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少华委员:
你提出的《关于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高质量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提案》,已交我委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你对楚雄州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工作的关心支持。
近年来,楚雄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的殷殷嘱托,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强和完善党对民族工作全面领导,强组织,建机制,聚合力,奋力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升级版,推动创建工作融入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贯穿党的民族工作全过程各方面,有形有感有效地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呈现出“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良好局面。
一、加强党的领导,从“国之大者”的高度推动民族工作
全面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将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贯穿示范创建始终。成立党委主要领导任组长、政府主要领导任常务副组长的州、县(市)、乡三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把“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样板,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写入州第十次党代会工作报告,作为全州战略部署,更高层次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制、政策引导机制、法治保障机制、整合投入机制、定期研判机制、考核评价机制等“六项工作机制”,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纳入政治考察、巡视巡察、政绩考核。组建楚雄州新一轮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工作推进组,下设综合协调、宣传报道、文秘档案、督查指导、现场打造、后勤保障6个工作组,并从州级有关部门和部分县市抽调10名工作人员充实创建工作推进组,统筹推进新一轮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工作;制定印发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政策制度,从组织机构、工作机制、人员经费、以奖代补等方面给予保障,确保创建工作有序推进。
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大力培养和选拔使用一批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态度特别坚决、明辨大是大非立场特别清醒、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行动特别坚定、热爱各族群众感情特别真挚的民族地区干部队伍,不断夯实基层基础,确保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到基层有人懂、民族工作在基层有人抓。截至目前,全州公务员中少数民族占38.22%,少数民族公务员中实职领导干部占38.92%。全州上下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
二、共筑思想根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拓展“四史”教育内涵,统筹抓好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社会宣传教育,依托学习强国、云岭先锋等平台以及元谋红军长征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内容列入理论学习中心组、党员干部培训班、“万名党员进党校”必修内容,广泛开展一线教学、现场观摩、集中研讨,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宣传教育,引领各族干部群众身在边疆、心向中央,构建起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思想长城。
坚持分众化实施,针对中小学校,严格落实中央四部委制定下发的指导意见,积极打造中华文化长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馆等中华文化教育阵地,结合楚雄州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不断深化“经典诵读”“国旗下的讲演”“民族团结故事我来画”等主题实践活动,把强化教师队伍学习教育作为常态化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抓手,持续开展教师队伍思想政治教育,切实推动各民族学生从小树牢中华民族历史观,播下“爱我中华”的金种子;设计推广创建主题标识,制作推出一批宣传片、短视频、微电影等,深入开展线上线下宣传教育活动,建立创建工作专题网站、微信公众号,在各类媒体开设专栏专刊,让互联网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大增量。
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春风化雨、成风化俗的优势,组织开展社区文化会演、非遗项目展演、民族节庆活动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等群众性文化活动,成功打造彝族火把节、中国原生民歌节,“丝路云裳民族赛装文化节”从乡村T台走向世界,歌舞《美美与共》代表云南,亮相央视元宵音乐晚会。
三、共建美好家园,加快民族地区现代化发展步伐
以找准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切入点和发力点,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提升自我发展能力,不断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民族地区实现了高质量发展。
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10万扶贫大军”尽锐出战,全州33.4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以交通、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全州境内公路达2.18万公里(建制村通硬化路率达100%),高速公路里程达766公里,全面实现县县通高速,成功接入全国高铁网,成昆铁路复线楚雄段通车运行;正在实施的滇中饮水工程楚雄段取得突破。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公共文化服务等各项民生事业持续提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8.88%,州、县、乡、村四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县市和乡镇覆盖率均达100%,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支付方式改革入选“全国十大医改经验”向全国推广,州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全覆盖,荣获“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称号。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森林覆盖率达70.01%,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1个、国家森林乡村28个,省级生态文明县市8个、美丽县城3个,州县两级先后荣获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州”“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等荣誉称号。
经济实现了高质量跨越式发展。2021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达的1608.12亿元,年均增长10.3%,在全国30个民族自治州中排名由2015年的第11位晋升到2021年的第7位,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42152元和14392元,分别高于全省1247元和195元,2021年全州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13128元,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各民族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
四、共守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坚持构建互嵌式的社会结构和社会条件,持续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库区移民社区、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创新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方式,建立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跨区域联动协作机制,新型城市化和乡村振兴协调发展,各民族进一步形成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发展格局。
深入实施“三项计划”,依托元谋红军长征纪念馆、云龙烈士陵园等红色教育基地、南京大学、沪滇帮扶等东西部协作帮扶机制,以及各州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联动机制,常态化组织各地各民族的青少年之间增加社会接触、文化交流、思想交融。
积极实施各民族互嵌式发展计划,支持各民族群众在州内外、在城乡间双向流动。持续加大劳动力培训和职业教育,不断提高各民族互嵌发展的能力与素质;依托野生菌、水果、素菜等产品优势,扶持和鼓励各族群众直播带货、联合创业,进一步织密各民族互嵌发展的经济纽带。大力实施“人才强州”战略,围绕人才培养“五项工程”,出台楚雄人才政策“40条”,积极探索“人才+产业+项目+平台”互动互嵌的人才机制,鼓励各类人才创新创业。
积极探索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体制机制,深挖红色旅游资源、民族文化资源和生态、美食等旅游资源,着力打造紫溪彝村、石羊古镇、光禄古镇、昙华山等乡村旅游景区景点,通过旅游发展进一步促进各族群众进一步开放思想、民族文化进一步交融共享,促进各民族互鉴交融。
五、共创善治良序,增强民族事务治理能力
坚持把民族事务纳入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立法工作走在全省前列,修改完善自治州法规体系,相继颁布实施1部自治条例、11部单行条例、5部地方性法规,修订通过《楚雄彝族自治州实施<云南省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条例>办法》。深入开展“八五”普法,扎实推进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创新开展梅葛说法等普法宣传,各民族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进一步增强。
以“法治楚雄”“平安楚雄”建设为着力点,不断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实施创文、民族事务、综治、城管网格等精细化网格管理,“一部手机治理通”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智慧化水平,“一颗印章管审批”为重点的“放管服”改革走在全省前列,州政协“协商在基层”等做法经验在全省交流,“四万三进”创新做法得到中央信访联席会议办公室肯定,牟定县获评全国首批、全省唯一的“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连续5次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州(市)”称号,连续3届荣获全国社会治安最高荣誉奖“长安杯”,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始终位居全省前列。
严格守住民族因素的意识形态安全底线,积极引导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正能量、好声音,建立网络舆情监管体制机制,严格落实“一月一分析、季度一研判、半年一总结、一年一考核”制度,有效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风险隐患,多年来未发生涉及民族因素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和重大网络舆情事件。
你在提案中提出的5条意见建议,客观真实,可操作性较强,为我们推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在下一步工作中州民族宗教委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交流视频会议、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现场推进会议精神,进一步深化内涵、丰富形式、创新方法,完善打造创建工作升级版的体制机制,全面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提质增效、提档升级,以创建工作新成效,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大团结。
希望你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我州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工作,关注我州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
以上答复如有不妥,请批评指正。
感谢你对民族工作的关心支持!
(联系人:张炳亮 13769258178)
楚雄州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2022年9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