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索引号:115323000151673132-/2019-1127041 | 公开目录:2019年政协提案 | 发布机构:楚雄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
主题词: | 发布日期:2019年11月14日 | 文 号: |
标 题:
对州政协十届三次会议第175号提案的答复
|
成文日期: |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索引号:115323000151673132-/2019-1127041 | 公开目录:2019年政协提案 | 发布机构:楚雄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
主题词: | 发布日期:2019年11月14日 | 文 号: |
标 题:
对州政协十届三次会议第175号提案的答复
|
成文日期: |
楚农复〔2019〕24号
对州政协十届三次会议第175号提案的答复
李世伟、李丽君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重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提案,已交由我们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我州始终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壮大村集体经济要求,多措并举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不断提高村级组织的组织力、战斗力和凝聚力,增强村级组织的治理能力。据农经统计,到2018年12月底,全州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170701万元,其中:经营收入18002万元,占10.6%;发包及上交收入12460万元,占7.3%;投资收益260万元,占0.2%;补助收入20760万元,占12.2%;其他收入119218万元,占69.8%。1091个村(社区)中,有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的村有1054个,其中:1—10万元的有849个,占80.5%;10万元以上的有205个,占19.5%。
一、目前我州农村集体经济创收的主要模式
一是依托优质资源创办实体。充分利用村级集体所有的土地、山林、果园、坝塘、沙石场等资源,通过自建、拍卖、承包、租赁、股份合作等方式,创建村级所有、经营形式多样的经济实体,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二是盘活存量资产保值增值。将集体原有闲置的土地、自留地、自留山、果园、茶园、门面等集体资产以使用权转让、承包、租赁等形式,实现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三是结合城镇建设拓宽路子。在活动场所建设过程中,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在能满足党员活动和村干部办公用房的基础上,将所设计建成的商铺对外出租,获得租金收入。四是依托产业调整经济。将农民的土地集中起来,由村干部直接进行承包经营,开展产业结构调整,种植价值更大、附加值更高的经济作物,取得收益后按照一定比例上缴村集体。五是提供中介服务增加收入。引导农民将土地进行合理流转,按一乡一业或一村一品的思路,大力兴办产业协会,采取“支部+协会”的模式,分户加工,统一管理,统一服务,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促进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六是利用母本经济经营滚动发展。村委会用项目资金购买优质畜禽种分农户代养,待繁殖后,每年按比例收回一定数量符合标准的生产畜禽种,一部分出售作为村集体当年收益,一部分作为村级固定资产继续投放给农户代养,实现村集体经济滚动发展壮大。七是中央、省财政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村里没有合作社的,村里组织牵头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农业生产经营服务合作社等,“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当地优势农业产业,在土地流转、农业服务、产品销售等方面给补助;村里有合作社的,村集体加入合作社,农民以土地入股,给合作社补贴,壮大合作社发展,从而带动农民增收,也带动村集体增收;将农村资源打包,对外招商引资,吸引企业和民间资本在农村发展农业产业,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农户等方式带动农业产业发展,带领农民致富。楚雄州2019年共扶持80个村4000万元资金。
二、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
按照党中央的统一部署,我州积极稳妥地开展了农村改革:
(一)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盘活农村资产资源。通过全面开展农村集体清产核资,精准确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有序推进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建立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多种形式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中央和省对此项工作的安排是,从2017年开始,力争用3年的时间完成清产核资,用5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完成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即2019年6月底前完成清产核资数据审核汇总,年底完成清产核资成果检查验收;2021年基本完成股份制改革。目前全州10县市已全面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数据录入工作;第三批国家级试点禄丰县已基本完成成员资格认定,正开展折股量化工作。截至目前,全州十县市16452个清产核资单位已全部通过州级审核校验,已完成县级自查验收,准备接受省州验收。楚雄市、南华县被列为2019年国家级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县推进试点,要求2020年10月底全面完成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试点任务。通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有效盘活农村各类集体资产,特别是经营性资产,最大限度实现资源要素的资本化利用。让农民真正成为集体资产的所有者、管理者和受益者,共同分享农村改革的发展成果,不断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二)推进农村土地改革, 增加集体收入。目前,随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完成,楚雄州《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陆续发放,为“赋权”“活权”奠定基础,将进一步激发我州农村土地流转及适度规模经营的活力。从我州实践情况看,“公司(合作社)+两委+农户”流转模式较为适宜,可以充分发挥村集体和村两委的组织、协调、服务职能,公司(合作社)与村集体进行承包,减少流转环节,缩短了时间,提高了效率,规范了流转行为。村集体还可以依法依规向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流入方收取基础设施使用费和土地流转管理服务费,增加村集体收入。截至2018年12月底,全州10个县市、103个乡镇,1100个村(社区居)民委员会国土二调面积548.27万亩。经确认涉及家庭承包农户53.81万户,完善土地承包合同52.86万份,已确权颁证承包农户51.58万户,确权承包合同面积371.74万亩,已基本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截至2019年6月19日,全州10个县市全部通过了农业农村部土地确权数据库汇交。
(三)探索解决村级组织“无钱办事”、“无能力办事”的窘况。2013年以来,武定县插甸乡安德村依托集体经济组织注入“股份”,即集体出资30万元、党员养殖大户以羊只羊圈评估折价63万元、村民出资12万元共105万元,通过“集体出资、大户经营、群众监督、共同受益”的方式,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种养殖大户为载体,按照“双方自愿、互利互惠、民主管理”的原则,采取资金入股、土地入股或其他方式入股的形式,组建了安德村大耳黄羊养殖合作社。合作社建立了较为规范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选举产生了理事会、监事会及理事长、监事长,聘用了合作社经理,聘请了出纳和会计,成为了真正意义上具备法人治理结构的农民合作企业。从而带动集体经济发展,有效降低发展风险,切实解决村级党组织无钱办事的难题,为进一步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探索出新的路子,推动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进一步增强了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
下一步,州农业农村局将加强指导,认真履行对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指导、服务、监管职能,强化村级财务、资产运作等方面的管理,以确保集体经济资产保值增值。
以上答复如有不妥,请批评指正。感谢您对政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楚雄州农业农村局
2019年9月26日
联系人及电话:袁瑞东 13708788277
抄送: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州政协提案委。
主办: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承办: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运维: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政务公开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