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索引号:115323000151673132-/2019-1127006 公开目录:2019年政协提案 发布机构:楚雄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题词: 发布日期:2019年11月18日 文  号:
标 题:
对州政协十届三次会议第91号提案的答复
成文日期:2019年11月27日

对州政协十届三次会议第91号提案的答复

楚农复〔2019〕61号

对州政协十届三次会议第91号提案的答复

九三学社楚雄州委:

你委提出的《关于推进楚雄州乡村产业振兴的提案》(第91号),已交由我们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2018年,州委、州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乡村振兴战略安排部署,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出台了《中共楚雄州委 楚雄州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楚发〔2018〕4号),明确了全州推进乡村振兴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重点内容和保障措施。《楚雄州乡村振兴战略规划(送审稿)》(2018—2022年)完成编制,已通过州委常委会审议,即将发布实施。《规划》进一步明确了未来五年总体要求,对构建乡村振兴新格局、实施乡村振兴基础,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推进共同富裕、城乡融合发展进行了战略性规划,并提出了强化规划实施的五个方面措施。同时,将规划落实到具体项目上,全州乡村振兴战略共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建设、社会事业、生态环保四个大类项目5298个,项目规划投资8003.43亿元。《规划》将成为全州各级各部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依据和行动纲领,为分类有序推进乡村振兴提供科学指南。

你们在政协楚雄州第十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推进楚雄州乡村产业振兴的提案》(第91号),实事求是的指出了产业兴旺存在的困难,问题实事求是,一针见血,是我州实施产业兴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九三学社楚雄州委给我们提出的五点建议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体现了言必有中。所以,我们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认真办理,力求提案中必有果。我们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了办理。

一、 创新体制机制,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大力推进“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或“公司+金融+基地+合作社+农户”等产业发展,特别是支持贫困户以土地、资金、劳动力等要素入股合作社,采取保底分红、二次返利、订单收购、吸纳就业等多种方式,形成龙头企业引领、合作社联动、农户参与的产业发展利益分享机制。在脱贫攻坚中,全州龙头企业362个、农民合作社1583个、家庭农场450个、种养殖大户1847个,带动有产业发展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8.92万户32.7万贫困人口发展扶贫产业,带动贫困户增收3.8亿元,主体带动覆盖率达到100%,被两个以上主体双重带动率达10%以上。推行“互联网+产地仓+冷链专线”“合作社+互联网+城市配送”“公司+基地+农户+平台”等模式,全州有79户农业龙头企业开展农产品电商服务,全年实现网上销售额3.5亿元。农产品出口额占全州出口总额的90%以上,是楚雄州的第一大宗出口商品。在“游有看点、吃有美食、购有卖点”上做足文章,培育了佳炜菜业、双柏哀牢人家、南华咪依噜风情谷、姚安荷塘人家、百果园等一批三产融合项目,全州培育休闲农业经营主体305个,年营业收入3.5亿元。

二、优化政策支持,强化产业兴旺人才支撑

为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持,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落实。一是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持。以脱贫攻坚补齐乡村振兴短板,向贫困村派出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形成了“10万大军”抓扶贫的人才保障支持。为强化对深度贫困地区武定县人才支持,动员全州力量,向深度贫困地区发力,2018年先后两次增加武定县的挂包帮扶力量,从州级41个部门增派结对帮扶干部1408人,从州级71个单位向武定县新增派了91名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州级152家挂包单位,有71家在武定县挂包,占46.71%。2019年从6个摘帽县选派19名优秀干部到武定县挂任扶贫办副主任和乡镇党委副书记、副乡镇长,从州级部门和其他9县市选派95名干部支持武定脱贫攻坚。二是构建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机制。以10县(市)农广校的5所全国A级校、3所全省A级校、2所全省B级校为平台,构建以农广校为主体,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机构、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共同参与产业兴旺人才培养机制。2019年,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育目标1230人、现代青年农场主培育目标150人、果蔬茶种植大户120户、畜牧养殖大户50户。楚雄州农广校第一、二期各100人的现代青年农场主培训班集中培训、外出参观考察学习已完成,在武定白路镇举办了50人的专业技能型培训班。三是创新农民返乡创业就业机制。2016年,州人民政府下发了《楚雄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实施意见》(楚政办发〔2016〕4号),明确了“融合产业发展鼓励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加快基层创业服务平台建设、整合资源发展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实施返乡创业农民工培训专项行动计划、创新返乡创业农民工等人员金融服务、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提升服务质量、落实定向减税和普遍性降费政策和加大财政支持力度”8项具体措施促进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制定下发了《楚雄州鼓励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工程三年行动计划》,从提升基层创业服务能力、整合发展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开发农业农村资源支持返乡创业、完善基础设施支持返乡创业、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实施创业培训、实现返乡创业与万众创新有序对接等7个方面明确工作任务,全面实施鼓励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工程。

三、 培育新型主体,推进小农户与大市场衔接

按照“产业跟着市场走,主体跟着产业走,农户户跟着主体

走”的思路,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截至2018年底,全州累计共培育州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372户,比“十二五”末增加110户,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户(全省共26户),省级龙头企业83户、数量居全省第3位;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达196户,亿元以上的51户,5亿元以上的4户,10亿元以上的1户。龙头企业完成产值239.96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18.58亿元,利润总额12.6亿元,上缴税金2.45亿元,带动农户93.59万户(次),带动种植业订单面积63万亩,带动畜禽饲养132万头(只),农户实现增收总额28.59亿元,按照全州2018年乡村人口户数49.63万户计算,带动农户户均增收5760元。同时,累计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4032个(工商登记数),占全省的6.7%;发展家庭农场559个,培育种植、养殖大户分别为4251户、16640户。

四、加大乡村投资,有效解决投资不足短板

一是加大财政资金支持支持。强化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落实,千方百计增加财政资金投入,截至目前,争取到位中央农业专项资金64587万元,省级专项资金8826万元,合计到位73413万元。健全农业信贷担保费率补助和以奖代补机制,完善楚雄州融资担保公司管理,加快做大担保规模,2017—2019年,通过整合州级财政资金兑现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担保贷款担保费补贴合计693.96万元,补助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种植(养殖)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共计168户,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办理担保贷款共计40088万元。二是加大农业招商引资。筛选农业重点招商项目编印《楚雄州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与绿色食品制造重点招商引资项目指南》1000册。全州引进实施高原特色农业招商项目467个,增长15.3%,到位资金252.49亿元,增长44.0%,加快推进了江西正邦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三是强化金融支持。

完善种植业保险、养殖业保险,提高乡村产业抗自然风险能力。2019年,累计争取农业保险中央资金2779.3万元,对种植业、养殖业保险进行补贴。今年,州委农村工作会议作出安排,优先保障“三农”资金投入,公共财政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县域新增贷款主要用于支持乡村振兴。

五、加强宣传引导,营造乡村振兴社会氛围

州县两级新闻媒体通过报刊、新闻、标语等方式,广泛宣传乡村振兴战略,让广大老百姓悉知乡村振兴战略是今后党和国家农村发展的重要方略,以此增强群众发展信心和决心。同时,州委组织部、州农业农村局计划举办乡村振兴战略培训班,计划大规模培训州、县、乡镇、村三级干部,提高抓乡村振兴的水平和能力。

以上答复如有不妥,请批评指正。再次感谢你们对农村发展的关心帮助和支持,恳请一如既往地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建议。            

楚雄州农业农村局

2019年9月26日

联系人及电话:袁瑞东  13708788277

抄送: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州政协提案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