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市动态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动态要闻 >> 县市动态 >> 正文

武定县打造群众“家门口”就业服务圈

发布日期:2025-05-15 08:57:59 来源:楚雄日报 作者:武学成 唐自由 点击:[]

近年来,武定县深入贯彻落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战略部署,将推进“家门口务工车间”建设作为促农增收的重要举措。通过精准施策、全链条服务,因地制宜推动工作落地见效,构建起“村头建车间、门口能上岗、顾家又增收”的乡村振兴新格局。

摸清底子、强化培训,政策利好促就业。精准摸排就业底数。充分发挥党员微网格员作用,常态化开展“敲门行动”,将就业服务融入网格化管理体系。通过全面摸排,建立完善劳动力资源库,精准掌握辖区内35818名有就近就业意愿人员信息,实现就业底数清、情况明;开展技能提升培训。针对企业招工难与群众技能不足的矛盾,以“提技能、促就业、稳增收”为目标,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百日攻坚行动”。截至目前,累计开展技能培训5780人次,其中脱贫劳动力3420人次;开展技能补贴性培训20个班次,惠及840人,有效提升劳动者就业竞争力;落实创业扶持政策。加大对务工车间的政策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创业担保贷款政策效应。人社部门积极联合财政、金融机构,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宣传,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93户4300万元,直接带动583人就业,形成以创业促就业的良好局面。

盘活资源、培育主体,搭建就近就业平台。在“盘活”上下功夫。插甸镇充分利用闲置场地、冷库、厂房等资源,建成蔬菜交易市场,发展高原特色蔬菜产业,提供蔬菜分拣、包装等就业岗位143个,吸纳72名脱贫劳动力就业,惠及脱贫人口209户871人。狮山镇金沙社区引进2户花卉企业,建成400余亩鲜切花种植基地和4000平方米包装厂房,季节性用工达6000人次;在“培育”上下功夫。通过“招小商”等方式,将闲置土地、厂房转化为就业载体。成功引进云南声曼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15户企业,建成3个务工车间,提供就业岗位1050个,实现人均日工资150元;在“特色”上下功夫。高桥镇通过“政策链+科技链+市场链”融合发展,建成高原特色蔬菜产业示范园区。培育出食用板蓝根、胆红菜心等特色品种,蔬菜年产量增加2000吨,日均提供就业岗位300余个,带动周边4500余人增收。

做强特色、丰富业态,拓宽就业渠道。发展“特色+林果”产业。持续巩固发展金沙江干热河谷农业产业带和高寒生态文化带,培育樱桃、枇杷、柑橘、冬桃、葡萄、苹果、芒果等特色林果品种,种植面积达3.5万亩,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实现人均务工收入3000元以上;推广“林+药”发展模式。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中药材林下种植,全县已建成10个良种选育繁育基地,林下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3.8万亩。猫街镇900余亩滇重楼种植基地带动200余户参与种植,提供就业岗位50余个;创新“林+菌”发展路径。建成3个野生菌保育促繁示范基地,林下食用菌种植面积1000余亩,年产值超3亿元。猫街镇食用菌种植基地设立“帮扶车间”,固定用工55人,高峰期临时用工60余人;完善“平台+服务”体系。依托县、乡两级就业服务平台,为用工主体和求职者提供政策咨询、岗位对接等一站式服务。狮山镇引进农产品初加工企业,日均加工核桃1吨、鲜辣椒18吨,提供就业岗位200余个,切实帮助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