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索引号:115323000151673132-/2019-1127012 公开目录:2019年政协提案 发布机构:楚雄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题词: 发布日期:2019年11月18日 文  号:
标 题:
对州政协十届三次会议第50号提案的答复
成文日期:2019年11月27日

对州政协十届三次会议第50号提案的答复

楚农复〔2019〕67号

对州政协十届三次会议第50号提案的答复

罗德顺委员:

您提出《关于培育壮大我州农业产业“小巨人”》的提案,已交我们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集成支持

州委、州人民政府高度历来重视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扶持龙头企业工作,于2012年8月成立了州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产品加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农业农村局,按照“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的工作思路,扎实推进“抓有机、创名牌、育龙头、占市场、建平台、解难题”等重点工作,形成高位推动、上下合力、政企联动、强力推进的工作机制。先后制定出台了《中共楚雄州委  楚雄州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扶持农业龙头企业的实施意见》、《楚雄州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认定管理办法》、《楚雄州人民政府关于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三年行动方案》、《楚雄州名优农产品品牌评选办法(试行)》、《楚雄州优秀绿色食品加工业企业评选办法(试行)》、《楚雄州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的实施意见》、《楚雄州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担保贷款实施方案(试行)》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积极争取财政资金加大投入,2018年,争取到中央和省级惠农及产业发展资金5.6亿元,州级财政预算安排农业专项资金2600万元,统筹整合涉农资金投入专项扶贫资金12.44亿元。狠抓金融政策支持,州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金融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意见,与省内主要金融机构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多次组织召开政银企座谈会,引导州内金融机构加大涉农信贷投放。据统计,2018年底全州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达493.22亿元,发放小额扶贫贷款18亿元,为产业精准扶贫企业发放贷款34.52亿元。不断缓解农业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认真落实担保费补贴和产业扶贫奖补政策。2018年-2019年,通过整合州级财政资金累计兑现担保费补贴共693.96万元,补助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种植(养殖)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共计168户,引导金融机构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放担保贷款共计40088万元;对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发展特色养殖、特色经作、乡村旅游、农村电商、农产品加工和高效设施农业等给予适当奖补,2019年7月州级财政按照政策兑付给85个农业企业(合作社)产业扶贫项目扶持奖补资金153.8万元。

二、着力培育多元化经营主体

主体强则产业则。我州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加快构建政策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意见》、《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培育壮大农业小巨人的意见》(云政办发〔2015〕90号)等政策文件,加快培育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骨干、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为基础、种养专业大户为补充的新型农业经营经营主体,始终把农业“小巨人”的培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并明确主要工作任务:以培育壮大销售收入超过1亿元、5亿元、10亿元的梯次农业小巨人集群为目标,每年确定7—10户农业小巨人培养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分类指导、跟踪服务,到2020年,力争实现全州年销售收入上亿元的农业小巨人达60户以上。截至2018年底,全州累计培育州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372户,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户(全省共26户),省级龙头企业83户、数量居全省第3位;亿元以上的51户,5亿元以上的4户,10亿元以上的1户。全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完成产值239.96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18.58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2.6亿元,上缴税金2.45亿元,带动农户93.59万户(次),带动种植业订单面积63万亩,带动畜禽饲养132万头(只),农户实现增收总额28.59亿元,按照全州2018年乡村人口户数49.63万户计算,带动农户户均增收5760元。同时,全州累计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4032个(工商登记数)、占全省的6.7%,有社员20.7万户(人),发展家庭农场559个,培育种植、养殖大户分别为4251户、16640户。

三、农业“小巨人”等龙头企业示范引领打造“绿色食品牌”和推进高原特色农业升级发展

近年来,一大批农业“小巨人”及龙头企业扎根农村、服务农业、带动农民,积极参与打造中国彝乡“绿色食品牌”及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在构建农业产业链、完善供应链、提升价值链、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和农业转型升级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2018年,全州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11.9亿元,增长6.3%,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92.7亿元,增长6.4%,增速位居全省第1位。

(一)强规模,推进“八大”主导产业基地建设。立足我州地处低纬高原、立体气候独特、生物资源丰富“三大优势”,按照“稳粮、强畜、促特、兴果、融合、增效”的思路,以“绿色食品牌”为抓手,围绕市场和加工龙头企业需求,聚焦生猪、肉牛、蔬菜、水果、核桃、食用菌、花卉、中药材“八大”主导产业,规模化推进绿色食品原料基地建设。2018年,全州建成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4023个,楚雄肉牛被认定为云南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立省级云岭牛良种扩繁场3个,年出栏以“滇撒猪”系列为主的生猪260.6万头,以“云岭牛”为代表、“滇中牛”为主的肉牛22.1万头,肉类总产量30.22万吨,实现畜牧业产值110.5亿元;发展绿色蔬菜140.1万亩,产量235.4万吨,产值59.6亿元;优质水果58.1万亩,产量40.1万吨,产值20.2亿元,永仁哲林公司建成全国单体连片面积最大、规模达4万多亩的晚熟芒果基地,成为优质水果产业发展的典型;发展核桃590万亩(挂果面积230万亩),产量6.3万吨,产值21.3亿元;建立野生菌林下保育促繁基地150万亩,人工栽培食用菌500万平方米,总产量6.5万吨,居全省第一,产值21亿元;发展各类花卉6.42万亩,其中:鲜切花2万亩、食(药)用花卉2.56万亩,产量7.74亿枝,产值10.6亿元;发展特色中药材20余万亩,产量2.22万吨,产值11.41亿元。全州形成了“冬菜、春果、夏菌(菇)、秋核桃”四季飘香和山地牧业、花卉等竞相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二)建园区,推进“一县一业”建设。把建设特色农业产业园区作为加快绿色食品产业聚集发展的重要平台和载体,制定出台了《楚雄州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的实施意见》和《楚雄州打造现代特色农业园区专项行动方案》,提出集中力量打造元谋冬早蔬菜及热带水果产业园、禄丰花卉休闲产业园、姚安现代高效农业产业园、大姚核桃产业园、永仁芒果产业园、中国·南华食用菌产业园、楚雄市绿色食品产业园、牟定特色农产品加工园、双柏绿汁江现代农业产业园、武定高山生态农业产业园10大特色农业产业园。同时,围绕各县市产业发展基础和资源优势,提出了楚雄市绿色食品制造、双柏中药材、南华野生菌、牟定腐乳及特色农产品加工、姚安绿色有机蔬菜、大姚核桃、元谋蔬菜、永仁芒果、禄丰花卉、武定壮鸡的“一县一业”产业发展指导意见。目前,元谋冬早蔬菜及热带水果产业园被列入全省第一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扶持建设,其它园区规划建设顺利推进,产业聚集效应凸显。元谋县(蔬菜)列入云南省“一县一业”示范县建设,南华县(野生菌)、大姚县(核桃)列入云南省“一县一业”特色县建设。全州基本建成了优质“米袋子、菜篮子、肉盘子、果箱子、食瓶子” 楚系绿色食品产业链,推动全州农产品加工业提速发展。2018年,全州完成农产品加工产值378.73亿元,较上年增长9.98%,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1.21:1,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三)打造中国彝乡“绿色食品牌”,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擦亮“世界野生菌王国”“中国冬早蔬菜之乡”“中国核桃之乡”等品牌名片,打好“特色牌”。种植业上形成了“冬菜、春果、夏菌、秋核桃”四季飘香的产业格局;养殖业上主打滇撒猪、云岭牛(滇中牛)、黑山羊、武定鸡四大品牌,提升规模化水平;农产品加工优质上乘,绿色“老字号”产品荟萃。推动多业态发展,促进农业与旅游、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打造了一批以摩尔农庄为代表的全产业链融合发展的龙头企业,获得农业部认定中国最美乡村3个(武定县狮山村、永仁县太平地村、楚雄市彝溪彝村),培育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企业4户,创建农业庄园51个,打造了姚安百果园、元谋东方红葡萄庄园、永仁哲林芒果产业园等一批精品农庄和休闲农业产业园区,建成了省级旅游特色村12个,省级民族特色旅游村寨16个,州级民族文化生态旅游村7个,培育休闲农业经营主体280多个,实现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收入约10亿元。名牌名品名企创建取得新突破,全州累计有 204个经营主体489个产品通过“三品一标”质量认证,其中:有机食品 22个、绿色食品 305个(目前认证数量全省第一)、无公害农产品158个、地理标志农产品4个;累计获得认定“云南名牌农产品”46 个,“大姚核桃”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被认定为全国“驰名商标”;2018年入选云南省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十大名品”3个,入选云南省绿色食品牌“20佳创新企业”1户;2019年入选云南省绿色食品牌“十大名品”4个,入选云南省绿色食品牌“20佳创新企业”2户;我州出台了打造绿色食品牌“一方案两办法”,正组织开展州级名品名企评选。农产品市场开拓及营销取得新成效,以展会为平台,每年组织300余户龙头企业的1000多种名特优新产品参加国内外各类展销推介活动,强化农产品及绿色食品宣传推介。以重要节庆活动为载体,扩消费促产销。加快建设“互联网+”电商服务体系,推进南华、元谋等8个县的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建设,建立乡村电子商务站(点)687个,培育和孵化农产品电子商务企业90余户,实现网上农特产品销售额6亿元。2018年全州完成农产品出口额45.6亿元(人民币),占全州出口总额的80%以上。

下一步, 我们将以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好省委、省政府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决策部署和州委“1133”发展战略,按照“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发展思路和“科研+种养+加工+流通”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大力培育年销售收入超过1亿元、5亿元、10亿元的梯次农业“小巨人”,积极创建一批“农业小巨人+中小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或产业联盟,辐射带动现代种养业、农产品及食品加工业、电商农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等乡村产业发展,以高原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助推全州农业农村经济跨越发展和乡村振兴。

以上答复如有不妥,请批评指正。

感谢您对“三农”工作的关心,希望今后继续对我局工作给予支持!

楚雄州农业农村局

2019年9月5日

联系人及电话:袁瑞东   13708788277

抄送: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州政协提案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