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索引号:115323000151673132-/2017-1019766 | 公开目录:统计信息 | 发布机构:楚雄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
主题词: | 发布日期:2013年12月12日 | 文 号: |
标 题:
对楚雄州农作物种植布局的调查分析
|
成文日期: |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索引号:115323000151673132-/2017-1019766 | 公开目录:统计信息 | 发布机构:楚雄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
主题词: | 发布日期:2013年12月12日 | 文 号: |
标 题:
对楚雄州农作物种植布局的调查分析
|
成文日期: |
近年来,楚雄州始终坚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不断强化支农惠农政策,农民发展种植业信心得到有效提升,种植业生产继续向好发展,种植结构保持调优态势。为准确掌握生产情况,把握种植趋势,笔者通过深入部分县市调研和到州级农口部门交流,现就当前的种植业生产情况做一些分析和思考,谨供参考。
一、主要农作物种植情况及特点
根据省级反馈年报资料显示,2012年末全州耕地面积为248.52万亩,其中常用耕地面积241.67万亩、临时性耕地面积6.75万亩。在常用耕地中:水田123.94万亩,比上年增长4.0%;旱地117.73万亩,增长3.4%。农作物种植结构变化受市场因素影响加大,结构调整更加趋向市场化。据测算,粮经作物比例将由上年的62.5:37.5微调为61.9:38.1。分作物品种来看,随着调整生产,突出特色,粮食、油料、蔬菜、药材、糖料、其他类均比上年增加,麻类、烟叶、瓜果类则不同程度减少。
(一)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稳中有增
预计2013年全州农作物播种面积将保持稳步增长势头,比上年增长4.0%左右。主要影响因素有:一是据州国土资源局提供资料显示,截至目前全州共有省级投资土地整治项目9个,总投资14227万元,建设规模3174.87公顷,新增耕地762.85公顷;州、县级投资土地整治(补充耕地)项目8个,估算投资13740.92万元,建设规模1528.24公顷,新增耕地937.95公顷。元谋、双柏两县开展较多。通过实施项目有效增加了全州耕地面积,提高了耕地质量,将进一步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二是农作物种植总体规模比上年扩大,复种指数较上年提高9.6个百分点,耕地利用率不断提升。
(二)粮食作物结构理性调整,呈现“四增三减”新变化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关注三农,惠农措施不断加强,给农民多种粮、种好粮吃了“定心丸”,农民种粮积极性进一步得到保护。1-10月我州共争取到位中央和省级各项农业资金合计43822.6万元,其中直接补贴农民的各项农业惠农补贴资金合计33199.4万元。包括:水稻良种补贴1834.05万元;玉米良种补贴1052.4万元;小麦良种补贴556.3万元;油菜良种补贴348万元;农资综合补贴24257万元;粮食直补资金236万元;小麦一喷三防、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治补贴510万元;农机购置补贴3200万元;种植业保险保费补贴1205.65万元。全州粮食播种面积稳中有增,预计全年增长3.0%。“四增”是:小麦、高粱、玉米和其它谷物播种面积继续保持扩大趋势,分别增长约6.8%、12.8%、9.1%和5.7%。 “三减”是:稻谷播种面积下降2.2%,其中,夏粮增长5.2%,早稻下降83.0%,秋粮增长3.7%;豆类和薯类播种面积进一步缩小,降幅约为1.2%、9.2%。
(三)经济作物结构科学调整,播种面积“增减不一”
1.市场俏销、价格看好,中药材种植迎来良好的发展契机,部分县市大力发展石斛、续断、元宝枫、桔梗、板蓝根、鱼腥草等特色种植,发掘新的增收亮点。预计全年药材面积将大幅增长44.5%。
2.随着农户圈养牲畜增多,环保意识增强,越来越注重生态农业建设,其他农作物储备充足,预计全年种植面积增长20.5%,其中青饲料增长16.1%。
3.今年入汛以来雨水较好,油料种植继续回暖,预计全年面积增长10.3%,其中单产较高的花生增长14.7%,占油料面积比重比上年提升0.2个百分点。
4.由于大力发展套种、连片种植,我州蔬菜生产连续扩张,目前在稳定面积的同时,向高质量求效益发展。蔬菜种植继续快速发展,预计全年面积增长7.5%。
5.糖料面积有所增加,预计增长5.9%,但种植品种较为单一,绝大部分为甘蔗,面积大多分散,无明显市场竞争力。
6.烟叶面积较上年下降0.2%,主要因为政府对烤烟双控越来越严格,指令性计划收购量比上年减少36.5万担,种植面积相应减少。
7.瓜果类种植面积萎缩,预计全年下降17.5%,主要受西瓜种植大户连年转场承包、种植比较效益下降导致西瓜面积下降73.8%影响所致。
8.麻类由于种植种类限制、销路不畅,种植面积继续缩减,预计全年下降61.8%。
二、影响农作物种植面积增减的因素
(一)受农作物种植所用工时的影响。部分农民还缺乏应有的管理技能和管理经验,如果生产中管理要求较高,技术难以掌握,他们会望之却步。如:种植玉米相较其它农作物来说比较好管理,抗灾能力又相对较强,而且价格看好,风险相对来说较小,比较容易调动种植积极性。而蔬菜、瓜果等虽然价格较好,但种植有竞争力的品种费工费时、技术要求高、管理难度大,预期收益难以预测,往往会有求稳发展的农户减少种植。
(二)受气候状况的影响。近几年由于气候因素导致大部地区春耕推迟,粮食作物因错过节令受到一定影响,而蔬菜、药材等适应性较强的经济作物顺应时节又销售渠道顺畅,使经济作物面积比重稳步上升。
(三)受农作物倒茬的影响。由于部分农作物不能连续种植在同一块地里,农户要进行品种调换,暂时造成有的农作物面积增加,而有的面积减少。
(四)受经济效益的影响。农户种植农作物大多为了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因此,农作物的经济效益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种植面积的大小。
三、农作物种植生产、销售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农业投入不足,农业生产条件依然薄弱。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欠账仍然较大、农业产业化规模层次不高、农业服务体系建设不够健全,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有限,旱涝保收能力较弱,生产方式较为落后。
(二)农业的贷款和融资较难。一定程度来说农业企业和农民融资仍旧困难。一方面,小额信贷公司不多,而银行贷款又程序繁琐、时限较长,不能适应由生产季节决定的企业资金需求;另一方面,贷款门槛高,数额少。龙头企业多为民营企业,经营管理条件不能完全满足贷款要求,由于抵押能力有限,单笔贷款数额小。
(三)生产层次偏低。许多地区的农业生产尚未摆脱靠天吃饭和小农生产方式,农业生产技术含量低,产业规模不大,大部分农产品的加工以传统工艺为主,大多为初级产品,产业链条短,品牌效应不突出,市场占有量较小。
(四)流通渠道不畅。由于生产和消费市场信息不对称,缺乏市场经营人才、畅通的流通设施及信息,市场运作水平低,广大农民及时、准确获得市场信息往往很难,加之部分农民素质和自我保护意识不够,对各种各样的信息不知如何分析、判断、鉴别,往往仅凭主观判断,跟着别人学赚钱,当自己的农产品上市时却不再有较好的市场价格。
(五)农业生产深受气候变化影响。随着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继续加快以及居民用能水平的提高,未来气候变化将增加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
(六)农民务农积极性有待提高。一是很多人存在务农不如打工的想法,农村青壮劳力纷纷外出打工,留在家里的多为老人、妇女和孩子,接受新事物新技术能力有限,广收薄种,给农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二是生产资料价格连年上涨,农产品涨价收入大多被抵消。
四、对今冬明春种植结构的初步分析
据州气象台提供资料显示,1月1日-11月4日全州平均雨量660毫米,较上年同期多15毫米;进入汛期以来,5月1日-11月4日全州平均雨量646毫米,较上年同期多41毫米。据州水务局提供资料显示,截止10月28日,全州库塘蓄水6.80亿立方米,较上年同期多0.55亿立方米。气候条件为近几年来最好水平,将对今冬明春种植业发展带来良好促进作用。
从1-9月全州居民消费价格调查资料来看,八个大类中食品类价格涨幅最高,上涨6.3%,其中粮食价格上涨3.3%,鲜菜价格上涨10.4%。市场粮食价格稳中有升,种粮风险相对变小,加之惠农政策持续推出,农民种粮意愿明显增强。而蔬菜等经济作物则周期短、见效快,比较效益好。因此粮食、蔬菜依然会是未来一定时期内农民选择种植的主要方向。
我州正积极抢抓机遇、创新思路,以高原特色农业统领全州农业发展,全力以赴抓好小春生产和冬季农业开发,不断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一是因地制宜建设优势特色产业带,以元谋为重点,抓绿汁江、马龙河、金沙江流域等低热河谷区的冬早蔬菜产业发展和鲜食葡萄生产;以楚雄、南华、姚安为重点发展啤饲大麦;以南华、永仁、大姚、楚雄、元谋、武定为重点发展冬马铃薯产业;以禄丰、南华为重点发展萝卜丝(条);以禄丰、楚雄、牟定为重点发展优质油菜生产;以禄丰、牟定、武定、双柏为重点发展早青豆类生产;以姚安、大姚、永仁、双柏为重点发展蚕桑产业。二是围绕市场进一步加大对冬早蔬菜标准园的建设力度,实现园区蔬菜产业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确保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增强发展活力,为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打下良好基础。
五、对种植业生产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冬春水利基础。楚雄州属于滇中干旱区,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政府应着力加快建设步伐,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广泛吸引社会投资,通过奖励充分调动农民兴修农田水利的积极性,大力发展节水农业,积极推广喷灌、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模式,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努力改善我州农业生产受制于水资源的现状,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巩固强化惠农政策,毫不放松农业生产。结合全省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目标,我州也要巩固、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惠农措施落实,根据本地农业发展特点,通过建基地、重扶持、强科技,着力加快蔬菜、茶叶、蚕桑、野生食用菌等特色农业发展步伐。
(三)发挥资源比较优势,合理优化种植结构。各级各部门应以专业化、优质化、区域化为目标,以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为落脚点,积极引导农民进一步发挥资源优势,优化区域布局,在注重高产、优质、高效的同时,更加注重生态和安全,大力发展无公害生产,提高种植业的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
(四)加强农情信息和技术指导,加快产业化进程。各相关政府部门与技术指导部门应进一步加强科技指导和拓展预期性信息发布渠道,加大市场信息资源公布的范围与频次,正确引导农民按照市场需求进行结构调整,减轻市场风险带来的压力,真正实现农作物的优质优价、增产增收。同时积极为龙头企业和农民牵线搭桥,大力发展订单式生产,以龙头企业带动农户、以深加工带动种植业发展,改变种植业生产的弱势地位,推动农业产业化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
(五)超前部署,及早应对气候变化。加强部门联系,密切关注气候变化,引导农民适时播种。同时树立积极的防灾、减灾意识,及时调整工作重点和作物布局,确保生产稳定。
(六)加强农资监管力度,强化科技服务,确保农业生产顺利进行。农业生产资料合理投入是促进农作物稳产增产的前提,近年来农资价格连续上涨,减少了农民种植的实际收益,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种植作物的积极性。相关部门要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贩假等违法行为,杜绝劣质农业生产资料流入市场,对擅自经营造成农业损失的要追究其法律责任。切实做好对农资市场产品价格、质量、市场秩序的管理,切实维护好农民的正当权益,保护好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农业推广体系,增强农业科技下乡的时效性,保证长效性,努力使广大农民得到生产全过程的完善服务。
主办: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承办: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运维: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政务公开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