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永仁县以村庄规划为龙头,以环境整治为重点,以共治共享为保障,以美丽宜居乡村为目标,通过抓实“四美”工程,打造秀美乡村。
突出规划先行,抓实乡村秀美工程。该县围绕全县总体规划,积极有序推进“多规合一”,编制完成639个村庄规划。统一风貌、突出特色,高标准规划建设水库移民搬迁、易地扶贫搬迁等秀美乡村22个。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提升污水处理能力一体谋划,编制《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2020—2030)》。
突出环境整治,抓实环境优美工程。以“七改三清”行动为切入点、“六净四有一规范”活动为载体,推进村庄“五堆十乱”和假乱俗小广告清理整治。开展”厕所革命”行动,投资1200万元,改造1万座农村厕所。开展垃圾治理行动,投资4136.6万元,建成乡镇垃圾转运站5个、处理场2个,新建垃圾池(房)1083个,配置农村垃圾车30台,全县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自然村保洁制度建立覆盖率、村庄生活垃圾治理覆盖率均达100%。推动城镇污水管网向周边村庄延伸覆盖,乡镇区生活污水处理覆盖率达87.5%。把农村水环境治理纳入河(湖)长制管理,落实县、乡、村、组四级河长责任,加强巡查监管、综合治理,提升水环境。
突出品牌打造,抓实生活甜美工程。充分发挥阳光资源、绿色生态、国土空间、立体气候等优势,建立“链长制”分级推进体系,发展特色经济林果53.6万亩,人均拥有面积达6亩。获得绿色食品认证农产品36个,基地面积3.25万亩。
突出共治共享,抓实社会和美工程。坚持把治理与管理、治理与服务、治理与效能相结合,推行“党建+”“互联网+”管理模式,整合雪亮工程、云视讯、楚雄治理通等信息平台,推进治理智能化建设。坚持上下点线面、县乡村组户“五级”联动,街长、路长、河长“三长”共治,提升村庄网格化治理服务效能。推行奖勤曝懒“红黑榜”制度、“爱心超市”兑积分等激励机制,开展十星级文明户、美丽庭院、“五美”示范户等评选活动,激发全民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热情,加快推进和美永仁建设。
截至目前,全县共创建省、州级美丽村庄6个,省级生态文明村63个。迤帕拉村被评为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太平地村被评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外普拉村、阿朵所村、直苴村被评为“国家森林乡村”,外普拉村被确定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在中国的首个示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