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公开
楚交办复〔2019〕8号
对州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第71号建议的答复
郭跃敏代表:
你提出的“关于要求州人民政府对乡村组道路弯道路面、路基进行加宽处理的建议”,已交由我们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长期以来,全州交通运输工作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州、县、乡、村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全州农村交通有了巨大的发展,到2018年末,全州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9662.755公里,全州所有乡镇通油路率达100%;全州所有村(居)民委员会通硬化路率100%,提前3年实现了建制村通硬化路目标。1045个村(居)民委员会开通客运车辆,通客车率达95%。建制村通邮率达到100%,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水平AAA级及以上县达100%,基本建成覆盖县、乡、村三级的农村物流网络。但是,由于我州农村公路规模大,标准不高,通行能力弱,服务水平低,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在建设推进中还存在很多短板和不足:一是资金投入不足,资金缺口巨大。目前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主要是中央和省补助为主,补助标准为:重要县乡道(旅游路、资源路)160万元/公里、通村路面硬化45万元/公里、通自然村路面硬化35万元/公里,窄路基路面农村公路改造13万元/公里;由于楚雄州建筑材料缺乏,需要的砂、石不能沿线采备,造成原材料价格大幅度上升,运输成本高,县乡道400-450万元/公里(不含桥梁建设)、通村路面硬化80-100万元/公里、窄路基路面公路改造30万元/公里,通自然村路面硬化65万元/公里,省、州配套不足,县市兜底困难。其中:窄路基路面公路改造主要对乡村道路基路面进行加宽,有条件的增设错车道;二是农村公路建设是县市、乡镇作为建设责任主体,融资、筹资困难,部分县市建设越多、债务越多;三是农村公路建设占用农田、林地、农村自留地协调困难,有些路段经过农田,上报手续审批困难;四是农村公路建设点多面广,州、县交通运输局人员少,特别是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精细化管理有差距。
为了解决好我们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短板,我们通过多年的摸索,总结出一些有益的经验和解决问题的办法。一是狠抓项目入库,做深做实项目库。州局和各县市设立专班及时跟踪上级政策动态,根据国家和省不同时间段政策支持情况,及时跟进,确保项目入库。同时尽最大努力争取项目计划。2019年我局通过积极争取,省交通运输厅下达农村公路建设计划869项,争取中央车购税补助资金49757.18万元。其中:窄路基路面农村公路改造项目28项253.949公里;旅游资源路(重要县乡道)4项45公里;直过民族自然村通畅工程45项222.486公里;国有林场区公路建设项目2项17.3公里。2018年争取深度贫困县武定县50户以上不搬迁自然村通硬化路1032.3公里;安全生命防护工程775项,补助资金29519万元;危桥改造15项,补助资金2617万元。这些项目的实施将极大地改善农村公路通行条件;二是因地制宜提高建设标准,精心组织,强化质量监督管理。州交通运输局在部、省技术标准及管理办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州实际情况制定相应技术标准,要求乡道路基工程按照《楚雄州农村公路通达工程建设技术标准》执行,路面工程按照《楚雄州人民政府印发的通村公路路面硬化改造工程建设实施办法》执行,单车道每公里设置错车道不少于3个。村组公路严格按照《楚雄州十三五自然村公路工程建设指导意见》执行,公路直线段路基宽度不小于4.5米,路面宽度不小于3.5米,每公里设置不少于3个错车道,错车道宽度不小于6.5米,错车道长度不小于20米;混凝土路面面板厚度不小于18厘米,最小抗弯拉强度3.0MPa;平曲线最小半径不小于10米。按照有关标准设置交通安全、防护、排水等附属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投入使用,确保建成一条、达标一条,切实解决公路通而不畅、通而不安全、路越修越窄等问题。同时,按照交通运输部《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管理办法》,全州十县市交通运输局都成立了质量监督站或质量监督组,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农村公路建设和质量管理,遵守基本建设程序,严格技术标准,全面落实项目计划、资金来源、招标管理、施工管理、质量监督、资金使用、竣工验收等“七公开”制度,使农村公路建一条,发挥效益一条;三是整合资源,合力攻坚,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按照《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中央补助资金使用允许地方采用“先建后补”方式,加快项目建设进度,让农民群众提前受益。在上级项目建设补助资金未落实、不到位,或者未列入年度计划的情况下,不等不靠,主动作为,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县市人民政府是农村公路建设的责任主体,按照“县道县建、乡村道乡建”的原则,统筹协调,按照涉农资金整合政策,把其他部门资金整合进行农村公路建设,优化通村组道路路线,串联更多的自然村。如楚雄市为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2017年以来,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赢脱贫攻坚战,解决通村道路通畅问题,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楚雄市采用贷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进行通村道路建设634.79公里,总投资31035.51万元。武定县、禄丰县通过“先建后补”方式,加快项目建设进度,让农民群众提前受益。项目建设采用EPC模式,通过招标与企业合作,进行村组公路建设;四是以“四好农村路”建设为契机,建养结合,统筹推进农村公路建设。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对“四好农村路”建设作出重要指示,李克强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作出重要批示,充分肯定了近年来“四好农村路”建设所取得的显著成绩,深刻阐述了新时代“四好农村路”建设的根本宗旨、战略定位、努力方向和策略方法,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高度,对深入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以“四好农村路”建设和“美丽公路”创建为抓手,落实县、乡、村三及“路长制”、打造“畅、洁、绿、美、安”路域环境,改变过去“重建轻养,缺乏统筹”等做法,在工程建设中有条件的路段同步把美化绿化、安防设施、景观台、公共厕所等设施一并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投入使用,路域环境得到进一步提升,综合服务功能不断得到强化;五是强化督查检查,建立局领导挂包联系工作制度。为确保完成年度交通建设目标任务,切实加强对交通重点项目建设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构二破三”项目推进机制,实行州、县市两级交通运输局领导对重点建设项目“挂包责任制”和“五个一”项目工作机制,按照“一个项目对应一名责任领导、一个工作班子、一个牵头责任单位、一个工作方案、一套督查工作机制”的要求,扎实推进交通项目建设。
感谢您对我州交通运输事业的关心、理解和支持!
楚雄州交通运输局
2019年8月30日
(联系人及电话:李旺林 3122429)
抄送:州人大选联工委,州政府办公室,共印5份。

楚雄州交通运输局办公室 2019年8月30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