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索引号:115323000151673132-/2017-1019443 公开目录:统计信息 发布机构:楚雄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题词: 发布日期:2015年05月06日 文  号:
标 题:
一季度楚雄州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
成文日期:

一季度楚雄州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

年初以来,楚雄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切实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生产和春耕备耕工作有条不紊进行,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实现良好开局。

一、农村经济总量稳步提高

在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一季度全州实现农林牧渔及服务业总产值44.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5.2%,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服务业的产值结构比例为46.0:1.6:46.9:1.4:4.1,种植业和畜牧业仍是一季度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支点,占总产值的比重达93%左右。全州实现农林牧渔业及服务业增加值22.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5.2%。两项增幅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

二、春耕备耕工作有序开展

近期,围绕本年春耕生产工作,各级涉农部门超前谋划、科学指导,突出重点、狠抓落实,春耕备耕工作顺利开展。

(一)及早就位农业生产资料。截至3月29日,全州已就位化肥13.0万吨,积造农家肥339.8万吨,农药876吨,农膜2840吨;就位水稻良种3122吨,玉米良种2520吨,马铃薯种7199吨,豆类种455吨;已育水稻秧9.4万亩,增长22.4%。总体来看,农用生产物资货源充足,可满足农业生产需要。

(二)强化农业生产投入保障。截止3月末,上级合计下达涉农资金4112.3万元,其中:中烟下达农业保险739.8万元,省级下达农业保险672.5万元,中烟下达农机购置补贴2700万元。

三、农业生产稳步推进

据州气象台提供资料,2014年11月1日至2015年3月10日全州平均累积降雨量123毫米,较上年偏多95毫米,较常年偏多59毫米;据州水务局提供资料,2014年10月中旬全州库塘蓄水7.4亿立方米,比同期多1.2亿立方米。气候条件总体较好,对农业生产带来良好促进作用。

(一)小春粮食作物在一季度收获的较少,且上年蓄水充足,小麦、蚕豆等作物有了灌溉保障,生长周期延长,收获时间推迟,导致季末谷物、豆类收获产量比上年同期有所下降。

(二)我州积极依托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契机,大力打造绿色蔬菜产业;以独特的地理气候优势重点发展以元谋、禄丰、双柏等县市低热河谷地区冬早蔬菜和以姚安、武定等县市高山反季节蔬菜,坚持高山地区与低热河谷地区、正季与反季、内供与外销、大众菜与细菜或加工原料菜相结合,优化区域布局,大力推进蔬菜规模化、标准化、多样化生产,其中禄丰、元谋两县还被列入《全国蔬菜产业发展规划》580个蔬菜产业重点县,有力推动了全州蔬菜产业持续稳定发展,季末蔬菜种植面积增长5.5%,产量增长7.3%,平均单产增长1.7%,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支撑。

(三)畜牧业是一季度农业发展的主要支柱,州委州政府越来越重视畜牧业的发展工作,积极发展规模养殖及培育养殖龙头企业,大力实施养殖小区建设,促进畜牧业产业化建设步伐加快。全州季末生猪出栏增长8.8%;牛出栏增长7.1%;羊出栏增长7.8%;家禽出栏增长9.4%。

(四)林业生产以提质增效为中心,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路子。季末完成营造林10.7万亩,下降33.7%;完成人工造林10.6万亩,下降34.4%;实施低效林改造2.5万亩,完成义务植树43.9万株,完成零星植树30万株,均为本年新增。

(五)由于上年末蓄水充溢,水产养殖保持较快增幅,全州水产品产量增长68.1%。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持续释放的利好政策,使农民真正得到了实惠,农民对一系列农业、农村政策认可度极高,全州农业发展形势整体趋好,但仍有一些问题值得关注和重视。

(一)极端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较大。农业生产中的气候和环境因素仍然属于不可控因素,气候和环境的极端变化使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增加。我州天气复杂多变,年初以来出现了低温雨雪、霜冻、大雾、雷电等多种天气。而农业基础设施又相对落后,设施农业的比重还不高,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能力还不强。

(二)农村信息缺乏前瞻性。对农产品市场缺乏准确预测和把握,农民往往依据上年农产品市场走势来确定今年的种养结构,导致部分产品种养盲目扩大或减少,极易产生品种单一、上市集中的情况,对农民增收产生一定消极影响。

(三)农业生产技术有待进一步推广。由于现在农民走多产业共同发展之路,大部分青壮年劳力外出打工,因此在农业生产方面有知识有文化的青壮劳力投入农业生产较少,农村实行的测土配方施肥、农作物品种改良等农业技术的推广受到一定影响。

(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需进一步引导和规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发展农业生产的大势所趋。结构松散、制度不健全、方式粗放、政府服务不到位及空壳化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面对的主要挑战,亟待解决。

五、对农业生产的几点建议

针对当前农业生产呈现的特点和面临的形势,建议抓好以下工作,确保今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提高农业生产防御和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一是继续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投入,改善耕地生产条件,提高生产保障能力;二是加大对农业生产环境的保护力度,从水源水质、大气环境、土壤污染物等多方面净化农业生产环境;三是不断提高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和水平,抓好重大动物疫病的强制性免疫,最大限度降低对畜禽生产的不利影响。

(二)加强信息引导搞好各类服务。掌握了信息往往就掌握住市场,建议相关部门充分利用网络等有利条件,更加准确、及时地给农民提供供求信息,帮助他们积极拓展农产品销售市场;同时加强政府对农业生产的引导、支持力度,避免物贱伤农,提高农民种养积极性,切实保护生产者的利益。

(三)不断深化农业科技转化应用。广泛开展农业科技引进、农技推广应用和农技培训工作,进一步加大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力度,依靠科技进步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不断提高科技对农业生产的贡献。

(四)强化政府服务,促进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健康发展。政府重视,服务到位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快速发展并保持旺盛生命力的重要前提。各级政府应持续给予政策推动和资金支持,主动提供公共政策咨询,建立公共服务信息和网络平台,牵头举办各种农产品展销会、洽谈会、产品发布会和知名品牌评选等活动,为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开拓市场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