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索引号:115323000151673132-/2017-1019892 | 公开目录:统计信息 | 发布机构:楚雄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
主题词: | 发布日期:2012年11月29日 | 文 号: |
标 题:
2011年楚雄州服务业发展速度加快存在问题不容忽视
|
成文日期: |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索引号:115323000151673132-/2017-1019892 | 公开目录:统计信息 | 发布机构:楚雄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
主题词: | 发布日期:2012年11月29日 | 文 号: |
标 题:
2011年楚雄州服务业发展速度加快存在问题不容忽视
|
成文日期: |
服务业,也称第三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现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根据《云南省服务业统计报表制度》的相关要求,楚雄州对新《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中的10个门类和房地产业(K门类)中的4个中类限额以上91个样本企业开展了企业抽样调查,具体调查范围为:交通运输、仓储业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业、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自有房地产经营活动和其他房地产业。根据抽样调查数据结合商贸(限额以上,下同)和房地产开发专业的统计数据,结果显示(以下简称部分服务业): 2011年,全州部分服务业营业收入204.64亿元,比上年增长23.6%,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但存在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竞争力弱,变动频繁,行业、区域发展不平衡,企业运营成本升高,对经济发展支撑作用不强等问题也不容忽视。
一、部分服务业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近年来,楚雄州委、州政府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善民生为根本,以科学发展为关键,在全州经济转方式、调结构上下功夫,大力加快服务业发展,不断优化服务业内部产业结构,逐步提升服务业质量水平,2011年全州部分服务业运行良好,呈现以下特点:
(一)企业数量增加。2011年全州限额以上部分服务业企业333户,比上年增加107户,增长47.3%。从行业分类来看,批发和零售企业111户,增加49户,增长79.0%;住宿和餐饮企业33户,增加13户,增长65.0%;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99户,增加6户,增长6.5%;抽样调查的其他行业企业91户,增加40户,增长78.4%。
(二)营业收入平稳较快增长。333户服务业企业2011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04.64亿元,增长23.6%。从行业分类来看,批发和零售企业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14.98亿元,增长22.1%;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实现29.16亿元,增长29.8%;金融业实现33.60亿元,增长22.8%。
(三)资产规模进一步扩大。2011年,全州部分服务业企业资产总计967.56亿元,增长25.1%。从行业分类来看,金融业资产总额最大,为549.36亿元,增长18.8%;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资产156.06亿元,增长48.2%;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资产142.01亿元,增长30.8%;批发和零售企业资产80.65亿元,增长29.1%。
(四)经营效益良好。333户服务业企业全年实现营业利润17.37亿元,增长12.8%。从行业分类来看,批发和零售企业效益最好,全年实现营业利润9.20亿元,增长27.7%;金融业实现6.31亿元,增长9.2%;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1.52亿元,增长50.5%。
二、主要行业发展情况
在州委、州政府采取多种政策举措促进服务业发展水平和层次提升的作用下,楚雄州服务业发展领域不断扩展、新兴服务业不断涌现,发展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服务业的影响力和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不断强化。服务业总量扩张的同时,内部结构也逐步优化。交通运输、商贸业等传统服务业相对繁荣,增速较快;现代物流、旅游休闲、金融保险、商务服务等新兴行业开始崛起并蓬勃发展,形成了传统行业和新兴行业共同促进发展的新格局。
(一)商贸流通业日益兴盛,档次明显提高。2011年,在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扩内需、促消费”政策措施和“家电下乡”、汽税改革、物价上涨等因素的作用下,消费品市场呈现快速的发展态势,全州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限额以上法人企业增加到143户,比上年增加61户,服务领域由单纯购物向购物、休闲、娱乐、餐饮、康体一体化发展,服务档次和品位显著提高。全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58.32亿元,比上年增长20.0%。
(二)交通运输继续提速,邮政业务稳步增长。2011年全州道路运输累计完成客、货运输周转量18.46万人公里和17.09亿吨公里,分析比上年增长12.0%和17.0%。完成邮政业务总量0.56亿元,增长22.5%。全州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7.31亿元,比上年增长5.5%。
(三)旅游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商务服务业平稳较快发展。楚雄州商务服务业主要是以旅行社、广告业、其他商务服务为主。据统计,2011年楚雄州旅游产业发展趋势良好,旅游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目前,全州有11个国家级A级旅游景区(点),其中5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4个 3A级景区,2A、1A级景区各1个;14家旅行社,43家星级宾馆饭店,91家规模以上酒店。2011年,共接待国内、国际游客1165.06和2.38万人次,分别比上年增长20.8%和19.8%;实现旅游总收入40.33亿元,增长29.8%。全州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1.91亿元,增长31.7%。
(四)金融保险业平稳发展。2011年末全州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和贷款余额分别达到504.79亿元和301.48亿元,分别增长15.3%和14.8%。各类保险机构发展到18家,实现保费总收入11.17亿元,增长5.7%。
(五)房地产中介行业发展缓慢。2011年物业管理和房地产中介2个行业的企业数量为101家,增加6家,但发展缓慢。主要原因是国家及省政府出台了多项房产调控政策,尤其是“限购令”的出台,使得房产交易量萎缩,不少房产中介长时间零收入,难以支撑,企业大量消亡,但有些实力雄厚的房产中介企业和物业管理企业却在悄悄筹划扩张,房产中介和物业管理或许面临新一轮的洗牌。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竞争力弱,消亡频繁。在调查的样本企业中,营业收入、资产规模普遍偏小,由于规模偏小、实力较弱、缺乏市场竞争力和抵御风险能力,在目前银根紧缩的大环境下,中小企业融资更显困难,资金更加紧张,企业消亡频繁。
(二)骨干支撑行业较少,对全州经济支撑作用不强。全州部分服务业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依赖于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等传统行业的支撑,缺乏骨干支撑行业,对全州经济支撑作用难以发挥。201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州GDP比重为34.4%,比上年下降0.7个百分点。
(三)行业、区域发展不平衡,差异较大。首先是行业发展不平衡。2011年,商贸流通业的企业数占部分服务业总数的42.9%,营业收入占57.1%;房地产业开发经营企业数占部分服务业总数的29.7%,营业收入占14.2%;而居民服务业、其他服务业、体育、娱乐等贴近民生的行业营业收入仅占1.6%,计算机服务、软件和科技交流与推广等高科技、现代化前沿行业营业收入所占比重之和仅为4.8%。其次是区域发展不平衡。在调查的91家企业样本中,大部分的服务业企业主要集中在楚雄市和禄丰县,楚雄市有60家企业占了全部企业数的65.9%,禄丰县有13家企业占14.3%;其他县由于服务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聚集效应不明显。
(四)人才缺乏。由于楚雄州整体教育水平不高、科研力量薄弱,绝大多数企业对人才培育投入不足、力度不够,导致人才缺乏和劳动力整体素质偏低。此外,管理水平不高,服务业也欠缺迅速提高的基础,特别影响到一些前沿附加值、技术含量高的现代服务业在短时间内难以迅速发展壮大,经济转型升级压力仍较大。
(五)企业运营成本增加。由于价格的不断攀升,用工费用增长较快,企业成本和费用均有增加。调查数据显示,2011年全州部分服务业企业营业成本增长30.5%,营业税金及附加增长40.3%,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合计增长23.1%,被调查企业各项费用的增加,严重挤压利润空间,使企业利润进一步缩水。
四、建议与对策
(一)把服务业的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服务业发展。按照转方式、调结构的发展战略,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州服务业发展的全局,切实将服务业发展作为全州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以服务业的大发展促进全州经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努力培育新优势,促进服务业大发展,力争总量上一个新台阶,提高服务业比重,扩大服务业市场份额,实现全州服务业加快发展。
(二)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传统、新兴服务业协调发展。以现代农业为基础,以新兴产业为先导,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以服务业为主体,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服务业提供多元化的市场需求。合理规划物流园区,着力构建与工业化相适应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进一步推进文化产业做大做强,把文化产业培育成为重要支柱产业;引导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鼓励合理的住房需求;提升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和其他房地产服务的水平和比重;大力发展面向民生的教育、体育、娱乐、家政服务、社区服务,培育服务业新的增长点,形成服务业发展新动力;加快服务企业的对外开放,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吸引更多的资本进入全省的现代服务业市场,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同时,提升服务业的经济效益,繁荣服务业市场。
(三)抓住工作重点,提升服务业企业运行质量。要着重推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特别是推进信息传输业、金融业、商务服务业、科技服务业等新兴服务业发展,以生产性服务业的大发展、大提升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经济转型升级。同时,注重培育一批真正有实力、具备一定自主创新能力、对当地产业布局有一定带动作用的企业,切实提升服务业企业运行质量和效率。
(四)注重人才培养,确保服务业行业发展的人才需求。要盘活现有人才,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发展战略,加强高等院校、职校、企业人才培养的指导,提高人才培养的实用性和针对性,特别是要加快高层管理经营人才和专业人才的培养步伐。要创新和拓宽人才培养方式和途径,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吸引和聘用高级人才,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及普通员工的专业素质,为促进全州服务业持续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主办: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承办: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运维: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政务公开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