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索引号:115323000151673132-/2017-1019388 | 公开目录:统计信息 | 发布机构:楚雄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
主题词: | 发布日期:2015年05月08日 | 文 号: |
标 题:
2014年楚雄州现代化农业建设实现新突破
|
成文日期: |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索引号:115323000151673132-/2017-1019388 | 公开目录:统计信息 | 发布机构:楚雄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
主题词: | 发布日期:2015年05月08日 | 文 号: |
标 题:
2014年楚雄州现代化农业建设实现新突破
|
成文日期: |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按照中央、省农村工作会议的精神要求,楚雄州紧紧围绕高原特色农业产品区域布局,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发展能力和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给农业生产注入了新动力,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56.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5%,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
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增长
(一)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我州持续加快推进机械化种植、生态林业合理化布局、畜牧规模化饲养、渔业科学化放养等现代农业生产方式,促进农业生产综合能力的提升,实现农业生产持久增产、增效。
1.机械化种植。农机作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80.6万亩,增长0.5%;经济作物播种面积246.3万亩,增长3.0%。全年农业机械总动力达277.2万千瓦,增长7.3%。全年实现机耕面积281.0千公顷、机播面积12.7千公顷、机收面积59.7千公顷,分别较上年增长2.6%、8.4%和15.4%。其中:耕整地机械数量增长4.8%,排灌机械数量增长7.6%,收获机械数量增长21.1%,收获后处理机械数量增长11.6%,再创历史新高。全年实现粮食产量122.9万吨,增长2.2%;特色农业布局进一步优化,蔬菜产量增长9.4%,水果产量增长12.4%,中药材产量增长20.2%,观赏苗木产量增长64.9%。
2.合理化布局。加快生态建设步伐,组织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农村能源建设、生态效益补偿、低效林改造、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全年完成人工造林28.1万亩,零星植树1657.8万株,森林抚育22.5万亩,育苗2093.8亩,农村改灶户数、安装农村太阳能热水器户数、补偿资金兑付率和低效林改造面积已完成或超额完成年度任务。
3.规模化饲养。从源头上加强动物卫生监督,科学防控动物疫病,重点推进畜禽养殖场(小区)的标准化、规模化建设,确保了全年无重大疫情发生,促进畜牧业生产平稳健康发展。生猪年出栏100头以上的规模饲养户比上年增加856户,其中出栏1000头以上的增加25户、出栏10000头以上的增加2户;牛年出栏10头以上的增加700户,其中出栏100头以上的增加4户;羊年出栏100只以上的增加304户,其中出栏500只以上的增加10户;家禽年出栏1000只以上的增加394户,其中出栏10000只以上的增加69户。全年实现猪、牛、羊、禽出栏量分别增长3.8%、1.9%、2.4%和3.9%,肉类总产量达42.3万吨,增长4.4%。
4.科学化养殖。随着库塘蓄水增加,养殖基础得到极大提升,鱼类养殖品种不断增多,养殖效益逐年提高。全年淡水养殖面积达14.6万亩,与上年基本持平;水产品产量2.4万吨,增长8.5%;平均每亩养殖面积产鱼164公斤,实现经济总产值4.6亿元,增长21.3%。
(二)农业科技化彰显兴农硕果。我州千方百计增加支农投入,争取各级支农惠农项目资金合计5.38亿元,为夯实农业科技落实提供了有力支撑。全年共实施粮油作物高产创建78片,示范面积79.9万亩,完成整乡推进8片,完成间套种面积335.1万亩,粮食作物地膜覆盖85.3万亩,集中育秧育苗7.8万亩,测土配方施肥示范推广面积305.9万亩,冬农开发面积达168.6万亩,农作物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治面积1820.9万亩次,大力推广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技术措施,积极培育农业科技示范8000户,辐射带动示范户16万户。
(三)农业组织化规模发展日益壮大。我州培育州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219户,其中省级龙头企业44户,年内新认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州级45户、省级7户。从规模上看,销售收入上亿元的23户,2000万元-1亿元的108户;共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4012个,会员34.03万人(户);创建家庭农场164个,标准化畜禽示范养殖场18个,农业庄园42个;培育专业大户1.5万多户(种植大户9807户、养殖大户5422户、农产品加工及营销大户263户)。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壮大,有效促进了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和产业集中度,加快了产业化经营步伐。
二、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产业链条相对较短,初级产品多,品牌产品少,市场竞争力不强,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有待提高。
(二)农业生产资金短缺。农民每年所用生产资金来源主要有国家直补、从农村信用社贷款和借款筹集。虽然各级党委、政府下大力气解决农资问题,但仍有部分农户投入农业生产的资金有限,除了对种子、化肥、农药的必要投入外,投入到其他方面生产的资金有时显得力不从心。
(三)农业基础设施薄弱。近年来农业基础设施有所改善,但仍然解决不了农民靠天吃饭的现状,如果遇到自然灾害,还会遭受严重损失。
(四)农村一线劳动力群体弱化。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的人员逐年增加,留守务农生产一线的人员多数是老、弱、妇女群体,部分人员生产能力低下体力弱,科学种田意识缺乏,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
三、发展农业生产的几点建议
(一)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进一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落实国家补贴政策,发展农业节水灌溉、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全面实现传统农业向设施化、机械化、水利化的现代农业转变,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推进现代农业保障体系建设。加强粮食生产,认真组织、落实好粮食综合直补资金和良种补贴资金兑现到户工作,加大粮食高产创建工程实施力度,健全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建立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和有害生物预警监控体系建设,逐步形成有效的动植物疫情防控机制;加强农产品检验检测力量,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水平;加快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三)创新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模式。加大扶持力度,着力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重点在财政补助、金融保险、用地用电、人才科技等方面给予倾斜,引导、创新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模式的发展达到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提升新型经营主体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增强服务带动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
(四)增强农业科技支撑力度。加强基层农技建设,推进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功能的公共服务机构建设,强化农技推广人员专业培训,建立农业科技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保障机制,整合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的引进、示范和推广,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五)培育发展观光休闲现代农业。合理高效利用资源优势,满足城乡居民休闲观光、农事体验、示范教育、养生度假等休闲需求,打造一批休闲农业示范典型,将休闲型农业和生产型农业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农业特色化、多样化、规模化发展,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让本地区的现代农业更加丰富多彩。
主办: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承办: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运维: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政务公开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