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索引号:115323000151673132-/2020-1012003 公开目录:2020年政协提案 发布机构:楚雄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题词: 发布日期:2020年10月12日 文  号:
标 题:
对州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第118号提案的答复
成文日期:

对州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第118号提案的答复


民进楚雄州委:

你委在州政协十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借鉴隆基速度经验促进营商环境改善的提案》交由州政府办公室主办,州政务服务管理局、州委编办、州商务局等有关部门会办。现答复如下:

一、提案办理情况

州政府办公室接到提案交办通知后,及时呈送迟中华州长、赵克义常务副州长批阅,迟州长、克义常务副州长对提案的办理工作高度重视,作出批示,要求州政府办公室与州营商环境领导小组相关成员单位共同研究,积极吸纳提案提出的意见建议,认真整改存在问题,促进我州营商环境持续改善。苏贤发秘书长多次主持召开领导小组会议,研究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时限,采取有力措施,扎实推进整改落实。通过各职能部门共同努力,我州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在全省开展的营商环境评估中,2020年上半年“红黑榜”位列第4位,政务服务指标在评估中连续两年位居全省第一。

(一)强化制度保障,营造可预期的政策环境。近年来,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谋划、高位推动。一是成立了由州长任组长的州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持续对标国际一流标准改善我州营商环境,形成了以州委统筹、政府实施、各方齐抓、协同推进、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二是对标上级构建了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推进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提升的远期、中期、近期的政策体系。目前,管近期的《楚雄州2020年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管中期的《楚雄州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实施方案》已经印发,管长远的《楚雄州优化营商环境办法》意见征求已经结束。三是结合实际建立健全了营商环境“1+5+4”工作体系。目前,1个意见、3个机制、4个10条已出台,2个机制正在制定。四是紧跟省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步伐,建立健全我州营商环境“1+4”考评体系,连续两年聘请第三方机构对州直38个部门和10县市开展第三方评估,2020年起实行季度“红黑榜”评价,以强有力的措施推动优化营商环境各项任务落细落实。

(二)强化改革创新,营造便利高效的服务环境。一是审批服务更高效。继2017年我州在全省率先试点“一颗印章管审批”改革并成立第一家县级行政审批局以来,2019年我州又在全省率先实现县市级行政审批局全覆盖,政务服务、商事服务、公共服务审批平均提速70%以上。二是政务服务更便捷。全面实现政务服务“三集中三到位”,政务服务事项100%进驻各级政务服务中心,涉税业务实现全州通办;州级27个部门405项事项“一次办好”;县市级99项事项实现网上办结、200项事项实现现场办结、58项事项实现办结送达;州级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90%,以上“一部手机办事通”上线26个主题701个事项,每百人注册比例达15.2%,企业和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基础进一步夯实。三是商事服务更便利。全州企业3天开办、不动产5天登记全面实现;“证照分离”改革不断深化,全程电子化登记改革全面实施,电子营业执照、电子印章应用不断加快;市场主体退出机制持续完善,全面上线“云南省企业注销网上服务专区”,实现企业注销“一网”服务;社保、公积金缴费流程持续优化,纳税时间压缩到100小时以内。四是投资审批更快速。持续推行“一窗”受理,并联审批,积极推进多评合一、多图联审,进一步压减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实现一般性社会投资项目50个工作日完成,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在线审批120工作日完成。全州公共资源不见面交易实现常态化,中介服务更透明。

(三)强化监督管理,营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一是大力开展“互联网+监管”,全州共建立监管对象库185883户,执法人员1482人,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归集并公示涉企信息共计20.46万条;二是深化“双随机一公开”,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制定并下发“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年度计划,今年以来,共制定州市场监管领域统一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共150类408项,制定2020年度楚雄州市场监管领域部门双随机抽查计划共173项,抽取市场主体3462户,跨部门联查不断推进,基本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三是及时制定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方案和基准制度,确定行政处罚自由裁量阶次和处罚基准,全州43个州级行政执法部门、451个县级行政执法部门建立了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基准制度,并及时建立调解、行政复议、仲裁、诉讼相衔接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四是加大对商标侵权、不正当竞争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切实保护企业商标、知识产权,有力地打击了各类违法行为,维护了企业合法权益。

(四)强化要素保障,营造亲商护商的发展环境。一是针对融资难问题,完善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制度机制,召开金融支持稳增长座谈会和金融服务小微企业工作推进会,畅通银企合作平台,加大政银合作,先后与省工行、建行、交行、农行及省信用联社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二针对水电气报装降本难问题,进一步简化报装手续,实现用户一次申请、业务自动流转,多用户、单用户用水报装业务办理时限压缩为15和20个工作日,用电新装、增容更名等21项业务线上办理,具备安装条件的用气接入安装4个工作日内完成,并开展公用企业限制竞争和垄断行为专项整治,杜绝供水、供电、供气等公用企业的限制竞争和垄断行为。三是抓住州委开展“四万三进”活动契机,践行一线工作法,用心用情用力帮助市场主体解决困难问题,今年五月以来有2.57万人次到基层调研帮扶,帮助市场主体解决困难问题6186个、兑现政策1.41万件、涉及扶持资金49.58亿元。同时,州人民政府将“四万三进”活动同优化营商环境有机融合,以“六个一批”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为“切入点”,编印了《致全州市场主体的一封信》8万份、营商环境困难问题调查表5万份、问卷测评5万份发放到10县市和州级各部门,梳理出涉及市场主体368个文件优惠政策633条,收集到阻碍市场主体反映的堵点、痛点问题2965个,并按照每2个月破解一批市场主体反映的突出问题的要求,加快问题交办、跟踪、督促、反馈,确保将各项纾困惠企措施直达基层、直接惠及市场主体。

二、下步提升我州营商环境工作打算

下步,我州将紧紧围绕提案提出的实施意见,认真组织相关人员,逐条梳理并抓好贯彻落实。并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围绕“办事不求人”,着力抓好公平公正法治环境建设。以贯彻施行《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和《云南省优化营商环境办法》为契机,完善法治保障,构建更加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法治环境,真正实现企业和群众“办事不求人”。一是认真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法律法规。加大《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和《云南省优化营商环境办法》的执行落实力度,认真执行落实外商投资法及配套法规,督促有关部门全面清理和修订不符合优化营商环境要求的规章和行政规范性文件,组织开展执法检查活动,及时发现整改问题,坚决纠正违法违规行为,确保条例和办法有效贯彻实施。二是平等对待各类市场主体。切实保障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平等使用各类生产要素和公共服务资源,依法平等适用各类支持发展的政策。坚持公开透明、公平公正的原则做好招标投标和政府采购工作,确保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参与招标投标和政府采购。三是加快构建新型监管机制。督促有关部门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对疫苗、药品、特种设备等实行全主体、全品种、全链条严格监管。加强信用监管,大力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严格实行企业信用“红黑名单”发布和奖惩制度。加强“互联网+监管+督查”平台建设,推动监管与督查互为支撑、相互融合,不断提升智慧监管水平。四是建立企业投诉快速处理机制。认真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回应制度,第一时间交办督办企业投诉举报事项,认真核实处理省里交办的企业投诉举报问题,确保企业投诉问题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结果。

(二)围绕“审批不见面”,着力抓好“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结合数字云南建设实际及智慧政务发展趋势,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更加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不见面”办事服务。一是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认真落实省政府近期下发的《关于调整482项涉及省级行政权力事项的决定》《关于调整112项涉及州级及以下行政权力事项的决定》,以及省级政务服务事项(2020年版)和州级及以下政务服务事项(2020年版),加快取消重复审批、不必要审批,抓紧按照“五级十二同”标准制定完善实施清单。稳步推开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打破部门利益和地方保护主义障碍,持续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在生产许可、项目投资、证明事项等领域推行承诺制。二是推进政务服务“一事一次办”改革。从方便企业和群众“办成一件事”的角度出发,今年底前对涉及的政务服务事项进行全面梳理,形成“一件事”工作标准,规范编制“一件事”办事指南,实现“一件事一次告知、一次办成”,为企业和群众办事提供套餐式、主题式集成服务。三是加快实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牢牢握新基建重大历史性新机遇,主动争取各级支持,及早谋划部署推进一批政务服务新基建项目建设,切实打牢“一网通办”信息基础。深入实施网上政务服务能力提升“百日攻坚战”,持续完善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功能,加速打通部门业务系统,推动政务服务事项线上“应上尽上”和线下政务服务大厅“应进必进”。

(三)围绕“最多跑一次”,着力抓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工作。对标国际国内先进水平,不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增强我州营商环境国际竞争力。一是进一步提升行政审批效率。聚焦开办企业、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不动产登记、水电气报装、纳税、跨境贸易、获得信贷、保护中小投资者、执行合同、办理破产等10项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指标,督促有关部门进一步压减相关事项办理时间,最大限度缩减审批层级和环节,努力把我州营商环境便利度提升到全省先进水平。二是加大力度推进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试点工作。抢抓全省开展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试点改革的契机,在省级要求改革的禄丰县广通镇基础上,将楚雄市东华镇、大过口乡;南华县龙川镇、雨露乡增加为试点乡镇,让行政审批改革覆盖“基层一公里”,制定赋权清单,实现经济社会管理事权“应放尽放”,形成“一颗印章管审批”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一支队伍管执法的审批格局。三是建立重大项目跟踪服务机制。充分借鉴禄丰县代办服务制度,为重点领域、重大项目从前期招商、开工建设、投产达产提供全程“保姆式”服务,依法依规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助推重点产业项目落地。

(四)围绕“全程服务有保障”,着力抓好市场主体服务工作。从企业开办、运营到注销、破产退出等全生命周期出发,系统制定服务保障措施,优化市场主体服务,切实帮助企业共渡难关,保障全州经济社会稳定发展。一是切实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督促有关部门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州惠企稳企一揽子政策措施,持续推动税收、房租减免和社会保险费优惠政策落地落实,努力巩固和提升减税降费成效。统筹协调做好供地、供电、供水、供气保障工作,落实流动性贷款息、贷款风险补偿等支持政策,创新信贷服务模式,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融资更加便利优惠。二是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督促有关部门严格执行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进一步简化企业生产经营审批和条件,保障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平等进入市场。破除影响就业特别是新就业形态的不合理限制,优化行业从业条件,因地制宜促进创业和灵活就业。督促有关部门严格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进一步减少外资外贸企业投资经营限制,努力促进外贸外资企业稳定增长。三是持续提升投资建设便利度。统筹协调推进投资审批制度改革,优化再造审批流程,尽快实现投资审批事项线上并联办理、企业投资项目备案全程线上办理。统筹协调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并联审批、联合审图、联合竣工验收告知承诺制等措施落实,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全程网办。统筹协调深化规划用地“多审合一、多证合一”改革,推进区域评估,推动评估结果共享互认。

                                                                                                         2020年10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