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索引号:115323000151673132-/2019-1127044 公开目录:2019年政协提案 发布机构:楚雄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题词: 发布日期:2019年11月14日 文  号:
标 题:
对州政协十届三次会议第347号提案的答复
成文日期:

对州政协十届三次会议第347号提案的答复

A

楚农复〔2019〕9号  

对州政协十届三次会议第347号提案的答复  

杨育揆委员:

你提出的关于完善我州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提案,已交我们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我州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现状

农业科技推广是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的基础,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是当前农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现代农业的一项重要保障。目前,我州已基本形成了比较健全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州、县、乡三级体系基本建成。截至2018年底,在州级层面,有州农科所集科研和推广为一体的正县级事业单位;在县(市)层面,全州共成立县(市)级农业技术推广中心10个;在乡镇层面,全州103个乡镇均设置了农技推广机构。全州从上到下形成以州级技术推广服务机构为龙头,县(市)级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为枢纽,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为骨干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网络。二是基层农技推广服务内容涵盖面较全,基本覆盖了粮、油、果蔬、园艺等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农业科研及推广工作扎实有序推进:

(一)在水稻科研及推广方面,继续实施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西南水稻优质高产高效新品种培育”项目》、《云南省现代农业水稻产业技术体系楚雄试验站项目》、《楚雄州“彝乡英才”项目》,加大了香、软和特种稻杂交组合的配制及品种的选择,软米新品种楚粳48号进入国家区试,香米新品种楚粳52号、楚粳53号、楚粳54号进入省区试。在楚雄、大姚、武定、保山、巍山、禄劝等6市县开展楚粳新品系多点示范及楚粳新品种(系)展示,在禄丰县中村乡举办优质稻楚粳45号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百亩示范面积105亩。通过示范带动以及加强川、黔、藏毗邻地区技术指导,楚粳品种种植区域不断扩大,2019年推广楚粳28号、38号、40号等楚粳新品种400万亩,种植面积达全省适宜稻区种植面积87%。围绕科技助力产业扶贫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加大技术培训力度,举办实用技术培训8场次,培训人员536人。2019年5月,优质食味新品种楚粳39号、楚粳40号的选育及应用项目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育成的软米新品种楚粳48号、香米新品种楚粳49号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国家级专业核心期刊《农业科技通讯》发表论文1篇。

(二)在玉米科研及推广方面加大了玉米新品种选育工作力度,在强化籽粒玉米、青贮饲料玉米新品种选育的同时,更加突出鲜食甜糯玉米品种选育,继续跟踪2个有苗头的玉米组合制种工作。参加云南省农科院玉米联合体试验、北玉玉米联合体试验。与中国农科院开展生态平衡性玉米试验1组。刘思坝基地青贮玉米样板一片面积120亩。2019年5月,我院自主选育的楚单1401、楚单1404玉米新品种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打破了15年来没有玉米新品种通过省级审定的历史记录。

(三)麦类研究进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范围,实施了长江流域冬小麦化肥农药减施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项目。与四川省内江农业科学院合作选育的小麦新品系“楚麦17号”通过了2017-2019年度云南省田麦区域试验和2018-2019年度生产试验,有望于年内通过云南省审定。

(四)豆类研究在强化新品种选育及推广的同时,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积极组织实施了国际性的“中缅泰特色豆类作物绿色增产增效技术集成示范项目”、参与国家豆类产业技术体系实施了“豌豆种质资源收集评价与创新项目”,独立实施了“彝乡科技领军人才”和“云南省科技创新人才” 培养项目。

(五)果蔬研究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加大温室蔬菜无土栽培技术创新研究,开展蔬菜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新模式“四新成果”试验、示范、展示。今年上半年,共引进新、奇、特的国内外优良品种304个进行示范展示,其中引进国外品种201个,占展示品种的66.1%。截至目前,我院共引进新、奇、特的国内外优良品种1003个,其中:国外品种506个,占展示品种的50.4%,较2018年4月30日前展示品种提升6.7%。积极开展油菜新品种选育,组织实施云南省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组合鉴定试验及多点试验。充分发挥山区半山区气候及土地资源优势,结合科技扶贫促农增收措施,认真开展魔芋栽培试验,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及科技培训。结合“光伏+”,积极探索“光伏+食用菌”“光伏+魔芋”“光伏+咖啡”“光伏+植物工厂”4种模式探索。为提升我院花卉科技创新水平,填补我州高档球根花卉空缺短板,筛选适应我州中高海拔地区种植的郁金香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为示范推广和优质花卉核心示范区建设提供科学依据2019年,1月3日至3月20日,在木兰村基地举办荷兰郁金香新品种引进示范展示,展示期间共接待游客1万余人次,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起到了较好的引领作用。

(六)强化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工作。承担完成2019年云南省水稻品种试验3组。在武定县、双柏县实施省级水稻高质高效示范项目2片,实施百亩核心区4片、千亩示范区2片,实施稻田养鱼示范1300亩。在禄丰、武定、元谋实施水稻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各3片,示范带动面积3万亩。

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各级党委政府对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重视不够。主要表现在乡镇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科技人员存在缺编空岗、人员力量不足、专技人员在编不在职、在职不履职、不懂农业技术人员指导农业生产等问题十分突出,不把好选人用人关、不加强科技人员知识的更新换代培训、不充实农科队伍人员、甚至是把十分有限的科技人员抽调到政府开展工作,导致了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运用人力不足,阻碍科技成果转化。

二是县乡两级农业推广资金投入不足。尽管各级都非常重视农业生产工作,但作为县乡两级财政除了保农技人员人头工资外,在农业技术新品种示范推广工作上几乎没有资金投入,只有靠省州项目的资金支持,个别县不是认真整合项目资金,而是对上级下达的项目资金截留使用,压缩项目资金,让想干事、能干事的科技人员无法施展,也导致了科技人员无用武之地。

三是科技人员知识更新慢,人员素质亟待提高。受诸多因素制约,农技人员获得培训、进修的机会甚少,而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更少,难于了解掌握业内新技术、新动态,得不到切实、有效、及时的继续教育和知识更新。特别是近年来种植结构的调整、农业产业的拓展和服务项目的增加,农技人员转专业培训更是迫在眉睫。面对农业结构调整的新特点,许多农技人员知识储备不够,技术更新不快,知识结构单一,部分农技推广人员信息不灵、素质难以提高,推广手段落后,无法及时有效地为农民提供现代化、市场化、产业化、外向型农业所需的配套服务。

四是认识不统一,条块分割现象突出。基层领导和相关部门对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认识不足,加上政策和体制等方面的制约,推广工作在业务上受上一级机构的指导,行政上又属于地方行政主管部门,多方参与及地方行政领导的行政干预,致使整个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缺乏严格有效的管理机制,都把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视为下属部门,致使上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对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失去了有效的技术指导管理,新技术缺失,形成了条块分割。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长期被乡镇政府安排一些行政事务性工作,几乎失去了本职工作,即便是上级业务主管部门下达安排的农业技术推广项目,也是应付了事,落不到实处。

三、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对于实施科技兴农,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意义重大。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对做好新时期农业农村工作作出了重要部署。各地区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和深入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确保亿万农民与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因此,在当前的各项改革中,我州从战略高度确定农业技术推广事业发展的新思路,探索建立适应改革需要、适应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农技推广体系,为农作物新品种示范、农业新技术推广提供坚强保障等方面做好以下工作。

(一)高度重视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工作。各县市要高度重视,把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工作纳入改革的重点工作内容,认真清理和整顿在编不在职、在职不履职及非专业技术人员履行农业技术推广等问题,对编制不足的应科学合理调整,积极想办法解决缺编空岗问题。在人才引进上,县乡两级还是要充分考虑年龄结构和专业性问题,防止出现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老龄化、非专业化问题。在人才培养和使用上,对符合干部培养条件的,要加大培养力度,该提拔使用的还是要提拔使用,打破行政单位与事业单位干部提拔使用范围,激发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干事的积极性和热情。

(二)加大政府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增加农技推广资金投入。农业技术推广是为农业服务的社会公益事业,政府投入是农业技术推广经费的主要来源,各级财政应把农业技术推广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安排,保障正常的事业费开支,有计划的建立农业科技推广专项基金,将有限的资金定期投入到农业技术推广的关键环节。同时,结合国家产业投资导向,积极主动向上级汇报,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在整合项目资金的同时,积极引导农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涉农企业等参与,开辟新的资金筹集渠道,充分发挥资金使用的杠杆效应作用。

(三)努力提升科技人员自身综合素质,创新服务方式及机制。各县市要大力实施农业技术人员素质提升计划,加强科技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树立为民服务的态度和敬业的精神。在农业科技新知识的更替上,有计划地对现有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进行更新培训,有条件的要支持技术人员轮流脱产进修或顶岗锻炼,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要创新服务方式,有条件的科技部门可带项目资金、技术深入企业开展合作,在学中干、干中学。要创新服务机制,由原来单一的政府专业性农技推广体系发展为由政府专业性农技推广体系与农业专业协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相结合的综合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各县市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要根据农业农村发展需要,在搞好公益性技术推广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和调整农技推广工作服务农业产业开发、营销、加工等领域,真正实现从单纯的产中服务转为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优质服务。

(四)着力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统一高标准农田规划布局、建设标准、组织实施,推进田水路电综合配套,加大力度实施“五小水利”工程,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大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注重从平面、流城、海拔梯度三个方面精准把握农业产业发展布局,制定立体式、高质量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发展紧缺和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推进化肥、农药负增长行动,保持粮食、肉类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五)大力实施“绿色+”“特色+”“互联网+”。加快发展“绿色+产业”,打造绿色食品牌,采取“主体+农户+平台+基地”发展模式,抓有机、创品牌、育龙头、占市场、建平台、解难题,完善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利益联结机制,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加快发展生猪、肉牛、蔬菜等八大优势产业,让更多群众吃上“生态饭”,今年力争新增州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40户以上、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各200个以上。争取多个省级“一县一业”试点,深入开展“10大名品”(名菜、名果、名花、名药等)“10强企业”“20佳创新企业”创评活动,打造区域农产品品牌,努力在构建多业态打造、多主体参与、多机制联结、多要素发力、多模式推进的“一县一业”发展格局上取得新突破。深入实施“互联网+农业”,以互联网加速农产品供应链改造,促进线上线下渠道融合发展,推进“互联网+产地仓+冷链专线”等模式,推动城镇生鲜食品“网订店取”“网订店送”,加快农村电商发展,力争今年新增电商企业500户以上,农产品网上销售额增长10%以上。

感谢您长期以来对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理解和支持,欢迎多提宝贵意见。  

楚雄州农业农村局

2019年8月30日  

联系人及电话:袁瑞东   13708788277

抄送: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州政协提案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