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全州消费品市场克服了全球金融危机和持续干旱天气造成城市就业形势严峻、农村农民收入减少等多重因素影响仍然保持了持续快速稳步发展的良好态势。2010年上半年全州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9亿元,增长18.8%。
一、消费品市场运行变化特点
(一)消费品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城市增速快于农村。上半年城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8.5亿元,增长19.9%,其中城区实现零售额19.6亿元,增长20.6%;农村实现零售额15.4亿元,增长16%。城市消费增速快于农村3.9个百分点。
(二)批发业和餐饮业高速增长。1—6月,批发业实现零售额5.6亿元,增长23.2%,较上年提高11.3个百分点;零售业实现零售额42.4亿元,占全社会比重高达78. 6%,增长18%;住宿业实现零售额0.5亿元,增长11.5%;餐饮业实现零售额5.4亿元,增长21%。
(三)非公经济增势强劲。1—6月公有制经济实现零售额7.7亿元,增长16%;非公有制经济实现零售额46.2亿元,增长22.3%,拉动全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6个百分点,其中个私经济实现零售额43.9亿元,增长31.8%。
(四)各县市消费市场均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10县市中有6县市的增速快于全州总增幅,而零售额中除永仁仅实现9905万元外,其余县市实现的零售额均超过亿元。
二、当前促进消费增长的有利因素
(一)投资仍然是支撑消费市场持续发展的主导力量。随着我州各种投资项目开工建设进度的不断推进,上半年全州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8.5%,带动了建筑建材、能源原材料、装修装饰以及吃、住、用等商品销售的快速增长,促进了消费市场的持续发展。
(二)物价上涨影响。由于干旱天气使我州受灾范围进一步扩大,导致蔬菜类、粮油类、鲜瓜果类等价格大幅上涨,使城乡居民生活消费支出增加,直接加速消费市场迅速上扬。
(三)住宿餐饮业消费繁荣活跃。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升级变化,在外聚餐和出外休闲旅游成为人们的时尚选择,助推了我州住宿餐饮业消费成为拉动消费需求增长的重要力量。
(四)“家电下乡”政策效应明显。受国家一系列新的消费政策和消费环境不断改善的促进,城乡消费市场繁荣活跃,呈现较快发展格局,特别是汽车、摩托车、太阳能等多种商品“家电下乡”政策的推进力度及覆盖范围的不断扩大,有效刺激了消费市场的稳步快速增长。2010年上半年全州新增汽车29886辆,增长12%,其中:新增轿车3584辆,增长35. 6%;新增摩托车21270辆 ,增长7.1%。
三、影响消费的不利因素
(一)自然灾害影响了城乡居民消费持续增长。持续的干旱天气导致部分商品类价格不断上涨,冲斥人们消费结构的继续升级和消费品质的继续提升,减缓了消费市场规模的进一步扩张。
(二)预期压力增大,影响人们的即期消费。由于养老保险、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住房等预期支出压力增大而使居民消费倾向偏低、储蓄倾向偏高的现象十分明显,2010年上半年全州居民储蓄存款余额高达210.7亿元,占全州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的比重高达53.1%,增长10.9%,是导致居民消费支出水平低、消费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
(三)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扩大。目前各阶层之间、行业之间收入差距扩大趋势不断加剧,特别是石油、电力、烟草、金融、保险等垄断行业高收入与城乡中低收入者收入增长困难矛盾突出,挫伤了中低收入者的消费意愿和消费欲望,不利于消费的持续增长。
四、下步工作建议
(一)进一步加快旅游经济开发。旅游消费是近几年来形成的新的消费热点,是带动和扩大住宿餐饮、文化娱乐等服务性消费需求的有效途径。因此打造我州特色旅游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知名度和对外形象,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更好地拓展城乡消费市场的发展空间。
(二)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增强消费能力。目前制约居民消费升级的主要因素是收入分配不公和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所以在当前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加快居民消费结构优化和升级转型的形势下,只有把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切实提高居民消费能力,把消费潜力转化为现实的消费需求,才能不断壮大消费市场和加快居民消费结构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