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索引号:11532300015167874P-/2023-0919002 公开目录:政协提案 发布机构:楚雄州乡村振兴局
主题词: 发布日期:2023-09-19 16:52:30 文  号:楚乡振函〔2023〕10号
标 题:
楚雄州乡村振兴局对州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第11020423号提案的答复

楚雄州乡村振兴局对州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第11020423号提案的答复

余忠诚委员:

感谢您对楚雄州乡村振兴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您提出的“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推进乡村振兴的提案”(第11020423号),交我们办理,结合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州农业农村局、州文化和旅游局等会办单位意见,经认真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楚雄州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三大任务”,准确把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目标任务,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目标要求,始终把发展产业就业作为激发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的根本措施,围绕“12345812”工作思路和举措,全力打造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楚雄样本,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为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迈出新步伐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提高政治站位,在深化认识上着力

(一)高站位谋划部署。楚雄州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安排,持续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摆在压倒性位置来抓,高站位推动工作。截至8月底,召开州委常 委会议4次、州政府常务会议3次、州巩固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领导小组会议1次、指挥调度3次、州东西部协作工作领导小组会议2次,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工作进行研究部署和指挥调度,切实增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以乡村振兴的实际成效作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实践。

(二)全方位深化认识。6月26日至28日,举办楚雄州2023年度重点乡村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培训班,对中央、省、州选派的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488人开展政策培训。7月3日至5日,举办楚雄州2023年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专题培训班,全州各县市委副书记、分管乡村振兴工作副县市长、全州147家州级和驻楚定点帮扶单位分管领导、上海援滇干部、中央单位定点帮扶挂职干部、各县市农业农村局和乡村振兴局局长、全州103个乡镇党委书记共计350人参加培训。10县市按照统一部署,分别举办了2期培训班,对各县市行业部门分管领导、乡镇分管领导、村社区书记、驻村工作队员进行了全覆盖培训。通过培训,提升了各级领导干部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工作能力,使广大干部理想信念宗旨进一步坚定,党性更加坚强,为打造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楚雄样本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二、强化组织领导,在有效衔接上着力

(一)持续扛牢政治责任。一是实现层层履职。建立“党政一把手负总责、五级书记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责任制和各级党政一把手“双组长”制度,形成领导小组牵头抓总,州、县市、乡镇、村组统筹联动的推动机制。二是实现级级担责。“十个责任”全面压紧压实,州、县市、乡镇层层签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责任书,并纳入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乡村振兴实绩考核运用,压实3.8万名基层干部、2014名驻村工作队员、4万名结对帮扶干部指导抓增收工作责任,形成层层承担责任的工作格局。三是实现户户挂联。州委、州政府明确32名州级领导既挂帅又出征,结对帮扶160户脱贫户和监测户,并每2个月向州委常委会汇报1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每年对所挂联县市、联系乡镇和帮扶脱贫村开展不少于3次调研督导工作;州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牵头领衔把沪滇协作、脱贫群众增收、动态监测帮扶等重点工作作为大兴调查研究的重点调研课题,示范带动全州各级领导干部“一线调研、一线检查、一线督战、一线问效”;完成6家中央定点帮扶单位、17家省级定点帮扶单位、147家州级定点帮扶单位、851家县市级定点帮扶单位驻村工作队员的集中轮换和培训,向重点村和软弱涣散村派出第一书记693名,2014名驻村工作队员持续开展常态化驻村帮扶,实现全州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户户挂联帮扶。

(二)不断优化衔接政策。一是推动政策支持更精准。2021年以来,出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政策文件60个,持续加强产业、就业、住房、教育、医疗等领域政策保障。2023年,紧盯增收目标,研究出台《楚雄州1万元以下脱贫人口帮扶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4年)、楚雄州2023年脱贫人口产业发展“八个一”促增收措施和楚雄州2023年脱贫人口稳岗就业“九个增收一批”工作路径;突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研究出台《楚雄州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深入推进楚雄州2023年乡村建设等12个专项行动。二是推动资金支持更精准。截至8月底,全州共投入衔接资金11.43亿元(其中:中央衔接资金8.54亿元,省级衔接资金2.58亿元,州级衔接资金3080万元),争取到沪滇协作资金2.8亿元,新增发放小额信贷资金3.79亿元。三是推动项目谋划更精准。截至8月25日,全州入库项目1314个、总投资25.17亿元,纳入年度计划实施项目1142个、纳入年度实施计划项目总投资22.9亿元,已立项项目1141个、立项率99.91%、已立项项目金额17.52亿元,开工项目1140个、开工率99.82%、已开工项目金额17.35亿元,完工项目234个、项目完工率20.49%、完工项目完成投资3.22亿元。全州入库产业项目551个,纳入年度计划实施产业项目510个,已立项项目510个、立项率99.8%,开工项目509个、开工率99.61%,完工项目92个、项目完工率18%,投入中央财政衔接资金55610.07万元、占总投入中央财政衔接资金85406万元的65.11%,投入省级财政衔接资金14347.08万元、占总投入省级财政衔接资金21704.04万元的66.1%。

三、巩固脱贫成果,在长效机制上着力

(一)坚持抓好监测帮扶。一是聚焦监测环节,实现监测全覆盖。强化线上、线下双向协同监测体系,在“早、简、准、实”四个字上下功夫,建立组、村、乡镇、县市、州“五级”监测网,全面形成“风险预警、交办核查、对象确定、动态帮扶、风险消除”闭环管理,有效杜绝“体外循环”,确保“应纳尽纳”。截至8月28日,全州2023年受理“云南省政府救助平台”申请救助事项10977件、办结9937件,新识别监测对象480户1319人、均已落实帮扶措施。二是聚焦帮扶环节,实现帮扶全覆盖。严格落实“四个一”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工作机制,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和脱贫增收“红牌警示、黄牌提醒、绿牌表扬”挂牌工作机制,优化《楚雄州1万元以下低收入群体增收措施》,把防返贫动态监测家庭年人均纯收入底线提高至8050元/年,将2022年底收入1万元以下的11077户39978人脱贫户和监测户作为重点帮扶对象,全面形成村(社区)、乡(镇)、县市、州级各部门各履其职、贯通联动的帮扶机制,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杜绝“漏测失帮”,确保“应帮尽帮”。截至8月底,全州有监测对象14680户44508人,通过帮扶累计消除风险10934户34078人,风险消除率达77%,未消除风险监测对象3746户10430人实现帮扶全覆盖。

(二)坚持抓牢基本保障。一是实现“有学上”向“上好学”转变。持续完善控辍保学联席会议制度,压紧压实“双线四级六长”责任和县市、乡镇人民政府控辍保学主体责任,全面落实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覆盖的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截至6月底,全州下达资助资金4.87亿元、资助学生536163人次,有效杜绝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情况的发生。二是实现“病有所医”向“医有所保”转变。统筹发挥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制度保障作用,做好农村低收入人口(含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自付医疗费用超过8050元以上(含8050元)的监测预警工作。截至6月底,全州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实现100%参保,住院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达到88.94%。三是实现“住有所居”向“居有所安”转变。建立完善农村住房动态监测和预警机制,组织开展农房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再回头看”,继续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和农房抗震改造。截至6月底,实施农村危房改造97户、农房抗震改造2754户;完成46.76万户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排查鉴定整治均达100%,实现动态新增危房100%改造。四是实现“饮水安全有保障”向“饮水安全更方便”转变。全面落实农村饮水安全保障行政首长负责制,有序推进2021年至2023年农村供水保障三年行动计划,实现全州103个乡镇6890件农村饮水工程全覆盖,明确6622个农村饮水安全管理责任人,巩固提升农村28.66万人口饮水保障水平。截至8月28日,争取到中央和省级补助资金1598万元,实施428件农村饮水工程修复养护工程和14件抗旱应急供水工程,巩固提升农村72万人口饮水保障水平。

(三)坚持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一是完善配套促安居,实现生活融合。重点聚焦社会保障、公共教育、医疗卫生、安置小区服务等“四大要素”配套建设。目前安置区主要依托周边原有配套设施和新建设施健全完善幼儿园266所、小学306所、中学104所,卫生室(院)340所,室内活动场所489个,室外活动场所465个,农贸市场109个,养老服务中心109个,安置区配套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社会治理实现了网格化全覆盖。二是稳岗就业促舒心,实现生产融合。做实就业创业服务,促进就地就近就业,鼓励自主创业带动就业。截至7月底,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设立就业服务站(点)23个,组织651家企业进场招聘、提供就业岗位5.3万余个,实现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转移就业2.76万人。实现有培训意愿的搬迁劳动力至少接受1次职业技能培训和有劳动力的搬迁家庭至少有1人就业的目标。三是强化服务促和谐,实现身份融合。建立和完善安置小区治理体系,157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除依托原有党组织挂靠外,共组建基层党组织127个,有党员1234人,设立基层自治性组织119个(村委会/居委会),设立党群服务中心(含综合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中心)95个,配备社区干部545人(含临聘人员),成立物业管理服务中心15个,选出楼栋长195名,确保了安置点社会治理工作的有序推进,社区管理实现了网格化全覆盖。

四、突出优势特色,在产业发展上着力

(一)抓重点产业培植,促进产业提档升级。印发了《楚雄州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方案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清单》《楚雄州2023年高原特色农业重点产业发展指导性计划》等,聚焦粮食和蔬菜、花卉、水果、食用菌、核桃、中药材、肉牛肉羊、生猪及烟草、乡村旅游“1+8+2”高原特色农业重点产业,组建了由农业农村、林草、供销、烟草等部门组成的12个工作组、11个产业技术专家组,集中打造优质高原粳稻、高端蔬菜、精品花卉、现代种业、特色水果、畜牧业、植物蛋白、中药材、食用菌、现代烟草“十大基地”,推进农业产业全产业链发展。上半年,全州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成效明显,全州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93.39亿元,现价增速13.5%,可比价增速4.6%,总量居全省州市第4位、增速排名第3位。

(二)加强市场主体培育,增添经济发展活力。2023年上半年,全州新增农业企业1087个、累计达14414个,共有687户农业产业化组织纳入统计,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3户,省级龙头企业141户,州级龙头企业347户,县级龙头企业196户。完成营业收入122.65亿元,实现总产值151.44亿元、上缴税金0.82亿元、利润总额8.38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1.91%、13.66%、24.24%和11.18%;实现劳动者报酬6.18亿元、出口交货值0.48亿元、从业人员37201人。全州依法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累计达5622户,净增134户。培育家庭农场6900个,其中农业部门认定的县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1222个,比上年增长10.49%。共有3351个新型经营主体带动有产业发展条件的脱贫户,其中龙头企业459个,其他企业315个,合作社1320个,家庭农场1189个,社会化服务组织等68个,带动有产业发展条件的脱贫户7.8万户29.77万人,带动率达100%。

(三)农业投资不断扩大,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增强。上半年,全州完成农业固定资产投资187.66亿元,争取到位上级资金11.24亿元。通过这些有效投资的不断增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强。一是高标农田建设稳步推进。到2022年末已建成高标准农田208.53万亩,2023年省下达楚雄州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19.75万亩,截至6月底,完成建设面积15.28万亩。二是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处理能力不断提升。全州共建成冷库(冷藏高温库、冷藏低温库、速冻库、气调库、通风库等)784座,占地面积9.94万平方米,库容48.2万立方米,年处理量达108.6万吨,有冷藏车36辆;已建成农产品产地冷链集配中心4个,库容4.73万立方米,年处理量3.1万吨,为农产品出村进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是农机装备水平有较大提升。2023年共争取中央购机补贴资金8429万元,截至6月,全州已使用购机补贴资金712万元,购置农机具9313台套,新增农机总动力6.82万千瓦。到目前,全州农业机械总动力达276.7万千瓦,机械化率达54.38%。

五、健全激励机制,在人才振兴上着力

(一)引导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切实完善扶持措施、健全服务体系、优化创业环境、营造创业氛围,积极落实农民工返乡创业一系列就业创业措施,加强对返乡农民工等创业者及小微企业的创业创新扶持力度,切实引导和鼓励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共培育建成元谋种业创业孵化园、禄丰数控产业创业孵化示范园、楚雄文旅产业创业孵化园等覆盖一二三产业的省级创业孵化平台15个,入住创业者2100多户,带动就业6373人。截至7月底,全州发放“贷免扶补”、创业担保贷款扶持创业948人(其中脱贫户6人),发放贷款金额1.68亿元(其中脱贫户95万元),带动2709人就业。

(二)持续加大技术培训。以就业为导向,根据岗位特性、产业发展、用工需求,开展“订单式”“定岗式”培训服务,以群众意愿为导向,因需施培,把培训办到村民小组、办到田间地头,将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办到企业车间,提升岗位匹配度,提高职业资格证书占比,增强技能竞争力,让劳动者从“能就业”到“好就业”再到“就好业”转变,促进全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由规模效应向质量效应转变,由保住岗位向增收致富转变,截至7月底,全州开展各类培训22.91万人次(其中脱贫劳动力7.65万人次)。

(三)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培养一批“土专家”“田秀才”、产业发展带头人和农村电商人才,扶持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为乡村振兴培养专业化人才。“楚雄彝绣工”劳务品牌代表云南省参加全国首届劳务品牌发展大会,南华县丁兰英当选全国98个新兴劳务品牌形象代言人。

六、立足乡村实际,在提升环境上着力

(一)“干部规划家乡行动”稳步推进。2023年度编制任务208个,全部行政村已确定技术服务单位,共完成规划编制88个,完成率42.3%。一是规划中坚持党建引领。4月21日楚雄州项目组召开了全州2023年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暨“干部规划家乡行动”工作部署推进会,全面总结了2022年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和“干部规划家乡行动”工作推进情况,部署了2023年工作。二是规划中坚持群众参与。全州各级各部门通过组织培训会、动员部署会、制发公开信、村民代表会议、广播喇叭宣传等方式宣传动员1800余次。深入摸排在外干部职工、乡贤能人、驻村队员等19000余人,完成规划编制组组建810个,18150余人纳入规划编制组参与各地村庄规划,为村庄规划提供了人力物力支持。三是规划中积极筹措资金。自2021年村庄规划开展以来,全州向上争取省级试点20余个,保障试点村庄规划编制经费400余万元;开展州级试点20个,保障试点经费约400万元;牟定县,禄丰市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积极推进,每个县市获得100万元省级奖补资金,牟定县共和镇散花村委会,禄丰市土官镇海田社区村庄规划编制作为典型经验在全省推广学习。四是规划中把好质量关,以点带面,夯实人居环境整治基础。采用县市、乡、村三级联审制度,确保村庄规划更规范、有特色、接地气、可实施,同时邀请省、州、县市三级规划审查专家进行评审,高规格、高质量、高要求完成技术审查并编制完成了《楚雄州村庄规划编制技术导则》。五是规划中谋划产业发展。结合村庄产业现状、资源禀赋和空间区位优势、乡村振兴产业项目安排,统筹谋划一二三产业发展空间,合理保障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用地,并引导产业空间复合高效利用。如:楚雄市鹿城镇军屯社区借助“近郊”优势,以农业循环发展、产业提档升级为主要发展目标,构建“生态新农业美丽乡村”,集现代农业、简单休闲、田园社区等产业为一体的宜产宜居宜游现代农业示范村;禄丰市土官镇海田社区采用人才、文化、产业、生态、党建振兴和其他振兴兼容并蓄的多位一体编制模式,实现产业结构由单一向融合、村庄建设由散乱向规整、村民态度由观望向主动参与的转变。六是规划中优化空间格局。实用性村庄规划通过构建村域、自然村两个空间层次,落实上位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生态保护红线、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村庄建设边界等各项约束指标。优化“三生空间”,形成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空间格局。

(二)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一是农村厕所革命稳步推进。上半年,全州改建完成常住户100户以上自然村公厕187座、农村卫生户厕23041座,分别完成年度任务的97.40%、101.14%;全州农村卫生户厕达到357858座,覆盖率达到72.43%。二是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全面推进。全州共拥有垃圾收集设施达28950个,垃圾清运设备达515台,全州共有82个乡镇镇区覆盖了垃圾收运处置体系,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覆盖82个乡镇镇区和9631个村庄,乡镇镇区和村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分别达到89.13%和77.29%。三是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大力推进。全州乡镇镇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60个非城关镇乡镇(全州非城关镇92个),乡镇镇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65.22%、污水处理率达45.32%,行政村污水治理率为60.06%、收集处理率10.29%,自然村污水治理率为64.94%、收集处理率22.42%。四是村容村貌持续提升。发动群众投工投劳深入开展村庄清洁行动100.65万人次,清理农村生活垃圾8.07万吨、村内沟渠2.36万公里、村内淤泥2.09万吨、村内水塘0.99万口、残垣断壁0.69万处、畜禽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5.48万吨,村庄1档标准持续巩固,村容村貌得到持续提升。

再次衷心感谢您对楚雄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我们将从严从实从细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努力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希望您今后继续关注和支持我们的工作,提出更多的宝贵意见与建议!

 

 

楚雄州乡村振兴局

2023年9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