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定县打好引领、学研、市场、特色、联动、文旅、绣廉“七张牌”,聚力彝绣文化产业振兴。目前,全县重点培育彝绣领军企业12户,建设彝绣产业示范村10个,实现彝绣文化产业增加值6500万元。
打好引领牌。牟定县委、县政府成立彝绣文化产业工作专班,将全县彝绣企业及绣娘凝聚起来,统筹抓好彝绣文化产业发展,积极汇报对接,制定《牟定县彝绣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彝绣文化产业发展方向,坚定发展信心。落实《楚雄州金融支持彝绣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十二条措施》,通过政策扶持、贷款贴息、税收减免、市场开拓等举措,推动彝绣文化产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建成彝绣一条街、彝和园民族文化产业园等产业集聚区,形成“乡乡有车间、村村有绣坊”的格局。
打好学研牌。做好“传帮带”,建立“传、帮、带”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一批彝绣传承人,通过搭建成长平台,提供技能展示交流服务载体,争取相关资金帮助扶持等,促进传承人综合素养和业务技能不断提升。办好培训班,依托全县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组织彝绣培训,年均培训绣娘近1000人,不断提升绣娘针法、配色、设计等技艺,同时联合职业院校、牟定农村电商等开展合作,举办彝绣文化传播与技艺实践培训班,让绣娘学会开直播,变身网络红人。搭好“展示台”,组织开展刺绣技能大赛,为绣娘搭建学习交流、对外展示的平台。
打好市场牌。牟定县彝绣产品共有30余类100多种,融合现代设计元素提升市场竞争力。通过参加各类展览和市场推介活动,彝绣已经多次亮相国内外知名展会,包括昆明国际博览会、意大利米兰时装周等,彝绣绣品不仅仅是手工艺品,更成为具有文化意义和商业价值的产品,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
打好特色牌。牟定县擦亮彝绣金字招牌,念好千年绣花技艺“致富经”,统一推广“楚雄彝绣”区域公共品牌,制定生产技术标准,通过国际展会和电商平台扩大影响力,形成“传统+时尚”的品牌形象。
打好联动牌。牟定县以企业联绣娘、协会联会员、村企联绣坊模式,挖掘彝绣文化价值,紧密联系乡村绣娘,为她们提供稳定的订单、创新设计及先进技术,提升了彝绣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目前,全县共培育彝绣企业165户,有个体经营400多人,从业绣娘8800余名。2024年彝绣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6500万元。
打好文旅牌。在楚雄州“1+1+N”政策的扶持下,牟定县将彝绣与带动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现代文化旅游产业相结合,设立“彝绣展示馆”“彝绣坊”,打造“彝绣文化体验游”,吸引游客参与刺绣工坊互动,带动周边餐饮、民宿产业发展。创新彝绣设计,产品已由初期的实用品向艺术品、旅游纪念品、观赏收藏品转型拓展,有力推进了乡村全面振兴。
打好绣廉牌。牟定县青年彝族刺绣创新协会秘书长张建勋将廉洁文化元素融入彝绣技法传承、绣品设计、绣片花样等,受到消费者的喜爱,产品供不应求。近年来,牟定县积极抓好干部群众喜闻乐见的廉洁文化彝绣作品,在实现彝绣文化产业促进群众增收致富的同时,促进廉洁文化浸润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