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索引号:115323000151673132-/2017-10191107 公开目录:统计信息 发布机构:楚雄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题词: 发布日期:2010年11月03日 文  号:
标 题:
前三季度楚雄州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分析及全年走势预测
成文日期:

前三季度楚雄州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分析及全年走势预测

今年以来,面对百年不遇的持续干旱和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发展形势,州委、州人民政府带领全州各族人民,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全州经济延续了去年四季度以来回升向好的势头,呈现出经济运行回暖趋稳,经济效益回升企稳,发展后劲稳步增强,同时,经济发展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实现全年目标尚需努力。 

一、前三季度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

初步预计,前三季度全州实现生产总值284.4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1.1%,增长速度比上年同期的8.7%提高2.4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3.57亿元,下降2.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18.61亿元,增长16.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02.25亿元,增长13.4%。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是:

(一)旱灾严重,农业生产因旱下滑

前三季度,由于受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影响,小春作物大面积绝收,小春粮食大幅减少,小春粮食总产量10.5万吨,下降57.1%。大春作物长势不佳,粮食、蔬菜产量减少,农业生产出现下滑。全州粮食播种面积312.51万亩,同比下降3.9%,初步预计全年食粮总产量90万吨左右,下降12%上下。畜牧业稳步发展。前三季度,全州出栏肉猪161.51万头、牛18.74万头、羊56.41万只、家禽958.02万只,同比分别增长6.15%2.84%2.52%8.06%。肉类总产量达19.11万吨,增长5.7%。前三季度,全州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3.9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下降2.2%

(二)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企业效益回升企稳

随着“工业强州”战略的实施,以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为主题,突出新上项目建设、产能恢复、营销拓展建设,全州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企业竞争力进一步增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20109月全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86户,比上年163户,增加23户,为工业经济回升企稳奠定了发展基础。前三季度,全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77.2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7%,增速比上年同期(3.7%)提高12.5个百分点,比18月(16.8%)提高0.2个百分点,比上半年(18%)下降1个百分点,呈现出回升企稳的态势。一是轻重工业协调发展。从轻重工业分类来看,轻工业实现增加值43.67亿元,增长16%,重工业实现增加值33.6亿元,增长19%;二是烟草、冶金、电力供应等重点行业运行较好。其中:烟草制品业完成增加值37.2亿元,增长14.9%;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完成增加值4.67亿元,增长1.02倍;电力、热力生产供应业完成增加值5.93亿元,增长20.3%;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完成增加值3.26亿元,增长30.6%;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完成增加值8.16亿元,增长3.4%。三是县域工业经济全面增长。10个县市工业增加值均保持增长,有6个县的增幅高于全州水平。10县市工业增加值的增速(由高到低)分别是:武定增长67.8%、双柏增长43%、永仁增长34%、大姚增长31.2%、南华增长26.9%、楚雄增长19%、牟定增长15.3%、元谋增长13.4%、姚安增长10.5%、禄丰增长2.3%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提升。1-8月,全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64.51亿元,同比增长22.68%;实现利税总额45.53亿元,增长13.4%,其中实现利润总额10.41亿元,增长3.45%

节能降耗取得积极进展。全州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从上半年同比增长7.47%,转为7月份增长6.15% 8月份增长5.34%9月份增长5.47 %。能降耗增幅呈逐月下降的态势。

(三)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基础设施建设增势强劲

前三季度,全州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8.01亿元,同比增长49.2%,增幅比上年同期(44.8%)提高4.4个百分点,比18月(40.3%)提高9.2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1.5亿元,同比增长49.3%,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6.51亿元,同比增长48.7%。推动全州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是大项目完成情况比较好,支撑力强。前三季度全州总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达629个,同比增加220个,增长53.8%,大项目共完成投资166.4亿元,同比,增长59.2%,占全州固定资产投资的80%。二是城乡投资同步增长。城镇完成投资161.5亿元,增长49.3%;农村投资完成46.5亿元,增长48.7%。三是基础设施建设增势强劲。前三季度全州工业、交通、能源、城市建设投资不断加大,完成较好。

(四)消费品市场持续活跃,外贸进出口快速增长

消费品市场持续活跃。在积极落实国家以旧换新、汽车和家电下乡等扩大消费政策措施以及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假日消费带动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市场消费持续较快增长。前三季度,全州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99亿元,同比增长19.4%,增幅比上年同期(21%)回落1.6个百分点,比18月(18.9%)提高0.5个百分点。其运行有三个特点:一是城乡消费品市场同步发展。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额62.69亿元,同比增长20.5%;农村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23.3亿元,增长16.4%,城镇消费增速度高于农村4.1个百分点。二是各行业全面增长。批发业实现零售额9.13亿元,增长24.2%;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68亿元,增长18.2%;住宿业实现零售额0.79亿元,增长5.9%;餐饮业实现零售额8.07亿元,增长25.9%。三非是公有制经济大幅增长。公有制经济实现零售额12.18亿元,增长14.8%。非公有制经济实现零售额73.82亿元,增长20.2%。从各县市发展情况看,增幅都在18%以上,其中有5个县市的增幅超过全州平均水平。

外贸进出口总额快速增长。据州商务局提供的海关统计资料:前三季度,全州完成进出口总额5494万美元,同比增长63.4% , 增幅比上年同期(79.7%)下降16.3个百分点,比18(123.9%)下降60.5个百分点。其中: 出口总额5167万美元,增长97.9%, 增幅比上年同期(90%)提高7.9个百分点;进口总额327万美元,下降56%,增幅比上年同期(51.1%)下降107.1个百分点。进口额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州进出口公司出口、云南开关厂、云南邦德行分别下降62.43%41.79%84.8% 所致。

(五)财政总收支快速增长,金融信贷运行稳健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全州累计完成财政总收入62.87亿元,比上年同期(下同)增收12.58亿元,增长25%,增幅比上年同期(3%)提高22个百分点,其中:州级完成收入37.48亿元,增收7.85元,增长26.5%;县级完成收入25.39亿元,增收4.72亿元,增长22.9%。在财政总收入中,上划中央“两税”收入完成34.66亿元,增长24%。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0.81亿元,增收4.06亿元,增长24.2%,增幅比上年同期(20.5%)提高3.7个百分点。我州财政收入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上年的基数较低以及主体税种和非税收入增收。前三季度,全州地方一般预算支出64.08亿元,同比增支16.09亿元,增长33.5%,增幅比上年同期(20.5%)提高13个百分点。其中,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城乡社区事务、住房保障支出分别增长27.2%32.6%143.5%181.5%

金融信贷运行稳健。9月末,全州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412.46亿元,比年初增长10.5%,增幅比上年同期(16.9%)下降6.4个百分点。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17.33亿元,比年初增长14.4,增幅比上年同期(12.7%)提高1.7个百分点。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256.29亿元,比年初增长18.5,增幅比上年同期(34.2%)下降15.7个百分点。

(六)市场物价高位运行,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

市场物价高位运行。由于食品类、娱乐教育类价格上涨的带动,全州市场价格指数呈现持续上涨。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上涨4.7%(累计比,下同),比18月(4.9%)回落0.2个百分点,比17月(5%)回落0.3个百分点,呈逐月回落收窄的运行态势。9月份全州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上涨了3.1个百分点。分类别来看,前三季度,八大类商品及服务项目价格指数均呈现全面上涨,食品类、娱乐教育文化及服务类和居住类涨幅较大,分别上涨10.2%3.4%2.9%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由于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需求不断扩大和国家支农惠农政策逐步落实,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长。据对全州农村居民抽样调查,前三季度,全州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791.7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71元,增长10.8%,推动农民现金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是工资收入人均增加238.1元,增长40.1%。二是转移性收入人均增加22.2元,增长14%;据对全州城镇居民抽样调查资料,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22元,比上年同期增加921元,增长8.6%

二、前三季度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前三季度全州经济运行保持了积极向好态势,主要经济指标较快增长,但今年经济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仍较为复杂,经济运行中仍面临不少矛盾和困难。主要表现在:

(一)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缓慢。一是农民增收的压力较大。今年农业自然灾害严重,虽然农产品价格上涨,但是农产品产量下降,影响农民收入增加。同时,以化肥为主的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仍在影响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农民增收的相当部分被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费冲抵,农民消费负担和生产成本增加,实现农业生产增长和农民增收目标的压力仍较大。二是城镇居民消费预期不明显,扩大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仍然不足;以食品和居住为主的生活必需品价格大幅上涨,增加了城镇居民生活消费支出,降低了居民的消费能力,对低收入群体生活质量影响较大。

(二)信贷投放不足,企业流动资金紧张。部分工商企业及部分投资项目资金紧张。1-9月份全州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比年初增长10.5%,各项贷款余额比年初增长18.5%,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比年初增长14.4%。存差高达156.17亿元,且比上年同期(135.24亿元)扩大20.93亿元。这充分反应出“银行难贷款”与“企业贷款难”的“两难”问题比较突出。造成企业资金短缺的主要因素:一是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企业流动资金紧张。由于钢材、汽油、柴油、煤炭、化工等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企业生产成本投入加大,费用支出过高,造成企业流动资金需求量急剧上升。二是企业融资渠道狭窄。长期以来,银行贷款是企业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主要资金来源。近年国家采取了一系列针对性强、力度大的调控措施,控制信贷规模。今年年内央行三次提高金融机构人民币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目的就是控制通胀,紧缩银根。加之银行出于对不良资产的严格控制和防范风险的考虑,提高了贷款的审查力度,提前催收已发放的贷款,使部份企业的资金链出现问题。三是企业资金回笼困难,拖欠货款情况严重。应收账款金额居高不下,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行政事业单位之间的“三角债”问题比较突出,特别是建筑企业与行政事业单位之间的债务,有的拖欠时间还很长,降低了企业的资金利用效率。

(三)带动经济发展的工业大项目不多。“工业兴、经济兴,工业强、经济强”,已成为不争的共识。目前特别是带动全州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项目不多,产业改造提升和拓展延伸的项目较少。特别是新开工的工业项目和投资总量偏小,制约经济发展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四)城镇就业压力依然较大。据州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统计:9月末,全州实有登记在册失业人数达10933人,比上年同期增加782人,增长7.7%。另据根据各县、市教育局、劳动就业局统计:9月末,全州大中专毕业生待业人员达20758人,其中:本科3796人,专科7619人。

三、对今年全州发展情况的初步预测

今年以来,全州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一系列部署,全州经济形势出现一些积极发展变化,经济运行保持了积极向好的运行态势。根据前三季度经济运行的走势情况看,一季度全州GDP增长10.8%,上半年全州GDP增长12%,前三季度GDP增长11.1%,以此预测2010年全州GDP增长10%左右,要完成2010GDP增速为10%以上的目标难度依然存在。

(一)农业方面:今年以来,我州虽然遭受了百年一遇的干旱等自然灾害的严重影响,州委、州政府加大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力度,经济作物种植转向多元化,粮食虽然减产,但烤烟、蔬菜、核桃、药材及种植面积增多,畜牧业稳步发展。所以农业和农村经济有望实现“扭亏为盈”的增长。预计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可实现150亿元左右,增长1%上下。

(二)工业方面:前9个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7%1-8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2月增长27.4%下降到8月的16.8%9月有小幅回升,呈现“高开、逐降、趋稳”的发展态势。加之,930日德钢关停了一个高炉,彝标水泥关停了一条生产线。预计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可实现101亿元左右,增长15%上下。

(三)固定资产投资:从发展态势分析,通过超常规运作、狠抓项目资金到位、项目开工和施工进度,全州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0亿元左右,增长25%以上。

(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随着我州进一步促进旅游业发展步伐的加快,加之各项惠农政策效应的释放,城乡居民收入增加,城乡消费将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预计2010年全州有望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7亿元左右,增长20%上下。

(五)财政收入:据州财政局预计2010年全州有望实现财政总收入80.6亿元左右,增长10%以上;有望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8.2亿元左右,增长10%以上。

(六)城镇居民收入:预计2010年全州有望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00元左右,比上年增长8.9%上下。预计2010年全州有望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3891元左右,比上年增长10.8%上下。

(七)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上涨4.7%,比18月回落0.2个百分点,比17月回落0.3个百分点,呈“逐月回落收窄”的运行态势。预计2010年全州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4.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上涨4.5%上下。

综上所述,今年完成经济增长目标任务仍很艰巨,生产总值(GDP)的增长速度,主要是依靠工业增长、投资增长和第三产业支撑。今年国民经济主要指标除粮食产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年初预订的目标不确定外,其他指标基本能完成或超额完成。

四、确保2010年目标如期实现的建议

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我州遭受百年不遇的持续干旱,农林牧渔业生产受到重创影响较大的一年。当前,我州各主要经济指标均呈增长趋势,部分行业和领域出现回升迹象,维持各项指标增长均付出了艰苦努力,整体经济运行状况仍有困难。为此,全州上下更要坚定信心,全力抗灾防灾促发展,紧紧围绕州委、州人民政府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狠抓落实,多管齐下,千方百计确保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力保全州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一)加强工业企业协调调度,确保工业平稳较快增长

要实现全年GDP增长10%以上的目标,关键在于第二产业、关键在于工业、关键在于规模以上工业能否保持稳步增长。一是要抓好重点企业的生产经营,重点支持支柱产业、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各部门要加强对企业产销、电力、资金、供水、运输等问题的协调,及时帮助解决资金、电力、供水等生产要素的供应;二是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对全州186户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一户企业一户企业的进行帮扶,积极帮助中小企业解决发展中的难题。

(二)全力抓好投资和项目管理,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重点是要以优化投资结构为抓手,着力推进新开工和在建项目建设,以确保我州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一是要继续做好重大项目推进工作。做到“投产一批、建设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要加大工作力度,以重点工程的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二是要进一步加强项目管理和协调,各有关部门都要做好投资建设项目协调工作,及时帮助解决项目用地、建设资金、环保等方面的问题,加快建设步伐;三是要密切银企关系,组织召开重点项目推介会,继续加大金融部门对我州经济发展的支持,多方面、多渠道筹措落实建设资金,积极支持中小企业扩能改造,加快重大项目建设步伐。

(三)加大市场监管力度,采取有力措施稳定食品价格

各级部门在做好抗灾工作同时,要继续加强粮油、肉食、鲜菜市场监管力度,避免粮、油、肉、菜涨幅过大带动更多商品价格上涨。目前严重的旱情还没有得到根本性缓解,要加强粮油、蔬菜、肉食宏观调控,科学分析供求形势,确保粮、油、菜、肉有效供给和价格基本稳定。

(四)多管齐下促进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

当前要密切关注和把握就业的宏观形势,高度重视大中专学生就业和农民工就业问题,多渠道拓宽就业门路,突出重点,狠抓落实。一是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发挥好政府投资和重大项目带动就业的作用,尽可能多地提供就业机会;二是尽力稳定现有就业岗位。采取减轻企业税率等积极措施,减轻企业负担,尽量不裁员或少裁员,确保就业形势稳定;三是对城镇拆迁失业人员、下岗职工和就业困难人员特别是零就业家庭实行优先扶持和重点帮助;四是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加大“三农”投入力度,及时足额兑现国家直补,全面落实各项扶持政策,构建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王新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