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索引号:115323000151673132-/2019-1127046 | 公开目录:2019年政协提案 | 发布机构:楚雄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
主题词: | 发布日期:2019年11月14日 | 文 号: |
标 题:
对州政协十届三次会议第163号提案的答复
|
成文日期: |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索引号:115323000151673132-/2019-1127046 | 公开目录:2019年政协提案 | 发布机构:楚雄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
主题词: | 发布日期:2019年11月14日 | 文 号: |
标 题:
对州政协十届三次会议第163号提案的答复
|
成文日期: |
A
楚农复〔2019〕7号
对州政协十届三次会议第163号提案的答复
宋晓霞委员:
你提出的关于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巩固脱贫攻坚成效的提案,已交我们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农业农村人才是强农兴农的根本”、“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总书记这些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我们做好新时代农业农村人才培育工作,培养造就“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业农村人才队伍,提供根本遵循。新型职业农民是农业农村人才队伍的主体力量,是农业农村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12年,中央1号文件首次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以来,全国农广校系统加快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程,新型职业农民队伍迅速发展壮大,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增添了生机活力。我州结合实际制定楚政办发[2017]15号《楚雄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工作的实施意见》文件,对楚雄州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总体要求、健全培训制度、开展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认定、完善新型职业农民扶持政策、如何组织实施培育工作等工作进行了规范。
一、楚雄州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情况
2004年以来,楚雄州农广校系统在实施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和“新型农民和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作中,通过争取项目开展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70467人;开展了新农民科技培训25250人,同时开展了以种植、养殖为主要专业的“绿色证书”培训345117人,已有89504人经过一个生产周期的实践考核获得了《绿色证书》。今年国家继续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投入,2019年的培训经费已划分到农业切块经费中,全州各县(市)按照方案正在加紧项目的实施。
我州是从2014年开始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经过几年现已初步建立了教育培训、规范管理、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专业服务型“三类协同”;初级、中级、高级“三级贯通”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框架,在培育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专业服务型、创业创新型新型职业农民上取得了较好成效。截止2018年12月,我州共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专业服务型职业农民25250人。2019年,州农广校第一期第二期各100人的现代青年农场主培训班集中培训、外出参观考察学习已经结束,另外50人的专业技能型培训班将于9月份在武定扶贫联系点白路镇开办,提升贫困户脱贫致富能力,助力完成和巩固脱贫攻坚任务。我局对扶贫攻坚建档立卡户、精准强化人才培养,组建贫困县产业扶贫技术专家组、制定了《楚雄州农业农村局实行局领导挂包联系武定县产业扶贫暨“百名”科技人员决战决胜武定县产业扶贫攻坚实施方案》,做好贫困县及联系扶贫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提升贫困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产业能力素质。结合农业产业精准扶贫来制定培训计划、在建档立卡贫困户中遴选定培育对象,开展教育培训和跟踪服务,符合条件的开展认定并颁发新型职业农民证书。围绕提升职业道德素养、团队合作精神、绿色发展理念、信息化应用等综合素质对包括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培育,强化农业科技应用能力和创新创业发展能力,提升品牌创建、市场营销等现代农业经营管理能力。按公共基础、专业技能、能力拓展和实训操作等模块构建培训课程,强化实践实训环节内容。对于集中培训时间,生产经营型和创业创新型新型职业农民,要求累计培育时间不低于15天(含实训实习时间);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新型职业农民,要求累计培育时间不少于7天(含实训实习时间)。
二、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农村人才是乡村振兴的主体,新型职业农民是新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主体。全州农广校系统集全力以培育一批懂技术、爱农业、爱农村、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和振兴乡村经济的生力军、致富带头人为目标,为可持续发展积蓄主导力量。强化组织引领、拓展培训领域,创新培养方式,完善培育功能。一是构建“一主多元”培训体系,楚雄州有健全的农广校体系网络,10县(市)农广校中有全国A级校5所,全省A级校3所,全省B级校2所。要充分发挥农广校基础工作平台、资源集合平台和教育培训平台作用,构建以农广校为主体,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机构、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共同参与,适应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需要的“一主多元”教育培训体系。二是合理确定培训对象、科学制定培训方案,按照中国农业农村部中央校、云南省农业农村厅省农广校每年的计划安排,楚雄州农广校系统,每一期都能做到严格遴选培训对象、科学制定培训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培训。2019年,按照中央、省农广校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补助项目、资金和计划任务通知的安排,全州一所州级校、10所县(市)农广校共有培训项目11个、中央资金培育目标1550人、升级资金培育目标440人,其中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育目标1230人、现代青年农场主培育目标150人、果蔬茶种植大户120户、畜牧养殖大户50户。楚雄州农广校第一期第二期各100人的现代青年农场主培训班集中培训、外出参观考察学习已经结束,另外50人的专业技能型培训班将于9月份在武定扶贫联系点白路镇开办。
三、新时代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工作
一是注重顶层设计,推进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创新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着力推动农民由户籍向职业转变,构建有中国特色的职业农民规范管理、教育培训、政策扶持和激励使用的政策体系,优化完善促进新型职业农民成长、成才的发展环境。二是注重广泛衔接,完善职业农民培养开发机制。注重职业素质和能力的长期养成,构建短期培训、学历教育、实践锻炼相衔接,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加大培训经费的投入力度,充分发挥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示范培训的带头作用,启动实施乡土人才示范培训,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龙头企业等主体,参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三是注重有效挂钩,健全职业农民认定扶持政策体系。切实改变“只见屋不见人”、“谁来种地”的政策支持理念,推动在产业政策、新增补贴、土地流转、设施建设、税收保险等方面做出差异化的政策安排实施,深入实施“全国农业劳动模范”评选和“全国杰出农村实用人才”、“ 全国十佳农民”等遴选制度项目,推动职业农民职称评定工作,鼓励各类探索、支持符合条件的新型职业农民享有与城镇居民同等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真正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
感谢你们长期以来对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理解和支持,欢迎多提宝贵意见。
2019年8月19日
抄送: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州政协提案委。
主办: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承办: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运维: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政务公开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