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索引号:115323000151673132-/2017-1019537 | 公开目录:统计信息 | 发布机构:楚雄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
主题词: | 发布日期:2014年07月08日 | 文 号: |
标 题:
2013年楚雄州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较好——2013年楚雄州在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的位次分析
|
成文日期: |
2013年楚雄州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较好——2013年楚雄州在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的位次分析
一、经济总量位次比较
(一)地区生产总值632.50亿元,在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居第9位,与上年相比(下同)持平。居前8位的是:新疆伊犁州(1439.33亿元),四川凉山州(1214.40亿元),新疆巴音郭楞州(1201.00亿元),云南红河州(1026.95亿元),新疆昌吉州(940.03亿元),吉林延边州(850.30亿元),云南大理州(761.00亿元),贵州黔南州(645.54亿元)。上400亿元的有15个州,与上年相比增加1个(下同)。不足100亿元的有5个州,比上年减少2个(下同)。
(二)第一产业增加值145.28亿元,居第7位,与上年持平。居前5位的是:新疆伊犁州(388.72亿元)、昌吉州(245.75亿元),四川凉山州(233.86亿元),云南红河州(183.12亿元),新疆巴音郭楞州(174.0亿元)。上100亿元的有11个州,增加1个。不足50亿元的有14个州,减少1个。
(三)第二产业增加值264.35亿元,居第9位,与上年持平。居前5位的是:新疆巴音郭楞州(643.00亿元),四川凉山州(642.21亿元),云南红河州(539.15亿元),新疆伊犁州(533.51亿元),青海海西州(490.43亿元)。上400亿元的有7个州,增加2个,不足100亿元的有14个州,持平。其中,工业增加值209.77亿元,排第9位,与上年持平,居前5位是:新疆巴音郭楞州(567.00元),四川凉山州(486.28亿元), 云南红河州(451.03亿元), 青海海西州(445.70亿元), 吉林延边州(397.90亿元);上300亿元的有6个州。
(四)第三产业增加值222.87亿元,居第10位,与上年持平。居前5位的是:新疆伊犁州(517.10亿元),吉林延边州(340.52亿元),四川凉山州(338.31亿元),云南红河州(304.68亿元),贵州黔南州(294.95亿元)。上200亿元的有14个州,增加5个。不足100亿元的有15个州,减少1个。
(五)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6.37亿元,居第11位,与上年持平。居前5位的是:新疆伊犁州(135.60亿元),四川凉山州(110.01亿元),云南红河州(97.25亿元),贵州黔东南州(85.99亿元)、黔西南州(81.38亿元)。上30亿元的有15个州,持平。不足10亿元的有8个州,减少1个。
(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 172.65亿元,居第14位,下降2位。居前5位的是:新疆伊犁州(542.96亿元),贵州黔东南州(343.65亿元),四川凉山州(333.45亿元),云南红河州(310.71亿元),四川甘孜州(273.34亿元)。上150亿元的有17个州,增加2个,不足50亿元的有2个州,减少1个。
(七)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451.79亿元,居第13位,上升1位。居前5位的是:新疆伊犁州(1267.67亿元),贵州黔东南州(1027.00亿元),新疆昌吉州(1006.50亿元),四川凉山州(975.47亿元),云南红河州(801.42亿元)。上400亿元的有15个州,增加3个,不足100亿元的有6州,增加1个。
(八)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0.65亿元,居第6位,上升1位。居前5位的是:吉林延边州(399.38亿元),四川凉山州(379.71亿元),新疆伊犁州(265.29亿元),云南的红河州(247.64亿元)、文山州(233.38亿元)。上150亿元的有11个州,持平。不足50亿元的有11个州,减少1个。
二、经济发展速度比较
(一)生产总值发展速度为110.6%,居第19位,上升1位。居前5位的是:新疆的博尔塔拉州和克孜勒苏州(118.1%)、昌吉州(116.8%),青海的海北州(116.3%),贵州黔东南州(116.1%)、黔南州(116.0%)。
(二)第一产业增加值发展速度为107.1%,居第5位,上升5位。居前5位的是:青海海西州(120.4%),贵州的黔西南州和新疆的博尔塔拉州(107.3%),云南德宏州(107.2%),云南的楚雄州和西双版纳州(107.1%)。
(三)第二产业增加值发展速度为112.3%,居第22位,下降3位。居前5位的是:新疆的博尔塔拉州(133.9%)、克孜勒苏州(129.4%)、昌吉州(125.1%),青海的玉树(122.5%)、海北州(120.5%)。其中,工业增加值发展速度为110.9%,居第20位,居前5位是:新疆的克孜勒苏州(135.3%)、博尔塔拉州(133.2%)、昌吉州(127.8%),青海海北州(124.4%),云南西双版纳州(121.5%)。
(四)第三产业增加值发展速度为110.4%,居第18位,上升3位。居前5位的是:贵州黔东南州(117.5%),新疆克孜勒苏州(117.1%),甘肃临夏州(116.7%),新疆博尔塔拉州(116.5%),贵州黔西南州(116.1%)。
(五)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发展速度为121.7%,居第11位,上升9位。居前5位的是:甘肃甘南州(138.3%),贵州的黔南州(129.1%)、黔西南州(128.8%),甘肃临夏州(127.2%),贵州黔东南州(126.9%)。
(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发展速度为109.3%,居第20位,下降14位。居前5位的是:云南迪庆州(148.8%),青海玉树州(134.8%),湖北施恩州(127.3%),云南红河州(125.2%),四川甘孜州(124.1%)。
(七)固定资产投资发展速度为130.0%,居第11位,上升8位。居前5位的是:云南红河州(142.9%),新疆昌吉州(140.0%),贵州的黔西南州和云南的德宏州(134.8%),青海海北州(134.7%),贵州黔南州(134.6%)。
(八)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发展速度为114.1%,居第10位,上升1位。居前5位的是:新疆的博尔塔拉州(119.9%)、克孜勒苏州(118.7%)、昌吉州和巴音郭楞州(117.1%),贵州黔东南州(114.8%),湖北施恩(114.7%)。
三、人均指标比较
(一)楚雄州人均GDP为23241元,居第14位,下降1位。居前5位的是:青海海西州(122114元),新疆的巴音郭楞州(71722元)、昌吉州(58073元)、博尔塔拉州(49197元),吉林延边州(39259元)。上2万元的州有16个,增加2个。
(二)人均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071元,居第16位,上升5位。居前5位的是:青海海西州(9837元),新疆的昌吉州(5074元)、巴音郭楞州(4928元),吉林延边州(3583元),云南迪庆州(3217元)。上2000元的州有17个,增加3个。
(三)人均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6344元,居第29位,下降4位。居前5位的是:云南迪庆州(26843元),青海果洛州(24912元)、四川甘孜州(24192元),青海海西州(21185元),四川阿坝州(19328元)。居最末位的是云南文山州(5476元)。上1万元的有17个州,增加3个。
(四)年末人均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4372元,居第19位,下降3位。居前5位的是:吉林延边州(36422元),新疆巴音郭楞州(35188元),青海的海北州(33427元)、海西州(32979元),甘肃甘南(31663元)。上2万元的有10个州,新增加5个。
(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934元,居第5位,上升2位。居前4位的是:吉林延边州(25811元),云南迪庆州(23902元),青海海西州(23399元),四川阿坝州(23115元)。
(六)农民人均纯收入6357元,居第13位,与上年持平。居前5位的是:新疆的巴音郭楞州(13343元)、昌吉州(13014元)、伊犁州(10615元)、博尔塔拉州(10316元),青海海西州(9183元)。上5000元的有22个州,增加9个。
四、2013年楚雄州经济发展态势分析
(一)楚雄州在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的位次分析
2013年,楚雄州主要经济总量指标在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呈现5保持1下降2上升态势:地区生产总值、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均保持上年位次;财政支出下降2个位次;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均上升1个位次。楚雄州经济总量位次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经济发展速度呈现6升2降态势: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比上年上升9个位次,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上升8个位次,第一产业增加值上升5个位次,第三产业增加值上升3个位次,地区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均上升1个位次;财政支出比上年下降14个位次,第二产业增加值下降3个位次。楚雄州经济发展速度虽升多降少,但总体并不乐观,处于中等靠后的水平。
人均指标呈现3下降2上升1保持态势:人均财政支出下降4个位次,年末人均储蓄存款余额均下降3个位次,人均GDP下降1个位次;人均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上升5个位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上升2个位次;农民人均纯收入与上年持平。楚雄州的人均指标降多升少,排位处于中等靠后水平。
(二)制约楚雄州经济发展的因素分析
1、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增长速度较慢影响楚雄州经济快速发展。从各行业发展情况看,二产和三产增加值增速缓慢,是影响楚雄州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
工业是拉动全州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动力,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和发展速度是决定工业动力是否强劲的决定因素。楚雄州工业经济缺乏新的增长点和亮点,烟草工业一枝独秀的状况没有改变,工业发展存在明显差距。2013年,全州第二产业增加值发展速度为112.3%,居第22位。其中,工业增加值发展速度为110.9%,居第20位;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33.16%,比2012年下降了0.87个百分点,与占比第一位的青海海西州相比低36.82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发展缓慢,结构不优也是制约楚雄州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2013年,全州第三产业增加值发展速度为110.4%,居第18位。
2、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支发展放缓,支出总量和发展速度、人均支出位次全面下滑。2013年,全州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发展速度为121.7%,比第一位甘肃甘南州低16.6个百分点,居第11位;财政支出为109.3%,比第一位的迪庆州低39.5个百分点,居第20位。人均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071元,居第16位,人均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6344元,居倒数第2位,是8大经济指标中位次最为靠后的一项。
3、投资与消费关系不协调。2013年,楚雄州固定资产投资率达71.4%,但消费增长乏力,导致经济增长“三驾马车”驱动力失调,经济增长逐渐失去动力。
4、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同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2013年,楚雄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934元,居第5位,农民人均纯收入6357元,居第13位,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6倍。城乡人均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4372元,居第19位,位次比上年下降3位。
五、几点建议
(一)抓机遇,促翻番,加快楚雄跨越发展。紧紧抓住全省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和建设“滇中产业新区”的重大历史机遇。真抓实干,加速发展,努力实现“四个翻番,两个倍增”发展目标,全力推动富民强州进程,建设开放富裕文明幸福的新彝州。
(二)加快转型升级,稳定楚雄经济增长动力。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激活结构生产力。第一,从产业内部结构入手,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和效益为核心,调优三次产业结构,同时促进产业升级,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做大做强。要积极推进工业结构优化,淘汰落后产能,推广节能技术、发展循环经济,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绿色生态经济发展;第二,千方百计保工业,防止工业经济出现“大落”。要大力推进“工业强州”战略,壮大工业支柱产业,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唱好“园区经济”这台戏,稳定提高工业增长效益和质量;第三,依靠科技创新,用信息化提升传统三次产业向现代产业转变,催生网络经济,现代物流业,发展长尾经济等新兴业态。特别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楚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三)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加快贫困人口生活质量升级。一要努力争取国家对边疆、民族贫困地区扶贫的转移支付力度,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二要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旅游农业等高原特色农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三要在推进桥头堡战略过程中,努力打造片区经济带,逐步形成具有楚雄特色的县域经济链,壮大外向型经济,为早日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