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索引号:115323000151673132-/2017-10191094 公开目录:统计信息 发布机构:楚雄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题词: 发布日期:2010年11月03日 文  号:
标 题:
前三季度楚雄州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和工资情况分析及全年预测
成文日期:

前三季度楚雄州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和工资情况分析及全年预测

前三季度,全州各类单位职工收入保持了稳定增长,为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了积极作用。9月末,全州单位从业人员158949人,增长3.25%。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9655,增长11.88%

一、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和在岗职工人数继续增长

(一)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增长3.25%20109月末,全州城镇单位从业人员158949人,比上年同期(下称“同比”)增加4996人,增长3.25%。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单位从业人员109025人,同比增加2603人,增长2.45%;城镇集体经济单位从业人员4212人,同比增加43人,增长1.03%;其他单位从业人员45712人,同比增加2350人,增长5.42%。按国有单位企事业、机关分组,企业单位从业人员28782人,同比增加1801人,增长6.68%;事业单位从业人员50223人,同比减少324人,下降0.64%;机关单位从业人员30020人,同比增加1126人,增长3.90%

(二)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同比增长3.66%。从业人员中在岗职工人数143488人,同比增加5064人,增长3.66%。分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单位在岗职工97538人,同比增加2215人,增长2.32%;城镇集体经济单位在岗职工3886人,同比增加57人,增长1.49%;其他经济单位在岗职工42064人,同比增加2792人,增长7.11%。按国有单位企事业、机关分组,企业单位在岗职工21422人,同比增加1275人,增长6.33%;事业单位在岗职工47939人,同比增加73人,增长0.15%;机关单位在岗职工28177人,同比增加867人,增长3.17%

(三)职工人数增加原因:

一是国有、集体企业人员增加。1、企业趋稳向好,经济效益大幅提升,体现出用工需求不断扩大。根据省统计局劳动统计改革的试点要求,我们就企业用工情况对部分企业进行调研,绝大部分企业运行情况好于上年,效益明显提高。如楚雄市随着创建旅游城市进程的加快,以彝人古镇为代表的旅游业蓬勃发展,带来酒店业和相关服务业人员需求强劲。2、随着以地产龙头的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建筑企业的季节性用工增长迅速。

二是季节性人员增加。今年由于持续旱灾,小春农作物收成减产,政府加大烤烟栽种面积,三季度正值我州烤烟收购高峰,所以各县市从业人员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二、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和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稳步增长

(一)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增长16.15%。前三季度,从业人员劳动报酬达296939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6.15%。其中:国有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227940万元,同比增长15.38%;城镇集体经济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8707万元,同比增长28.40%;其他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60292万元,同比增长17.50%。按国有单位企业、事业、机关分组,企业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64998万元,同比增长23.29%;事业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100849万元,同比增长16.75%;机关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62093万元,同比增长6.22%

(二)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增长11.88%。前三季度,全州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9655元,同比增长11.88%。其中:国有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2251元,同比增长11.99%;城镇集体经济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1920元,同比增长27.18%;其他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3424元,同比增长11.69%。按国有企业、事业、机关分组,企业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6465元,同比增长13.97%;事业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0742元,同比增长16.84%;机关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1616元,同比增长2.44%

(三)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的主要原因:

一是部分事业单位工资增加。主要是国家进行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在教育系统义务教育学校实行绩效工资制度改革,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规范津贴、补贴,劳动报酬和工资总额同比增加。

二是企业单位中国有企业如烟草、电力、金融等行业经济效益提高,从业人员平均劳动报酬较高,因此整体拉动企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增长13.97%

三是城镇集体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增加,受企业经济效益好,部分单位进行改革的影响(县信用联社),工资增长迅速。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行业职工工资差距继续扩大。行业间平均工资差距仍然较大,行业间收入差距继续扩大。虽然各个行业的工资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同时行业间的差距也继续拉大。在全州19大行业中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列前6位的行业分别是: 1、金融业30615元,同比增长21.43%2、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24377元,同比增长7.79%3、教育22452元,同比增长19.23%4、批发和零售业21450元,同比增长7.77%5、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21458元,同比增长2.34% 6、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21377元,同比增长15.46%;最低的行业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9245元,同比增长12.26%。不同行业职工平均工资差距越来越大。

(二)失业人员较多,社会就业压力加大。州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统计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州上期末结转登记失业人数10829人,比去年同期增加1283人,增长13.44%;全州本期新登记的失业人数6995人,同比增加3725人,增长113.91%9月末实有登记在册失业人员达10933人,同比增加782人,增长7.70%,登记失业率3.30%,同比提高0.10个百分点。

(三)大中专毕业生待业人员多达20758人。根据各县、市教育局、劳动就业局统计,今年大中专毕业生4932人,其中:本科2044人、专科2301人、中专587人。9月末全州各县市未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20758人,其中:本科3796人、专科7619人、中专9164人。分县市看:楚雄市1891人,双柏县2014人,牟定县1363人,南华县1053人,姚安县1752人,大姚县3054人,永仁县968人,元谋县2882人,武定县1806人,禄丰县3972人。

四、下步工作建议

(一)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服务业。加快服务业发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当前,要积极发展旅游、餐饮、商贸流通业,努力培育新兴服务业,挖掘服务业吸纳就业的巨大潜力。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州独特优势服务业发展潜力较大,对服务业人才的需求也逐年增大。政府应对服务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政策优惠,要大力发展中介服务,高度重视社区服务业的发展,引导我州服务业快速健康发展。

(二)加强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竞争能力。经济的发展,对劳动力的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大职业教育的力度,使新生劳动力能够掌握更多更高的职业技能,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也应完善职工在职培训机制,加强企业对职工的培训,并积极组织职工通过集体培训和自身学习来实现自我提高,以充分适应市场的要求。

(三)鼓励和引导个私企业采取灵活的用工形式。在优惠政策、金融、税收和技术支持等方面为企业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同时,采取贡献要素与回报要素相对称的激励机制,鼓励个私企业尽可能多的吸纳就业。

(四)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部分行业工资水平过高或过低问题。在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基础上,依照现实条件尽量充实其他分配方式,要注意分析高收入单位的收入来源及结构,加强审计、财税监督,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真正落实好确保效率下的公平,防止过度差距,过极分化。使工资分配制度日趋完善,更趋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