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索引号:115323000151673132-/2017-1019538 公开目录:统计信息 发布机构:楚雄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题词: 发布日期:2014年07月14日 文  号:
标 题:
楚雄州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情况分析
成文日期:

楚雄州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情况分析

2013年是工业经济发展较为艰难的一年,各级、各部门顶住压力前行,认真落实与科技中长期发展规划相配套的各项政策,积极实施科教兴州战略,推进科技创新,发挥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在促进经济发展、转型升级中的积极作用。

一、科技活动基本情况

2013年我州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7家,比上年同期增加26家,增长14.40%。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R&D活动的单位18家,比上年同期减少3家,下降14.3%,其中大型企业1家有科技活动,中型企业5家有科技活动,小型企业12家企业有科技活动。

2013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业人员42724人,R&D人员合计626人,参加项目的人员有573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活动经费内部支出8222.7万元。共有R&D科技项目55项,专利申请数185件,有效发明专利42项,新产品开发项目57项,新产品产值54528.4万元,新产品销售收入51784.1万元。

二、科技活动分布情况

(一)科技活动主要分布在小型企业。从企业规模上看:在20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大中型企业30家,有6家企业有科技活动,占大中型企业的比重为20%,小型企业171家,有12家有科技活动,占小型企业的比重为7.02%。可见,我州科技活动主要集中在小型企业中,大中型企业相对较为重视科技对企业效益增长的贡献作用,有科技活动的企业占比相对较高。

(二)科技项目主要分布在中小型企业。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开展55项科技项目,3家大型企业开展了3项,平均每个企业1项,占科技项目总数的5.45%;27家中型企业开展了24项,平均每个企业0.89项,占科研项目总数的43.64%;171家小型企业开展了28项,平均每个企业0.16项,占科研项目总数的50.91%。

(三)中小型企业经费投入占主导。2013年,全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活动经费内部支出8222.7万元。从企业规模上分组看,其中:大型工业企业R&D活动经费投入176.50万元,占2.15%,中型工业企业R&D活动经费投入3728.70万元,占45.35%,小型工业企业R&D活动经费投入4317.5万元,占52.50%。

按资金来源分组:政府资金1349.80万元,占经费支出的16.4%;企业资金6745.70万元,占经费支出的82%;其它资金127.20万元,占经费支出的1.6%。

(四)科技活动比较集中。有科技活动的18家规上企业主要集中在采矿业、制造业和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这3大行业。其中:采矿业3家,分别是煤炭开采和洗选业1家,黑色金属矿采选业1家,有色金属矿采选业1家;制造业14家,分别是农副产品加工业1家,造纸及纸制品业1家,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1家,医药制品业6家,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2家,金属制品业1家,专用设备制造业1家,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1家企业有科技活动;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1家。上述行业分布可以看出,科技活动主要集中在我州6大重点产业之一的生物医药中,占了整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的三分之一。

三、存在的问题

(一)科研机构匮乏,新产品研发欠缺。楚雄州与东部沿海城市相比属于欠发展州市,科技发展水平本就不高,受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科技开发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全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R&D活动的企业仅占8.70%。设立科技研发机构的企业更是凤毛麟角,仅占规上企业的2.9%,作为支撑企业科技活动载体的科研机构建设亟待加强。同时,新产品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关键,是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的拉动点,新产品的产值、销售收入在工业产值和销售收入中所占比率较低,对工业企业的发展没有起到应有的拉动作用。

(二)区域分布不均,企业科技实力悬殊较大。有R&D科技活动的企业在县市的分布极不平衡,全州共有R&D科技活动的企业18家,从企业分布排名看,主要分布在5个县市,分别是楚雄市8家、大姚县4家、禄丰县4家、双柏县1家、武定县1家,其余5个县的规上企业科技活动为空白。

(三)科技经费投入不足。特别是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科技经费投入不够明显。从2013年科技投入的各项数据显示,科技经费投入呈大幅下滑趋势,尤其企业的资金投入下滑程度较大。大、中、小型企业的R&D经费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仅占0.3%,全州科技活动经费投入的严重不足,直接影响了企业产品开发和经济效益。

(四)科技活动产出呈下降趋势。2013年,我州专利申请185件,比上年同期下降20.6%,其中有效发明专利数57件,下降23%。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开发项目57项,比上年同期减少11项,下降16.20%,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9616.9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2510.9万元,下降20.70%,新产品产值54528.4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44520.7万元,下降44.90%;新产品销售收入51784.1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43711.7万元,下降45.80%。新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1.43%。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产品销售收入1.36%。可以看出,新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和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较低,对工业企业的经济发展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四、对策及建议

(一)积极引导企业增加对科技的投入。近几年来,全州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的势头,但产业结构还不够优化,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还未发挥出来。要解决企业科技投入不足的问题,就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把促进企业科技投入与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切实发挥好政府的政策导向和宏观调控作用。加大科技的投入,特别是加大政府扶持范畴内企业的自主科技活动的投入,同时,多方位、多渠道引进资金和人才,切实发挥科技研发的作用,使企业的生存与科技活动息息相关。

(二)做强做大一批企业。对那些符合产业政策、有发展前景的重点企业,要在政策上给予倾斜,在资金上给予扶持,在项目上给予支持,在改制中要允许适当提高技术入股,知识产权入股在总股本中的份额。要通过重点技术改造等措施,提高整体素质和产品竞争力,要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吸引高科技人才和一流技术能手到企业工作,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为纽带,以优势企业为龙头,推进强强联合,培育若干拥有名牌产品、先进技术、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使其成为工业经济的主力、支柱和行业排头兵,以此不断提高我州的科技水准。

(三)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要牢牢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大力支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高新技术是企业技术进步的方向和市场竞争的制高点,同时也将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对具备商品化条件的高新技术要加速产业化,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也应当成为工业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内容。要不失时机地有选择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紧跟时代潮流,发挥后发优势,不断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力争实现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