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年初以来,由于全州遭遇了历史罕见干旱灾情的影响,居民消费价格呈现出明显持续上涨态势。与上年同期相比,2010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4.7%,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4.7%。
一、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运行基本情况
(一)构成居民消费的八大类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呈现“全面上涨”的运行态势。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0.2%;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3.4%;居住类价格上涨2.9%;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2.5%;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上涨1.5%;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涨0.8%;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上涨0.6%;衣着类价格上涨0.1%。
(二)从分月情况来看,居民消费价格呈现“高开高走,逐步回落”的走势。与上年同月相比,1—5月份居民消费价格高开高走、逐月攀升,1月份涨幅为4.4%,2月、3月份涨幅为5.3%,4月、5月涨幅为5.4%,涨幅比2月、3月扩大0.1个百分点;6—9月涨幅逐月回落,涨幅分别为4.4%、4.8%、4.1%和3.1%,9月份涨幅比4月、5月份的最高点收窄2.3个百分点。
二、居民消费价格变动特点
(一)食品类价格涨幅最大。与上年同期相比,2010年前三季度食品类价格上涨10.2%,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3.41个百分点。构成食品类的16个中类价格全面上涨,其中涨幅较大的是菜类和粮食类,价格分别上涨27.5%和23.3%,其次是干鲜瓜果类、糖类、干豆及豆制品类,价格分别上涨12.6%、11.3%、7.3%。
(二)资源价格上涨。受国际原油价格连续走高的影响,能源价格上涨,汽油、液化石油气等能源价格涨幅明显。与上年同期相比,汽油、柴油和液化石油气的价格分别上涨17.1%、15.7%和7.3%。
(三)服务项目价格上涨。与上年同期相比,2010年前三季度服务项目价格总体上涨2.1%。其中,托幼费价格上涨18.7%,家庭服务价格上涨7.2%,缝纫价格上涨6.7%,洗浴价格上涨5.4%,私房房租价格上涨4.9%。
三、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原因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回升势头加强,食品和能源类价格的上涨推动了居民消费价格的上扬。
(一)食品类价格上涨,是拉动居民消费价格上扬的主要因素
与上年同期相比,在调查的八大类商品和服务项目中,呈现全面上升的态势。食品类价格上涨10.2%,拉动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41个百分点。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上涨因素,核心价格指数为101.6%;扣除鲜菜鲜果总指数为103.4%。
1、粮食价格持续上涨。受国家提高主要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格、实行临时收储政策,以及我州旱灾严重导致粮食减产等因素影响,今年以来粮食价格持续上涨。前三季度粮食价格累计上涨23.3%,其中大米价格上涨31.0%,面粉价格上涨6.8%,粮食制品价格上涨3.5%。
2、菜类价格涨幅大。从去年入秋以来的持续干旱导致我州菜价不断上涨,且涨幅居高不下。与上年同期相比,前三季度我州菜类价格上涨27.5%,其中,鲜菜价格上涨29.1%,干菜及菜制品价格上涨11.9%,薯类价格上涨17.9%。
3、干鲜瓜果类价格普遍上涨。今年以来,受干旱及运输成本增加的影响,我州干鲜瓜果类价格普遍上涨,与上年同期相比,前三季度干鲜瓜果类价格上涨12.6%,其中,鲜瓜果上涨12.6%,干(坚)果上涨13.5%。
(二)能源价格上涨,带动了相关消费品价格的上涨
今年国际原油价格仍在高位运行,国内的成品油价格也居高不下,成品油被称为工业经济的血液,油价上涨会使原材料、运输价格跟着上涨,从而带动消费品价格上涨。受国际原油价格的影响,与上年同期相比,今年前三季度汽油、柴油价格分别上涨17.1%和15.7%。由于受到成品油价格上涨的影响,与上年同期相比,前三季度长途汽车票价格上涨3.5%。
(三)人力成本的增加,导致了服务项目价格的上涨
随着物价的持续上涨,生活成本不断升高,推高了人力成本,导致了服务项目价格的上涨。与上年同期相比,前三季度家庭服务费、托幼费、缝纫费、清洗费等价格分别上涨7.2%、18.7%、6.7%和4.0%。
(四)生产成本增加,推动消费品价格上涨
由于原材料、运输、人工费价格的上涨,企业生产成本增加,推动了消费品价格的上涨。今年以来,受干旱等多因素的影响,中药材价格出现大幅上涨,与上年同期相比,前三季度中药材价格上涨12.9%。另外,木材、涂料、玻璃等建材价格由于受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的影响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
(五)翘尾因素影响对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的上涨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2009年我州CPI在较低位上运行,7月份才开始出现回升,翘尾因素直接影响我州今年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的上涨。2010年前三季度,我州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4.7%,其中正翘尾因素影响高达2.55个百分点,翘尾因素对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总涨幅的贡献达54.7%,新涨价因素为2.19个百分点。
四、对后期价格走势的预测
从目前情况看,一方面我州旱情已缓解,菜价、粮价已基本保持稳定。另一方面,除了食品价格为主的新涨价因素,我州居民消费价格前三季度的高位运行主要还是由于去年同期的低基期造成的。四季度翘尾因素影响将逐渐减弱,这将缓解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压力,若四季度没有新涨价因素出现,四季度居民消费价格会小幅回落。由于影响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因素较多,天气转凉后将逐步转入猪肉消费旺季,猪肉价格将保持目前回升势头,同时预计粮油价格四季度仍呈缓慢、小幅上涨态势。因此,从全年看预计全州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在4.5%左右。
五、对策建议
针对当前复杂的宏观经济与价格形势,管理好通胀预期,防止物价由结构性上涨转为全面上涨,由阶段性上涨转为持续上涨十分重要。由于近期农产品价格上涨成为新涨价因素的主要动力,因此当前调控好农副产品价格显得更为重要。
(一)实行最严格的土地政策,确保粮食安全。粮价是百价之基,今年以来,大米、玉米、小麦等主要粮食价格前后上涨,固然有比价过低及涨价预期的原因,但主要仍是粮食生产受到灾害性天气等因素冲击。因此保持粮食价格基本稳定,不过度上涨,守住粮食耕地面积底线尤为关键。
(二)加强生猪生产的即时监测与养殖指导,保持生猪存栏和出栏量处于安全供应区间。当前,我州消费市场猪肉价格已开始反弹,政府有关部门应及时组织市场供应,加强秩序管理,防止肉价由恢复性上涨向过快过渡上涨转化。
(三)对于蔬菜、瓜果生产,政府需进一步加强投入、推广现代农业和基地建设,同时农林主管部门也需进一步加强种植指导,传递有效市场需求信息,特别是出现恶劣天气以后的蔬菜补种和田间管理,保持正常的市场供应。
(四)加强农产品市场的货源组织和流通秩序管理。有关部门应对城市农副产品供应早准备、早安排,特别是节日前后,同时加强外采指导和调运协调。工商、价格管理部门要加强市场流通秩序和价格违法行为的整治,打击囤积居奇、哄抬物价之风。
(五)高度重视低收入群体对稳定社会、稳定物价的作用,增加低收入者的收入。价格是与群众利益最密切的调节杠杆,CPI上涨会影响社会稳定,特别是对低收入群体的承受能力影响更加明显。因此,要密切关注低收入群体的基本利益,加大政府的宏观调控力度,建立收入与物价联动机制,及时发放临时物价补贴,保障低收入家庭的基本生活。同时应加大医疗、教育、住房等领域的改革力度,加大财政的公共投入,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维护社会的公平和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