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索引号:115323000151673132-/2017-1019488 公开目录:统计信息 发布机构:楚雄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题词: 发布日期:2014年10月29日 文  号:
标 题:
前三季度经济运行稳中向好 较快发展
成文日期:

前三季度经济运行稳中向好 较快发展

今年以来,在州委、州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认真贯彻国家和省的促改革、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各项政策措施,着力深化改革,推进转型升级,努力改善民生,狠抓工作落实,国民经济呈现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同时,经济发展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实现全年目标尚需积极努力。

一、前三季度全州经济运行情况

据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全州实现生产总值481.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0.2%,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11.0亿元,增长6.4%,增速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200.2亿元,增长13.8%,增速同比提高2.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70.8亿元,增长7.7%。增速同比回落3.6个百分点

纵向来看:GDP增速比上年同期(10.1%)提高0.1个百分点,比一季度(8.0%)提高2.2个百分点,比上半年(9.5%)提高0.7个百分点。今年呈现低开稳走,逐季加快的发展态势。

横向来看:全州GDP增速高于全国(7.4%)2.8个百分点,高于全省(8.0%)2.2个百分点;在全省16个州市中,总量排名第6位,低于昆明、曲靖、玉溪、红河、大理;增速排名第5位,低于文山(12.1)、版纳(11.4%)、保山(10.7%)和临沧(10.7%)。呈现增速高于全国全省,位次在省内16个州市靠前的局面。呈现以下四个方面特点:

(一)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加快发展,第二产业快速发展,第三产业缓慢发展

1.第一产业加快发展。今年由于气候环境好,降水较多,没有遇到大的自然灾害,为全州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从前三季度的运行情况看,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势头良好。种植业继续增收,全州粮食播种面积达354.1万亩,比上年增长1.8%。粮食产量稳步增长,粮食总产量预计达118.2万吨,同比增长4.9%。蔬菜产量130.6万吨,增长9.5%。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截止9月末,全州肉猪出栏245.8万头,同比增长9.6%;牛、羊分别出栏22.6万头和68万只,分别增长8.9%和8.3%,加之三季度以来大牲畜产品价格上涨的拉动,畜牧业产值同比增长9.6%。猪牛羊禽肉总产量28.5万吨,增长9.7%。前三季度,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11亿元,同比增长6.4%,比去年同期(5.4%)提高1个百分点。

2.第二产业快速发展。前三季度,全州实现第二产业增加值200.2亿元,同比增长13.8%。增速逐季加快,一季度为8.0%,上半年季度为12.2%。其中:建筑业增加值37.5亿元,增长18.1%5;工业增加值162.7亿元,增长12.9%。前三季度,全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25.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4.2%。其中:医药制造业增长52%,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37.3%,农副产品制造业增长31.2%,有色金属冶炼及加工压延加工业增长24.5%,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增长20.3%。非烟工业快于烟草制品业。烟草制品业实现增加值59.1亿元,同比增长13.4%;非烟工业实现增加值66.4亿元,增长15%。

3.第三产业缓慢发展。今年以来,全州旅游业发展势头较好,前三季度,共接待国内游客1475万人次,海外游客2.6万人次,分别增长11.3%和5.9%,实现旅游业总收入60.6亿元,增长16.3%。加之,邮电通讯、社会服务、物流交易等行业平稳发展。前三季度,全州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70.8亿元,同比增长7.7%,与二季度的增速持平。

(二)从三大需求看: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消费市场持续发展、外贸小幅增长

1.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由于施工项目增加,全州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前三季度,全州施工项目达到1577个,同比增长20.2%。全州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411.4亿元,同比增长32%,增幅比上年同期(34%)回落2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单位投资完成194.3亿元,同比增长34.6%。在城镇投资中,建筑工程和其他费用分别完成投资307.2亿元和50.1亿元,分别增长42.5%和28.2%;从投资类别看,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63.6亿元,同比下降1.1%;非房地产项目完成投资347.7亿元,分别增长40.6%。分产业来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27亿元,同比增长1.4倍;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19.5亿元,同比增长11%;第三产业完成投资264.9亿元,同比增长37.4%。

2.消费品市场持续发展。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消费环境逐步改善,促进了消费品市场的快速发展,消费品市场呈现出货源丰富、销售旺盛的良好态势。前三季度,全州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7.6亿元,同比增长13.2%,增幅比上年同期(13.8%)回落0.6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完成消费品零售额141.7亿元,同比增长13%,乡村完成消费品零售额25.9亿元,同比增长14.3%。

3.外贸进出口小幅增长。据州商务局统计,前三季度,全州完成进出口总额22774万美元,同比增长11.7%。其中:出口总额20994万美元,增16.5%;进口总额1780万美元, 下降24.7%。

(三)从经济运行质量看:财政收支实现快速增长

财政收支实现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全州完成地方财政预算收入45.06亿元,同比增收3.88亿元,增长16.1%。其中:县级收入34.22亿元,增长11%;州级收入10.84亿元,增长36.1%。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42.42亿元,同比增支25亿元,增长21.3%。其中:县级支出125亿元,增长19.1%;州级支出17.42亿元,增长39.6%。

(四)从经济运行环境看:CPI继续小幅上涨,金融机构存贷款快速增长,就业人员减少

1.居民消费价格(CPI)小幅上涨。在食品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共同推动下,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继续上涨。前三季度,全州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6%,比全国(2.1%)高 0.5个百分点,比全省(2.4%)高0.2个百分点。

2.金融机构存贷款快速增长。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深入,金融业运行稳健。9月末,全州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769.1亿元,比年初增长9.2%,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33.5亿元,比年初增长10.8%。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488.7亿元,比年初增长13.9%。

3.城镇就业人员有所减少。由于受经济结构调整及部分企业单位职工归属变动的影响,就业形势趋紧。前三季度,全州单位从业人员18.2万人,同比减少309人,下降0.2%。城镇单位在岗职工15.5万人,下降2.3%。9月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32%,比上年同期上升0.02个百分点。

二、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压力较大。前三季度,全州GDP增速尽管有所加快,高于上年同期0.1个百分点,高于全省2.2个百分点,低于今年计划目标0.8个百分点,加快经济发展的任务非常重。另外,由于我州产业结构层次低、竞争力不强,转型调整工作艰巨。农业占比高。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3%,高于全省9.5个百分点,高于全国14个百分点;服务业层次低。交通运输、仓储邮政、批零贸易和住宿餐饮业等传统服务业占服务业的比重较大,新兴服务业占比小;投资结构不尽合理,企业投资多以建安工程、土地购置等费用为主,在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建筑安装工程投资所占比重达到80.3%,而设备购置仅占7.6%。

(二)工业经济的持续较快增长动力不足。由于受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国家宏观调控的推进和房地产投资下滑等因素的影响,市场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新兴产业建设缓慢,加之四季度同期基数较大,工业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势头将难以保持。前三季度,工业用电量同比减少17%,规模以上工业用电量减少9.3%。全州工业增加值增长12.9%,低于全年工作目标增速0.9个百分点。另外,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欠佳,1—9月,全州231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78亿元,增长1.6%;实现利税总额14.9亿元,下降13.9%,出现亏损的企业户数达61户,亏损面达到26.4%,比上年同期扩大0.9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总额达到4.4亿元,同比增亏84.7%。截止9月末,全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年目标任务的70.1%,差时序进度4.9个百分点,全面完成今年的各项目标任务压力较大。

(三)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后劲不足。一是重大项目储备不足,大项目支撑乏力。由于续建项目个数少,新建项目规模小,在建大项目相继完工;同时由于投资大、产业链长、带动力强的项目很少,特别是今年新开工的大项目少,大项目储备、开工严重不足,大项目对固定资产投资的支撑明显减弱。二是项目配套资金能力弱,建设资金极度紧张。由于我州可用财力有限,项目前期工作经费不足,建设配套资金缺乏,争取上级资金扶持难度大,融资能力非常有限,建设项目实施推进困难。截止9月末,全州完成规模以上投资411.4亿元,占全年目标任务的70.3%,没有达到时序进度要求,固定资产投资形势不容乐观。

(四)第三产业的增幅低,支撑力度不强。前三季度全州第三产业增幅只达到7.7%,分别低于GDP和第二产业2.5个和6.1个百分点。全州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完成30.1亿元,同比增长7.6%,增幅比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低8.5个百分点。在构成税收收入15个税种当中,有7个税种出现负增长或低增长(4%以下)。全州累计完成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6.72亿元,同比增长15.8%,低于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5.5个百分点。另外,全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2%,增幅比上半年回落0.4个百分点。由此可见,三产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力较弱。

三、确保2014年目标如期实现的建议

(一)强化措施抓工业。一是进一步调整工业经济结构,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产业,在壮大传统优势产业同时发展新型支柱产业。二是要进一步强化运行监测,对冶金化工、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加强运行监测和市场要素保障,确保这些行业正常、稳定生产。进一步加强对各工业园区的服务调度,认真做好每个季度产能调度调查,帮助企业开足马力,实现满负荷生产。三是加强招商引资,立足资源优势,把握招商重点,力争引进一批投资强度大、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小、产业带动能力强的项目。四是紧密跟踪项目建设,使之尽快建成投产形成产能。五是加大市场培育力度,继续落实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奖励政策,鼓励企业技改达规、自主创新提档升级,增强企业发展实力和创新地区经济特色,打造工业经济比较优势。六是加大银企合作和对接力度,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二)加大项目投资工作力度。一是盯紧进度,解决难题,强化要素保障。千方百计将重点项目往前赶,集中力量对续建和新开工项目加快推进,使各个重点项目早签约、早开工、早建成。二是借势发力,狠抓项目。突出上亿元重大投资项目建设工作,坚持以大项目推动大发展、以高投入拉动高增长、以好项目促进快转型。三是强化投资项目的备案工作,加大投资项目的储备,确保今年投资任务完成。四是积极盘活项目存量,认真清理停工和施工进度缓慢项目,采取有力措施帮助业主推进项目建设进度。认真落实项目资金,加大与金融系统的对接力度,积极解决项目融资难问题。

(三)增强第三产业发展后劲。一是培育和壮大旅游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增强第三产业的发展后劲。二是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加快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拉动经济发展。三是加强第三产业行业部门的运行调度,要进一步加强对财政、税务、交通、电力、金融等部门统计工作的管理指导工作,对财政、税务、交通等部门上报的盈利性服务业营业税、商品房销售面积、交通货物运输量以及一般公共服务支出等国民经济核算重要权数统计指标要密切关注,防止这些指标数据大起大落,同时,相关部门要对这些指标与年初目标任务“实行目标倒逼、责任倒逼和工作倒逼”,千方百计为全年经济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四)合理引导房市健康发展。一是加强监测预警。密切关注全州房地产市场走势,加强对房地产投资、销售、价格情况监测,重点加大对波动幅度大的地区监测力度,及时跟踪和预警风险。二是防范融资风险。进一步完善多元化、多渠道的房地产融资体系,密切关注各类社会资本进出房地产市场情况,降低符合条件的房地产企业和项目资本金监管比例,在满足房地产开发和个人住房消费的合理资金需求的同时,切实防范潜在系统性融资风险。三是引导合理需求。认真落实国家各项相关政策,加大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力度,加大公积金对住房消费的支持力度,促进刚性潜在需求转变为实际购买力,有序消化存量住房,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