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双柏县位于云南省中部,楚雄州南部,哀牢山脉以东,金沙江与红河水系分水岭南侧,北纬24°13′~24°55′、东经101°03′~102°02′之间。地处楚雄、玉溪、普洱三州市交界处,东与易门县、禄丰市毗邻,南与新平县、峨山县交界,西与景东县、镇沅县相连,北与楚雄市接壤,行政区域面积4045平方千米。
【行政区划】县辖妥甸、大庄、石咢嘉、法脿、大麦地5个镇和安龙堡、爱尼山、独田3个乡,87个村(居)委会(其中5个城市社区、9个农村社区、73个村委会)、1601个村(居)民小组、2008个自然村。
【人口民族】2024年末,全县总人口(常住人口)为12.89万人。据公安部门统计,2024年末全县户籍人口149064人,城镇人口59489人,境内居住着汉、彝、回、苗、哈尼等18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77579人,占总人口的52.04%,人口自然增长率-1.87‰。
【发展优势】双柏县红河源头的重要生态屏障,是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域,是虎文化的“活化石”、绿孔雀的“栖息乐土”,也是彝族“三笙”文化的重要发源地。高达77.56%的森林覆盖率、异彩纷呈的民族文化和全世界现今种群数量最集中、保护最完好、亚洲最大的绿孔雀栖息地,为双柏赢得了“滇中绿海明珠”“中国虎文化之乡”“中国绿孔雀之乡”“中国天然氧吧”等美誉,主要有四大优势:
一是区位优势。双柏是楚雄南大门,云南地理中心,是“楚雄半小时经济圈”的辐射范围。随着彩云—双柏—石咢嘉公路、双柏—新平公路、易门—双柏—楚雄高速公路、绿汁江沿江公路和妥甸—石咢嘉—景东西向通道这五条交通大动脉的建成,双柏的区位将得到彻底改变,将变交通末梢为前沿,变区域发展死角为中心,迎来新的重大战略机遇,双柏的后发优势将逐步以强劲的态势凸显出来。
二是资源优势。双柏县煤、铁、铜、银、铅、锌等矿产资源丰富,开采价值较高。据有关史料记载,银矿开采于汉代,清康熙至道光年间较为兴盛。民国《摩刍县地志》记载:摩刍(双柏)矿产清道光以前其产地之多、矿苗之旺甲于全滇。据考证,仅石羊厂,蜂窝式炼银炉多至100余座,时为云南四大银矿之一而名冠全滇。
三是生态优势。全县森林覆盖率高达77.56%,境内宜牧草山草坡450多万亩,科学发展草食畜牧业和特色家禽业前景广阔。县域最高海拔2946米,最低海拔556米,2024年年平均气温18.7℃、年平均降水量811.2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70%,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大气负氧离子浓度每立方厘米3530个左右,被誉为“天然大氧吧”。
四是民族文化荟萃。双柏设行政区历史悠久,旧属古滇国之地,为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置益州郡24县之一,纳入了中原王朝郡县管辖之下;自唐以降,辖区多有变更。公元1275年为南安州,领广通县,属威楚路,治所为今楚雄市云龙;民国元年(1912年)改州为县,因与福建南安县重名,易名摩刍县;1929年6月恢复汉时双柏县名;1947年,治所由云龙迁至妥甸;1949年4月,又重新迁返云龙;1950年1月双柏解放,县治仍在云龙;1958年10月撤销双柏县,并入楚雄县;1959年11月恢复双柏县,县城从云龙迁至妥甸至今。双柏民族文化底蕴丰厚,彝族创世史诗《查姆》、叙事长诗《赛玻嫫》享誉海内外,被称为彝族“根谱”;彝族民间说唱《阿佐分家》被称为彝剧“始祖”;彝文医药书《齐苏书》比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还早12年。
【旅游文化】双柏县深厚浓郁的民族文化,孕育了包罗万象、异彩纷呈的节庆活动。有一年一度的中国双柏彝族虎文化节、大麦地镇的小豹子非遗体验狂欢活动、爱尼山的云药康养文化旅游活动、独田乡的云上民俗文化体验活动等。双柏森林覆盖率达84%,大气负氧离子浓度每立方厘米2000个左右,年平均气温15.1℃,县城城区环境空气质量指数优良率达100%。是一个宜居,宜养、宜游的美丽县城,更是你养寿旅居的首选之地。美丽的查姆湖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滇中休闲度假新佳境,也是双柏民族文化旅游核心区;风情烂漫的石咢嘉古镇已成为令人神往的东方秘境;古老而神秘的哀牢山因为有原始森林、高山草甸、湿地“天池”,已成为滇中高端生态旅游的首选之地;离县城不远的白竹山,因万亩茶园和民族文化,成为户外运动和文化研习者的心仪之地。近年来,双柏县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目前,有1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即查姆湖景区;有1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即李方村景区;有1家三星级旅游饭店,即新泰酒店;有3个旅行社门市部,全县有60多家农家乐(包括民宿),全县有宾馆酒店161家,共有床位4162个。在全县范围内基本形成了“吃、住、行、游、购、娱、康、体、休、商、学、奇”的旅游12要素。2024年,全县共接待国内游客215.55万人次,同比增长17.11%;实现旅游总花费22.31亿元,同比增长28.12%,接待国内游客及旅游总花费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排名位居全州前列。
【社会事业】2024年末,全县有各级各类学校67所,其中有幼儿园30所(公办幼儿园20所,民办幼儿园10所)、义务教育学校34所(小学20所,教学点5个,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初级中学6所,)、普通高中1所、职业高级中学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共有在园儿童、在校学生16065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1.28%,在上年基础上提高了0.77个百分点,全县小学阶段入学率100%,初中阶段入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100.63%,位居全州第2位。
2024年末,全县有医疗卫生健康机构111个,其中:医院6所(含3所民营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1所(含村卫生室),个体诊所及其他14家。医疗卫生从业人员1105人(含民营医院及个体诊所),其中:执业医师265人、执业助理医师109人、注册护士497人。核定编制病床674张,实有床位986张。
2024年,开展非遗、戏曲、图书流动进校园活动,在全县8个乡镇巡回开展中国梦戏曲进乡村、送戏下乡等惠民演出,共创作小品、说唱、舞蹈等文艺作品6个,开展各类演出活动达87场,观众人数达2万多人;全县各乡镇举办特色品牌文化活动25场次,惠及群众1.03万人次。县文化馆、县图书馆、县博物馆、8个乡镇文旅综合服务中心及85个村级文化活动室均实现免费开放,服务群众人次达23.8万人。精心筹办2024年春节、元宵节、火把节等系列活动,举办农民工文化活动、妇女儿童文化活动、老年人文化活动、残疾人文化活动、特色品牌文化活动等171场次,惠及群众约21万人次。常态化开展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活动911场次,惠及群众达34万人次。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扎实推进,49处不可移动文物实地调查工作圆满完成,在全州率先完成阶段性任务,石咢嘉镇古建筑“石咢嘉风雨桥”认定为楚雄州第四批州级文物保护单位。新增县级非遗代表性项目4个、代表性传承人16名,成功申报国家级传承人1人、省级2人。新增县级非遗工坊8家,成功申报州级非遗工坊2家。双柏县艺术团编排表演的《菌儿丰收赛》斩获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表演项目竞技类全国一等奖;双柏县图书馆入选“全国基层公共阅读服务推广项目名单”;彝剧小戏《指尖绣出幸福来》荣获云南省第五届“党的创新理论我来讲”理论宣讲大赛一等奖;4个艺术作品获楚雄州首届群众文化“绿孔雀奖”;法脿镇雨龙村成功认定为云南省第一批金牌旅游村;《看见绿孔雀》等9个文旅故事作品入围楚雄州第一批“中国火城·浪漫花都”文旅故事名单。
【社会生活】2024年,双柏县坚持稳中求进,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年内累计推送优质就业岗位信息36期1.99万个,开展线上线下专场招聘16场次,真正把岗位推送到老百姓的家门口,把就业服务做到老百姓的心坎上。全县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550人,城镇失业人员就业230人,农村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6.2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86%。通过落实贷免扶补、创业担保贷款政策扶持创业179户,发放创业贷款4242万元,带动就业近500人。全县就业局势总体保持稳定。坚持扩面增效,持续推进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全县养老、工伤、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2万人、1.75万人、0.68万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5%,社会保险执行率达100.84%。确保及时准确发放社会保险待遇,全县累计发放各项社会保险待遇34.59万人次28926.07万元,养老金支付率及社会化发放率均达到100%;推进社保综合柜员制改革,高效办成“退休一件事”和“社保卡居民服务一件事”,实现社邮、社银合作新模式,不断优化社会保险综合服务。支付医疗保障资金1.7218亿元(职工0.3711亿元,居民1.3507亿元)。发放城乡低保等各类社会救助资金5195.46万元。
【综合实力】2024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4.67亿元,增长4.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56亿元,增长2.8%;第二产业增加值30.05亿元,增长0.9%;第三产业增加值46.06亿元,增长7.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3%;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25亿元,增长5.8%;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8.59亿元,增长6.7%;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88亿元,增长10.3%;实现招商引资省外到位资金33.09亿元;实现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885元,增长3.7%,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303元,增长8.4%;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0.9%;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2%。
近年来,双柏县委、县政府主动融入和服务省委、省政府建设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发展战略和州委、州政府提出的打造“滇中崛起增长极、现代农业示范区、绿色能源与绿色制造融合发展示范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具体要求,结合县情提出了坚持“生态立县、绿色崛起”战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对标落实省州发展战略,按照持续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绿色发展特色县,推进绿色工业强县、生态旅游强县、特色文化强县、生态农业强县、基础建设强县,把中药材产业打造成为“一县一业”特色产业的发展思路,打造文明双柏、创新双柏、开放双柏、绿美双柏、幸福双柏,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始终保持增长良好势头。双柏县相继荣获全国卫生县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查姆湖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县、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县、中国最美生态文旅休闲县、中国最具特色民族文化旅游城、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中国茶叶百强县、中国文化百强县、省级文明城市、园林县城、森林县城、平安县城、双拥先进县等一批国字号、省字号殊荣。
如今,双柏县依托优越自然禀赋与深厚人文底蕴,正稳步构建特色旅居养寿体系,逐步成为国内备受关注的旅居养寿新地标:作为“滇中绿海明珠”,双柏县森林覆盖率高达84%,是红河源头关键生态屏障,更是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域。繁茂植被持续净化空气,区域内负氧离子含量远超标准,空气清新宜人,形成天然生态康养空间;当地饮食以绿色、无污染的本土食材为主,彝族传统美食极具特色,选用原生态肉类、蔬菜及谷物,经传统烹饪技法精心烹制,保留丰富营养成分,兼具美味与养生功效,为旅居养寿人群提供多元且健康的饮食选择,助力身体机能调养;作为彝族“三笙”文化重要发祥地,双柏县民族文化灿烂,游客可参与彝族盛大节日,观赏活力四射的民俗歌舞,体验庄重神秘的祭祀仪式,沉浸式感受独特风土人情,深厚文化底蕴在丰富精神生活的同时,促进身心和谐,为养寿注入文化内涵;统筹布局康养民宿、度假酒店及配套设施,健全医疗卫生体系,满足旅居生活多元需求,形成“生态+文化+服务”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