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索引号:hhszfxxgk-/2022-0218008 公开目录:统计信息 发布机构:楚雄州统计局
主题词: 发布日期:2022年01月27日 文  号:
标 题:
楚雄州2017年至2021年限额以上批发业和零售业发展情况分析
成文日期:

楚雄州2017年至2021年限额以上批发业和零售业发展情况分析

2017年至2021年,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州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扩大内需各项政策措施,立足市场经济主体平稳发展,推动全州商品销售市场持续稳步增长。全州限额以上批发业和零售业企业单位商品销售额从2017年的382.8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390.8亿元,净增加8亿元,年均增长10.2%,为促进全州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5年来发展现状及特点

(一)限额以上在库企业结构不断优化。近年来,各级各部门不仅高度重视达限提升规格纳入统计工作,同时更加注重限上在库企业结构的优化工作,抓住一年一次的退库机会,认真分析和梳理本地区限上在库企业经营发展情况,不断优化限上批发零售企业在库结构,稳固了限上行业的良好发展态势。全州限额以上批发业和零售业企业单位户数从2017年的398户、2018年的407户、2019年的455户、2020年的470户逐年优化发展成2021年的438户。

(二)批发业。2017年至2021年,全州限额以上批发业累计实现商品销售额1289.1亿元,年均增长8.1%,各年增速稳中有降,其中:2017年、2019年和2021年增长较快,分别增长11.9%、11.6%和18.3%,2018年仅增长4.6%,2020年因受疫情暴发影响负增长4.3%。

(三)零售业。2017年至2021年,全州限额以上零售业累计实现商品销售额511.2亿元,年均增长14.3%。从各年增长速度看,2017年和2021年呈高速增长,分别增长23.4%和23.6%,2018年、2019年稳步增长18.4%和14.8%,2020年负增长0.6%。

二、商品销售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市场主体可持续发展压力增大。近几年来因连续受疫情的冲击影响,各类市场经济主体发展形势复杂严峻,发展动能明显减弱,要保持持续良好的发展态势压力增大。2021年全州412户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法人企业中,年销售额超过亿元的仅有47户,占限上户数的比重仅达11.4%;年销售额增速出现个位数及负增长的有89户,占限上户数比重达到了21.6%;年销售额超过千万元的有269户,占限上户数比重高达65.3%,但增速缓慢,其中有52户的销售额增速出现个位数及负增长;限上企业单位户均销售额从2017年的9618.5万元减少到2021年的8922万元,对全州批发零售贸易业持续增长推动力减弱。

(二)重点行业对全州批发零售业影响较大。中石油、中石化和烟草业是我州商贸经济发展的龙头企业、支柱产业,在全州商品销售市场中占据着较大市场份额,2021年3家龙头企业实现商品销售额147.7亿元,占全州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销售额占比达37.8%,但仅增长5.9%,拉动全州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销售额仅增长2.5个百分点。

(三)10县市之间限上行业发展不平衡。2017年到2021年,各级各部门不断加大了对企业达限提升规格纳入统计工作力度,在政策、技术、资金、培育发展等方面也给予了较大的帮扶奖励,全州各县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商贸企业单位规模不断扩大,但县市之间行业发展差距较大,2021年全州有438户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企业单位。其中:楚雄、禄丰、元谋3市县限上户数最多,共计222户,占全州限上总户数的比重高达50.7%;限上户数最少的双柏、永仁仅有39户,占全州限上总户数比重仅达8.9%;其余的牟定、南华、姚安、大姚和武定5个县共有限上户数177户,占全州限上总户数比重为40.4%;楚雄、永仁和元谋没有达到限额以上标准的批发零售业个体户。

三、对策及建议

(一)继续加大对商贸企业的帮扶力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在全州经济发展趋缓和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现状下,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定国家、省、州各项企业帮扶政策的精准实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全州商贸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二)继续提升限额以上行业对销售市场的推动作用。各级各业务主管部门要提高对企业单位入库、退库重要性的认识,认真抓好月度、年度企业提升规格纳入统计和退库工作,优化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经济发展结构,确保全州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持续稳步增长,提升限上行业对全州商品销售市场的推动作用。

(三)持续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确保源头数据质量。针对商贸统计存在涉及面广、调查对象复杂、企业统计基础台账不健全、人员变动频繁等问题,建议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持续加大对商贸企业统计业务培训和服务指导工作力度,依法依规不断健全和完善企业统计基础台账,做到依法统计、准确填报,为全州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统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