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索引号:115323000151673132-/2017-1019352 | 公开目录:统计信息 | 发布机构:楚雄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
主题词: | 发布日期:2016年03月08日 | 文 号: |
标 题:
楚雄州“十二五”期间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
成文日期: |
楚雄州“十二五”期间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十二五”期间是国际国内宏观经济环境错综复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五年,楚雄州工业经济在州委州政府的领导下,抢抓机遇,主动作为,紧扣发展主线,积极培植重点产业,工业经济步入了结构调整加快、转型升级提速、发展相对平稳的新时期,为促进全州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发挥了中流砥柱的支撑作用。
一、发展成绩显著
(一)经济规模持续扩大
1.企业数量增多。在一系列政策的作用下,特别是加大了对规模以上企业的扶持培育力度,全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迅猛增长,2010年全州有规模以上企业187户,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统计口径调整后(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统计由主营业务收入达500万元提高到2000万元,为同口径比较,以下数据均以2011年对比),2011年初只有120户,年末有123户,年内只增加了3户,从2012年开始,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快速增长。2012年末有156户,2013年末有197户,到2014年末达239户,2015年有281户,比2011年翻了一翻多,四年年均增加40户。
2.龙头企业实力增强。2015年年末,全州有281户规模以上企业,比2010年187户增长50.3%。其中,大中型企业26户,比2010年21户增加5户,产值上亿元以上的企业有111户,比2010年36户增加75户,产值上10亿元以上的企业有8户,比2010年6户增加2户。产值上10亿元的企业分别是:楚雄烟厂、云南德胜钢铁有限公司、楚雄滇中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楚雄德胜煤化工有限公司、云南电网公司楚雄供电局、云南楚雄矿冶股份有限公司、云南禄丰勤攀磷化工有限公司、云南摩尔农庄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3.工业经济总量提升。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05.13亿元,比“十一五”期末的2010年106.32亿元,增长92.94%,五年增速依次为16.2%、16.0%、10.3%、13.1%、10.0%,年均增长速度为13.09% ,比“十一五”时期的年均增长速度13.95%减缓0.86个百分点。楚雄规模以上工业经济经过“十五”“十一五”的高增长,增速逐年放缓,但仍然保持了二位数增长,在工业经济面临巨大的下行压力,进入了中高速增长的新阶段(二)工业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轻重工业结构出现了协调化。长期以来,楚雄州轻重工业比重不协调,轻工业中扣除烟草制品业以外,所剩无几。2010年扣除烟草制品业以外轻重工业比是17.08:82.92,在“十二五”期间,由于重工业产品价格下跌和生产增速的不断下降,以及生物药业、绿色食品等产业的快速发展,2015年末扣除烟草制品业以外轻重工业比是40.71:59.29,轻工业的比重上升了23.63个点,轻工业发展滞后的局面的有所改变,工业经济结构明显改善。
重点产业培植取得新成效。历届州委、州人民政府特别关注并一直致力解决我州产业过于单一脆弱的经济问题。2010年以来在深入调研、广泛听取意见,深化对州情把握的基础上,重新确立“集中力量建设烟草、冶金化工、生物医药、绿色食品、文化旅游、新能源新材料六大重点产业”,经过5年的发展,烟草产业、冶金化业巩固提升,生物医药、绿色食品、新能源新材料三大新培植产业发展迅速,重点产业得到持续快速发展。
重点产业对比表
单位:亿元
|
增加值 |
占GDP比重% |
||
2010年 |
2015年 |
2010年 |
2015年 |
|
全部规模以上 |
106.32 |
205.13 |
26.3 |
26.9 |
烟草制品业 |
46.57 |
86.14 |
11.5 |
11.3 |
冶金化工 |
37.52 |
48.10 |
9.3 |
6.3 |
医药制品业 |
1.35 |
8.74 |
0.3 |
1.1 |
食品、农副食品加工业业 |
3.2 |
23.61 |
0.8 |
3.1 |
新能源新材料 |
|
6.72 |
|
0.9 |
(三)县域工业发展初具特色化
县域工业发展是我国工业化的重要动力。我州多数县域工业不发达、结构不合理、市场狭小、技术落后、严重受资源的约束,不利于县域经济发展。五年来,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县域工业加快发展,并初步形成各具特点的县域工业,有一定的产业聚集雏形,如楚雄市主要发展烟草加工及配套、绿色食品加工、生物医药、装备制造产业,禄丰、武定、永仁主要发展冶金化工业,元谋、姚安、大姚、牟定主要发展绿色食品加工、新能源产业,南华、双柏主要发展林产化工业。
十县市主要排头行业统计表(非烟)
县市 |
主要行业 |
主要企业 |
楚雄 |
铜冶炼 |
滇中有色 |
电力供应 |
电网公司 |
|
饮料加工 |
摩尔农庄有限公司 |
|
双柏 |
林化工 |
云南美森源林产科技 |
纤维板制造 |
双柏华兴人造板公司 |
|
牟定 |
牲畜屠宰 |
彝山工贸有限公司 |
新能源 |
中广核楚雄牟定风力发电有限公司 |
|
南华 |
啤酒制造 |
澜沧江啤酒厂 |
林化工 |
南华松香厂 |
|
姚安 |
蔬菜加工 |
姚安佳祎云菜产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新能源 |
三峡新能源姚安发电有限公司 |
|
大姚 |
铜矿采选 |
楚雄矿冶有限公司 |
农产品加工 |
大姚亿利丰农产品公司 |
|
永仁 |
黑色金属铸造冶炼 |
永仁县隆丰工贸有限责任公司 |
永仁共创锌业有限公司 |
||
元谋 |
蔬菜加工 |
元谋闽中食品有限公司 |
元谋县蔬菜有限责任公司 |
||
武定 |
铁矿采选 |
恒雄矿业经贸有限公司 |
华翔经贸有限公司球团矿厂 |
||
禄丰 |
钢压延加工 |
云南德胜钢铁有限公司 |
煤焦 |
楚雄德胜煤化工有限公司 |
“十二五”各县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企业户数对比表
单位:户、万元
县市 |
企业户数 |
增加值 |
||||
2010年 |
2015年 |
增幅 |
2010年 |
2015年 |
增幅(现价) |
|
楚雄市 |
54 |
77 |
42.6 |
679221 |
1256953 |
85.1 |
双柏县 |
11 |
23 |
109.1 |
16310 |
60475 |
270.8 |
牟定县 |
16 |
23 |
43.8 |
18741 |
68616 |
266.1 |
南华县 |
12 |
22 |
83.3 |
27909 |
117044 |
319.4 |
姚安县 |
9 |
17 |
88.9 |
7542 |
40110 |
431.8 |
大姚县 |
17 |
29 |
70.6 |
60353 |
131429 |
117.8 |
永仁县 |
10 |
16 |
60.0 |
8875 |
33416 |
276.5 |
元谋县 |
11 |
19 |
72.7 |
13375 |
71606 |
435.4 |
武定县 |
14 |
19 |
35.7 |
22382 |
86647 |
287.1 |
禄丰县 |
33 |
36 |
9.1 |
206126 |
185003 |
-10.2 |
全州 |
187 |
281 |
50.3 |
1063227 |
2051298 |
92.9 |
二、找准问题,突破发展
“十二五”期间,楚雄州工业经济结构调整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经济转型升级并非一朝一夕,工业结构中深层次的问题还未得到明显改善,全球经济增速缓慢,大宗产品价格回升迹象不明,企业效益不佳,经营困难等制约因素仍然存在,需要我们找准问题,逐一突破,确保彝州工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工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拉动程度下降。“十二五”时期,由于烟草产业的顶盛时期已过,进入夕阳产业,和“十一五”相比,增速大幅下降,另一个支柱产业冶金化工产业受产能过剩、市场萎缩,产品价格下降幅度大等因素的影响,“十二五”期末,工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拉动程度下降。2010年楚雄州实现生产总值(GDP)404.4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1.3%。第一产业拉动经济增长0.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拉动经济增长6.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拉动经济增长4.5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拉动经济增长4.9个百分点,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到2015年末,楚雄州实现生产总值(GDP)762.9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0.1%。第一产业拉动经济增长1.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拉动经济增长4.7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拉动经济增长4.22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拉动经济增长2.99个百分点,比2010年少1.91个百分点。
(二)产业结构依然偏重,产业结构单一、层次低。目前,楚雄州的工业产业发展整体水平不高,产业结构单一,烟草工业仍然“一方独霸”,重化工统领局面“本色不改”,2015年末扣除烟草制品业以外轻重工业比是41:59,产业结构偏重的格局依然未得到根本改变。农产品深加工、医药等产业虽然已形成一定的规模,但发展层次仍然偏低,辐射带动作用较弱。产品结构偏重于初级产品,而深加工产品及其应用产品比重低,而且大多是中低档产品,高端产品还是空白,高科技产品、精深加工产品、中、高档产品和创新产品少,与国内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差距很大。
(三)工业经济增效质量不高。我州工业积极挖掘自身潜力,努力降低成本、完善管理、拓宽经营渠道等方式,着力提高工业经济效益运行质量。但由于受国家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产能过剩,工业品价格待续下跌的影响,工业经济增效质量不高。2015年,全州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99.53亿元,较2010年年均增长12%;实现利税107.42亿元,年均增长9.4%,其中,利润总额28.53亿元,年均增长8.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8.71%,比2010年高了8.28个百分点,主营业务利润率为5.06%,比2010年下降1.25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指标对比表
指标名称 |
“十五”期末 |
“十一五”期末 |
“十二五”期末 |
企业户数(户) |
116 |
187 |
281 |
工业总产值(万元) |
117.33 |
298.72 |
577.78 |
资产总计(万元) |
128.86 |
361.08 |
689.80 |
固定资产合计(万元) |
54.24 |
190.94 |
398.91 |
主营业务收入(万元) |
111.73 |
283.3 |
499.53 |
利润总额(万元) |
10.96 |
19.31 |
28.53 |
利税总额(万元) |
33.86 |
68.43 |
107.42 |
从业人员平均数(人) |
29476 |
42952 |
45913 |
(四)装备制造业发展相对缓慢。我州的工业企业大都属于资源加工型企业,科技含量低,原始创新能力不强、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新产品开发力度小,产品附加值少。国际国内先进发达地区已向“工业4.0”迈进,我们仍然处于工业发展的低端,制造业落后,为此,我州延伸产业链、升级换代,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需要进一步加快。
三、下步工作建议
当前,我国经济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创新驱动和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赋予西部较好的发展机遇,在“十二五”发展取得的成绩基础上,要按照州委州政府制定的《楚雄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建议》精神,把握机遇,顶住压力,不减动力,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步伐。
(一)坚持稳中求进调结构。继续按照“存量调结构腾空间、增量优结构扩空间”原则,围绕重点新支柱产业谋划工业转型升级,加快对重点产业的培育力度,2015年,我州生物药业增加值突破20亿元大关,食品、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达23亿元,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增加值超过6亿元,也将有可能形成10亿元的产业,这是产业由培育期向成长型转变的重要标志,即已初步形成块状产业集群,已进入产业提升期。在“十三五”期间,要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提高产业发展水平、实现产业升级换代上来。重点是要营造产业发展外部环境,构建科研、信息、物流、质量检测公共平台,完善产业链,促进产业快速、持久、健康发展,确保产业建设有新突破。
(二)坚持创新驱动求发展。全面落实《中国制造2025》,补短板,推动制造业向中高端发展。按李克强总理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要求,调动彝州人民的智慧,积极和大专院校合作,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完善科研人员激励机制,支持创新型中小企业,提高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注重产业技术升级,提升冶金化工产业,推进产业层次由中低端、传统型向高端、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要坚持集群发展,按照大集团引领、大项目带动的战略,完善园区功能,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
(三)坚持项目带动促发展。 坚持大项目带动的战略,以项目促发展,“十二五”期间全州工业投资项目实施情况良好,2015年末,全州有在建工业项目349个,累计完成投资254.1亿元,同比增长35.1%,其中,非电完成投资136.1亿元,同比下降9.6%,电力完成投资118亿元,同比增长215.1%。亿元以上项目有74个,10亿元以上项目有9个。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投资仍然强势,我们要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加强工业投资监测分析和重点项目跟踪服务,及时掌握项目进展情况,积极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增强工业发展动力。
(四)坚持提质增效增活力。提质增效是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根基,新常态下,经济增速进入了中高速区间,企业片面追求规模快速扩张的粗放式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加快从追求数量、规模的增长向追求质量、效益的增长转变,让提质增效成为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更多依靠市场力量,更多运用改革办法,注重激发内生动力,推动经济平稳运行和提质增效。要落实好中央关于降本增效的各项政策措施,实施进一步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所得税、增值税、营业税等税费减免政策,多措并举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扶持企业减轻负担。企业内部也要通过管理提升来实现提质增效,以管理提升来深挖内部潜力,开拓市场,降低库存,提升组织运营效率与要素利用效率。同时,企业应当通过行业对比,向行业顶尖企业靠拢,通过深入比较,明确自身不足,寻找解决方案,努力提升企业管理效率,最终实现提质增效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