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索引号:115323000151673132-/2019-1127007 | 公开目录:2019年政协提案 | 发布机构:楚雄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
主题词: | 发布日期:2019年11月18日 | 文 号: |
标 题:
对州政协十届三次会议第56号提案的答复
|
成文日期:2019年11月27日 |
对州政协十届三次会议第56号提案的答复
楚农复〔2019〕60号
对州政协十届三次会议第56号提案的答复
民进楚雄州委:
你们在州十届政协三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促进楚雄州乡村振兴的提案》(第56号提案),交由州委农办主办,州委组织部、州发展和改革委、州文化和旅游局、州民政局协办。现答复如下。
《关于促进楚雄州乡村振兴的提案》(第56号提案)是民声、民情、民意的具体反映,是州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的重要形式,是不断深化协商民主、凝聚智慧力量的重要途径。民进楚雄州委给我们提出的五点建议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体现了言必有中。我们高度重视提案办理,成立了由州委农办主任、州农业农村局局长李勇任组长,州委组织部、州发展改革委、州文化和旅游局、州民政局领导为成员的第56号提案办理工作领导小组,下发了《中共楚雄州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办理政协十届三次会议第56号提案工作方案的通知》,对提案办理进行了分工。州委农办高度重视统筹推进,州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下发《州委农村工作会议重点工作任务分解的通知》(楚农领通〔2019年〕1号),将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深化农村改革、培育乡村振兴队伍、乡村文化振兴、建立现代乡村治理体系责任压实到相关部门,并做好跟踪问效。州政府李林波副州长高度重视工作推动,促进提案建议内容落实。
2018年以来,州委、州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乡村振兴战略安排部署,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出台了《中共楚雄州委 楚雄州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楚发〔2018〕4号)。《楚雄州乡村振兴战略规划(送审稿)》(2018—2022年)完成编制,已通过州委常委会审议,即将发布实施。《规划》进一步明确了未来五年总体要求,对构建乡村振兴新格局、实施乡村振兴基础,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推进共同富裕、城乡融合发展进行了战略性规划,并提出了强化规划实施的五个方面措施。同时,将规划落实到具体项目上,全州乡村振兴战略共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建设、社会事业、生态环保四个大类项目5298个,项目规划投资8003.43亿元。《规划》将成为全州各级各部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依据和行动纲领,为分类有序推进乡村振兴提供科学指南。
一、 关于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的问题
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和特点,依托形成的“冬菜、春果、夏菌、秋核桃”四季飘香的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多产业体系,围绕省委、省政府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的战略部署,聚焦生猪、肉牛、蔬菜、水果、核桃、食用菌、花卉、中药材“八大”优势产业,突出创品牌、育龙头、抓有机、建平台、占市场、解难题6个关键环节,大力开展“特色+”“绿色+”“互联网+”专项行动,采取“主体+农户+平台+基地”发展模式,以“稳粮、强畜、促特、兴果、融合、增效”为抓手,强力推进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今年,州政府出台了《楚雄州人民政府关于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三年行动方案》、《楚雄州名优农产品品牌评选办法(试行)》、《楚雄州优秀绿色食品加工业企业评选办法(试行)》,明确了我州重点打造的产业、政策措施,并围绕绿色食品牌“八大”优势主导产业,每年7月前组织全州10县市开展1次名优农产品品牌评选活动,评选出“10优农产品”和“5强企业”、“5佳创新企业”,分别给予10万元、20万元和10万元的奖励。上半年,全州种植业增产增效,实现产值73.06亿元,同比增长5.4%;畜牧业呈现平稳增长态势,实现畜牧业产值50亿元,同比增长8%;肉类产量15万吨,增长7.5%。全州林业产值达63亿元,比去年同期54亿元增长16.5%。全州累计有526个产品通过“三品一标”质量认证。2018年3个产品进入云南省“十大名果” “十大名花”和“十大名菜”行列,云南摩尔农庄荣获云南省“20佳创新企业”称号。全州有79户农业龙头企业开展农产品电商服务,实现网上销售额3.5亿元。农产品出口额占全州出口总额的90%以上,是楚雄州的第一大宗出口商品。培育休闲农业经营主体305个,营业收入3.48亿元。2019年,我州5个产品被评为“云南十大名品”系列,2户企业获得“云南20佳创新型企业”称号。元谋县被评为云南省“一县一业”蔬菜示范县,南华县被评为野生菌“特色县”、大姚县被评为核桃“特色县”,实施姚安县光禄镇产业兴村强镇1个,申报2020年“产业兴村强镇”4个。
二、 关于深化农村改革的问题
州委农办紧紧围绕州委深改委确定的11项农村改革任务,计划形成改革成果14个,以农村改革促进沉睡资源激发活力。其中:贯彻落实类2项,2个改革成果得到体现;持续推进类2项,需形成改革成果3个,已完成并形成改革成果2个;其他改革7项需形成改革成果9个,正加快推进中。基本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经确认涉及家庭承包农户53.81万户,已确权颁证承包农户51.58万户,占确认家庭承包农户的95.86%,确权承包合同面积371.74万亩,占二轮家庭承包合同面积的181.59%。出台加快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行动方案,全州承包土地流转面积达33.75万亩,占二轮家庭承包合同面积的17.69%。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禄丰县国家试点经验在全省推广,现已完成清产核资,成员身份认定、折股量化工作、建立集体经济组织有序推进中。按照州委全面加快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要求,起草了《关于全面加快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通知》,提请州委深改委会议审议同意后下发实施,计划提前1年完成全州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三、 关于培育乡村振兴队伍的问题
按照“统筹谋划、分类实施、无的要有、有的要强、强的要优”总体思路,以“基层党建创新提质年”为抓手,紧紧围绕提升组织力、强化政治功能,推动基层党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以“整县提升、整乡推进、百村示范、千组晋位”为抓手,全力整治软弱涣基层党组织,扎实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达标创建,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强村工程”,不断探索“三转一保”“互联网+电商富民”等模式和实施“光伏扶贫+村级集体经济”等项目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把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彻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主线,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广泛开展“一亮五带”主题实践活动和“四面红旗”评选活动,不断提升党领导基层治理的质量和水平。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提升组织力为核心,以健全基本组织、建强基本队伍、开展基本活动、落实基本制度、强化基本保障为重点,采取全面落实联系制度、从严从实开展整顿、选优配强农村“领头雁”、强化基层基础保障等措施抓好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提升。建立健全村干部岗位补贴长效机制,进一步夯实稳定村级干部队伍,激发村级干部干事创业热情。
开展村(社区)“两委”成员任职资格联审工作,把受过刑事处罚,存在“街霸”“村霸”和涉黑涉恶等问题的坚决排查出来清理出去。对涉黑涉恶的村(社区),直接列入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进行整顿,限期解决存在问题,实行销号管理。对黑恶势力、宗族恶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干扰渗透,宗教无序蔓延,信访和矛盾纠纷突出的村党组织,县级派出工作组,省州两级挂牌督办。深入实施村党组织带头人整体优化提升行动,着力把在群众中有威信、综合素质高的党员选配到基层党组织书记岗位,对一时没有合适人选的,通过选派第一书记或由乡镇干部兼任等途径解决。以县市为单位,加大从本村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人员、本乡本土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中培养选拔村组干部力度。注重发现培养农村优秀青年人才,建强青年人才党支部,储备入党积极分子,做好从农村优秀青年中发展党员工作。在乡镇组建“青年人才党支部”103个,坚持每个行政村每年培养不少于3名35岁以下入党积极分子,每2年至少发展1名35岁以下党员,2018年以来,选派821名村干部参加云南开放大学村干部能力素质和学历水平提升行动。扎实开展“万名党员进党校”培训工作,截至目前,共培训村(社区)党员75156人次,不断提升农村党员素质,切实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四、 关于乡村文化振兴的问题
坚持 “五宣联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三抓两创五建立”(抓民风建设、环境整治、文化活动,创十星级文明户、五好文明家庭,建立村规民约、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会、红白理事),建设环境美、风尚美、人文美、秩序美、创业美的幸福之村。全州创建7个全国文明村镇,102个省级文明村镇,139个州级文明村镇,县级以上文明村和乡镇占比达39.3%。58户家庭被评为全国、省、州文明家庭。开展以“孝老爱亲、邻里和睦”为主题的 “文明家庭行动”和“讲究卫生、爱护环境”为主题的“文明环境行动”。大力发展彝族刺绣、彝族服饰、民族手工艺品制作、非遗传承表演和乡村文化旅游等民族活动品牌,彝绣绣出亿元产业,成功打造了“咪依噜”“纳苏”等知名品牌。建成1个全国一流、4个省级一流特色小镇,有楚雄市以口夸村、姚安县西关村等22个国家级传统保护村落,楚雄市紫溪彝村、马家村等8个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塞。打造了“火把节”、七彩云南民族赛装节、插花节、牡丹文化旅游节等70多个民族庆,70%以上的乡镇有各具特色的节庆活动。挖掘国家、省、州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98项,培养传承人1311人,国家级传承人12人。持续加大公共文化建设力度,推动全州公共文化工作步入发展的快车道,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截至目前,全州已建有5个博物馆、11个图书馆、11个文化馆、103个乡镇文化站、1100个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8164个村民小组活动场所、5001个村文体活动广场、1119个农家书屋,实现了图书馆、文化馆达标率100%,文化站达标率80.5%,行政村文化室、农家书屋和文体活动广场覆盖率达100%。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实现了州、县、乡、村四级全覆盖。扶持成立了左脚舞、花灯、大三弦舞、梅葛说唱等民族民间业余文艺队伍2500支,已形成“县市周周演、乡镇月月演、村级季季演”的文艺展演体系。加大“结对子、种文化”活动力度,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动员各级文艺单位送作品、送服务到基层。
五、关于建立现代乡村治理体系的问题
下发《中共楚雄州委办公室 楚雄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深入学习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通知》,坚持在乡村规划引领、农村“两污”治理、农村厕所革命、提升村容村貌、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提升上“五个”精准发力,认真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坚决打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加快建设全省最美丽州市之一,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推进乡村治理。互联网与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深度融合,建成“云岭先锋”党建综合监控平台。 “党建+金融服务业”模式,建设基层党组织综合服务平台,为民服务站点实现建制村全覆盖,实现群众办事、信息咨询、信用贷款“三不出村”。“一部手机治理通”正在加紧推进中。实施“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点创建工程”,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州,共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市10个(国家级1个、省级2个)、示范乡镇58个(省级8个)、示范村298个(省级130个)。稳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不断提高。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连续5次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州(市)”称号,连续3次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最高荣誉奖“长安杯”。加快推进农村养老服务,“十二五”以来,共实施农村敬老院项目57个、农村互助养老服务设施142个,投资1.98亿元。目前全州共有农村敬老院102个,可提供床位6090张,有农村互助养老服务设施142个,可提供床位1520张。
下步工作中,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认真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要求,紧紧围绕《楚雄州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建立乡村振兴战略推进机制,实现最严格的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和报告制度,稳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感谢你们对农村发展的关心帮助和支持,恳请一如既往的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建议。
楚雄州农业农村局
2019年8月26日
联系人及电话:袁瑞东 13708788277
抄送: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州政协提案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