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索引号:11532300015167401G-/2020-0701018 公开目录:部门文件 发布机构:楚雄州司法局
主题词:法律六进 发布日期:2020年07月01日 文  号:
标 题:
楚雄州2019年“法律六进”活动工作总结
成文日期:

楚雄州2019年“法律六进”活动工作总结

 

2019年,在州委、州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州普法工作紧紧围绕州委、州政府的中心工作,以全面推进法治楚雄建设为引领,不断创新法治宣传教育方式方法,深入落实“七五”普法规划,创新法治宣传教育方式方法,结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宪法学习宣传“六进”,把开展“法律六进”嵌入州委、州政府组织的“三下乡”活动,采取召开会议、上法治课、法律咨询、上街下乡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在乡镇、村(社区)、企业(厂矿)刊出墙报、板报,设置宣传栏和法治宣传标语,推进法律进机关、进单位、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宗教场所,营造了“出门见法律,法律在身边”的良好法治氛围。

一、法律进机关、进单位,提高法治化管理水平

在年度的州管干部培训班上,均开设开展法治讲座,提升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法律手段分析问题化解矛盾的能力水平,彝州各级领导干部、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示范效应进一步显现。推动建立《楚雄州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局际联席会议制度》制度,指导督促各县市、州级各普法责任单位认真履行普法责任,将“谁执法谁普法、谁主管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责任制落实情况作为年度普法工作重点并纳入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调动了全州党政机关、执法单位及全社会的力量共同承担普法责任。认真落实州委组织部等五部门《关于进一步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的实施意见》,把理论学习中心组学法、会前学法、法律知识培训、法律知识考试考核、年度述法、重大事项决策法律咨询等列入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的重要内容,明确单位党委(党组)组织领导责任,网上学法成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尊法学法的重要途径,任前考法、年终述法成为促进领导干部学法的重要手段。认真做好全州国家工作人员在线学法考试工作,落实专人适时指导、督促各县市、州级各单位在线学法工作,制定下发了《做好2019年度全县国家工作人员在线学法用法和无纸化考试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全州2019年度在线学法的任务要求,依托学法考试平台建立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学法、学法档案、学法通报等制度。

二、法律进学校,形成青少年法制教育长效机制

根据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认真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积极发挥青基地是开展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最直接、最有效的平台作用,充分利用青基地第二课堂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大姚县、姚安县青基地项目按要求于11月30前建成投入使用,楚雄、双柏、武定等8县市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基地通过举办“家长开放日”、“法治夜校”、“法治小课堂”和警示教育拓展等活动吸引学生参加法治宣传教育,1至11月,共承担各类讲解任务1108场次,接受警示教育19.34万人,其中学生13.11万人、团体及其他组织6.23万人。在春秋学期开学第一周,县、乡普法办深入学校举办一次校园法治讲座、举行一次校园法治知识竞赛活动、开好一次校园安全主题班会、展播一次校园法治视频、赠发一批校园法律书籍、组织好一次校园法治图片展的“六个一”活动,增强广大师生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10县市创建“青少年模拟法庭”,围绕比较典型的校园暴力、校园抢劫刑事案件,采用全仿真法庭审理的方式,搭建师生学法、知法、守法新平台。选取了近年州内发生的25件校园安全典型案例,整理了中央六部委和州委办、州政府办、州综治委关于法治副校长的文件、收集了全国优秀法治副校长的经验做法、教学讲稿以及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应知应会知识等内容,印制《楚雄州中小学法治副校长(普法读本)》4000册,分发到县市和州属学校,全州627名法治副校长紧紧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防溺水、防网瘾、禁毒防艾、交通安全、食品安全与学生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全年,共开展送法进校园活动1500多场次,受教育师生达20多万人次,初步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学法用法格局。

三、法律进乡村,让法律贴近农民的现实生活

深入基层开展传统的普法宣传,利用“三下乡”、“三月综治宣传月”、节庆日以及民族传统节日等时机,通过展板、广播录音、法律咨询、散发宣传资料、法治文艺演出等多种形式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部门法等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利用“大喇叭”平台开办“法治之声”栏目,宣传与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700多期。组织普法宣讲团成员律师深入乡镇、村组,培养培训一批普法骨干和法律明白人,带头宣讲婚姻家庭、继承、妇女儿童、老年人权益保障和山林水田路等方面涉及的法律法规,对贫困妇女、儿童、老年人开展法律援助,帮助他们解决法律问题。针对偏远的农村山区、少数民族地区居民分散、普法力量薄弱的情况,不断探索农村普法宣传载体和模式,将“两中心一明白”农村普法贯穿于“七五”普法全过程,打通法治宣传教育服务广大农民群众“最后一公里”,推动农村普法工作健康有序纵深发展。全州10县市103个乡镇完成“法治宣传教育中心”、“普法宣传中心户”、“法律明白人”的集中打造任务。“法治宣传教育中心”根据农民群众法律需求,将《楚雄普法历书》发放到“两中心一明白”户中,对“普法宣传中心户”,利用农闲时节进行培训;对在家务农的农民,利用早晚休息时间或节假日进行普法教育,对就近经商、务工的农民,尽量避开经营、务工时间开展机动普法教育。“法治宣传教育中心”结合传统文化民俗创作编排法治歌舞、说唱小戏小品等艺术形式,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方式在节日、民族特色节日或喜庆日子开展法治宣传,使法治宣传教育更接地气、更有人气。

四、法律进村(社区),促进民主法治社区建设

认真落实《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坚持依法治村(社区),坚持依法办事,推行村务公开、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充分依靠村民的力量,村民的法治意识、法律素质和参与村务管理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以村(社区)人民调解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依法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化解各类矛盾纠纷,村(社区)“两委”班子依法办事能力明显提升,村(社区)形成一个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决策的良好局面。组织州、县普法宣讲团成员、普法志愿者、律师,定期不定期地深入社区开展群众性法治教育专题活动,进一步增强群众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

五、法律进企业,增强遵纪守法与维权意识

组织普法讲师团成员深入企业巡回宣讲,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职工进行法治教育培训,采取律师联系企业授课、政法干警联系企业制度等措施,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办理非诉讼事务和诉讼代理、对决策和重大事项提出法律建议等服务,进一步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法治化管理水平,促进他们依法经营、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的能力,全州80%以上的企业成立了法律顾问机构或聘请律师担任法律顾问。探索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人员法治宣传教育新途径,与州工商联共同开展法律进企业、进商会、进机关(即“法律三进”活动),补齐向企业、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普及法律知识的短板,完善各类企业领导干部、经营管理人员、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学法用法制度,督促企业开展与经营相关的合同、担保、招标、投标、价格、产品质量、知识产权保护等法律制度的学习,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法律知识培训,提高企业诚信守法、依法经营的能力。州委普法办、州工信委制定《楚雄州深入开展“法律进企业”活动实施方案》,组织开展“三个10”活动,提升企业法治化管理水平;州、县工信、安监、市管、环保等行政执法部门在日常执法中,边执法边普法,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安全生产法》、《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知识,司法行政、人事劳动、工会等部门适时深入企业,对企业员工比较关心的劳资关系、用工劳动合同、安全生产等问题进行宣讲,及时把安全生产、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有关法律法规送到各企业,州、县共开展“送法进企业”近600多场(次),提高了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员工的法律素质。

六、法律进宗教场所,提升宗教领域法治水平

增强文化自信,将爱国和爱教相结合,加强法治宣传信息员队伍建设,畅通联络渠道,发挥宗教的独特引导作用,引导信教群众学习、践行各项法律法规,营造感恩、向善的良好氛围。全面提升宗教领域法治水平,在合法宗教场所设置了“法律图书角”、法治宣传展板,重点宣传国家关于宗教及民族政策的法律法规。10县市按照“九有”标准(有一块法律进宗教场所标识牌、有领导小组及其办事机构、有管理制度、有法律服务联系点、有法治宣讲、有不少于100册的普法读物或法律书籍、有一个法治宣传栏、有一个法律图书角或柜、至少有一名“法治宣传员”),扎实开展宗教场所法治示范点建设,逐步提高广大教职人员和信教群众爱国爱教、持戒守法意识,增强公民意识、法治意识和民族团结意识。

中共楚雄州委普法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9年12月30日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