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索引号:115323000151673132-/2019-1127022 | 公开目录:2019年政协提案 | 发布机构:楚雄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
主题词: | 发布日期:2019年11月18日 | 文 号: |
标 题:
对州政协十届三次会议第193号提案的答复
|
成文日期: |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索引号:115323000151673132-/2019-1127022 | 公开目录:2019年政协提案 | 发布机构:楚雄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
主题词: | 发布日期:2019年11月18日 | 文 号: |
标 题:
对州政协十届三次会议第193号提案的答复
|
成文日期: |
楚农复〔2019〕36号
对州政协十届三次会议第193号提案的答复
武成勇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我州果蔬种植区农业面源物污染防治工作”的提案,已交由我们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我州农业面源污染开展工作情况
我州认真贯彻落实农业部《关于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和省农业厅《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意见工作方案》,紧紧围绕“一控两减三基本”(即严格控制农业用水总量,把化肥农药用量减下来,实现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农膜基本资源化利用)的目标,多措并举、狠抓落实,推进全州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取得实效。
(一)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一是加强领导,明确重点。及时下发《楚雄州农业局关于转发云南省农业厅关于印发贯彻落实农业部关于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意见工作方案文件的通知》,明确了“一控两减三基本”的工作重点和任务目标。二是分工明确,落实责任。州农业农村局成立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把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重点任务分解到相关科室、站所。各县市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分层级明确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职责。三是制定方案,加强指导。分别制定了农药、化肥减量增效实施方案。明确了目标任务、技术路径和区域重点、重点任务、保障措施。四是部门配合,形成合力。州级各相关部门积极争取中央、省、州资金投入,保证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顺利开展。2015—2018年,共争取中央、省州节水农业项目资金33493万元;争取农药化肥减量增效资金1803万元;争取种养业循环一体化、畜禽标准化养殖、水产养殖环境治理等项目资金1349万元。2016年以来,中央农业支持保护补贴累计兑现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7.35亿元,引导农户减少农药、化肥使用,保护耕地地力。州烟草部门每年争取近500万元资金投入地膜资源化利用,形成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合力。五是强化督查,严格考核。除每年迎接中央、省环保、农业面源污染督察和考核外,定期不定期组织对相关单位、县市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每年组织开展自查自评,认真督促州农业系统各单位、各县市按照上级对农业环保、面源污染工作要求,开展好“一控两减三基本”防治工作,确保按时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二)推进节水农业。一是出台推行节约用水的政策性文件。州政府下发了《楚雄州推进水利工程供水价格改革实施意见》、《楚雄州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建立了农业水权制度,在确定农业灌溉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和明晰水权基础上,鼓励用水户转让节水量,为开展水价改革、以价格杠杆促进节约用水打下法制基础。二是实行年度目标责任管理。由州水务局年初将任务分解到县市,全州加大力度推广节水灌溉方式、配套节水工程,实施高效节水试点县建设任务。三是以项目推动节水农业。水务部门2018年完成高效节水灌溉9.396万亩(微灌1万亩、管灌8.396万亩),完成计划的130%。至目前,全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累计达61.8863万亩。全州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525。
(三)实施化肥零增长行动。围绕化肥减量增效制定下发了《楚雄州2018年土肥工作要点》、《楚雄州化肥使用量零增长三年行动方案》、《楚雄州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工作意见》,组织全州土肥系统做好科学施肥技术指导服务:一是抓示范带动。以化肥减量增效核心示范区建设,促进和带动全州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全面开展。通过试验示范,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平均亩减少不合理施肥量(纯量,下同)1.61千克、增加施肥量0.49千克,实际平均亩减施化肥1.12千克,实现节本增效40.00元;累计总增产12.13万吨,实现总增产节支1.56亿元。二是抓耕地质量建设。按要求做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工作,组织完成野外调查取样439个,完成计划任务的100.23%。强化耕地质量保护提升,2018年组织实施秸秆还田144.84万亩,完成计划面积的115.8%;增施商品有机肥22.88万亩,完成计划面积的157.8%;绿肥种植20.35万亩,完成计划面积的142%。三是抓土肥技术服务。州、县、乡三级开展技术培训774场次,培训专业技术骨干3007人次,培训农民20.24万人次,培训营销人员428人次。四是抓减肥效果示范展示。在双柏县建立水稻、设施蔬菜化肥减量增效核心示范区2个共400亩,分别制定水稻、蔬菜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实施方案,按“六统一”进行试验示范。通过试验,在设施蔬菜番茄上,有针对性地减肥5%是可行的;在优质稻上,有针对性地减肥8%是可行的,关键是施肥结构要合理。
据初步统计,2018年全州农用化肥施用量为159640吨(折纯量,下同),较上年160864吨减1224吨,减0.76%;单位播种面积亩施肥量(施肥强度)为23.89千克,较上年24.60千克减0.71千克,减2.89%,连续两年实现负增长。
(四)实施农药零增长行动。树立“科学植保、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引导农户重点在“控、替、精、统”上下功夫,努力实现“三减一提”(即减少施药次数、施药剂量、农药流失,提高防治效果)。一是广泛开展宣传培训。共举办主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科学合理安全使用农药、农药使用量零增长暨绿色防控技术等培训班37场次,培训植保技术人员140人次,农民群众3202人次。共发放《禁限用农药清单》、《农药科学安全使用技术》、《农药管理条例》等宣传挂图、宣传资料4200份。二是“精”,科学防控。构建病虫监测预警体系。通过全州的43个田间观测场和乡镇测报点开展病虫害预警监测,持续开展五县市省级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监测调查。2018年共印发病虫简报112期、1.3万份,发送病虫害发生防治信息手机短信73条。主要农作物病虫害中长期预测预报准确率从2015年87.4%提高到2018年的88.6%,做到科学施药、精准施药,减少农药使用量。三是“统”,提高防治效率。按照“政府支持、市场运作、农民自愿、循序渐进”的原则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全州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334个,从业人员总数1441人,拥有高效植保机械8205台(其中农用植保无人机27架),三大粮食农作物(水稻、小麦、玉米)实施专业化统防统治累计面积312.5万亩次,专业化统防率达42.5%。四是“替”,降低农残。引进生物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试验示范,替代高毒高残留农药,降低农残。近年引进了17种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及生物农药,筛选出适合楚雄州的新农药9种,推广枯草芽孢杆菌、绿僵菌、印楝素等生物农药7.4吨,防治面积达29.4万亩。五是“控”,减少用量。加大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生态调控等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大力推广杀虫灯、性诱剂、黄(兰)板等“三诱”技术,科学防控病虫害发生。创建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区103个,核心示范面积11.1万亩,辐射带动面积94.2万亩。实施性引诱剂防治39.74万亩;推广黄板、蓝板30.73万亩;推广生物农药34万亩。举办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展示区28个,辐射带动164.8万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覆盖率占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的29.2%。举办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展示区27个,辐射带动318.2万亩次。
通过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与专业化统防统治融合,亩可减少农药使用次数1.4次,减少农药使用量0.88%,共减少农药使用量(商品量)21.2吨,超额完成了2018年楚雄州减少农药使用量20吨、农药使用量递减1%的计划任务。
(五)推进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一是坚决对2017年中央、省环保督察组对我州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进行整改,加快推进畜禽禁养区整治。截至2018年6月20日,全州共排查出禁养区内规模养殖场(小区)26个,其中17个在6月18日前完成了关闭或搬迁,剩余9个在2018年9月20日完成了关闭或搬迁。经审核和验收,我州畜禽养殖禁养区内规模养殖场已按相关规定,对确需关闭或搬迁的养殖场户做到应关尽关、应搬尽搬,全面完成了整改工作。二是积极开展标准化养殖场示范创建。2018年新创建3个省级示范场,全州部省级标准化示范场总数达30个。同时积极引导中小规模场进行标准化改造,全州100多个规模场新建粪污治理设施,养殖场标准化程度大大提升。三是有序推进养殖转型生产。对年出栏5000头以上生猪规模养殖场要求完善粪污处理级利用系统,对新建规模场和改扩建项目按“生态养殖、粪污零排放”要求进行规划、设计、建设。坚持草食畜规模养殖量质并举,对3个县肉牛肉羊标准化养殖项目养殖场建设给予奖补。四是持续推进省级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体系项目实施。五是做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跟踪监测,全面完成744家规模养殖场粪污利用情况核查,将符合要求的630家规模化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情况录入农业部直联直报系统。据核查,全州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3.41%,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84.68%,两项指标均高于农业部2017年度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考核的要求的60%以上。
(六)深入开展秸秆资源化利用。一方面大力推行秸秆青贮技术,鼓励农民进行秸秆青贮,另一方面鼓励动员各类养殖场,养殖区,养殖大户、进行秸秆储存。在发展种植业中,2018年组织实施秸秆还田144.84万亩,完成计划面积的115.8%。发展畜牧业中,贯彻“养牛养羊必须种草,实施牛羊生产发展扶持项目必须安排人工牧草种植及农作物秸秆开发利用任务,扶持牛羊厩舍建设必须安排青贮、氨化饲料池(窖)建设以及牛羊补饲设施建设任务”。扎实推进国家级粮改饲试点县项目,5个试点县共收贮24.883万吨,完成任务的113.1%,完成“粮改饲”结构调整面积9.962万亩,完成省下达任务数的126.7%。据统计,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4%。
(七)着力解决农田残膜污染。鼓励多渠道、多途径积极回收农膜,切实提高塑料农膜的回收利用率。一是加大宣传,积极推广使用高效、易降解地膜,提高地膜使用效益,适时揭膜回收。二是积极开展培训提升行动,利用各种技术培训将农业残膜的危害宣传到广大群众中,引导生产种植者积极主动回收、清理农业残膜。三是对田间农业投入品包装回收进行了试点。如禄丰县依托2018年省级农业生产发展专项,建立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试点,开展农药、农膜、田间垃圾回收试点。四是烟草部门积极推进残膜回收。2018年投入资金500万元,开展烟田废弃地膜污染治理示范10万亩。通过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了废旧地膜回收治理利用,全州农田残膜回收率达65%。
我州农业面源污染在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具体问题需要解决,特别是武委员您提出的土壤和水体的污染监测和治理、农村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维护和运转等问题。
以上答复如有不妥,请批评指正。感谢你们对我州三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楚雄州农业农村局
2019年8月26日
联系人及电话:袁瑞东 13708788277
抄送: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州政协提案委。
主办: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承办: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运维: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政务公开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