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索引号:115323000151673132-07_/2017-1026003 公开目录:政府文件 发布机构:楚雄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题词:文件 发布日期:2017-07-28 09:02:00 文  号:楚政办通〔2017〕46号
标 题:
楚雄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楚雄州重点产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及标准提升行动计划的通知
成文日期:2017-07-14 10:02:47

楚雄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楚雄州重点产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及标准提升行动计划的通知

各县市人民政府,州直各部门,楚雄开发区管委会:

《楚雄州重点产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及标准提升行动计划》已经州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17712

(此件公开发布)

 

 

 

 

 

楚雄州重点产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及

标准提升行动计划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云南省委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着力推进重点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云发〔201611号)、《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实施意见》云政发〔201662、《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标准化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云政办发〔2016149号)、《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重点产业标准提升行动计划的通知》(云政办发〔201727号)精神,进一步推动实施标准化战略提升标准化总体水平,充分发挥标准的技术支撑和引领作用,促进我州重点产业发展,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思路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更好地服务于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和一极一桥一品两区三基地战略,围绕我州烟草、冶金化工、绿色食品、文化旅游、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六大重点产业,夯实标准化基础,建立健全标准化体系,加快标准制订工作,提高标准技术水平,强化标准实施监督与评价,增强标准化服务能力,实现生产有标可依、管理有标可循,转型有标引领、服务有标支撑,为加快重点产业发展作出标准化工作应有的贡献,助力我州重点产业发展迈入质量时代

二、基本原则

——坚持科学管理。建立健全重点发展产业标准化体制机制,加强标准化基础建设,营造标准化发展良好环境,推动标准化社会共治。

——坚持创新驱动。以技术创新为重点,推动创新成果向标准转化与应用,加快研制关键技术标准,构建相互衔接、协调配套的重点产业标准体系,优化标准结构,提高标准供给能力,支撑和引领重点产业发展。

——坚持适用有效。推广先进标准应用体系,提高标准的适用性和有效性,强化标准实施,引导企业充分利用标准提高产品质量整体水平,形成品牌效应,提升市场综合竞争力,支撑和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工作目标

(一)完善标准化协调推进机制

充分发挥楚雄州标准化协调推进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重要作用并推动市、县、区建立健全标准化协调推进工作机制。强化各行业主管部门对本行业标准化工作的管理职责。推动重点发展产业园区项目和企业设有标准化管理机构或部门,配备专兼职人员,做到标准化工作有人抓、有人管。鼓励支持标准化研究机构、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科研院所和标准化服务组织面向重点发展产业园区项目和企业开展标准研制、标准水平对比分析、标准咨询、标准实施评价等定制标准化专业服务。支持各类标准化科研项目,提升集标准化研究、标准研制、标准应用与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科研和服务能力。到2018年,我州80%左右的重点发展产业园区项目和企业设有标准化管理机构或部门,配备专兼职人员;到2020年,100%的重点发展产业园区项目和企业要有标准化管理机构或部门,配备专兼职人员。

(二)建立健全重点产业标准化体系

按照生产有标可依、管理有标可循,转型有标引领、服务有标支撑的要求,建立健全重点产业标准体系、企业标准体系。以企业产品执行标准为核心构建标准体系,做到国家、行业、地方和企业团体标准相互配套、协调有效,标准体系与重点产业发展和目标市场需求相适应。加强重点产业链关键环节技术标准的研制,加大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等创新成果的标准转化力度,标准水平明显提升,引导和鼓励企业、科研单位主动参与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乃至国际标准的制订工作,加快实现由被动执行标准向主动参与制定标准转变。优化地方规范立项和审批程序,缩短标准制定周期,建立健全我州重点发展产业地方标准体系。到2020年,力争我州重点发展产业主导或参与制订的国家和行业标准达3项以上,制订地方标准(地方规范)5项以上;到2018年,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率达到80%以上,建立企业标准体系,实行标准化管理的企业达30%以上;到2020年,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率达到95%以上,健全企业标准体系,实行标准化管理的企业达50%以上。

(三)强化标准实施和监管

按照无标制标、有标贯标、低标提标,强制性标准守底线、推荐性标准保基本、企业标准强质量的要求,组织实施标准提升工程。强化企业实施标准的主体责任,激发企业在标准实施中的内生动力,鼓励企业创新标准化工作机制,推动企业把标准作为生产经营、提供服务和控制质量的依据和手段。督促企业按照标准组织生产,把标准化贯穿于企业的生产管理、技术创新,支持企业主动提高标准,以标准支撑质量提升,拓宽标准覆盖使用领域,提高标准应用能力。强化对标准实施的监督评价机制,健全以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为主要形式的强制性标准监督机制,开展重要标准实施情况监督检查,重点加强对企业标准符合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等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从2017年起,在楚雄州六大重点产业31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施标准提升工程,全面公开所执行的标准(执行标准墙),开展企业标准监督检查和水平评估,保持企业所用标准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到2018年我州重点发展产业企业产品执行标准95%以上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的要求;到2020年,全州重点发展产业企业产品执行标准和服务标准水平持续稳定达到国家强制性标准的要求。

(四)加强标准信息化建设

针对重点发展产业,依托省级建立的一站式标准化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完善州级标准化传递平台,为政府部门、科研院所、企业、消费者提供国内外标准、技术法规和标准化动态等信息。鼓励重点发展产业企业建立企业标准专题数据库或标准化信息系统,做好标准信息传递、标准化技术咨询等工作。到2018年,有60%的重点发展产业企业建立标准专题数据库;到2020年,重点发展产业企业80%建立标准专题数据库。

(五)鼓励企业参与国内国际标准化活动

鼓励我州企业、产业技术联盟和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国家、区域标准化组织以及国际、国外和先进产业技术联盟的标准化活动。鼓励支持我州有条件的单位主导或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订,增强我州重点产业和产品参与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的能力。对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订的组织和单位,积极争取省级及地方政府给予奖励和扶持。

四、重点任务

(一)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

紧扣努力把楚雄州建设成为云南省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重要绿色健康食品产业基地,到2020年,楚雄州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和绿色食品制造业增加值达到270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18%以上的目标,围绕楚雄高原粮仓、特色经作、山地牧业、淡水渔业、高效林业、开放农业建设,以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为重点,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立健全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标准体系,积极参与和配合省级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中低产田改造、农业机械化、农产品原料、农产品加工、农产品质量安全及追溯、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业资源保护、美丽乡村建设等关键保障标准研究制定,推动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加快标准推广应用步伐,提高农业标准化生产普及率,围绕农业小巨人打造工程等,加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园艺作物标准园、畜禽标准化示范场和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建设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率先开展标准化生产。十三五期间,创建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7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4个、州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5个。州农业局、州林业局牵头,州实施标准化发展战略有关成员单位配合

专栏1 高原特色农业标准化建设重点

 

 

 

 

 

 

 

 

 

 

高原特色农业

 

 

 

 

 

 

 

 

 

 

 

 

 

 

 

 

 

 

 

 

 

 

 

高原特色农业

围绕我州高原粮仓、特色经作、山地特色畜牧业、高效林业,制定和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种子种苗、农业安全种植和健康养殖、农兽药残留限量及检测、农业投入品合理使用规范、产地环境评价等领域标准,以及动植物疫病预测诊治、农业转基因安全评价、农业资源合理利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等重要标准。

高原粮仓:围绕我州粮食安全基地建设,制订和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楚粳系列水稻良种选育、粮油产品质量、粮油收购、粮油储运、粮油加工、粮油追溯、粮油检测、品种品质评判等领域标准,研制粮油质量安全控制、仪器化检验、现代仓储流通、节粮减损、粮油副产品综合利用、粮油加工机械等标准。

特色经作:围绕我州烤烟、蚕桑、油料等传统优势产业以及蔬菜、水果、食用菌、核桃、花椒、辣木、魔芋等新兴特色产业,开展相关种子种苗、农业安全种植、农药残留限量及检测、农业投入品合理使用规范、产地环境评价等领域标准,以及农业资源合理利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等重要标准制订和实施。

特色畜牧业:围绕云岭黑山羊、滇中牛、滇撒猪、武定壮鸡等优势特色畜牧业,推广标准化养殖综合配套技术,开展相关育种、牧草料、养殖、兽药残留限量及检测、农业投入品合理使用规范、产地环境评价等领域标准制订和实施。

高效林业:以木本油料为重点,研制实施林木种苗、新品种培育、森林病虫害和有害生物防治、林产品、生物质能源、森林功能与质量、森林可持续经营、林业保护、林业机械、林业信息化等,森林用材林、经营模式规范、抚育效益评价等,林地质量评价、林地保护利用、经济林评价、速生丰产林评价、林产品质量安全、资源综合利用等标准,保障林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开展以森林药材、森林蔬菜、野生食用菌、松花粉等森林林副产品资源为重点的非木材林产业方面的标准,重点突出野生食用菌、森林林副产品资源综合利用、森林蔬菜等新兴产业和重点产业领域标准的研制。

农产品加工及流通:制定和实施农产品及其精深加工、质量安全、流通溯源、农产品质量分级、采后处理、包装配送等标准,建立从田头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支持重要农产品集散地市场、优势农产品产地市场、公益性农产品市场、农产品营销公共服务平台等开展农产品流通相关标准的建设。

农业社会化服务:重点围绕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农业信息化、农民合作社规范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等农业社会化服务和产业化经营等方面的服务质量、服务提供、服务保障与服务评价制定实施标准。

美丽乡村建设:围绕农村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农田水利、便民设施、文化体育、农业资源综合利用、生活垃圾污水处理、农村和农业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等制定实施管理维护、量化考核等方面制定和实施标准。加快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农业经济新业态标准的制定。

(二)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

围绕逐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生物医药产业种植、生产、流通、研发体系和中(彝)医药健康服务体系,力争到2020年,全州生物医药产业实现增加值100亿元,占全州GDP的比重达到7%以上;中药材种植面积达50万亩,实现产值50亿元,实现增加值15亿元,发挥标准化的助力支撑作用,开展云南省中药材、民族药(彝药)及饮片等关标准的制定工作,构建以中药(民族药)、化学药、生物制品、中药饮片生产、中药提取物、天然健康产品为主体,覆盖中药材种植、药品科研、生产、流通、监督检验的全产业链生物医药标准体系,推进楚雄州药材产业化、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统筹利用医疗、生态旅游等优势资源,鼓励发展多样化健康产品和服务,加快针对大健康产业关标准的研制,建立集健康、养老、养生、医疗、康体为一体的健康服务标准体系。到2020年,规划建设30个道地植物药材标准化示范生产(GAP)基地,积极支持具备规模条件的中药材品种申报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择优申报中药材种植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个。州科技局、州卫计委、州食品药品监管局、州旅发委牵头,州民政局、州商务局、州农业局、州林业局、州质监局配合

专栏2 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标准化建设重点

生物

医药

中药材种植(养殖):重点开展中药材品种选育、道地药材现代规范栽培技术、环境友好种植技术及规模化种植技术标准、中药材病虫害防治等相关标准研制。

中药饮片、配方颗粒及植物提取物:加快建立中药饮片质量标准及有害物质限量标准、植物提取物和云南道地中药材配方颗粒质量的研究。

中药(彝药): 加快建立药用辅料、中药生产技术以及相关制剂质量标准。将《云南省中药材标准》(2005年版第二册、第四册、第六册)153品种和《云南省中药材材料》(2005年版第一册)中收载的8个彝族药材品种进行筛选论证,确定若干个彝族药材标准开展提升研究,争取提升为国家标准。

化学原料药与化学制剂:加快专科化学药(仿制)、植物提取物单体药等相关生产技术标准的研制。

生物制药:加快开展生物疫苗、个性化治疗、精准治疗药物相关标准的研制。支持自主知识产权药品、保健用品等有关健康产品的标准研制。

医疗器械:认真组织实施医疗器械审评技术指导原则等技术规程。结合我州骨伤、运动挫伤等医药产品及民间民族治疗经验丰富的优势,鼓励开发治疗与康复装备产品标准的制定。

大健康产业

加快健康、养老、养生、医疗、康体健康等大健康产业相关技术、服务标准的研制。

推动医疗机构提升医疗服务、中医医疗预防保健等服务,制定医疗服务规范、社会化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机构和人员的准入条件、服务规范等标准。建立健全健康体检服务规范和技术标准。

加强医院、医疗保障等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制定医疗服务、医疗保障、健康管理等相关信息数据标准。

(三)旅游文化产业

围绕到2020年把楚雄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化、高端化、特色化旅游文化品牌,旅游文化业实现增加值150亿元,占全州GDP比重达10%以上的目标,加快推进元谋人、恐龙谷等重点文化旅游项目建设,以推进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为重点,推进旅游+”融合发展,加大对旅游公共服务标准的研制,建立健全我州旅游服务标准体系。围绕传统产品提升以及医疗旅游、养老旅游、康体旅游、温泉旅游、露营地自驾、探险探秘、商务会展定制旅游等旅游新业态开展关标准的研制,构建高端旅游产品体系。强化旅游标准的宣贯实施和成效评估工作,鼓励和推动旅游企业加强标准化工作,提高我州旅游标准化建设整体水平,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文化产业技术标准建设, 积极开展楚雄民族文化的发掘、传承和发展工作,加强边疆民族文化标准化工作。制定实施以服务为核心、以群众满意度为基本准则的公共文化服务标准,规范文化市场,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注重标准化与文化领域的科技进步有机结合,利用标准化的手段促进现代科学技术在文化艺术领域的创新和广泛应用,提升文化建设的科技含量。(州旅发委、州文产办牵头,州文体局等有关职能部门配合)

专栏3 旅游文化产业标准化建设重点

旅游文化产业

针对旅游服务咨询中心、集散中心、旅游厕所、旅游景区(点)标识标牌设置等旅游公共服务,加大标准的制(修)订力度。进一步完善自驾车露营旅游、客栈、精品酒店、旅行社服务等相关旅游服务规范。

着力推动与旅游业发展密切相关的旅游安全、旅游生态文明等领域公共支撑类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加快开展民俗文化旅游、生态旅游、边境旅游,休闲度假游服务、康体养生旅游、探险探秘、商务会展等旅游新业态的相关标准制定。

开展教育、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产品,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博物馆、美术馆、艺术场馆、体育馆等公共服务设施设备、术语与语言资源、服务信息、服务要求、运行指标体系、评价体系等领域重要标准制订与实施工作。制定公共文化安全管理和技术标准,保护文化环境健康发展。

开展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标准研究,研制文物保护专用设施。探索制定文物保存环境质量检测、文物分类、文物病害评估等标准。

积极开展楚雄民族文化的发掘、传承和发展工作,探索民族宗教文化、非遗保护文化、民族文化旅游观光、民族服饰、民族乐器标准化等方面的工作。

(四)绿色食品制造业

围绕我州高原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开展食品基础通用标准以及重要食品产品和关产品、食品添加剂、生产过程管理与控制、食品品质检测方法、食品检验检疫、食品追溯技术、食品安全标准跟踪评价、地理标志产品等领域标准制定,支撑食品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到2020年,积极鼓励支持我州绿色食品企业参与国家、地方标准(地方规范)制5项以上。(州食局牵头,州卫计委、州农业局、州质监局配合)

专栏4 食品制造业标准化建设重点

食品制造业

围绕我州果蔬加工、酿酒、制茶、食用菌加工、软饮料制造、屠宰及肉类加工、烘焙制造业等产业,加强食品质量安全、食品添加剂、生产过程管理与控制、食品品质检测、食品追溯技术、地理标志产品等标准制定实施,为保障食品质量安全提供标准技术支撑。

加强专用食品原料基地建设,建立健全企业质量安全管理和标准化体系,鼓励引导食品企业落实良好生产规范、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等先进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提升企业履行质量安全责任的能力,保障产品质量安全。

积极开展食品质量追溯等相关标准的研制。

(五)绿色新能源新材料产业

紧扣新材料与绿色能源增加值达到100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7%以上,全州可再生能源发电总装机达到350万千瓦以上发展目标,围绕我州丰富的风能、太阳能资源,稳步推进风电场和光伏电站建设,加快新能源装备制造等产业发展。围绕贵金属新材料、基础金属新材料、稀有金属新材料、化工新材料、前沿新材料等领域全面推进新能源新材料标准体系建设,加快创新成果转化,以结构设计、原材料和工艺等质量控制为重点,开展标准研制。支持和鼓励企业主动与国际标准接轨,支持和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国家、行业标准的研制。推动企业加强材料标准与下游装备(器件)制造、行业涉及规范的衔接配套。州工信委、州科技局牵头,州发改委、州质监局配合

专栏5  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标准化建设重点

新能源新材料产业

新能源装备:开展新能源设备及系统、电力储能设备及系统、智能输变电设备及系统、智能配电设备及系统、智慧城市中的智慧能源系统等标准的研制。

贵金属新材料:配合省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重点制定军用铱及铂铑制品、高性能电接触材料、钎焊材料等稀贵金属材料及元器件加工标准、贵金属化学品、贵金属功能材料制备关键技术以及二次资源综合回收利用技术、成套装备制备技术关标准。

基础金属新材料:以钢铁新材料、铜和铜基新材料、钛和钛基新材料等为重点,加快有色金属合金材料和高端装备用新材料关技术标准及关键生产技术标准的研制。

化工新材料:围绕磷化工、石油化工等产业新材料精深加工技术,加快制定精细磷化工产品、先进高分子材料,光学、电子用化工新材料等高性能化工新材料关标准的研制。

新型环保和前沿新材料:加大新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力度,积极发展塑木和探索液态材料、石墨烯基功能材料、氮化镓材料、磷酸盐玻璃新材料、增材制造(3D打印)用粉体材料等新型材料标准的研制。

(六)现代商贸物流产业

紧扣到2020年,力争现代商贸物流业增加值突破200亿元,占GDP的比重达13%以上目标,围绕我州推进实施的五网建设一极一桥一品两区三基地战略,加大对已有国家、行业和地方物流标准的实施力度,鼓励企业和有关方面采用标准化的物流计量、货物分类、物品标识、物流和多式联运装备设施、工具器具、信息系统和作业流程等,以物流的标准化促进物流的现代化。推进物流基础设施、流通、信息、管理标准体系建设,建立与国际规范相衔接的物流标准体系。重点支持传统优势产品专业物流标准的制定,加快冷链物流、电商物流、保税物流、会展物流等新兴物流标准的制定。完善电子商务服务管理机制,加大对城市物流、乡村物流标准的制定力度,带动关领域重要技术、服务标准研制。支持创新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标准的研究,引导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集群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州商务局、州邮政管理局牵头,州发改委、州工信委、州交通运输局、州质监局配合

专栏6  现代物流产业标准化建设重点

现代

物流

加快物流基地、中心、园区建设、物流设施设备、物流信息和管理等相关标准的研制,开展运输技术、配送技术、装卸搬运技术、自动化技术、库存控制技术、信息交换技术、物联网技术等现代物流技术标准的研制,加强物流企业供应链管理标准的制定,提高物流效率。

重点支持高原特色农产品、医药、烟草、装备制造、能源产品、冶金化工产品、日用消费品等传统优势产品专业物流标准的制定。大力发展冷链物流、电商物流、会展物流等新兴物流标准。

加快电子商务物流相关技术、管理标准的制定,加快仓储配送、供应链管理、线上/线下协同服务等标准研制。推进城市绿色货运配送体系建设,加大面向农村地区的流通基础设施标准化改造和物流配送标准实施推广力度。强化物流售后服务重要标准制定。

支持创新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标准的研究,国际物流、保税物流相关标准的研制,推进国际物流便利化。

(七)生态文明与循环经济标准化

加强生态文明与循环经济标准化工作,围绕到2020年,节能环保产业增加值达到15亿元左右,占GDP比重达到1%的目标,以资源节约、节能减排、循环利用、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为着力点,落实国家节能减排标准化工程,加强重大生态和环境标准研究制定与实施,以有效降低污染水平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建立生态文明与循环经济标准体系。州环保局、州工信委牵头,州发改委、州国土资源局、州水务局、州农业局、州林业局配合

专栏7  生态文明与循环经济标准化建设重点

自然生态

系统保护

加强森林、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修复、检测、评价以及生态系统服务、外来生物入侵预警、生态风险评估、生态环境影响评价、野生动植物及濒危物种保护、水土保持、自然保护区、环境承载力等方面的标准制定与实施,为实现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提供标准支撑。

土地资源保护

加强土地资源规划、调查、监测和评价,耕地保护、土地整治、永久基本农田红线划定,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等方面的标准制定实施,提高国土资源保障能力和保护水平。

水资源保护

重点加强水源地保护、取用水管理、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重点行业节水标准的制定实施。

矿产资源保护

重点加强矿产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地质矿产实验测试、矿产资源信息化等标准的制定与实施

循环利用与环境保护

加强园区循环化改造、资源再生利用、废旧产品回收、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业有机废物、环境质量、污染物排放、垃圾处理、污染物综合治理等标准制定实施,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技术保障。

节能低碳

制定实施能效、能耗限额,能效检测、能源审计、能源管理体系、能源管理、经济运行、节能量评估、节能技术评估、能源绩效评价等节能基础与管理标准,贯彻实施碳排放核算与报告审核、碳减排量评估与审核、产品碳足迹、低碳园区、企业及产品评价、碳资产管理、碳汇交易、碳金融服务等相关标准,实现主要高耗能行业、主要终端用能产品的能耗限额和能效标准全覆盖。

(八)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标准化

落实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工程,围绕国家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促进机会均等,保障人民群众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机会,加快推进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工作,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标准化工程,依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建立层次分明、科学合理、适用有效的标准体系,基本覆盖新型城镇建设各环节,满足城乡规划、建设与管理的需要。州发改委、州人社局牵头,州民政局、州住建局、州文体局、州新闻出版广电局等部门配合

专栏8  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重点

基本社会服务

制定实施老龄服务、社区建设、志愿服务、社会工作、社会救助、基层民主等方面的标准,提高基本社会服务标准化水平,保障基本社会服务的规模和质量。

城镇建设

开展城镇给排水、污水处理、节水、燃气、市容和环境卫生、风景园林、导向系统、智慧城市、绿色建筑、数字城管等方面的标准制定实施,提升城镇标准化、信息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教育与文化体育

开展教育、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产品,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博物馆、美术馆、艺术场馆、体育馆等公共服务设施设备、技术、质量、遗产保护、民族乐器等相关标准研制实施,助推教育与文化体育事业繁荣。

开展劳动就业、社会保险、广播电视、文物保护、新闻出版,非遗、气象、地震和科技等方面的相关标准研制实施。

(九)政府管理标准化

围绕打造政府核心竞争力的要求,着力提升政务服务质量。以推进各级政府事权规范化、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和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为着力点,固化和推广政府管理成熟经验,探索建立政府管理标准化体系,加强权力运行监督、公共服务供给、执法监管、政府绩效管理、电子政务等领域标准制定与实施,推进政府事权规范化。到2017年底,建成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全面公开政务服务事项,推动政务服务标准化、网络化。使现有行政审批事项、审批流程、环节和申报材料减少1/3以上,审批效率总体提升50%以上。编办、州政务服务管理局牵头,州直各部门参加

专栏9 政府管理标准化建设重点

权力运行监督

研制实施行政审批事项办理及效果评估、权力行使流程等标准,依法行政、规范履职、廉洁透明、高效服务。

执法监管

研制实施执法程序、行为规范、执法设备设施、抽样技术等标准,提高执法效率和规范化水平。

政府绩效管理

制定实施政府质量控制、绩效评估、满意度测评方法等标准,促进政府行政效能与工作绩效的提升。 

政务服务

加强政务服务行为规范、服务质量控制与评价等标准的制定实施,提高政务服务质量和效率,制定实施互联网政务信息数据服务、便民服务平台、行业数据接口等电子政务标准,提升电子政务标准化水平。从2017年起,在全州政务服务中心推进标准化建设,以标准化为抓手,提升政府核心竞争力。

五、保障措施

(一)建立协调推进机制

充分发挥楚雄州标准化协调推进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重要作用重点产业推进组的牵头部门和配合部门,要共同推动重点产业培育和发展中的标准提升工作,各级标准化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标准化工作的指导,确保标准提升行动计划工作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二)加快人才队伍建设

鼓励和引导我州重点发展产业所涉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积极承担国家级、省级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技术工作组工作。加强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标准化人员的培养,支持标准化科研机构、企业等培养一批适应不同工作需要的标准化专业人才,发展壮大标准化专家队伍,形成汇集各行业专家的标准智库。

(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各级、各部门要完善各重点产业标准化工作配套激励措施和扶持政策,建立持续稳定的标准化经费保障机制。州级财政安排一定资金保障楚雄州实施标准化发展战略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运转,并对州级标准化示范试点项目给予支持。各级财政应根据实际需要统筹安排标准化工作配套经费。各行业主管部门要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标准化专项资金和项目扶持力度,统筹和整合各类标准化资金,重点支持本行业重要技术标准的研究制定、标准化示范试点建设、标准化科研项目、标准信息化建设、参与国际国内标准化活动等。进一步完善标准化激励机制,充分利用标准化创新贡献奖” “云南省科学技术奖” “楚雄州科技进步奖评定等手段,鼓励标准创新,奖励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标准项目承担组织和个人,引导和鼓励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公益性组织、企业等积极开展标准化工作。

(四)加强督查考核工作

分解目标任务,确定年度工作计划。引进第三方评估机制,加强标准提升工作绩效评价,将标准化工作纳入重点产业统计制度、纳入重点产业发展年度目标任务等绩效考核,加大督查督办力度,提高工作成效。

(五)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各级、各部门要加大对标准化知识普及和宣传范围,增强全社会的标准化意识,要加强标准化试点示范,树立典型标杆,以典型引路,不断总结经验,加大推广力度。要充分发挥企业自我管理、行业协会自律和社会组织监督的合力,营造共同关注、积极参与标准化活动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