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索引号:115323005772884674-/2024-0823002 公开目录:业务信息 发布机构:楚雄州政务服务管理局
主题词: 发布日期:2024年08月23日 文  号:
标 题:
楚雄州不断优化政务服务 实现“多点开花”“十方结果”
成文日期:

楚雄州不断优化政务服务 实现“多点开花”“十方结果”

楚雄州坚持把“服务群众、服务企业、服务发展”作为第一责任,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不断优化政务服务,持续提升行政效能,实现政务服务“多点开花”“十方结果”。目前,全州10个县市、103个乡镇、1106个村(社区)均实现政务服务体系全覆盖,乡镇平均承接县级部门赋权事项135项。州、县市共设置无差别综合窗口39个,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综合窗口试运行88个,12715个村民小组均设立便民服务代办点,共设立园区工作站11个,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和全程网办率保持在98%以上。

一、楚雄市强化规范管理,结出政务服务“便捷果”

楚雄市投入1.5亿元建成3.3万平方米的市政务服务中心,将涉及群众和企业办理的1260项政务服务事项集中至大厅实行“一门办理”,设置9个服务区229个窗口,进驻部门55家。推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模式,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公安、税务等事项实现“一窗办理”,新建自助服务区提供24小时“不打烊”服务。严格执行“一次性告知、首问负责、服务承诺、限时办结”等制度,常态化进行业务知识、服务礼仪和服务规范培训,不断提升窗口工作人员服务水平。今年上半年,全市政务服务事项发布率、网上可办率均达100%,全程网办和零跑动比例达95%以上。“一颗印章管审批”持续领跑全省,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被列为全省县级标准化建设试点,人社“综合柜员制”改革经验全省推广,全省首家烟草专卖服务区入驻市政务大厅,开办餐饮店“一件事”率先在全州线上首单高效办结。

二、禄丰市统一场所建设,结出政务服务“便民果”

禄丰市紧紧围绕政务服务“三化”建设要求,编制了《禄丰市基层便民服务场所规范化建设参考手册》,对全市基层便民服务场所机构名称、标识标牌、内部建设、窗口设置、工作制度等进行了明确规范。筹措资金140万元对辖区所有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进行规范化提升改造,全市14个乡(镇)便民服务中心、168个村(社区)便民服务站全面承接了在乡村两级实施的政务服务事项,其中:乡(镇)级办理项87项,村(社区)级办理项44项,并对承接事项进行实时运行、动态调整。同时,禄丰市还鼓励各乡镇结合地方特色,打造便民服务窗口。黑井镇结合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国家4A级景区特色设立了“文旅便民服务窗口”;妥安乡结合当地外出务工群众多的特点,以村便民服务站为核心,设立了“农民工服务站”;市政务服务局与碧城镇在碧城锦润数控产业园内设立了“园区政务服务工作站”。今年上半年,全市各级政务(便民)服务中心(站)及村组代办点共受理办结服务事项103.42万件,办结率达100%。

三、双柏县激活基层治理,结出政务服务“改革果”

双柏县“四个一”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助推审批改革稳步推进。筹集590.2万元,新建改扩建服务场地4847平方米,设置行政审批办公室和政务服务中心,实现“一颗印章管审批”。一次性赋权乡镇142项职权事项,并常态化开展赋权事项动态监测,经差异化调整下放事项31项后,妥甸镇承接115项事项,其余乡镇承接129项事项,实现“一张清单明权责”。建立行政执法协调联动机制,下沉14名事业编制,派遣劳务用工80名,及时组建乡镇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整合林草、消防等部门,构建“综合执法+应急救援+基层治理”协同工作机制,推动乡镇从“行政末梢”向“治理枢纽”的转变,实现“一体协同强治理”。今年上半年,全县共开展赋权事项行政执法7038件,组织执法业务培训5轮1553人次,开展普法宣传75次,化解矛盾纠纷51件。

四、牟定县“一站式”助企快跑,结出政务服务“园区果”

牟定县充分发挥园区企业集聚的优势,推行“政务服务进园入企”工作机制,以政务服务的优化促进园区经济加速发展。以“明责赋权”为切入点,采取园区“点单式”自主选择赋权事项,将涉企高频政务服务事项的18个主项、21个子项下沉至园区办理,成立由19家县级部门组成的重大项目帮办代办领导小组办公室,并配备专职代办员,为企业提供“一站式”帮办代办服务,真正做到“园区事园区办”。今年上半年,已完工项目11个,总投资3316.59万元;在建项目5个,总投资7276.09万元;拟建项目15个,总投资95278.28万元。以“靠前服务”争主动权,采取提前介入、上门服务,组织相关部门先行进行现场踏勘,现场讲解企业开办、准营等政策,指导和帮助完善审批材料,保证审批进程不脱节,为园区企业提供“订单式”服务,变“企业找服务”为“服务找企业”。今年上半年,共组织主动上门服务105次,服务项目14个,其中,投资1亿元以上的项目7个。

五、南华县率先建成新中心,结出政务服务“崭新果”

南华县加强大厅规范管理,推动工作人员作风大转变、服务质量大提升,着力塑造政务服务新形象。占地3800多平方米的新中心成功搬迁,硬件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科学合理规划7大功能服务区,设置16个分领域综合窗口和2个无差别综合窗口,1458件事项应进必进,实现“一窗受理、综合服务”。加强考勤打卡、视频监控、评价系统等电子设备应用,窗口人员形象得体、礼仪标准、服务到位,以“环境之变”实现“服务之便”。健全完善《南华县政务服务中心管理规定》《10项内部管理制度》,让进驻人员行有依据、动有规范。定期印发《政务服务工作简报》《工作纪律情况通报》,每季度开展“工作之星”和“党员先锋岗”评比,以齐抓共管方式达到“强作风提效能”目的。同时,组织开展“政务夜校”“讲业务添活力暖服务”等活动,持续拓宽政务服务干部的视野和思维。今年上半年,县政务大厅共办理各类业务24.57万件,提供延时服务670人次,帮办代办5430件,好评率达100%。

六、姚安县“一体化”极简审批,结出政务服务“花卉果”

姚安县积极探索“一体化”极简审批,努力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助力花卉企业持续发展壮大。巩固深化“一颗印章管审批”改革成效。129项审批事项,审批环节由824个减少为258个,精简率达68.69%;审批材料由1305个精简为808个,精简率达38%;审批时限由2893个工作日减少为1376个工作日,提速率达53%。全面优化涉企审批服务,发布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清理取消不合理限制,最大限度放宽市场准入门槛。执行首事事务代表制度,每月15日为企业服务日,定期深入企业开展“一对一”服务。审批注册登记经营主体52个,其中,花卉公司28个、合作社11个、专业种植户13户,花卉从业人员达4323人。投资12.14亿元的姚安县国际花卉农特产品展示交易中心,预计可于年内投入运营,年交易量可达30亿枝以上。截至目前,全县花卉种植面积达到1.98万亩,产值突破15亿元,被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3部委列入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

七、大姚县组建“项目管家”,结出政务服务“贴心果”

大姚县推行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帮办代办协同联动服务,在县政务服务大厅设立“服务专窗”,组建帮办代办“项目管家”服务团队,推行“一张清单全面告知、一个项目全套方案、一支队伍全程服务、一个专窗全力帮办、一套容缺受理机制”的“五个一”重大项目审批服务机制,用心用情用力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暖心行动”,全面提升项目审批效能,推动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实施。2023年以来,大姚县累计签约招商引资项目204个,引进超5亿元产业项目12个,投资项目帮办代办服务团队共开展上门服务67次,服务重大项目70个,其中投资在1亿元以上项目12个,5000万元至1亿元的项目8个,5000万元以下的项目50个,为企业解决实际审批问题56件,完成帮办代办事项192项,办结时限压缩比达80.39%,审批提速达70%以上。

八、永仁县实现“一窗通办”,结出政务服务“效率果”

永仁县抓住被列为楚雄州开展综合窗口改革试点县机遇,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研究细化工作方案,加大人、财、物供给保障,强化政务服务事项进驻。采取“1+N”模式整合优化窗口布局,将进驻部门单设的135个办事窗口整合设置成1个无差别综合服务区和9个分领域综合服务区,窗口由26个减为8个。全面推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的审批服务模式,实现经营主体和群众办事由跑“多窗”向跑“一窗”转变,窗口运行管理成本大幅降低,政务服务质效全面提升。自运行以来,县级部门授权无差别综合窗口受理的486个事项累计办件2239件,9个分领域综合窗口办件221148件。同时,永仁县将政务服务综合窗口改革向基层延伸,以永定镇为乡镇综合窗口改革试点,在乡(镇)、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站)设置综合服务窗口,乡镇窗口由15个减为4个、村(社区)窗口由7个减为1个,让群众“进一门、找一窗”就可办成身边事,群众获得感满意度大幅提升。

九、元谋县构建服务格局,结出政务服务“三化果”

元谋县持续拓展“一门、一窗、一网、一次”服务深度和广度,以制定方案、打造样板、统一标准、现场推进等方式,全面推进县政务服务“三化”建设走深走实。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政务服务“三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县级统筹、部门负责、乡镇承载、村(社区)协调的政务服务工作体系,累计投入200余万元实施政务服务“三化”一期工程建设。县级设置9个分领域综合窗口和4个无差别受理综合窗口,各便民服务中心(站)结合办事人流量、场地布局、进驻等情况设置1—3个“综合办事窗口”,全县实现“一窗受理、综合服务”全覆盖。组建89支帮办代办服务队伍,创新开展“政务服务进社区”“工作队伍进商圈”“帮办代办进基地”等服务举措,为重点项目建设及行动不便的特殊群体提供帮办代办服务1.8万余次。目前,全县1个政务服务中心、10个便民服务中心和77个便民服务站基本完成“三化”建设任务,政务服务中心完成率100%,便民服务中心完成率100%,便民服务站完成率100%。

十、武定县探索治理路径,结出政务服务“印章果”

武定县认真落实“四个一”改革,积极探索“一颗印章管审批”基层治理新经验,实现了基层事基层办,基层事高效办。实现“一门受理”。制定“受审分离”工作制度,将站所集中到便民服务中心开展审批事项“前台受理、后台办理、统一出件”综合办公,明确权责关系,构建综合监管体系。办事窗口由8个缩减为3—4个。实行“一章审批”。公布《政务服务标准事项目录清单》《无差别综合业务窗口事项清单》,编制办事指南、流程图、审查要点;制定《“一颗印章管审批”管理制度》,将153项政务服务事项统一集中办理,加盖“乡(镇)人民政府行政审批(服务)专用章”,通过流程再造、同步申办压缩时限环节。推行“一岗多能”。窗口人员实行AB角制,错峰开展“上门办、帮代办、预约办、定点办”,提供“政务服务+两险、移动通信、快递包裹代收寄”1+3服务。组建网格化帮代办体系,上门开展“保姆式”帮代办,让群众办事“零跑路”。拓展“一网治理”。整合群众日常高频事项纳入“互联网+便民服务+基层治理”服务平台,构建逐级响应、按责派单、实时反馈、办结归档、群众评价闭环机制,全面推行电子印章运用,实现基层服务与治理数字化。自实施“一颗印章管审批”以来,乡镇累计受理行政审批、公共服务事项40824件,办结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