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在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国内经济外需不足,内需不旺,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严峻形势下,州委、州政府围绕省委九届二次全会提出的“稳中求进、好中求快、变中求新”的今年经济工作总基调,积极发展城乡经济,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进一步改善民生,不断加强物价调控,上半年全州市场物价温和上涨,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同期上涨2.8%。
一、我州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温和上涨
(一)居民消费价格运行特点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温和上涨。据调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州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8%,呈温和上涨态势,低于全国0.5个百分点,低于全省1.1个百分点。6月同比上涨3.3%,高于全国1.1个百分点,高于全省1.0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2%,高于全国0.8个百分点,高于全省1个百分点。
居民消费价格环比涨幅放缓。分月份看,上半年,我州居民消费环比价格指数保持上涨的态势,2月达到最高点,此后逐月下降,1、2、3、4、5、6月份分别上涨1.2%、1.6%、1.3%、1.1%、0.4%、0.2%。
八大类价格指数呈“
四升
三降一平”态势。食品类、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类、居住类,分别上涨4.4%、5.4%、2.0%和5.8%;衣着类、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交通和通信类,分别下降2.4%、1.9和0.5%;持平的是烟酒类。
肉禽及其制品类价格逐月下降,5、6月份处于负增长。今年4月,楚雄州猪肉价格较3月份下降1.8%,牛肉上涨3.1%,羊肉上涨6.8%,肉禽及其制品上涨0.1%,5月份,猪肉价格较4月份继续下降,降幅为2.4%,影响CPI总水平下降0.1个百分点,影响程度为25%;6月份继续下降,降幅为0.8%,影响CPI总水平下降0.03个百分点,影响程度为15%。牛肉涨幅放缓,涨幅为0.6%,禽类价格下降1.4%,这些因素共同导致6月份肉禽及其制品价格出现今年5月份以来的再次下降,降幅为0.2%。
服务项目价格呈攀升态势。随着用工成本的普遍上扬,部份体现劳动力价值的服务项目价格涨势明显,服务项目价格呈现攀升态势。上半年,我州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4%,分类别看,除通信服务外,其它各类服务价格呈全面小幅上涨态势。其中,衣着加工服务絏涨幅居首,累计上涨8.0%;其次是个人服务价格上涨6.0%;自有住房价格上涨5.4%;液化石油气、水价格分别上涨4.9%和3.9%。
(二)影响居民消费价格变动的主要因素
食品涨价对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影响度达48%。上半年,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4.4%,拉动总指数上涨1.35个百分点,对价格总水平上涨影响程度达到48%。食品类价格上涨,依然是拉动消费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在食品类中,粮食价格上涨0.8%,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0.03个百分点;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7.1%,拉动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 0.53个百分点;鲜菜价格上涨 15.8%,拉动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0.52个百分点;水产品和糖类分别上涨 4.5%和1.1%。
鲜菜价格呈现攀升后回落格局,累计上涨 15.8%,拉动总指数上涨 0.52个百分点。1—5月,鲜菜价格一直处于上涨态势,环比分别上涨9.9%、12.8%、12.1%、13.8%和 8.5 %,6月,鲜菜价格下降4.3%,对价格总水平下降的影响程度达70%。鲜菜价格上涨的原因:受天气情况影响较大,1—5月,受持续干旱少雨天气影响,蓄水大幅减少,浇灌用水紧缺,用水成本增加,叶菜类蔬菜生长缓慢,且病虫害多发,造成叶菜类成本增加、产量减少,供应紧张带动价格上扬;进入6月全州开始有效降雨天气,旱情得到缓解,鲜菜上市量有所增加,带动环比价格稳定回落。
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居住类价格上涨,助推我州价格总水平上涨。上半年,我州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同比上涨5.4%,拉动总指数上涨 0.53个百分点,对总指数的影响程度达到18.9 %;居住类价格同比上涨5.8%,拉动总指数上涨1个百分点,对总指数的影响程度达到35.7%。这两类消费价格上涨成为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的又一重要因素。
(三)对全年价格形势的分析判断
当前,价格整体涨幅回落,但价格上涨的压力依然存在。2012年影响价格变化的因素依然复杂,既有有利因素也存在不利因素。
从有利因素看:一是目前全国范围整体价格形势稳步回落,国内经济增速逐步放缓,从需求方面推动价格上涨的动力有所减弱。二是价格调控仍是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前期发展生产、保障供应、完善流通体制、规范流通秩序等一系列措施的效果将逐步显现。三是上游产品价格涨幅持续回落,近期呈现下降。国家三次下调了成品油价格,受此影响我州5月、6月汽油和柴油价格环比分别下降1.4%、3.5%和1.5%、3.2%,油价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构成中所占比重较小,油价下调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拉动不太大,但油价涉及的上下游产业众多,油价的下调,将有利于企业生产成本的降低,传导至终端产品,从而拉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回落。
从不利因素看:一是我州遭遇三年持续干旱的影响尚未解除,目前部分农产品价格仍在高位运行。二是出台调价政策的影响。我州将根据情况,适时调整资源类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今年计划调整7个县市的城市供排水价格,到8月止,有5个县市的城市供排水价格已执行新标准。年内还将相应提高部份县供排水价格、垃圾处理费和排污费标准,这些都会不同程度地推动下半年价格总水平上升。同时,于
7
月1
日
开始实行阶梯电价,也将对居民消费价格产生一定影响。三是市场价格自发性上涨。由于定价权绝大部分在企业和经营者手中,自发涨价不可避免。在目前流动性过剩、劳动力价格上涨、企业和经营者价格自我约束能力较弱的情况下,部分商品价格仍存在着较大的上涨压力。
综上所述,下半年随着雨季到来旱情缓解,蔬菜、水产品价格会稳步回落,粮食、猪肉等重要副食品价格也会继续保持稳定。但新涨价因素的不确定性,最终是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跌的关键性因素。总体来看,预计全年物价形势始终处于上行区间,但上涨速度将相对缓慢,涨幅较上年有所收窄,全年累计涨幅有望控制在4%以内。
二、下步工作措施
一是大力发展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着力强农惠农,大力发展农副产品生产,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着力保证粮食、食用植物油、肉类等重要农产品供应,防止群众基本生活必需品出现断档现象。要继续落实“米袋子”“菜篮子”行政首长负责制。要把发展生产、保障供应的责任落实到有关部门,互相协调,密切配合,共同做好稳定物价和保障市场供应工作。
二是采取积极措施提高劳动生产率。劳动力成本已成为当前拉动物价上涨的主要因素,要缓解劳动力成本上升对物价的影响,需要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因此,建议进一步加大对科技教育的投入力度,尤其是基础教育和基础性研究工作的投入力度,提高劳动力素质,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政府给予适当的资金支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设立研发中心;加大投入,培养新一代有技术的产业工人。
三是切实抓好控价目标责任书的落实。尽快落实2011年度控价目标责任制的考核奖励工作。同时,加强对各州市价格调控工作的指导、督察、调研。
四是尽快建立价格调节基金。为实现更好的调控效果,建议适时出台我州征收价格调节基金的实施方案,为加强基地建设、充实商品储备、扶持平价商店、保障群众生活等提供资金支持。当市场价格出现异常波动时,可用于平抑、调节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重要商品价格。
五是加快推进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结合城市发展规划和人口规模,在中心城市周边新建或改扩建一定规模的蔬菜种植基地,扶持万头生猪生产基地建设,保障市场供应,平抑市场价格。
六是大力扶持农产品经营龙头企业。筛选部分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蔬菜经营龙头企业和年实际屠宰加工量在10万头以上的生猪经营龙头企业作为重点扶持对象,通过发放补贴、贷款贴息等方式,增加仓储、车辆、人员配置,组织企业专门为生产基地和平价商店的产销衔接提供物流配送服务。对龙头企业采购、供应等环节的蔬菜、猪肉进销价格实行差率控制,确保平价商店主要农产品价格低于市价。
七是切实加强市场监管和监督检查。严格整顿规范大型零售商业企业向供应商收取的进场费等各类收费,切实降低额外成本。加强市场价格监管,稳定市场预期。加强教育、医疗、旅游等涉及民生收费和价格的管理。努力稳定学校食堂价格。将农贸市场铺面租金、摊位费纳入政府定价目录,实行政府指导价管理,实施农贸市场摊位费和铺面租金公示制度。大力加强流通环节收费检查,确保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等政策落实到位,依法查处违规收费行为。密切关注并依法查处恶意炒作、囤积居奇、串通涨价、哄抬价格、价格欺诈等价格违法行为。
八是加强舆论引导。积极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加强正面宣传引导力度,及时宣传各级政府加强生产、保障供应、稳定物价的各项政策措施及效果,增强市场对保持物价稳定的信心,合理引导市场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