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农复〔2019〕68号
元谋县政协小组及各位委员:
你们提出《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发展 助力脱贫攻坚》的提案,已交我们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全州脱贫攻坚及产业扶贫基本情况
非常感谢你们对“三农”工作,特别是对产业扶贫工作的关注、关心和支持!产业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之策,目前,全州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明显成效。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从2014年的33.3万人减少到2018年底的4.5万人,全州贫困发生率从12.25%下降到2.5%,贫困行政村从644个减少到188个,7个贫困县中的牟定、姚安、双柏、南华、大姚、永仁6个贫困县已顺利摘帽,其中全省首批摘帽的姚安县群众满意度全省第一,“四面红旗”受到省委陈豪书记批示在全省推广,大姚县“齐和牧业”产业扶贫模式在全国交流,6个贫困县摘帽全部实现零错评、零漏评,2018年全省扶贫成效考核得到省委、省政府肯定,考核为“好”,名列全省第二,沪滇扶贫协作考核为“好”,名列全省第四,文化帮扶得到省委陈豪书记等省委领导、上海市委领导的充分肯定。同时,按照“五个一批”精准分类,把7.98万户30.7万有产业发展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作为产业扶贫对象进行“靶向治疗”,2014年至2018年,全州已有6.97万户26.88万人通过产业扶贫实现脱贫,占全州已脱贫人口总数的93.3%。
二、坚持精准施策,以“五个全覆盖”指导推动全州产业扶贫取得实效
(一)组织保障全覆盖。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州委副书记任组长,分管农业副州长任副组长的产业扶贫专项领导小组,实行县市长、农业局长、乡镇长、驻村工作队长“四长”负责制,建立健全产业精准扶贫责任体系,形成党委引领之手、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干部帮扶之手和群众勤劳之手“五手合臂”的工作格局。二是坚持在“党建+”上做文章,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作用,建立“基层党建红旗村、产业发展红旗村、美丽乡村红旗村、脱贫攻坚红旗村”为重点的“四面红旗”激励机制。三是建立贫困户产业发展指导员制度,明确到户帮扶干部承担产业发展指导职责,帮助贫困户协调解决生产经营中的难题,实行捆绑考核,做到不漏一户、不漏一人。(二)规划引领全覆盖。紧紧抓住“三山鼎立,二水环流”的地理气候优势,立足产业发展基础和独特的资源禀赋,按照“一县一业、一乡一特、一村一品、一户一策”的产业扶贫思路,制定了《楚雄州“十三五”特色产业精准扶贫规划(2016-2020)》等一系列规划和实施方案,以 “楚中高寒冷凉地区、楚北金沙江低热河谷地区、楚南哀牢山边远少数民族地区”三大贫困区域为重点,做好梯度规划调优产业结构,楚中高寒冷凉地区和楚南哀牢山边远少数民族地区,主要以种植核桃、冬桃、中药材、高山特色蔬菜、魔芋,发展黑山羊养殖为重点引导产业发展;在楚北金沙江低热河谷地区,主要以冬早蔬菜、热带水果、农作物繁制种为重点来引导产业发展;中海拔和坝区,主要以种植优质粮食、优质烤烟、特色经作、特色畜禽养殖为重点引导产业发展。产业持续性上,规划近期抓粮、烟、菜、畜,中期抓特色经作与林果,常态化抓农产品加工、流通和务工,采取“三叶进田”(烟叶、桑叶、菜叶)、“三果上坡”(水果、核桃、花椒)、“三养进户”(代养、寄养、规模养)等模式推进产业精准扶贫,确保每户产业扶贫对象有1项以上产业发展增收项目。(三)政策支持全覆盖。制定出台了《楚雄州产业扶贫实施方案》、《楚雄州产业扶贫成效考核办法》、《楚雄州财政产业扶贫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楚雄州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担保贷款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强化产业扶贫政策集成支持。采取“五个一”(坚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一部分、坚持行业部门资金整合一部分、坚持金融部门融资投入一部分、坚持企业帮扶投入一部分、坚持群众贷小额扶贫贷款投入一部分)的办法筹措产业扶贫资金,形成政府、银行、企业、农户等多元化投入新机制。2016年以来,全州累计投入产业扶贫资金29亿元。(四)项目扶持全覆盖。因地制宜,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则工则工,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和每户至少有一个产业项目扶持的原则,做到县有项目库、乡有路线图、村有施工图、户有明白卡,确保村村户户有项目扶持。2014年-2019年6月,全州累计实施精准扶贫产业项目662个,在644个贫困村开办“楚雄州乡村科技讲堂”,组建省、州、县、乡科技讲师团队,全面开展各种形式的农村生产技术、职业技能培训,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培训实现全覆盖。(五)主体带动全覆盖。按照“产业跟着市场走,主体跟着产业走,贫困户跟着主体走”的思路,大力推行“主体+基地+农户(贫困户)+平台”的模式,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参与产业扶贫,以土地流转、订单生产、保底分红、打工就业等形式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接稳定增收机制。全州4241户农业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有产业发展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7.98万户30.7万贫困人口发展扶贫产业,贫困户增收3.05亿元,覆盖率达到100%。
三、坚持在“两项工作”衔接上“做文章”,巩固提升脱贫成果
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要务。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并存和交汇期,我州超前部署,及时制定印发《楚雄州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实施意见》,明确了“23496”脱贫巩固提升措施,印发《楚雄州巩固提升产业扶贫成果实施方案》,超前谋划产业扶贫与乡村产业振兴两项工作衔接,将推动全州打造“绿色食品牌”确定的生猪、肉牛、蔬菜、水果、核桃、中药材、花卉、食用菌“八大”特色主导产业发展与产业扶贫有机结合,把全州10大产业园区建设与带动贫困户及小农户增收有机结合,坚持从方法、措施上逐步实现从精准到共享、从特惠到普惠、从管理到服务转变,政策支持从支持贫困户逐步扩大到非贫困户,从支持贫困村逐步扩大到非贫困村;对主导产业支持从生产的种养环节逐渐转移到加工、销售、品牌建立、产业融合等环节;对农户的支持逐步扩大到对职业农民、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和利益联结机制的创新等方面的支持,逐步实现产业兴旺与产业带贫相得益彰、循环互动,使产业兴旺的结果不仅惠及到贫困户,也惠及到全体农户,达到共同富裕目标。
四、希望元谋县抓住乡村产业振兴的机遇,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
(一)以信息化提升标准化、可追溯生产。建议加大物联网在元谋现代农业发展中的推广应用,在全州率先建立农业大数据平台。
(二)以园区化领跑农业现代化。建议高标准、高起点编制元谋现代农业产业园规划,以园区为平台包装策划争取大国家项目,打造好核心区。
(三)以品牌化占领国内外中高端市场。进一步擦亮元谋蔬菜、元谋热带水果的品牌知名度。重视本地批发交易市场和田头市场建设的同时,加强对元谋果蔬进入国内中高端市场和出口南亚东南亚问题研究,围绕贯彻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立足于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着眼提升元谋农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和话语权,主动融入孟中印缅和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主动拓展南亚东南亚国家20多亿人口的农产品大市场。
(四)以产业联合体提升元谋农业的组织化水平。加强年销售收入亿元以上龙头企业培育,重点培育一批1亿元、3亿元、5亿元、10亿元以上的农业梯次“小巨人”集群,领航重点产业发展。要创新发展农业产业联盟或产业化化联合体,发展以农业“小巨人”为龙头中的龙头(核心),一般龙头企业为支撑(骨干),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为纽带,农户为基础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以“一县一业”示范建设为契机,围绕云南省打造“绿色食品牌”十大名品,积极探索创建元谋洋葱产业联盟(产业化联合体)、元谋蕃茄产业联盟、元谋葡萄产业联盟等。
(五)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促进元谋农业提档升级。瞄准中国五百强、中国民营企业五百强和行业知名企业,认真研究本县的资源禀赋条件、产业基础和竞争优势,重点锁定上海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北京首都农业集团有限公司等目标企业开展精准招商,力争引进3户以上投资5亿元以上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推动一批重点项目落地建设。
以上答复如有不妥,请批评指正。
感谢你们对“三农”工作的关心,希望今后继续对我局工作给予支持!
楚雄州农业农村局
2019年9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