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索引号:115323000151673132-/2017-1019265 | 公开目录:统计信息 | 发布机构:楚雄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
主题词: | 发布日期:2016年04月29日 | 文 号: |
标 题:
楚雄州“十二五”时期服务业发展情况分析
|
成文日期: |
楚雄州“十二五”时期服务业发展情况分析
“十二五”以来,楚雄州加快转型升级,推进经济结构优化调整,服务业总量稳定增长,行业结构不断优化,服务业占比不断提高,产业结构由“二三一”优化调整为“三二一”,服务业(第三产业)发展形势不断转好。
一、服务业发展总体情况
(一)总量不断扩大。“十二五”期间,楚雄州服务业增加值不断扩大,2013年突破200亿元大关,2015年突破300亿元,达到318.29亿元,是2010年的2.24倍,比2010年增加176.15亿元,年均增加35.23亿元。从10亿元到100亿元用了15年时间,从100亿元到200亿元用了5年时间,从200亿元到300亿元只用了3年时间,每上一个台阶所用时间不断减少。
表一 2010-2015年楚雄州生产总值及三次产业
增加值完成情况
单位:万元、%
GDP |
一产业 |
二产业 |
三产业 |
|||||
绝对数 |
增长 |
绝对数 |
增长 |
绝对数 |
增长 |
绝对数 |
增长 |
|
2010年 |
4047301 |
11.3 |
907847 |
3.0 |
1718080 |
15.0 |
1421374 |
12.2 |
2011年 |
4824970 |
12.4 |
1083154 |
8.1 |
2084308 |
15.6 |
1657508 |
11.2 |
2012年 |
5700243 |
12.8 |
1340000 |
7.3 |
2395404 |
16.5 |
1964839 |
11.4 |
2013年 |
6329172 |
10.6 |
1371571 |
9.4 |
2420874 |
10.7 |
2536727 |
11.1 |
2014年 |
7056600 |
11.0 |
1473247 |
6.3 |
2749085 |
14.2 |
2834268 |
9.7 |
2015年 |
7629660 |
10.1 |
1528234 |
6.1 |
2918482 |
11.1 |
3182944 |
10.9 |
注:根据国家核算制度,2013年三次产业口径发生变化。
(二)发展速度稳定。“十二五”以来,受整体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的影响,楚雄州服务业一直保持稳定发展势头,各年增长速度分别为11.2%、11.4%、11.1%、9.7%和10.9%,除2014年增长9.7%外,其余4年增长速度均在10%以上,年均增长10.9%。这是在制造业等实体经济严重下滑,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实现的,难能可贵。
(三)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15年,楚雄州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41.7%,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比2010年提高6.5个百分点。2013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1.7:38.2:40.1,由2012年以前的“二三一”型,优化调整为“三二一”型。2015年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为20.0:38.3:41.7,与2010年相比,第一产业比重下降2.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下降4.1个百分点,服务业比重提高6.5个百分点。
(四)社会贡献率不断提高。“十二五”以来,面对经济下行较大压力的宏观背景,楚雄州以“转型升级”为主题,全面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服务业对社会贡献率不断提高。一是经济增长贡献率不断提高。2015年,楚雄州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41.8%,较上年度提高7.2个百分点,拉动经济增长4.2个百分点,较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五年间服务业对全州GDP增长的贡献率达42.3%。从服务业内部行业来看,其他服务业对服务业增速拉动作用最强,“十二五”时期贡献率达64.8%;其次是批发零售业,贡献率为22.9%;第三是金融业,贡献率为11.3%。二是缴纳税收不断增加。2015年,楚雄州地税系统组织入库地方税收入50.05亿元,其中第三产业税收收入26.48亿元,占地方税收入的52.9%。
二、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015年,楚雄州服务业发展在工业增速下滑、消费市场热点减少、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等不利因素影响下,依然呈现出总量稳定增加、结构逐步优化、比重不断提高的发展态势,但也存在一些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服务业总体水平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相比差距依然较大。“十二五”时期,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主要经济指标明显回落的情况下楚雄州服务业保持了平稳增长,但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仍然较低,与全国、全省水平相比存在较大差距,2015年楚雄州服务业占GDP比重分别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8.8个和3.3个百分点,占比在全省16州市中居第8位,表明楚雄州服务业发展的差距依然明显,潜力依然巨大。
(二)发展水平需进一步提高。楚雄州一直以来都是以发展工业为主,以工业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却未能充分认识到“以服务促生产、以商带工,以大流通服务大生产、以大市场带动大生产”的重要意义,这种“重生产、轻服务”和“重工轻商”的发展理念导致服务业尤其生产性服务业明显滞后于制造业发展水平。一是占比较低。2015年楚雄州服务业占GDP比重居全省16州市第8位,分别低于迪庆、昆明、怒江、德宏、版纳、丽江和文山16.7、13.6、11.2、8.6、4.6、3和0.5个百分点;二是年平均发展速度靠后。“十二五”时期,楚雄州服务业年平均增长10.9 %,居全省16州市第9 位,楚雄州存在一定差距。
(三)规模以上服务业经营压力较大。1—12月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调查数据显示,楚雄州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下降1.5%,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却分别增长22.0%和10.1%,营业利润下降10.5%,收支增长形成较大反差。分行业看: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9.2%,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同比增长1.1%,卫生和社会工作增长2.7%,房地产业增长17.2%,教育增长20.2%,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21.6%,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长26.6%,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增长29.6%,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长36.2%,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增长38.2%。主要行业营业收入的增速对比,可以大致地反映2015年全州服务业发展的总体状况以及不同行业在经济下行压力下的表现。
(四)地区间发展不均衡。一是服务业规模差异较大。全州10个县市服务业增加值最大的楚雄市(115.1亿)和最小的双柏县(12.8亿)相差102.3亿,差距近9倍。二是服务业占比差异较大。楚雄州各个县市之间服务业发展不平衡,服务业占GDP比重相差较大。2015年,楚雄州有6个县服务业的占比在全州平均水平之上,占比在40%以上的有7个县,分别是禄丰县45.1%,姚安县45.1%,永仁县45.1%,元谋县44.6%,双柏县43.7%,武定县43.3%和南华县41.6%;而楚雄市38.5%、牟定县38.2%和大姚县36.8%,在40%以下。这一方面反映各县市间服务业发展的差距,另一方面体现了县与县之间产业结构的差异。
三、加快提升楚雄州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当前,我国经济正面临速度换挡、结构升级、动力切换、边际变化的“新常态”。国务院、省政府高度重视服务业发展,近年来陆续出台了十多项支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性文件,涵盖面之广、支持力度之大、含金量之高前所未有,服务业的重要性进一步得到凸现,预期未来楚雄服务业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态势。我州要抢抓国家支持服务业发展的战略机遇,进一步加快发展和提升服务业, 加快构建以服务经济为主体的产业结构,充分发挥服务业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让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的潜力进一步释放。
(一)深化认识,增强加快服务业发展的紧迫性。全州上下要充分认识加快发展服务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思想统一到新常态上来,高度重视服务业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主导作用,把加快服务业发展作为首要战略,努力营造服务业蓬勃发展的局面,形成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浓厚社会氛围。要立足州情和比较优势,完善相关产业政策,突出本地特色,逐步形成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产业政策体系,推动楚雄州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二)加大政策落实力度,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结合楚雄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现有产业政策,在服务业企业项目规划、专项资金安排、建设用地审批、项目融资贷款、技术开发等方面出台促进服务业项目、园区、企业发展的鼓励性政策。一是产业激励政策。制定积极的服务业发展激励政策,对新办、新兴服务业企业,年缴纳工商税收总额超过一定数额的,按照地方财政实得部分给予相应的企业奖励;对新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等,对总部在本州,并在本州以总部形式纳税的,给予相应的企业奖励。二是财政支持政策。各级各部门要加大对土地、资金、税收等要素的保障力度,不断加大对服务业企业的财税支持力度,设立专项资金,专项用于服务业发展贷款贴息支持,对那些市场前景广阔、经济效益好、吸纳就业人员多、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给予财政贴息扶持,对符合条件的一些小型微利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适当减免部分企业所得税。三是金融扶持政策。加大金融扶持力度,积极有效地开展银企对接活动,为金融部门提供准确的企业资金需求信息;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改善金融服务;建立健全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吸收民间资本和企业资金参与。四是建立完善重点企业联系制度,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加强咨询服务、指导等政策引导。推进服务业项目建设,对服务业龙头企业及重点扶持的产业集群企业,给予政策倾斜,促进服务业竞争优势的形成。
(三)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拓展服务业发展空间。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与市场化进程,做大服务业总量规模,拓展服务业发展空间。完善城镇功能,大力支持以城镇为中心的区域性服务业集聚发展,为服务业发展创造需求和提高供给能力,活跃市场供需环境。开拓各类市场,建立服务业行业协会、产业联盟、咨询、评估等中介组织,发挥其在服务技术和产业发展、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作用;大力推动要素市场的培育和建设步伐,尽快形成区域性各类生产要素的集散中心,为服务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要素支撑。
(四)积极培育和发展新的增长点。楚雄州服务业仍然有大量新的增长点,潜力巨大。发展和培育新的增长点,一是市场要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主要靠市场发展和培育新的增长点。二是创新要实,推动全面创新。更多靠产业化的创新来培育和形成新的增长点,创新必须落实到创造新的增长点上,把创新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三是政策要宽,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市场主体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政府要加快转变职能,创造更好的市场竞争环境,培育市场化的创新机制,在保护产权、维护公平、改善金融支持、强化激励机制、集聚优秀人才等方面积极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