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市人民政府,州直有关部门:
小春生产和冬季农业开发是我州高原特色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来年大春作物布局的基础。充分利用我州立体气候和农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秋冬季农业生产,对促进农业增效、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结合我州农业生产实际,就抓好2015年小春生产和冬季农业开发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技术创新为支撑、效益为核心、创品牌拓市场为突破口、稳粮促增收为目的,努力扩面积,着力提单产,大力推广新优品种和配套先进实用的标准化生产技术,促进小春生产和冬季农业开发再上新台阶。
二、目标任务
(一)种植计划。全州计划小春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80万亩,较上年实种增加21.71万亩,增8.4%。其中:
1. 粮食作物:计划种植面积155万亩,与上年持平。其中小麦55万亩、蚕豆50万亩、杂粮50万亩。力争夏收粮豆总产量达29.03万吨,较上年增加0.94万吨,增3.3%。
2. 经济作物:计划种植面积125万亩,较上年实种增22.06万亩,增21.4%。其中:蔬菜65万亩,较上年实种增7.8万亩,增7.6%;油菜36万亩,较上年实种增1.5万亩,增4.3%;其他经济作物24万亩。力争经济作物总产量159.12万吨,产值33.72亿元。
(二)冬季农业开发。计划冬季农业开发面积179万亩,其中重点发展有市场的冬早蔬菜65万亩和冬马铃薯10万亩、油菜36万亩、啤饲大麦37万亩、冬玉米7万亩、其他作物24万亩。
以上任务指标分解到县市。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任务。各县市、有关部门要把小春生产和冬季农业开发作为今冬明春农业工作的中心任务,集中力量,采取宣传、鼓励、引导、扶持等各种有效措施,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层层分解落实秋冬种植面积,尽早把小春生产和冬季农业开发任务落实到乡镇、到村、到户。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确保秋冬季农业生产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二)优化布局,突出特色。充分发挥我州气候和农业资源优势,发展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优质高效秋冬作物,促进冬季农业开发向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基地化方向发展。一要强化蔬菜产业发展。充分利用低热区光热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高效特色冬早蔬菜和区域性萝卜、青早豆类等特色蔬菜生产。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大力推行蔬菜订单生产和销售,提高蔬菜产业化经营水平。二要抓好冬马铃薯生产,以省级冬马铃薯基地建设和高产创建活动为契机,建立一批高产高效示范片、样板田,带动面上生产发展。要提前做好脱毒种薯调运等工作,提高冬马铃薯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三要抓好油菜生产。选用优质高产油菜良种,推广适用高产栽培技术,提高油菜单产水平和种植效益。四要推进食用菌生产。要把食用菌作为我州中海拔地区促农增收和扶贫开发的突破性产业来抓,各县市要在食用菌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培育发展方面下功夫,组织更多农民参与食用菌生产。要积极推行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及工厂化设施生产模式,培育产业集群,提高食用菌产业市场竞争力和提升规模效益。五是要努力扩展冬季繁制种。元谋、永仁、双柏、禄丰等县要充分发挥低热河谷区高温干燥、冬季温暖无霜冻、光照充足、多山隔离等自然资源优势,积极发展蔬菜、花卉、粮食作物等冬季繁制种,不断拓展冬季繁制种规模,加快我州种子产业发展。
(三)依靠科技,提质增量。在落实生产计划、扩种多种的基础上,要加大适用技术推广力度,提高科技含量,确保秋冬种农作物生产优质、高产、高效、安全。要抓好新品种引进推广。各级农业部门要根据市场需求和区域特色产业培植,加强名特优蔬菜等作物新品种的引进、示范、推广工作,促进蔬菜等特色经作品种的更新换代,要把专业化育苗作为提高蔬菜品质和产业效益的突破性措施,加大设施农业建设力度,加快蔬菜集约化育苗基地建设,扶持建设一批种苗繁育基地,立足就地育苗、就地供苗,切实满足秋冬种蔬菜生产需要。要抓实高产创建、间套种为主的小春粮油科技增粮措施,示范带动大面积粮油作物平衡增产增效。要注重推广应用适合秋冬季生产特点的先进农机具,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四)突出重点,开展示范。建立秋冬季农业示范片,是宣传引导、示范推广秋冬种作物优质高产高效品种和技术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种植效益的有效途径。各级农业部门要根据当地的资源和条件,突出优势作物,着力建立一批冬季农业开发优质高产高效示范片。以示范片为抓手,配备技术骨干,制定科学性、可操作性强的技术方案,选择土地条件较好、群众积极性较高的乡镇集中连片打造高产示范样板,精心组织实施,加快农业适用技术组装集成应用步伐,真正把示范样板打造成科技精品点,形成“以点带片、以片促面、全面普及、整体推进”的示范格局,提高冬季农业开发综合生产能力。
(五)创建品牌,拓展市场。各县市要把创品牌、拓市场作为冬季农业开发扩规模和增效益的重要抓手。一是要在抓好区域性冬农开发特色产业规模化发展的基础上,积极培育和申报如元谋冬早蔬菜的农业品牌,扩大冬农特色产品市场知名度。二是要大力推行种植、加工和运销全程无公害、绿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元谋等具备条件的县市要积极开展农产品可追溯制度和农产品出口基地备案区创建,加强绿色食品质量认证工作,打造绿色品牌,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效益。三是要在巩固冬农产品传统销售渠道的基础上,积极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电子商务营销,努力拓展冬农产品市场。
(六)科学应对,防灾减灾。冬春季干旱、低温甚至冰冻灾害时有发生,极易给冬季农业生产带来严重损失。要大力推广抗旱节水科技措施,抓好抢墒播种,推广抗病耐寒品种,重点推广应用高效节水微灌技术、大棚覆盖保温栽培技术、设施越冬栽培技术。气象部门要加强极端气候的预报、预警,及时发布预警信息,要面向种植大户、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直通式气象服务,为防灾减灾提供决策依据。要抓好种植业保险工作,为灾后农业生产恢复提供保障。
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2014年9月1日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