安全。
2.强化安全保障能力。完善基础平台立体纵深安全防御体系,健全应用系统安全体系,落实政务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涉密信息系统分级保护及风险评估制度,建立安全运营管理平台,加强对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和监测。有序推进系统信创改造,打造兼容不同X86、ARM、信创芯片的硬件平台和操作系统,规范、完善和深化国产密码在政务信息系统中的应用,定期开展国产密码应用安全性评估,保障电子政务安全管理自主可控。
3.提升安全管理和风险防范处置能力。建立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处理体系,制订突发事件应急响应预案,开展网络安全应急演练,有效应对网络攻击、灾难恢复、数据泄露等问题,提升安全防范能力和水平。
(三)统筹运维管理体系
加强基础设施统筹管理,分级保障部门应用,探索建立“政企合作、管运分离”的共建共治共享体系,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建立电子政务专业化服务体系,为电子政务外网、政务服务平台、数据共享平台等统一基础设施提供运维服务,为各部门应用提供协助和支持。
专栏18 运行保障体系重点项目
|
强化信息系统安全保障。依托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管理中心,推进楚雄州电子政务安全运营管理平台建设,加快推进政务服务信息系统终端信创应用建设,深化国产密码应用和评估,加强安全保障队伍和应急能力建设,持续提升安全防范能力和水平。
|
第四章 保障措施
按照全州“一盘棋”原则,构建职责明确、协同推进的电子政务建设工作格局,成立电子政务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动政务信息化建设,加强部门沟通协调与联动作战,制定工作推进方案,细化目标与任务,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协调解决跨部门、跨系统、跨区域数据资源共享开放的难题。州级有关部门、各县市要建立健全电子政务发展主体责任,做好本部门、本地区的电子政务建设推进工作。形成州和县市统一部署、责任明确、分工合理的全州电子政务建设管理组织体系。
制定完善电子政务建设的配套政策,探索推进建设运营模式创新,推动形成部门合力、多元参与的电子政务建设与运行生态。推进政务服务业务领域制度建设,在政务服务职责、政务服务事项、政务服务运行、线上线下融合、政务服务保障、政务服务监督等方面,规范政务服务行为,加强政务服务监督管理。健全数据共享和开放制度,促进数据流动和高效应用,加强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形成公共数据资源市场化配置机制。
三、加大资金投入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按照分级保障的原则,州、县市各级政府统筹本级电子政务建设和运营相关资金,强化对资金使用过程的动态监控,规范政务信息化服务项目经费预算编制和资金使用管理,完善财政资金购买服务的流程和机制。多渠道强化资金保障,积极争取国家部委和省级专项资金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全州电子政务建设,积极探索推行“政企合作”建设运营新模式,加大电子政务建设社会购买服务力度,充分发挥企业动能和市场机制推动作用。
结合“人才强州”战略部署,推动电子政务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全州人才发展规划,多渠道搭建人才引进和培养平台,健全我州电子政务人才引进政策,提升政策吸引力,增强对电子政务技术型、创新性、高端型人才的引进。加大电子政务工作培训力度,聚焦政务服务、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开展相关培训,制定领导干部和相关机关工作人员学习培训计划,加强我州电子政务工作管理实施水平。结合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等工作,鼓励各级各部门加强与东部先进地区的人才交流,共同助推电子政务发展。
建立健全电子政务绩效考核机制,按照“科学、公正、客观、 实用”的原则,开展电子政务绩效考核工作,将电子政务建设列入州政府重点工作,规划明确的重点项目纳入州级政务信息化项目管理,定期对各部门建设任务清单进行督查、督办,强化结果运用,督促各有关单位加快落实各项任务。加强第三方评估、社会监督评价,持续提升电子政务建设应用效能和群众满意度。
六、注重宣传引导
积极运用传统媒体和网络新媒体等多种方式手段,加大我州电子政务建设宣传和推广力度,积极开展经验交流,推广典型应用,复制有效实践,鼓励基层创新。加强电子政务相关政策发布解读,促进全社会广泛参与,汇聚各方合力共同推进,提升公众对我州电子政务建设的参与度和获得感,形成全社会共同支持电子政务建设的良好氛围。
2.名词解释
序号
|
板块
|
项目
|
牵头单位
|
配合单位
|
完成时间
|
1
|
电子政务网络
|
电子政务外网支撑能力提升
|
州工业和信息化局
|
各县市人民政府
|
2023年底前
|
2
|
电子政务内网支撑能力提升
|
州委机要保密局
|
各县市人民政府
|
2023年底前
|
|
3
|
政务云
|
政务云建设应用
|
州发展改革委
|
——
|
2023年底前
|
4
|
统一公共应用平台
|
统一身份认证平台、统一政务服务事项管理系统、统一电子证照系统、统一电子印章系统应用。
|
州政务服务局
|
州级有关部门
|
2023年6月底前
|
5
|
统一政务服务电子档案系统应用
|
州档案馆
|
2023年6月底前
|
||
6
|
统一公共支付平台应用
|
州财政局
|
州政务服务局
|
2024年6月底前
|
|
7
|
统一服务融合支撑平台、统一应用支撑平台应用
|
州发展改革委
|
——
|
2023年底前
|
|
8
|
政务数据资源
|
建设楚雄州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
|
州发展改革委
|
州政务服务局、州级有关部门按职能推进
|
2023年底前
|
9
|
深化人口基础信息库应用
|
州公安局
|
——
|
2023年底前
|
|
10
|
完善法人基础信息库
|
州市场监管局
|
州委编办、州民政局、州统计局、州税务局
|
2023年底前
|
|
11
|
健全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
|
州自然资源规划局
|
州生态环境局、州住房城乡建设局、州交通运输局、州农业农村局、州水务局、州林草局
|
2023年底前
|
|
12
|
建设完善经济治理基础数据库
|
州发展改革委
|
——
|
2023年底前
|
|
13
|
建设和优化主题数据库
|
州委依法治州办、州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州司法局、州自然资源规划局、州生态环境局、州住房城乡建设局、州交通运输局、州水务局、州卫生健康委、州应急局、州市场监管局、州林草局、州政务服务局、州气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
——
|
2025年底前
|
|
14
|
执政协作平台
|
“云政通”推广应用
|
州发展改革委
|
各县市党委和人民政府
|
2023年底前
|
15
|
政务服务平台
|
云南(楚雄)政务服务平台优化
|
州政务服务局
|
州级有关部门,各县市人民政府
|
2022年底前取得明显成效并长期坚持
|
16
|
“一部手机办事通”推广
|
||||
17
|
深化“一件事一次办”
|
州政务服务局
|
州级有关部门,各县市人民政府
|
2022年底前取得明显成效并长期坚持
|
|
18
|
健全“跨域通办”服务机制
|
||||
19
|
建设智能政务服务大厅
|
各县市人民政府
|
——
|
2023年底前
|
|
20
|
优化政务营商环境综合服务平台
|
州政务服务局
|
——
|
2023年6月底前
|
|
21
|
推广“云企码”惠企应用
|
州工业和信息化局、州市场监管局
|
州级有关部门,各县市人民政府
|
长期坚持
|
|
22
|
建设应用企业开办“一窗通”平台
|
州市场监管局
|
——
|
2023年6月底前
|
|
23
|
升级项目审批系统
|
州发展改革委、州住房城乡建设局
|
——
|
2023年6月底前
|
|
24
|
优化公共资源电子交易服务系统
|
州政务服务局
|
——
|
2023年6月底前
|
|
25
|
深化“智慧税务”
|
州税务局
|
——
|
2025年底前
|
|
26
|
推广应用全省一体化医保服务平台
|
州医保局
|
——
|
2023年6月底前
|
|
27
|
完善“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平台
|
州自然资源规划局
|
州级有关部门,各县市人民政府
|
2023年底前
|
|
28
|
深化教育、医疗、人社、民政等公共服务数字化建设
|
州级有关部门按职责推进
|
各县市人民政府
|
2025年底前
|
|
29
|
依法治州信息化
|
提升人大、政协信息化建设水平
|
州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州政协办公室
|
——
|
2024年底前
|
30
|
提升法治信息化建设效能
|
州委政法委
|
州公安局、州司法局、州法院、州检察院
|
2024年底前
|
|
31
|
经济调节信息化
|
构建完善宏观经济运行与决策一张图
|
州发展改革委
|
州统计局
|
2023年底前
|
32
|
推动“数字财政”建设应用
|
州财政局
|
——
|
2024年6月底前
|
|
33
|
推进智慧统计建设
|
州统计局
|
——
|
2024年底前
|
|
34
|
社会治理信息化
|
智慧社区服务平台
|
各县市人民政府
|
——
|
2025年6月底前
|
35
|
优化完善党建引领“一部手机治理通”平台
|
州委组织部
|
——
|
2022年底前取得明显成效并长期坚持
|
|
36
|
智慧特色小镇与美丽县城
|
相关县市人民政府
|
——
|
2023年底前取得明显成效并长期坚持
|
|
37
|
市场监管信息化
|
完善“互联网+监管+督查”平台
|
州政务服务局
|
州政府督查室、州市场监管局,相关州直部门按职责分工
|
2023年底前
|
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