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索引号:115323000151673132-10_/2017-1024002 公开目录:政府文件 发布机构:楚雄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题词:文件 发布日期:2009-03-25 15:48:00 文  号:楚政办发〔2008〕20号
标 题:
楚雄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
成文日期:2008-12-02 16:12:49

楚雄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

楚政办发〔200820

楚雄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

各县市人民政府,州直有关部门: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环保总局等部门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763号)和《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环保总局等部门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意见的实施意见》(云政办发〔200883号)文件精神,切实做好我州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改善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增强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我州实际,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农村环境保护是我州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农民的切身利益,事关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事关社会文明进步。

(一)农村环境形势严峻。近年来,我州积极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生态示范区建设和乡村清洁工程,将环境保护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加大了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和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农村环境状况不断改善,农民群众的环保意识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由于农村环保基础设施滞后,农村环境保护形势仍然十分严峻。一是农村生活污染加剧。主要是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大多数没有得到无害化处理,村容村貌脏乱差现象未全面改善,导致农民居住环境恶化,成为疾病发生的温床。二是农业生产污染日益突出。不合理的施用化肥、农药以及地膜残留增加,造成农村水体和土壤污染,弱化了生态防护功能。三是工矿企业污染存在隐患。有些工艺落后的工矿企业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等污染物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四是农村饮用水仍存在安全隐患。还有相当比例的农村饮用水源地没有得到有效保护,农村安全饮用水水质不达标的人口数量仍然较大。五是农村生态遭到破坏。目前对农村生态环境破坏最大的就是开山采石取沙,导致水土流失,造成生态系统功能退化。这些环境问题与构建和谐、文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不相适应,已成为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

(二)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意义重大。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任务;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选择。各县市各部门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提高对农村环境保护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把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摆上更加重要和突出的位置,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切实抓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

二、明确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目标

2010年,农村环境污染加剧的势头有所控制,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力争农村饮用水不安全人口减少一半;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10%15%,规模化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35%,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0%;农村改厕工作顺利推进,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65%;摸清全州土壤污染与农业污染状况,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取得一定进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与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使用率提高10%;农村环境健康危害得到有效控制;农村工业污染防治取得初步成效;生态示范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监管能力得到加强,公众环保意识提高,农民生活和生产环境有所改善。

2015年,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态状况明显改善,农业和农村面源污染加剧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农村环境监测能力和公众环保意识明显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着力解决突出的农村环境问题

治理农村环境,既要治标,也要治本,既要着眼当前,也要立足长远,因地制宜地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解决突出的农村环境问题。

(一)切实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污染防治。保障饮用水安全是农村环保工作的首要任务。要依法科学划定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并加强监测和监管;坚决依法取缔水源保护区内排污口,禁止有毒有害物质进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严防养殖业污染水源,严禁直接或者间接向江河排放超标的工业污水;制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应急预案,强化污染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处理,确保群众饮水安全。

(二)切实加强农村生活污染防治。大力推进农村沼气池建设和改水、改厕、改厩,加强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脏、乱、差问题,切实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一是要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对小集镇和经济较好的中心村的生活垃圾,采取定点存放、统一收集、定时清运等措施处理;对没有条件进行集中处理村组的生活垃圾,确定合适地点作简易卫生填埋处理;组织开展农村历史积存垃圾的专项清理。二是要加强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坚持因地制宜,采取分散与集中处理相结合的方式,大力推广沼气池建设,最大限度地减少农村人畜粪便污染;对乡镇和经济较好且人口集中的中心村,采取建设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集中处理生活污水。三是积极优化农村能源结构。大力推广沼气、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控制散煤和劣质煤的使用,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四是要加强村镇环保规划。在乡镇、村庄的规划和建设中,要同步规划和建设生活污水、垃圾防治设施。

(三)切实加强农村面源污染和土壤污染防治。一是要采取综合措施控制农业面源污染。进一步指导好农民科学施用化肥、农药,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推行秸秆还田,鼓励使用农家肥和新型有机肥。鼓励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和生物防治。鼓励农膜回收再利用,减少废弃或破损农膜对土壤和农村居住环境的污染。推行秸秆气化工程、沼气工程等,禁止在露天焚烧秸秆。二是建立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和评价制度。做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开展污染土地综合治理试点。加强对污灌区域、工业用地及工业园区周边地区土壤污染的监管,严格控制主要粮食产地和蔬菜基地的污水灌溉,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三是合理规划农业生产布局。积极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节能节水型农业。

(四)切实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大力推进健康养殖,强化养殖业污染防治。科学划定畜禽饲养区域,切实解决畜禽养殖水污染问题和住宅与畜禽厩舍混杂问题。鼓励建设生态养殖场和养殖小区,不断提高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加强畜禽养殖废弃物的综合利用,通过发展沼气、生产有机肥和无害化畜禽粪便还田等综合利用方式,实现养殖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对不能达标排放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实行限期治理。

(五)切实加强农村工矿污染防治。优化农村地区工业发展布局与产业结构,强化农村工业污染防治工作,把农村工业发展与小城镇的规划结合起来,引导企业适当集中,对污染实行集中控制;积极推进对农村工业发展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通过规划环评促进企业合理布局;对矿产资源开发规模较大的地区,加强农村地区矿山污染治理和生态恢复,改善矿区生态环境质量;加大农村工业企业污染监管和治理力度,防治污染向农村地区转移;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标准,淘汰污染严重和落后的生产项目、工艺、设备,加大农村工业污染治理和技术改造力度,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总量控制制度。

(六)切实加强农村自然生态保护。要坚持生态保护与治理并重,重点控制不合理的采石、开荒等资源开发活动;大力发展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节约燃料,保护生态;优先保护天然植被,重视自然恢复,严格控制土地退化;保护和整治村庄现有水体,努力恢复河沟池塘生态功能,提高水体自净能力;加强对矿产资源、水资源、旅游资源和交通基础设施等开发建设项目和活动的环境监管,努力遏制新的人为破坏;做好转基因生物安全、外来有害入侵物种和病原微生物的环境安全管理。

四、加强农村环保体系建设

(一)建立完善工作机制。首先要健全领导机制。做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领导是关键。要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全面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各级要高度重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做到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环境保护。其次要加强基层环保工作机构建设。有条件的乡镇应建立环保机构并设立专职环保工作人员,没有条件的乡镇必须明确由城建规划所或农推中心、水管站、村委会主任等机构和人员履行农村环保职责,确保农村环保职责履行到边到底,初步形成反应敏捷、管理高效的运行体制和机制。再次要完善考核机制。要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目标任务列入各级政绩考核评价体系。推行环保年度目标责任制,各级人民政府要制订年度环境保护目标和任务,并认真组织实施,通过逐级签订环保目标任期责任书,加强任期内考核,切实做到责任到位、投入到位和措施到位。第四要健全舆论监督机制。要发挥媒体的优势,建立新闻报道快速反应和协调机制,加强新闻媒体对环境保护的舆论监督,曝光企业环境违法事实,营造保护环境的社会舆论氛围。第五要建立环境法制宣传的长效机制。通过加强宣传,有效提高干部和农民的环境法律意识,使广大群众了解自身的环境权利、责任和义务,并自觉参与环境保护实践。

(二)强化部门职能职责。各职能部门要各负其责,各尽其职。环境保护部门要抓好农村环境保护规划,做好农村环境基础调查工作;加强农村环境监督管理,加大农村环境监督执法力度,对造成农村环境污染的破坏事件要依法查处。发展改革部门要统筹区域发展规划和城乡产业发展规划。经委要指导农村开展清洁生产,淘汰农村落后的工业生产工艺和设备等。农业部门要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节能节水型农业,开展农业环境监测,指导农民开展测土配方施肥,科学使用化肥,引导农民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农药;大力推广节能技术和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技术。建设部门要在指导小城镇规划建设和村庄规划建设中,重视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村镇绿化美化。水利部门要高度重视农村饮用水安全,加大力度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加强水土流失治理,指导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和管理。卫生部门要加大对农村环境卫生监督管理,加强农村饮用水水质监测。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要加强农村爱国卫生工作,以整治农村环境卫生脏、乱、差为重点,加大农村卫生厕所推广力度,积极开展群众性文明卫生活动。国土资源部门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加强对土地资源和生态修复的监管力度。林业部门要重视天然林和水源涵养林的保护,指导农村植树绿化,营造环村林带;加速推进以沼气为重点的农村能源替代工程建设。烟草公司要重视烟用薄膜、农药瓶(袋)、废弃烟叶的回收处理,教育和指导烟农爱护农村生态环境。

(三)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管理制度。一是建立农村环保工作联系制度。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解决农村环境保护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二是建立联合执法制度。强化部门联动,通过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查处。三是建立健全村规民约。积极探索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自我管理方式,组织村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深入开展农村爱国卫生工作;建立垃圾集中处理制度,有效减少生活垃圾污染;建立人畜粪便规范化处理制度,实现村间粪便规范排放;建立秸秆综合利用制度,加强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和处理,有效解决村间秸秆乱堆乱放现象及污染;建立水面管护制度,及时组织群众开展村间沟渠、河道垃圾污染清理,加强水源的保护和管理;建立村容村貌维护制度,清理乱搭乱建现象,实现村容村貌整洁。

(四)增加农村环境保护投入。要充分发挥公共财政作用,州、县财政每年要安排一定的资金,重点支持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水质改善和卫生监测、改厕和粪便管理、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畜禽和水产养殖污染治理、土壤污染治理、有机食品基地建设、农村环境健康危害控制、外来有害入侵物种防控及生态示范创建的开展。加大对重要流域和水源地的区域污染治理的投入力度。要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农村环境保护,逐步形成政府主导、多元投资、企业经营的市场运行机制,使农村环境保护走上市场化的道路。

(五)增强科技支撑作用。要以科技创新推动农村环境保护,大力研究、开发和推广成本低、操作易、高效实用的农业环保技术。围绕农业面源污染形成和消除机理、污染土壤修复、水体自然生态修复等重要课题和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展科技攻关。加快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矿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等技术的研发和推广。通过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促进农村环保适用技术的应用,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六)加强农村环境监测和监管。加强农村环境监测体系建设,加大对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重要农产品产地的环境监测力度。加大农村环境监督执法力度,严格查处违法行为。严格环境准入,禁止不符合区域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在农村地区立项。加强自然保护区环境监管,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的行为。充实农村环境保护力量,保证必要的监测、执法装备、经费等工作条件。

                      

 OO八年十二月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