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索引号:115323000151673132-/2017-1019602 公开目录:统计信息 发布机构:楚雄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题词: 发布日期:2014年02月20日 文  号:
标 题:
楚雄州2013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情况分析
成文日期:

楚雄州2013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情况分析

楚雄州委、州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和部署,积极采取各项强农惠农措施,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州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势头。

一、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情况及主要特点

(一)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47.1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4%。其中,农业产值131.06亿元,增长5.3%;林业产值21.40亿元,增长7.0%;牧业产值91.28亿元,增长10.9%;渔业产值3.41亿元,增长3.7%。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45.29亿元,增长7.1%。

农业增收、牧业发展是驱动第一产业发展的双引擎,二者增加值之和占第一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89.0%。

(二)种植业稳步发展

1.粮食生产稳中有升,作物结构理性调整。进入汛期以来,全州大部地区风调雨顺,弥补了先期缺憾,加之各项惠农政策的贯彻落实,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全年共争取各级支农惠农项目资金合计5.06亿元,其中:中央资金4.02亿元,省级资金0.82亿元,州级资金0.22亿元。其中通过“一折通”形式直接向农户兑付水稻、玉米、小麦、油菜、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资金合计2.83亿元,受益农户55.71万户,受益人口222.34万人。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达378.88万亩,增长2.6%;产量120.31万吨,增长2.8%;平均单产317.5公斤/亩,增长0.2%。因前期实行种植结构调整,大力推进水改旱等措施,谷物中的玉米、高粱成为增长亮点,而豆类和薯类的播种面积、产量均双双下降。

2.大力发展经济作物,特色产业稳步推进。粮经作物比例由上年的62.5∶37.5微调为61.3∶38.7,经济作物比重稳步提升,除国家严控的烟叶外大部分经济作物生产持续保持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传统种植的糖料(甘蔗)产量1.03万吨,增长18.0%;油料产量5.39万吨,增长0.8%。围绕高原特色的产业生产步入快速发展阶段,大大拉动了本地区的经济发展:药材产量0.43万吨,增长25.6%,按现价计算产值增长55.7%;茶叶产量0.13万吨,增长7.2%,产值增长44.9%;野生菌产量1.27万吨,增长24.8%,产值增长36.4%;蔬菜产量164.52万吨,增长11.2%,产值增长32.1%;水果产量26.88万吨,增长4.6%,产值增长15.6%;核桃产量3.65万吨,增长12.7%,产值增长15.6%。

(三)林业生产持续发展

我州紧紧围绕生态体系建设,积极开展植树造林,加强林木管护,促进林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全年共完成植树造林面积67.93万亩,比上年增长12.9%。

(四)畜牧业发展势头强劲

随着农业内部结构的不断调整,畜牧业作为一个重要支撑点和增长点,日益成为振兴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畜禽出栏均比上年有所增长,肉类总产量达40.5万吨,增长2.9%;禽蛋产量1.17万吨,增长12.4%。

(五)渔业生产成效明显

近几年来最多的降雨量和蓄水量保证了渔业的增产增收,全州水产养殖面积14.78万亩,增长14.1%;水产品产量2.25万吨,增长16.7%;养殖单产150公斤/亩,增长2.6%。

(六)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

全州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总额97.18亿元,增长67.9%,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从投资来源来,自筹资金是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来源。在农村固定资产投资中,自筹资金为50.57亿元,占投资来源总额的51.5%。

(七)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完善,机械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年末全州农用拖拉机拥有量达5.33万台,增长5.7%;农业机械总动力258.35万千瓦,增长9.7%。受发展规模农业、高效农业的实际拉动,农业生产力迈上新台阶。

(八)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

农村住户调查资料显示,全州农民人均纯收入在上年突破5000元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到6357元,增长17.3%。

二、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可持续发展难度加大

在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刺激下,农业生产取得了连年丰收。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仍然薄弱,农业投入总量不足,仍是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再加上气候因素的不确定性,可能对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持续保持一定幅度增产增效的潜力和空间有限。

(二)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创新难度加大

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农民固有理念与现代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矛盾越来越突出。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农民集体意识的淡化不同程度制约了农村事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农业农村经济改革发展的难度。

(三)农资价格持续上涨给农业生产带来一定阻力

近几年来,我州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充足,但种子、化肥、农药、农膜等农用生产资料持续在高价位运行,农民用于农业生产的直接生产性投入仍然在不断增加,生产积极性受到较大影响。

(四)农业产业化水平有待进一步升级

发展现代农业需要大力推动农业产业化和集群化发展,但我州的合作生产经营仍处在发展阶段,合作发展的路还很长。农产品加工水平和效益仍旧偏低,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对农民的带动能力有限,农业生产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

三、保持农业生产健康平稳运行的建议

(一)继续加大支农投入力度,促进农业长远持续发展

尽管近几年来农村基础建设不断加强,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但由于自然灾害发生频率较高,抗击灾害的能力仍较脆弱。农业是基础产业,同时也是弱势产业,农业发展需要获得更多的投入与支持,需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提高应对极端天气的能力,促进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

(二)用科技创新支撑农业,增强持续稳定发展能力

农业科技创新是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新的农业科技成果的运用,对于节省劳力、时间和能耗,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有着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要继续加大农业科研投入,不断增加农业科技产品的有效供给,进一步完善农业科技推广运行机制,提高农业生产能力。

(三)逐步建立完善保护机制,切实维护农民利益

建立农产品价格保护机制,防止出现农产品价格的过度波动,维护农民利益,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保障农产品市场供给。采取有效措施抑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反弹,降低农作物生产成本,同时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严惩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切实加强对农资市场产品价格、质量、市场秩序的管理,切实维护好农民的正当权益。

(四)加快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组织培育步伐,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要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在有效满足农业现代化对现代农业生产要素及资金、人才和信息等需求的同时,最大限度发挥规模经济及地区比较优势,节约农户进入市场的交易成本,增强农业生产的计划性和预见性,增强农户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同时做好农业生产服务,发挥好农村信息网作用,注重市场信息引导,帮助农民分析行情,做到有的放矢,降低农业生产风险,有效保证农户生产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