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索引号:115323000151673132-/2017-10191061 | 公开目录:统计信息 | 发布机构:楚雄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
主题词: | 发布日期:2011年02月25日 | 文 号: |
标 题:
楚雄州“十一五”时期工业经济发展情况分析
|
成文日期: |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索引号:115323000151673132-/2017-10191061 | 公开目录:统计信息 | 发布机构:楚雄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
主题词: | 发布日期:2011年02月25日 | 文 号: |
标 题:
楚雄州“十一五”时期工业经济发展情况分析
|
成文日期: |
一、十一五时期楚雄州工业发展取得的成效及特点
“十一五”期间我州工业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10年全州实现工业增加值140.48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106.32亿元,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33.37%提高到34.73%,提高了1.4个百分点,工业经济结构得到了一定的优化,形成了以烟草制品、冶金化工、天然药业、绿色食品、电力生产和供应等行业为主体的工业体系。工业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在工业的拉动下,三次产业的比例由2005年的26.3∶40.6∶33.1调整到2010年的22.4∶42.5∶35.1,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一)工业经济总量不断增多。2010年全州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06.32亿元,比“十五”期末的2005年51.46亿元增长106.6%,年均增长13.9%(可比价).
(二)工业产业结构优化。重工业化趋势日益明显,新兴培育的支柱产业呈现发展壮大趋势,楚雄州工业产业结构在调整和发展中不断优化和升级。
一是工业发展继续呈现出由轻工业为主向重工业为主方向转变的趋势。据统计,2010年,全州轻工业共完成增加值56.77亿元,比2005年增长92.1%,在全部工业中的比重由2005年的57.4%下降到53.4%;重工业完成增加值49.55亿元,比2005年增长126.3%,比重由42.5%上升到46.6%。五年中重工业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了4.1个百分点,工业重化趋势日趋明显,这也是工业化进程加快的重要标志。
二是重点产业增势强劲,新兴培育的产业呈现发展不断加快、比重提升的新特征。分行业看,在39个工业大类中,我州涉及的有27个,比2005年增加2个行业,重点产业增势强劲,新兴培育的产业发展加快。
(三)企业规模增大,实力增强。五年来,我州实施大企业、大集团发展战略,抓住“央企入滇”的重大机遇,主动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全力支持德胜集团、云冶集团、云铜集团、昆钢集团、云南工投集团等对县域资源进行整合开发,引进和培育一批实力强、发展前景好、带动力强、关联度高的大企业、大集团,促进优势资源向大产业、大企业、大项目集中,做大做强优势产业。
通过5年的发展,全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增多,规模壮大。2010年全州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7户,比2005年116户增长61.2%。有大中型企业21户,比2008年的13户增长69.2%,这21户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82.84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77.92%。另外,产值上10亿元的企业有6户,分别是玉溪红塔烟草(集团)楚雄卷烟厂、楚雄滇中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云南电网公司楚雄供电局、云南楚雄矿冶股份有限公司、云南德胜钢铁有限公司和楚雄德胜煤化工有限公司,产值上1亿元的企业有36户,比2005年增加23户。
(四)工业企业运行质量提高,主要指标大幅增长。为不断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在发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做大做强企业的同时,工业企业苦炼内功,企业整体经营状况有较大改观,主要指标大幅增长,负债率下降,效益提高。2010年,我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68.43亿元,比2005年增长103.3%。资产负债率进一步下降,负债率由2005年的70.26%下降到2010年的50.43%,说明资产运行质量较好,和“十五”期末对比,工业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见下表)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指标对比表
指标名称“十五”期末“十一五”期末增减%(现价)企业户数(户)11618761.2工业总产值(亿元)117.33298.72154.7资产总计(亿元)128.86361.08180.2固定资产合计(亿元)54.24190.94252主营业务收入(亿元)111.73283.3138.9利润总额(亿元)10.9619.31153.6利税总额(亿元)33.8668.43103.3从业人员平均数(人)294764295245.7二、影响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与“十五”相比,“十一五”期间全州的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存在工业经济支柱单一,经济增长亮点少,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弱等问题。
(一)产业层次与产业结构有待优化。我州工业经济支柱单一,经济增长亮点少,老工业企业产品更新换代慢,市场竞争力弱,烟厂“一枝独秀”的现状仍未根本改变,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的任务较重。长期以来,工业经济主要集中在烟草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电力、化工等少数行业,这几个行业的企业生产经营的好坏直接决定我州工业经济发展的快慢,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冶金化工业受到较大冲击,其上半年全州规模以上工业呈现负增长,仅靠烟草制品支撑,其经济结构单一暴露得一览无遗。
(二)初级产品多,附加值低,产品链短。我州企业大多是传统的制造业,生产的产品多为初级加工产品,产品的科技含量低、产品链短、附加值低、名牌产品少,市场竞争力不强,产品销售和市场占有率都较小,产品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目前,在国内外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的关键时期,国家不失时机地推进工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对炼钢、炼铁、水泥、平板玻璃、电解铝、焦炭等行业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加大,对我州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影响较大。
(三)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弱,核心竞争力有待提高。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技术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至关重要。在内地沿海城市,技术创新活动已成为众多企业内部化、日常化和制度化的技术经济活动,这些技术创新活动是在企业中完成的,企业已成为技术创新活动最主要的“创新基地”。而我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仍对技术创新活动重视不足,相当一部分企业没有科技开发机构,而且科技经费筹集渠道单一,使得科技经费筹集金额不足,严重阻碍了企业进行技术开发的能力。企业创新能力不强,核心竞争弱严重制约着我州工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三、几点建议
面对“十二五”,工业化进程任重道远。当前,我国工业面临的形势依然复杂,发展机遇与严峻挑战并存,而我州制造业在国内产业分工中长期处于价值链低端,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知名品牌。目前,要确保实现全州工业经济持续、快速、稳步、健康发展,必须着力提升工业竞争力,必须加快调整结构、转变增长方式。
(一)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工业布局。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导向,认真研究产业转移、资本转移以及各个行业生产力的状况,发展基础工业优势,转变工业发展方式。一是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以节能、降耗、减排为目标,淘汰高污染、高能耗、低效益的落后产能,发展高效、节约、循环的现代产业,促进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重点在冶金、电力、有色金属、机械等新兴制造业开展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的清洁生产活动,创建一批高标准、规范化的循环型企业,促进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二是要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区位优势,进一步调整优化工业布局,科学、合理规划布局我州的工业发展板块,高起点高标准地对全州工业布局进行科学谋划和规划,为工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要加大“三大载体”建设的力度。一是工业产业项目建设。工业产业项目建设是工业化的基础和依托,是促进工业快速发展实现工业经济增长提速的重要举措,在实施过程中,要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突出抓好工业加工项目、投资大的项目、科技含量高的项目和具有地域品牌的项目建设,重点建设一批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的项目。通过产业项目建设,培育一批具有工业标志性的骨干企业。二是工业园区建设,工业园区是实现新一轮区域经济快速增长的平台和最具活力的增长点。目前我州有10个工业园区,其中有2个省级工业园区,但园区的聚集功能还没有充分显现。从我州的情况看,一方面要加大建设力度,加快建设步伐,力争早见成效;另一方面要创新园区发展环境,广辟融资渠道,将园区建成科工贸一体、产业特色鲜明、基础设施一流的园区,促使园区集中形成“规模、集聚、洼地”三大效应。三是小城镇建设。建设小城镇是促进工业快速发展的主要载体之一,加快工业发展,要确立城镇化促进工业化,工业化带动城镇化的工作思路,要用长远发展的要求,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充分发挥小城镇对促进工业发展的积极效应。
(三)培强支柱产业,提升传统产业。全州各级政府要按照州委统一部署,加强领导,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使我州工业经济整体实力不断壮大,充分发挥支柱产业、骨干企业的支撑带动作用,一是提升冶金化工业。冶金化工业是我州工业经济的一大重点产业。近几年发展速度比其它行业快,要通过联合参股等办法,加大和大企业、大集团的联合合作,合理整合资源,延长产业链。二是做大天然医业,天然医业是“十一五”时期重点培植的产业之一,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初步形成产业规模,培植了一批有一定规模的制药企业。但企业小而散,市场占有率低,产业整体实力不强的问题仍然存在,还没有形成支柱产业,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强招商力度,做大做强医药产业。三是加快培植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加工业是我州“十一五”时期发展最快的一个产业,我州农产品资源十分丰富,元谋县具有“中国早冬蔬菜之乡”之称,2010年,全州农产品的产值已突破150亿元大关,而且具有了产值上亿元的大姚亿利丰农产品有限公司、元谋县蔬菜有限责任公司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附合国家产业政策,发展潜力大。应抓住机遇,扩大农产品加工规模,要把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发展成为推进我州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支柱产业。四是发展能源工业,能源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动力,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近几年,能源材料价格快速上涨,电力紧张,一直是制约我州工业发展的“瓶颈”,要整合现有煤炭、水电资源,扩大企业规模,达到国家产业标准,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核能等再生能源,加快发展能源工业,促进工业经济整体实力的增强。
主办: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承办: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运维: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政务公开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