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索引号:115323000151673132-/2017-10191057 公开目录:统计信息 发布机构:楚雄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题词: 发布日期:2011年02月25日 文  号:
标 题:
楚雄州“十一五”时期建筑业发展情况分析
成文日期:

楚雄州“十一五”时期建筑业发展情况分析

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部门,长期以来与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商业合称为五大物质生产部门,对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一五”时期建筑业快速发展,楚雄州建筑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为楚雄州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综合经济实力的迅速提高做出了贡献。

2010年,楚雄州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4.55亿元,较“十五”期末的2005年增长2.6倍,年均增长29.4%;实现建筑业增加值31.33亿元,占GDP比重的7.8%,较“十五”期末的2005年提高6.7个百分点。全州建筑安装工程投资达143.6亿元,占全社会投资总额的51.2%

一、“十一五”期间楚雄州建筑业发展情况回顾

(一)建筑队伍逐步壮大,扩大了社会就业。随着改革开放三十年,特别是近五年来的高速发展,楚雄州建筑业企业规模迅速扩大。到2010年资质等级内企业117个,比“十五”期末的2005年增长27.2%。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6个,占5.1%;集体企业、股份合作企业及集体联营企业10个,占8.5%;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53个,占45.3%;私营企业48个,占41%。目前全州已经形成以国有大中型建筑企业为骨干,城镇集体企业、农村集体和个体建筑队等多种经济成分全面发展的格局。

同时建筑业的发展也吸纳了大量的劳动力特别是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成为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2010年,全州建筑业从业人员33991人,比“十五”期末的2005年增长40.4%;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达到990.4元,其中建筑业占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的比重接近6%

(二)建筑业企业生产能力大幅增强,对全州经济增长的贡献突出。2010年,楚雄州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4.55亿元,比“十五”期末的2005年增加39.51亿元,增长2.6倍,年均增长29.4%;竣工产值45.37亿元,比“十五”期末的2005年增加31.43亿元,增长2.25倍,年均增长26.6%;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08.7万平方米,比“十五”期末的2005年增加79.2万平方米,增长34.5%,年均增长6.1%;竣工房屋面积167.7万平方米,比“十五”期末的2005年增加60万平方米,增长55.7%,年均增长9.3%

2010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31.33亿元,比“十五”期末的2005年增加20.16亿元,增长了14.3倍,年均增长72.5%,占GDP的比重达到7.8%,比“十五”期末的2005年提高了6.7个百分点。投资通过建筑业的转化形成大量的固定资产,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2010年全州建筑安装工程投资达143.6亿元,比上年增长39%,占全社会投资总额的51.2%。建筑业的良好发展势头,有力促进了楚雄州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三)建筑业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全面提升,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能力稳步提高。长期以来,楚雄州建筑施工活动主要依靠手工劳动,拥有的机械设备数量少、装备水平低。2010年,全州建筑业企业自有机械设备总台数14320台,总功率205982千瓦。总功率比“十五”期末的2005年增加59774千瓦。装备的加强、施工能力的提高和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使得全州工程质量全面提升,并且提高了建筑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四)产业结构渐趋合理,整体实力显著增强。“十一五”以来,楚雄州为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大力扶持“专、精、特、新”建筑业企业和龙头、骨干企业,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形成了包括房屋建筑、公路、水利、电力、矿山、装饰等几十个专业配套、门类齐全的企业资质结构,构成了综合承包、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劳务分包企业等多种组织结构模式,形成了各类企业之间共存互补的市场化联系纽带。

随着西部大开发、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逐步实施,楚雄州建筑业实力得到进一步加强。截至2010年末,全州本地具有二级及以上资质等级的建筑业企业28家,比“十五”期末的2005年增加了9家,其中具有一级资质等级的建筑业企业1家。28家二级及以上资质等级建筑企业中总承包企业、专业承包企业分别为22家、6家,构成比例为7822。在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刺激下,云南楚雄锦华建工集团有限公司、牟定新甸建筑有限责任公司、楚雄州建筑安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云南省第四公路桥梁工程公司、楚雄腾达市政工程有限公司、楚雄州现代装璜工程有限公司、楚雄兴水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楚雄佳泰建筑公司等一批资质高、有实力的知名企业脱颖而出,为我州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五)劳动生产率水平提高,经济效益显著。改革开放以来,楚雄州建筑业企业经济管理不断改进和调整,特别是“十一五”以来,楚雄州建筑业市场在加快经济建设中得到较快发展,随着招投标制度的实施,各企业普遍加强了经营管理,成本进一步降低,经济效益也随着企业管理的加强而逐渐趋好。2010年,建筑业企业实现税金及附加1.25亿元,比“十五”期末的2005年增长1.55倍,年均增长20.6%;实现利润总额1.37亿元,增长1.07倍,年均增长15.7%。建筑企业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从“十五”期末的20056.6万元/人,提高到2010年的17.1万元/人,增长1.59倍,年均增长20.9%

(六)为改善人民生存环境做出巨大贡献。“十一五”前期,楚雄州十县市的城市不但规模小、而且道路狭窄、房屋低矮陈旧、供水、供电等配套设施严重不足。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楚雄州旧貌换新颜,城市化率逐年提高,到2009年已达到31%,比“十五”期末的2005年提高了5个百分点。2009年末楚雄州十县市的城镇建成区面积已经达76.61平方公里,各县市建成了一大批高层建筑,2010年我州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35.2平方米。楚雄州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居住条件的改善,无不凝结着百万建筑业者的智慧和辛勤劳动。

回顾“十一五”建筑业发展的历程,可谓艰辛铸辉煌。楚雄州建筑业在直接为国民经济创造基础物质产品的同时,还对其他相关产业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为楚雄州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展望未来,按照全州经济发展战略,将继续加大投资,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加快城镇化进程,楚雄州建筑业企业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把握机遇,迎接挑战,不断发展壮大。

二、楚雄州建筑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建筑业专业结构不尽合理。“十一五”以来,全州建筑业内部结构逐渐得到优化,建筑企业单纯以房屋建筑的施工企业减少,逐步向交通、市政、装饰等跨专业方向发展,企业内部结构得到一定的调整优化。但从全行业情况看,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仍是全州建筑行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到2010年全州建筑工程产值占全部总产值91.1%,而建筑安装业、建筑装饰业和其他建筑业企业仅占的市场份额不足10%,建筑行业发展多元化格局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工程技术人员配备偏差太大。2010年末,本州资质内建筑企业拥有工程技术人员只有4763人,占全部从业人员18.1%,其中一级建筑师75人,占工程技术人员的1.6%,仅占全部从业人员的0.02%。从总体的情况看,全州的建筑业企业配备的工程技术人员还能顺应需求,但从部分建筑业企业配备的情况看,远远不能适应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

(三)本地市场竞争不强,外部市场开拓有限。从目前楚雄州的建筑业企业发展状况看,建筑业企业参差不齐,入驻楚雄州的建筑业企业明显强于本地企业,而本地建筑业企业在外部市场开拓方面显得力度不够,州内的一部分建筑市场被外地施工队伍抢占,约占全州建筑业总产值的20%30%,部分本地建筑业企业为了生存,只好抢占邻县的建筑市场,导致有些建筑业企业生产能力利用不足。增强楚雄本地建筑企业在外州市、外省的开拓能力将是做大做强的关键。

三、对楚雄州建筑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由于目前全州建筑企业在专业结构的调整上还不尽合理,仍偏重于房屋建筑业,高技术含量的专业施工队伍发展较为缓慢,使建筑企业在多方位承揽建设工程项目上受到制约。特别是在重点、重大项目的建设中,楚雄本地建筑企业的参与程度还不高。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国家加强宏观调控的形势下,全州建筑企业既要看到面临的挑战,又要紧紧抓住挑战中所存在的机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和施工水平。

(一)进一步深化建筑企业自身的改革,增强企业竞争力。大力开展技术创新,不断更新技术装备,提高施工技术水平,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加快工程进度,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不断提升企业经济实力。

(二)加大建筑市场开拓,提高市场占有率。建筑企业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不断加大建筑市场的开拓力度,在立足本地市场的基础上,进一步抢占外地市场,不断拓展企业的发展空间,提高市场占有率。

(三)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在企业内部建立完善严格的项目管理责任制和成本核算制度;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加快人才引进和培养,加强职工的技能培训;努力提升建筑产品的科技含量。

(四)加大应收工程款的清欠力度,树立诚信经营理念,维护好建筑行业和建筑业从业人员的利益。拖欠工程款问题依然是建设领域的“第一顽症”,不仅严重影响了建筑业企业的健康发展,还连带产生了建筑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解决不好,有可能引发新的不安定因素。因此,各级政府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以及企业都应充分重视并控制和防止新的拖欠产生,树立诚信经营理念,切实解决好工程款拖欠问题,维护好建筑行业和建筑业从业人员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