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索引号:115323005772884674-/2024-1010004 公开目录:部门文件 发布机构:楚雄州政务服务管理局
主题词: 发布日期:2024年06月06日 文  号:楚政服发〔2024〕2号
标 题:
楚雄州政务服务管理局关于印发《楚雄州政务服务管理局2024—2026年内部控制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成文日期:

楚雄州政务服务管理局关于印发《楚雄州政务服务管理局2024—2026年内部控制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局属各科室、中心:

经局党组2024年第11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将《楚雄州政务服务管理局2024—2026年内部控制建设实施方案》印发你们,请认真抓好工作落实。

楚雄州政务服务管理局

2024年6月5日

(此件公开发布)

楚雄州政务服务管理局2024—2026年内部控制建设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5〕24号)和《云南省财政厅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实施意见》(云财会〔2016〕98号),全面、深入推进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工作,根据《财政部关于印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通知》(财会〔2012〕21号,以下简称《规范》),《云南省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基本指引》(云财会〔2020〕43号),以下简称《指引》)和《楚雄州财政局关于印发〈楚雄州行政事业单位2023—2025年度内部控制建设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等文件要求,结合单位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建设目标和总体思路

(一)建设目标。通过内部控制建设理顺单位资金、资产使用的权力运行机制,规范单位经济活动和业务活动管理,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发生,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1.保证经济活动合法合规;

2.保证资产安全及有效使用;

3.保证财务信息真实完整;

4.有效防范舞弊和腐败;

5.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二)总体思路。围绕单位各项经济活动,通过梳理经济活动业务流程并识别业务风险点,逐渐完善单位风险评估机制、单位层面控制机制、业务层面控制机制和内部控制评价监督机制,并将以上四大控制机制逐步信息化,通过信息系统使单位内部控制真正落地,确保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

1.风险评估机制。围绕单位经济活动建立定期开展风险识别、分析、评价和应对的机制,制定风险评估管理办法和具体操作程序,设计风险识别、分析、评价和应对的具体模板。

2.单位层面内部控制。建立组织结构、议事决策、关键岗位、关键人员、会计系统和信息系统管理等六个方面的管理制度和程序,形成具体的工作模板和表单,确保单位层面控制运行规范有序。

3.业务层面内部控制。梳理包括预算管理、收入管理、支出管理、政府采购管理、货币资金管理、资产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和合同管理等八个模块的业务流程,识别各业务环节存在的风险点,建立各业务模块的风险控制矩阵,同时优化完善与各业务相关的制度文件,形成单位内部控制业务操作规范。

4.评价与监督。在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控制机制建设的基础上设计单位内部控制运行的评价监督机制,具体包括内部控制评价和监督的方式、方法、频率及监督的职责权限等,建立内部控制定期和不定期评价监督机制。

5.信息沟通与信息系统支撑。包括单位经济活动控制的自动化,以及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

二、工作内容

(一)厘清业务事项和业务办理标准。

(二)评估单位经济活动风险。

(三)搭建单位经济活动控制框架。

(四)梳理单位经济活动业务流程。

(五)优化单位经济活动制度文件。

(六)编制单位经济活动风险防控措施。

(七)制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手册和办法。

三、工作机构

成立州政务服务局内部控制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 长:李胜江 州政务服务局党组书记、局长

副组长:杨玉江 州政务服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杨建斌 州政务服务局副局长

李家荣 州政务服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董光丽 州政务服务局党组成员、州公共资源交易

中心主任

成 员:陆志刚 州政务服务局办公室主任

李先发 州政务服务局机关党总支办公室主任

和 兴 州政务服务局政务服务管理科科长

罗 瑞 州政务服务局政府自身建设科科长

李艳华 州政务服务局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科科长

李育钦 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副主任

赵 娟 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交易受理科科长

吕 娅 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交易服务科科长

杨俊淼 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交易服务科副科长

段 春 州行政审批服务中心主任

杨开明 州政务服务局信息技术科工作人员

刘旭勋 州政务服务局行政审批改革科工作人员

陈苍男 州政务服务局办公室工作人员

赵映文 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综合科工作人员

殷绍波 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综合科工作人员

主要职责:总体负责内部控制项目的策划、组织、实施等工作;对风险评估结果和内部控制方案进行决策;协调组织内外资源,保证项目顺利实施;任命工作小组负责人;建立内部控制评价监督机制;其他有关项目全局性、方向性工作的事宜。

领导小组下设项目、业务2个专项组。

(一)项目专项组

组 长:杨玉江 州政务服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联络员:殷绍波 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综合科工作人员

成 员:陆志刚 州政务服务局办公室主任

李先发 州政务服务局机关党总支办公室主任

罗 瑞 州政务服务局政府自身建设科科长

李艳华 州政务服务局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科科长

李育钦 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副主任

赵映文 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综合科工作人员

陈苍男 州政务服务局办公室工作人员

主要职责: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制定内部控制的工作规范和标准;开展内部控制现场调研,了解、记录与评估单位内部控制现状;识别风险,并评估风险的大小;设计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机制,包括建立标准化流程、制度及风险防控措施;在项目建设期间,实施内部控制评价和监督;编制内部控制手册等。

(二)业务专项组

业务专项组组长分别由各业务工作分管领导担任。下设三个工作组:

1.政务服务业务工作组

组 长:和 兴 州政务服务局政务服务管理科科长

联络员:张 兰 州政务服务局政务服务管理科工作人员

成 员:段 春 州行政审批服务中心主任

杨开明 州政务服务局信息技术科工作人员

张亚芬 州政务服务局政务服务管理科工作人员

2.行政审批改革业务工作组

组 长:刘旭勋 州政务服务局行政审批改革科工作人员

联络员:卜光蕊 州政务服务局行政审批改革科工作人员

成 员:杨皓翔 州政务服务局行政审批改革科工作人员

李玉山 州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工作人员

3.公共资源交易业务工作组

组 长:李育钦 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副主任

联络员:赵映文 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综合科工作人员

成 员:吕 娅 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交易服务科科长

赵 娟 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交易受理科科长

杨俊淼 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交易服务科副科长

主要职责:收集归纳单位各经济活动业务制度、流程;识别并分析各业务活动的风险,并给出风险评估结果;编制各业务活动风险控制措施;建立各业务活动标准化流程、制度和控制文档;编制各业务活动的内部控制手册等。

四、工作目标

(一)第一阶段(2024年):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组织保障、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学习培训,提升内部控制建设工作质量,完成建立符合单位实际情况的、系统规范的内部控制体系,并严格执行。

1.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成立内部控制领导小组,主要负责人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并主持召开内部控制建设启动会,制定内部控制建设工作方案,确定牵头内设机构负责组织开展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工作,建立健全单位各内设机构之间的沟通协调和联动机制,明确各内设机构在内部控制建设工作中的职责分工。

2.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单位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应当相互分离,建立健全以“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为核心的议事决策机制,细化明确内设机构工作职责和岗位职责,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关键岗位责任制;建立健全分级授权制度。

3.全面梳理单位各类经济活动的业务流程。根据单位“三定”规定,通过组织相关人员包括邀请外部专家对单位的预算业务、收支业务、政府采购业务、资产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合同管理等构成经济活动的各项业务进行调研和访谈,明确各项业务的目标、范围和内容。

4.明确单位业务环节,形成业务流程图。按照业务实现的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将各个业务中的决策机制、执行机制和监督机制融入到业务流程中的每个业务环节,细化各个环节的部门和岗位设置,明确其职责范围和分工。

5.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成立风险评估小组,至少开展一次经济活动风险评估工作,系统分析单位经济活动风险,确定风险点,选择风险应对策略,风险评估结果形成书面报告并及时提交单位领导班子形成结论。

6.建立健全单位各项内部管理制度。按照不同的风险应对策略,制定单位有针对性的各项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对《规范》《指引》要求的具体内容进行落实。

7.编制印发内部控制管理手册。正式印发内部控制管理手册,在单位内部开展全员宣传培训,确保培训工作“全覆盖”和“无死角”。

8.建立健全单位内部控制执行机制。在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执行过程中,单位要明确各个内设机构、各个岗位和相关人员的分工和责任,设立相应内部机构和岗位对相关工作人员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执行结果进行监督和奖惩,形成完善的内部控制执行机制。

9.建立健全单位内部监督机制。内部监督应当与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保持相对独立,单位应明确相关部门或岗位在内部监督中的职责权限,规定内部监督的程序和要求,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内部监督检查。

10.建立健全单位内部控制自评机制。指定专门部门或专人负责对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开展2024年内部控制自评工作,出具单位内部控制自评报告。

11.针对自我评价中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实施整改。

12.按照财政部门统一要求,结合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和自评情况编制单位内部控制报告并按时报送同级财政部门。

13.探索研究如何将内部控制流程嵌入单位信息化管理系统中。

(二)第二阶段(2025年):进一步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体系,提高执行力,完善监督措施,逐步推进内部控制建设信息化落地。

1.完善风险评估机制,开展2025年风险评估工作,根据外部环境、经济活动、管理要求等变化情况,重估经济活动相关风险,形成风险评估报告并及时提交单位领导班子形成结论。

2.完善单位各类经济业务流程、业务环节和关键控制点,调整完善风险应对策略,根据单位内部管理需要更新修订内部控制管理制度,调整内部控制管理手册,以确保管理手册与实际管理相一致。

3.完善单位内部控制监督和自评机制,开展2025年内部控制自评工作,出具单位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

4.针对自我评价中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实施整改;对上一年度内部控制缺陷的整改情况进行检查。

5.按照财政部门统一要求,结合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执行和自评情况编制单位内部控制报告并按时报送同级财政部门。

6.结合单位实际管理需求,逐步进行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

(三)第三阶段(2026年):全面完成科学、系统、规范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并有效实施,将经济活动及其内部控制流程嵌入单位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功能基本覆盖主要业务控制及流程。

1.风险评估机制科学、完善并有效实施。开展2026年风险评估工作,形成风险评估报告并及时提交单位领导班子形成结论。

2.根据单位管理需求,对各类经济业务流程、业务环节进一步全面梳理完善,调整风险应对策略,更新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及内部控制管理手册。

3.单位内部监督机制和内部控制自评机制健全完善并有效实施,开展2026年内部控制自评工作,出具单位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

4.针对自我评价中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实施整改;对上一年度内部控制缺陷的整改情况进行检查。

5.编制单位内部控制报告并按时报送同级财政部门,对内部控制报告的真实性开展自查。

6.结合单位管理需求,将内部管理的主要流程和关键控制进行信息化落地实施,减少或消除人为操纵因素,保护信息安全。

五、工作保障

(一)建立协调联络机制。按照局内部控制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工作安排,项目专项组、业务专项组负责协调各科(室)、中心配合做好内部控制建设工作。专项组联络员根据内部控制建设需要,配合工作小组做好部门访谈,及时反馈经济活动事项,核实确认相关内部控制信息等,并参与各科(室)、中心联络员协调会议,及时向组长汇报每月工作情况。

(二)建立定期调度机制。每月召开一次内部控制建设例会,总结工作进展,安排下一月工作内容。每月组织项目专项组、业务专项组公布工作成果及反馈问题。

(三)建立核实反馈机制。各科(室)、中心要积极配合内部控制建设工作,及时向项目专项组提供科(室)、中心经济活动事项的详尽信息,及时对项目专项组梳理完成的标准化流程、制度以及风险控制措施等成果提出反馈意见。

(四)开展内部控制宣传培训。在单位内部营造积极的内部控制建设氛围,进一步提升全员的参与意识,减小内部控制建设阶段的工作阻力,增强各级人员对开展内部控制建设的认同感。利用标语宣传、内部网络宣传、媒体宣传、下达通知等方式营造氛围,最大范围内调动全员参与的工作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