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索引号:115323000151673132-/2017-10191145 公开目录:统计信息 发布机构:楚雄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题词: 发布日期:2010年08月03日 文  号:
标 题:
上半年楚雄州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成文日期:

上半年楚雄州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今年以来,全州各族人民在州委、州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奋发进取,攻坚克难,积极应对百年一遇的特大干旱,努力克服各种困难,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统筹城乡发展,继续改善民生,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一、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经省统计局评估审定:上半年,全州完成生产总值(GDP162.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下同)增长12%,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4.9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5.7亿元,下降4%;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71.8亿元,增长17.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4.8亿元,增长13.8%

()农业生产因旱下滑。上半年,由于遭受百年一遇干旱的影响,农作物损失较大,粮食、蔬菜产量减少,农业生产出现下滑。全州粮食播种面积140.8万亩,比上年同期下增加0.7%,经济作物种植面积84.3万亩,增长2.1%。粮经种植比例调整到62.637.4,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和上升0.3个百分点。由于受到特大干旱影响,夏收粮食大幅减少,夏粮总产量10.5万吨,下降57.1%。蔬菜产量69.5万吨,下降9%。畜牧业稳步发展。上半年,肉类总产量达12.8万吨,增长7%。上半年,全州完成农业现价总产值47.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下降2%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128亿元,同比增长29.7%(现价比),实现工业销售产值127.5亿元,增长29.5%;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48.2亿元,增长18%。我州工业生产有以下特点:一是轻工业保持协调发展。从轻重工业分类来看,轻工业实现增加值27.8亿元,增长18%,重工业实现增加值20.4亿元,增长18%;二是烟草、冶金、电力供应等重点行业均保持增长。其中:烟草制品业完成增加值23.9亿元,增长16%;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完成增加值5.2亿元,增长8.4%;电力、热力生产供应业完成增加值3.9亿元,增长23.5%。三是全州县域工业经济全面增长。10个县市工业增加值均保持增长,有7个县的增幅高于全州水平。10县市工业增加值的增速(由高到低)分别是:南华增长68.6%、双柏增长44.2%、武定增长41.4%、元谋增长36.5%、永仁增长32.4%、大姚增长19.8%、楚雄增长19.8%,牟定增长15.8%、姚安增长13.4%、禄丰增长4.6%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提升。1-5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00.2亿元,同比增长24.3%,实现利税总额30.9亿元,增长20.3%,其中实现利润总额7.7亿元,增长30.9%

(三)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上半年,全州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6.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8.5%。从城乡投资分类来看,城镇完成投资94.4亿元,增长30%;农村投资完成31.7亿元,增长71.9%。在城镇投资中,建筑工程投资完成64亿元,增长35%;设备购置投资16.6亿元,下降4.1%,其他费用完成11.2亿元,增长109.7%。推动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是大项目完成情况比较好,支撑力强。上半年全州计划总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达550个,同比增加118个,增长27.3%,大项目共完成投资80.9亿元,同比增加16亿元,增长24.6%。二是房地产投资迅猛增长。上半年全州城镇投资中,非房地产投资完成80.1亿元,同比增长31%;房地产投资完成14.3亿元,增长51%

(四)国内贸易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外贸进出口成倍增长。上半年,全州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8%。其运行有三个特点:一是城乡消费品市场同步发展。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额38.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9.9%;农村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15.4亿元,增长16%,城市消费增速度高于农村3.9个百分点。二是各行业全面增长。批发业实现零售额5.6亿元,增长23.2%,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42.4亿元,增长18%;住宿业实现零售额0.5亿元,增长11.5%;餐饮业实现零售额5.4亿元,增长21%。三非是公有制经济大幅增长。公有制经济实现零售额7.7亿元,增长16%。非公有制经济实现零售额46.2亿元,增长22.3%,其中个私经济实现零售额43.9亿元,增长31.8%。从各县市发展情况看,增幅都在16%以上,其中有7个县市的增幅超过全州平均水平。

外贸进出口总额成倍增长。据州商务局提供的海关统计资料:上半年,全州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2291万美元,同比增长1.4倍。其中:出口额2025万美元,增长2.5倍;进口266万美元,下降29.3%

(五)市场物价高位运行。由于食品类、娱乐教育类价格上涨的带动,全州市场价格指数呈现小幅上涨。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5.0%(累计比,下同)。分类别来看,八大类商品及服务项目价格指数均呈现上涨,食品类、娱乐教育文化及服务类和居住类涨幅较大,分别上涨10.1%4.0%3.7%。商品零售价格(累计比)上涨5.0%。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累计比)上涨0.4%,比一季度提高0.6个百分点。

(六)财政总收入快速增长。上半年,全州累计完成财政总收入41.57亿元,比上年同期(下同)增收9.02亿元,增长27.7%,其中:州级完成收入24.75亿元,增收5.25亿元,增长26.9%;县级完成收入16.82亿元,增收3.77亿元,增长28.9%。在财政总收入中,上划中央“两税”收入完成22.34亿元,增收4.3亿元,增长23.9%。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4.22亿元,增加3.97亿元,增长38.7%。我州财政总收入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上年的基数较低以及主体税种和非税收入增幅较高。5个主体税种实现收入34.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收6.7亿元,增长24.5%;非税收入完成3.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收1.1亿元,增长55.9%。上半年,地方一般预算支出39.13亿元,增支10.56亿元,增长37%

(七)金融机构存贷款持续增长。6月末,全州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96.6亿元,比年初增加23.5亿元,增长6.3%,增幅比上年同期(12%)下降5.7个百分点,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10.7亿元,增长10.9%,增幅比上年同期(9.6%)提高1.3个百分点。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42亿元,比年初增加25.6亿元,增长11.8%,增幅比上年同期(21.3%)回落9.5个百分点。

(八)城乡居民收入继续明显增加。由于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需求不断扩大和国家支农惠农政策逐步落实,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长。据对全州农村居民抽样调查,上半年,全州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846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83元,增长11%,推动农民现金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是工资收入人均增加133元,增长30.7%。其中农民外出务工人均现金收入增加43元,增长31.7%。二是出售农产品得到的家庭经营现金收入人均增加49元,增长10.9%;据对全州城镇居民抽样调查资料,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69元,比上年同期增加449元,增长6.1%

二、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严重干旱影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加大。由于持续的大旱,农业生产用水极其缺乏,农作物产量减少,导致农业产值、增加值下降。而由于粮食、蔬菜等农产品产量下降,导致农民对外出售的农产品数量减少,直接影响农民的收入。持续的干旱还致使全州人畜饮水困难不断加剧,对畜牧业的发展带来较大影响。另外,农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教弱,税费改革后缺乏相应的后续完善措施,造成大多数行政村没有集体收入,村级经费严重不足,只能靠上级转移支付勉强维持村干部工资支出,使得村级收支矛盾日益突出,长期形成各种债务,严重制约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二)固定资产投资后劲不足。上半年,全州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项目982个,同比减少158个,下降13.9%,本年新开工项目574个,减少176个,下降23.5%。计划投资亿元以上的特大项目44个,减少8个。目前,全州急需开工建设的项目数量比较多,资金需求量大,但就全州当前的财政情况而言,存在配套资金投入难度持续增大的问题,加之,银行收紧银根,导致固定资产投资后劲不足。

(三)城镇职工就业形势仍然严峻。6月末,全州城镇单位从业人员15.6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0.6万人,增长3.8%,其中在岗职工14.3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0.5万人。与此同时,下岗失业人员继续增加,据州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统计,6月末全州实有登记失业人员达10829人,增加1283人,增长13.4%;城镇登记失业率达到3.29%,比上年同期提高0.09个百分点,就业再就业压力仍然较大。

三、下步工作意见和建议

(一)加强经济运行调节,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相辅相成、相互作用。在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的同时,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增强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夯实经济回升基础,努力增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推动发展方式转变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立足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发展,加快创新型地区建设,着力突破制约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环节,实现结构优化和发展模式的转型。鼓励企业加大调整产品结构的力度,淘汰落后产品和产能,突出加快提高新型工业化的水平。以优化经济结构为重点,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支撑,坚定不移调结构,全力以赴抓创新。积极培育新兴产业,促进新能源、新医药、新材料和服务外包等产业保持快速发展,不断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水平。

(二)继续抓好农业结构调整,确保农民持续增收。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发展特色农业、高效农业和订单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培育和发展一批经营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大力开发适销对路的优质农产品,尤其是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要加强对现有农技人员的培训,积极向农民灌输标准化知识,引导农民严格按照标准规范组织生产。

(三)以推进新型工业化为契机,强力抓好工业强州。一是要抓生产调度。要注重加强对冶金化工、建筑建材、机械制造等重点行业的生产调度,及时做好预警预报工作,有效引导工业企业调整生产规模、优化产品结构、降低市场风险。二是要拓展市场,搞活销售。要进一步让企业树立市场观念和竞争意识,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相适应的营销网络,巩固好现有市场,开辟好新兴市场。三是加强银企合作,破解融资难问题。进一步创新工业企业融资力度,本着互惠双赢的原则,加强工业企业与银行的协调,企业要讲信誉,提高还款能力,银行要放水养鱼,对信誉好、潜力大的企业要大力支持,确保企业资金调度;四是继续抓好工业园区建设。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园区对工业项目的吸引力和承载力。抓紧建设园区创业基地,加强园区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合作,为园区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促进园区企业增长方式的转变。

(四)扩大投资,增强发展后劲。牢固树立以项目促投入、以投入促发展的理念,千方百计扩大投资。一是把握国家宏观政策,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加大投资的机遇,积极争取符合国家政策的项目进入盘子,以争取更多的项目资金对我州的支持。二是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依托基础产业引进大项目,积极引进知名企业集团,突出抓好一批产业链长、关联度大、对地方经济发展有重大拉动作用的产业项目,招大商、引巨资,不断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三是加强对已下达建设项目实施督查和施工项目的质量监督管理,加快在建工程施工进度,争取更多项目尤其是亿元以上项目开工建设,确保完成全年固定资产投资目标

(五)做好民生保障工作。一是努力扩大就业。要注意引导吸纳劳动力潜力大的传统产业、服务业、中小企业、民营经济的发展,广开就业门路。增加向就业困难群体提供政府公益岗位,实施就业技能扶助计划,对城市拆迁失业人员、下岗职工和就业困难人员,特别是零就业家庭实行优先扶持和重点帮助。要加快健全失业保险体系,扩大失业保险的覆盖面,加大保障力度。二是加强住房保障。要认真落实国家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强市场监管,适当增加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和公共租赁房供应,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稳定市场预期,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继续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型住房消费,逐步提高居民在居住方面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