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索引号:115323000151673132-02_H/2017-09131207 公开目录:发展规划 发布机构:楚雄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题词:发展 发布日期:2008-11-11 16:47:00 文  号:
标 题:
楚雄彝族自治州“十一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成文日期:2018-11-26 09:40:03

楚雄彝族自治州“十一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建设彝族文化名州,促进我州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协调发展,结合我州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楚雄州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

(一)发展的优势

1 、丰富独特的资源。楚雄彝族支系多达 13 个,世代传承下来的宗教文化、毕摩文化、民族文学艺术、民居建筑文化、服饰文化、歌舞文化、节庆文化、饮食文化、民族体育文化、民族民间手工艺、民间艺人绝技、民族语言文字等异彩纷呈,魅力独具;以 1.8 亿年前的禄丰恐龙化石为代表的古生物,以 800 万年前禄丰腊玛古猿和 170 万年前的“元谋人”为代表的古人类资源,具有世界级品位,在全国和全世界都具有排它性、独占性和垄断性;以 5000 年前彝族先民创造的十月太阳历和春秋战国时期万家坝铜鼓为代表的古文化,享誉全国。此外,还有建于唐代的大姚白塔、明初的姚安德丰寺、明代的大姚石羊孔庙及全国最大且唯一保存完好的孔子铜像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珍贵文物古迹,有禄丰黑井、炼象关,大姚石羊、姚安光禄等历史文化名镇(村)。以中国古代旅行家徐霞客、明朝思想家李贽及本土文化名人高奣映等为代表的历史文化名人和朱培德、张冲、费孝通等近现代历史上的知名人士及赵祚传、毕昌杰、张经辰等革命志士,在彝州这块土地上留下了深深的足迹,沉淀了厚重的人文历史。

2 、便捷的交通。成昆铁路、广大铁路、 320 国道、 108 国道贯穿境内,总体上形成了以“三纵四横”为主干,县际县乡公路为连接的公路交通网。楚雄市离昆明、大理机场均只有 2 小时里程,随着广通至昆明铁路复线的修建及大丽铁路(泛亚铁路)的建设,楚雄的交通优势将更加突出。

3 、优越的区位。楚雄地处云南中部,位于昆明、大理、丽江、香格里拉旅游黄金线上,是昆明的后花园,出省的北大门,进入东盟国家的大通道,随着大昆明的建设,楚雄被列入带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滇中核心区域,区位优势还将进一步增强。同时,随着以大理、楚雄、攀枝花为核心的区域经济的初步形成,楚雄作为攀枝花市、大理州近邻的区位优势会更突出。

4 、良好的生态环境。彝州位于东经 100 ° 43 ′─ 102 ° 30 ′,北纬 24 ° 13 ′─ 26 ° 30 ′,“三山鼎立、二水环流”,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少严寒,夏无酷热,四季如春,森林覆盖率高达 60.7% ,生态保护好,空气洁净,是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之一。

5 、坚实的经济基础。 2005 年,全州人均 GDP 达到 920 美元,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全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 9195 元和 2223 元。随着人民收入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全州消费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娱乐、信息、旅游、体育等文化消费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二)“十五”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工作和成绩

党的十六大以来,州委、州政府始终把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先后颁布了《中共楚雄州委、楚雄州人民政府关于文化体制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楚雄州文化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共楚雄州委、楚雄州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实施意见》、《楚雄彝族自治州文艺新闻出版获国家级省级大奖作品奖励办法》等重要文件,召开了全州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提出了楚雄州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目标要求和工作措施,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完善的政策保障体系。成立了“楚雄州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组建了州、县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工作机构, 2005 年,州财政安排了 230 万元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2006 年安排了 200 万元,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人力物力保障。 2004 , 州文产办组织了两次全州性的调研,形成 75 份调研报告,在此基础上与云大文产研究所合作,进行“楚雄州文化产业课题研究”,形成了《楚雄州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建议》、《楚雄州文化产业资源库》、《楚雄州文化产业项目库》、《楚雄州公益文化设施及从业人员信息库》、《楚雄州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建议书》、《楚雄州文化事业重点项目建议书》、《楚雄州文化产业发展市场分析和基础与条件》等系列研究成果。提出并实施了一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重点项目。选择了州广电局、州艺术中心和楚雄、禄丰、元谋、双柏四县(市)为改革试点,进行文化体制改革的研究探索,以改革促发展。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全州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实现了新的突破:中国禄丰侏罗纪世界公园建设项目进展顺利,投资 3 5 亿的一期工程预计 2008 4 月开始接待游客;民营企业投资 3.5 亿元、占地 240 亩的彝人古镇, 2005 4 月动工,一期工程已经完成, 2006 年“火把节”投入运营,二期工程正在进行外装修和园林绿化,预计年底投入使用,三期、四期项目已经招标确定了开发商,正在进行规划设计;元谋土林风景区经营权转让不到两年时间,投资商已投入资金 1100 多万元,景区已被命名为国家 AAA 级旅游景区,争取在 2 年内建成国家 AAAA 级旅游景区;中国元谋影视基地发展势头良好,著名导演陈凯歌、张艺谋执导的大片《无极》、《千里走单骑》等一批影视剧先后进入基地拍摄,基地的影响不断扩大;中国彝族大型风情歌舞《太阳女》获得中国舞蹈“荷花奖”银奖等四个奖项,已上演 50 余场,演出收入 200 多万元;州博物馆开展恐龙化石仿真制作,现已复制、出售了一批恐龙化石标本,并到日本进行以恐龙为主的古生物标本展;电影《绝代》拍摄的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完成,即将开机;由深圳投资商和楚雄电视台共同投资成立的云南楚雄百彝星文化传播公司和以楚雄日报社晚刊部为主体的楚雄同图有限责任公司已挂牌运营;楚雄籍彝族知名艺人倮倮在州政府支持下在楚雄和北京分别注册成立了云南楚雄彝族文化演艺传播公司和十月太阳历文化传播公司。这些多种所有制经济成份参与的文化企业将有效地推进我州文化产业的发展。

通过全州上下的共同努力, 2005 年,全州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 96634 万元,占全州 GDP 5% ,其中:文化服务实现增加值 63432 万元,占文化产业增加值的 65.64% ;相关文化服务实现增加值 33202 万元,占文化产业增加值的 34.36% ,达到了省委对我州提出的要求。楚雄州被省委、省政府列为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试点州市,禄丰县列为全省文化产业特色县。

(三)“十五”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 、观念思路不新。由于自我封闭和受计划经济思维定势的影响,一些领导和部门对发展文化产业还存在一些模糊认识,忽视了文化的商品属性和产业属性,文化产业市场不健全,市场对文化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发挥不充分。

2 、体制机制不活。全州现行文化管理体制还属于政府主办和政府垄断型,在市场经济已经发育、社会资本已经流动、技术创新活跃、文化市场的产业链条已经有所形成的形势下,凸显出种种“越位”、“缺位”、“错位”的既要“管”又要“办”的体制弊端。

3 、缺少科技和人才支撑。全州的文化企业科技含量低,科技手段单一,削弱了文化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企业长久发展的动力;文化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尤其是缺乏懂策划、会经营、善管理的人才。同时,因缺乏必要的激励机制,现有文化从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未能充分发挥。

4 、文化基础薄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总体投入不足,设施陈旧落后。县城缺乏规模相当、功能比较完备的图书馆、文化馆和科技馆;乡(镇)文化站建设滞后,公共文化活动场所不足;部分农村有线电视覆盖率低、信号传输质量差,大部分农村缺少文化基础设施;同时,还未形成相对稳定的文化消费群体。

5 、文化企业规模小数量少。文化企业小、散、弱,发展尚处于低层次、低水平阶段,缺乏有竞争实力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文化产业难以形成规模。

6 、文化创新不足。从理念到思路,从体制到机制,从内容到手段,从策划到运作均缺少创新。无法从“质”上提高文化产业的影响力、竞争力和吸引力。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牢牢把握党对宣传文化工作的领导权,紧紧围绕州委、州政府建设“经济特色显著、彝族文化荟萃、人与自然和谐、群众生活富裕、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型工业重镇、绿色经济强州和彝族文化名州”的重大战略目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文化发展规律,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优化文化资源配置和结构调整为主线,突出“彝”,活化“古”,开创“新”,增强活力、壮大实力、提高竞争力,构建多民族文化共同繁荣,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文化建设新模式,不断丰富和满足全州各族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高文化产业对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促进全州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二)基本原则

1 、政治与经济相结合的原则。要正确认识文化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和经济属性,避免文化与经济、文化与商品、文化与消费、文化与市场分离,避免文化产品游离于市场经济体制之外。

2 、事业与产业相结合的原则。要把文化事业发展与文化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把占领消费市场与占领意识形态阵地统一起来,既要发展先进的、面向大众的民族文化事业,也要大力发展符合文化消费需求的文化产业,做到“两手抓、两加强”。

3 、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原则。要通过政策调节、市场监管、法制建设等方式完善政府的观念主导、规划主导、政策主导、管理主导,又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大力推进资源产权市场化,投资主体多元化和品牌资本化,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发展模式。

4 、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的原则。要充分挖掘“一彝三古”特色文化内涵,用文化元素包装、提升旅游产品的品位和档次,增强市场吸引力,用旅游产业已形成的规模和市场,搭建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平台。

5 、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要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促进民族文化、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加大对不可再生的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力度,以保护为重,保护与开发并举,逐步形成谁开发、谁受益、谁保护的机制,杜绝对民族文化资源的掠夺式开发。

6 、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要正确处理优秀传统民族文化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在继承优秀传统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广泛吸收和借鉴外来优秀文化和文明成果,为民族传统文化注入新鲜血液和时代气息,使民族传统文化与时俱进,永葆生机。

7 、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的原则。要选择市场需求大、竞争力强、关联性大的重点项目率先突破;引导经济基础好、特色文化浓,人流、物流旺的重点区域率先发展;扶持经济效益好、运行机制活、扩张能力强的企业率先做大做强,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发展。

三、发展目标和基本思路

(一)发展目标

1 、总体目标

进一步消除制约文化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初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文化产业发展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培养引进一批文化资源开发和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扶持发展一批文化产业龙头企业和中介服务机构,保护开发一批民族文化资源,建成完善一批文化基础设施,规划、实施一批文化产业重点项目,打造一批民族文化精品,构建楚雄州文化产业发展框架;进一步规范文化市场,形成“统一、公开、竞争、有序”的市场机制,不断扩大文化产业的规模,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两年打基础、三年成格局、五至六年见成效。通过努力,到 2010 年实现文化旅游产业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达到 8% 的目标。

2 、阶段性目标任务

2006 年— 2008 年:初步构建起楚雄州文化产业发展的框架,初步建立结构合理和集约化经营的现代产业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在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积极培育文化产业龙头企业,创造良好的文化市场环境,规划和实施一批文化产业重点项目(见楚雄州文化产业重点工程和项目一览表),扩大文化产业的规模和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力争使文化旅游产业增加值占全州 GDP 的比重达到 7%

2009 年— 2010 年:建立起较完善的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文化基础设施和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有较大突破,文化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初步形成以五大主导产业为主的一批文化产业群,文化产品的质量、科技含量和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高,文化旅游产业增加值占全州 GDP 的比重达到 8% ,成为楚雄州经济发展的又一支柱产业。

(二)基本思路

立足我州“一彝三古”文化资源和良好的交通区位优势,围绕建设彝族文化名州的战略目标,建设昆楚、昆攀两大文化旅游经济带,突出中国禄丰侏罗纪世界公园、中国彝族文化大观园(楚雄彝族文化旅游园区)、中国元谋东方人类祭祖坛文化工程三大重点项目,打造彝族文化、恐龙文化、元谋人文化、古镇文化四大品牌,建设文化旅游业、出版印刷业、休闲娱乐业、影视演艺业、乡村文化业五大产业,实施点燃一把火 ( 火把节 ) 、舞起一条龙 ( 禄丰恐龙 ) 、培植一支花 ( 楚雄山茶花 ) 、打造一批镇 ( 黑井、光禄、石羊、炼象关、琅井 ) 、唱响一首歌 ( 楚雄好地方 ) 、做大一片林 ( 元谋土林 ) “六个一”工程,把楚雄州建设成为集观光、休闲、康体、娱乐、美食于一体的旅游胜地、黄金走廊、彝族文化名州。

四、区域布局和发展重点

根据楚雄州的资源特征、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文化产业布局和发展重点应围绕“一线两圈四个市场”安排,即:依托昆明连接滇西、滇西北 7 个州、市的旅游黄金线,吸引昆明、攀枝花市两个经济文化消费圈,培育、开拓州内市场(Ⅰ级市场)、省内市场(Ⅱ级市场)、省外市场(Ⅲ级市场)、国际市场(Ⅳ级市场),以城市为龙头,以交通网络为纽带,建设一个彝族文化展示中心(楚雄市)、两个重点片区(禄丰、元谋)、两个经济带(昆楚文化旅游经济带、昆攀文化旅游经济带),打造四大品牌(彝族文化、恐龙文化、元谋人文化、古镇文化),发展五大产业(文化旅游业、出版印刷业、休闲娱乐业、影视演艺业、乡村文化业)。

(一)区域布局

1 、一个展示中心

充分发挥楚雄市作为彝州首府城、山水园林城、理想居住城的特色优势,在楚雄市上章村片区规划建成 15 平方公里的彝族文化大观园(彝人古镇、中国彝族十月太阳历文化园、彝族民居商贸城、中国彝寨、彝族文化康体娱乐区)、集中展示中国彝族的建筑、服饰、音乐、歌舞、饮食、民俗等文化,使之与州博物馆、楚雄市区彝族特色街道建筑、龙川江、紫溪山等资源有机融合,成为世界闻名的中国彝族文化展示中心。

2 、两个重点片区

1 )禄丰片区 : 以禄丰恐龙化石资源为重点,整合全州的古生物资源,辅之以禄丰、武定等地的民族风情和自然风光,打造以中国禄丰侏罗纪世界公园为龙头的旅游文化休闲产业。

2 )元谋片区:以元谋土林为核心,有效提升“元谋人”文化内涵,辅之以“元谋人”博物馆、金沙江自然景观、凉山彝族风情、热带风光、生态农业,打造以“中国元谋东方人类祭祖坛文化工程”为龙头的旅游文化休闲产业。

3 、两大经济带

1 )昆楚文化旅游经济带。按照“整合资源、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分步实施”的原则,以中国禄丰侏罗纪世界公园、禄丰五台山风景区、禄丰黑井古镇、中国彝族文化大观园、州博物馆、楚雄紫溪山、牟定化佛山、双柏“三笙”文化园、南华野生菌美食文化园为支点,打造昆楚文化旅游经济带。

2 )昆攀文化旅游经济带。突出昆明、攀枝花两大客源市场,以 108 国道为纽带,以中国元谋东方人类祭祖坛文化工程的实施为重点,加大市场配置资源的力度,改造提升元谋土林风景区、武定狮子山风景区、永仁方山风景区,积极发展农业旅游、红色旅游、生态旅游、民族风情游,打造昆攀文化旅游经济带。

(二)重点产业

1 、文化旅游业。依托“滇中大昆明国际旅游区”的建设,借势滇西,长短结合,滚动发展。在巩固传统观光旅游产品的基础上,提升旅游产品文化内涵,大力开发品位高、特色鲜明,在国内外旅游市场上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吸引力的旅游新产品,实施旅游业二次创业,把楚雄建设成滇西国际旅游黄金走廊。

2 、演艺影视业。以项目为纽带,整合全州演艺资源,打造具有浓郁彝族文化特色和艺术魅力的演艺精品,构建多元化的民族演艺体系;积极扶持发展文化市场中介组织,以彝族演艺精品《太阳女》、《云中火把》为龙头,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不断拓展国内外文化艺术演出市场,进一步提高彝州影响力;以楚雄师院、楚雄民族中专、各类艺术团体和民族民间艺人为依托,建立、完善艺术教育培训市场,培植艺术培训产业;以丰厚的文化资源为题材,拍摄一批影视精品;以开发较为成熟的景区景点为依托,优化资源配置,建立影视拍摄制作、营销体系,培育影视拍摄市场。

3 、传媒印刷业。以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按照市场规律要求和集约化、产业化、集团化的发展方向,通过兼并、联合、重组、参股等形式整合全州传媒印刷资源,壮大产业规模,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建立现代新闻出版、制作、营销体系,以专业化制作、企业化经营、规模化发展的模式,推进书刊、音像、电子出版物和广告市场的发展,形成结构合理、优质高效、管理有序、人才荟萃的发展格局。

4 、康体休闲业。充分利用楚雄地处环昆经济圈的区位优势,以便捷的交通、良好的生态环境、绚丽多姿的民族风情、彝族特有的古朴神秘的保健运动方式和已有的体育健身设施为基础,提升、完善康体、娱乐设施,加大营销力度,吸引国内外消费者,把楚雄建成昆明的后花园。

5 、乡村文化业。在禄丰高峰、双柏法脿、南华岔河、大姚昙华、牟定大平地、楚雄紫溪山、元谋凉山、武定发窝、姚安马游、永仁中和等地发展一批彝族文化生态乡、生态村、彝族文艺专业村、彝族文艺专业乡,建立一批彝族文化保护区。大力发展民族民间文艺展演业、民间工艺品产销业、民俗文化旅游业,进行“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专业化、规模化开发。

(三)重点建设基地

1 、彝族风情体验基地。以彝族宗教文化、毕摩文化、土主文化、民居建筑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礼仪文化、歌舞文化、节庆文化、语言文字、彝药、彝文典籍与口碑文献为主,精心策划规划和包装营销,以彝族文化大观园和彝族文化生态乡、生态村、彝族文艺专业村、彝族文艺专业乡,彝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区和传统文化保护乡为平台,建设彝族风情体验基地。

2 、恐龙文化传播基地。整合禄丰、元谋、双柏等地恐龙化石资源,以中国禄丰侏罗纪世界公园开发建设为重点,以禄丰恐龙文化旅游节为平台,把禄丰建设成为集恐龙文化研究、科考、开发、展示、传播为一体的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恐龙文化传播基地。

3 、东方人类祭祖基地。以 170 万年的人类祖先─“元谋人”以及元谋土林风景区为载体,抓紧实施“中国元谋东方人类祭祖坛文化工程”,把元谋建设成为闻名世界的东方人类祭祖圣地。

4 、影视摄影拍摄基地。利用楚雄州厚重的历史文化、浓郁的民族风情、绮丽的自然风光、便捷的交通条件、丰富的物产资源等优势,打造以“中国·元谋影视基地”为中心,辐射全州的影视摄影拍摄基地。通过招商引资,加大投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建设一批电影电视剧拍摄的景点及景区,吸引更多的影视工作者到楚雄拍戏。通过内力和外力的结合,扩大影响,提升知名度,充分发挥差别竞争优势,使之成为云南“天然摄影棚”的重要组成部分。

5 、文化产品营销基地。充分发挥楚雄彝族风情浓郁、人居环境优良、区位辐射力强、交通便捷等比较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彝人古镇”为龙头,挖掘传统名特优产品文化内涵,以传统名特优产品及彝族刺绣、服饰、歌舞、乐器的开发为突破口,抓好本土文化旅游产品的设计、开发、营销,并以优惠的条件,吸引国内外旅游商品到楚雄生产、销售,把楚雄建成西部最大的文化旅游商品营销基地。

6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州博物馆、元谋江边红军渡江点、牟定三清阁以及各地的革命烈士陵园为依托,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发展红色旅游,充分发挥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教育作用。

7 、科学知识普及基地。以州博物馆、禄丰恐龙馆、元谋人陈列馆、太阳历文化园、大姚昙华、州气象台、各地地震台、楚雄师范学院为依托,开展科普活动、培养科普人才,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不断提高全州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建设楚雄科学知识普及基地。

(四)重点工程和建议项目(见附表)

五、保障措施

(一)认真落实已有的优惠政策,并制定完善相关配套政策

认真执行国家和省支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继续保持文化企事业单位原有优惠政策的稳定,认真执行《云南省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同时,结合楚雄州实际,在投融资、财政、税收、土地、社会保障等方面,用足用活政策,为我州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保障。

(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以改革促发展。 分类分步积极稳妥地推进国有文化企事业单位改革,通过改革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求相符合,与建设活力楚雄目标相一致,保证“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调控适度、运行有序、协调发展”的宏观管理体制;建立导向正确、富有活力的微观运行机制;建立资源优化配置、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

(三)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按照“中央和地方财政对宣传文化事业的投入,要随着经济的发展逐年增加,增长幅度不低于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的要求,加大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力度,安排一定数额的财政资金用于补助重大文化项目和具有带动性的文化设施建设。同时,建立广泛吸引社会资金的新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机制,增强文化基础设施的自我发展能力。继续实施“千里边疆文化长廊工程”、“百县千乡宣传文化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努力构建以县城为中心、以乡镇为骨干、以村社为终端的基层宣传文化网络。

(四)整合资源,培育市场主体,建立健全文化产业市场体系。 按照集中展示的原则,提高文化企业集约化经营水平和产业集中度,重点发展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文化龙头企业;放宽市场准入,形成以国有文化企业为主导,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参与,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社会化,投资方式多样化,项目建设市场化的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进一步理顺政府和市场、政府和企业的关系 , 明确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主体,构建以市场为中心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产业运行体系;以我州独有的“一彝三古”文化为产品源,开发出特色独具、市场吸引力大、社会经济效益好的文化精品,扩大文化产业规模,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同时,以我州民族文化演艺精品为龙头,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拓展国内外文化市场,有效提高彝州的对外知名度。

(五)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 抓住目前世界产业分工重新调整和民营资本寻求投资增值的有利时机,认真做好文化产业重点项目的筛选、论证、储备和规划包装。强化招商意识、健全招商机制、落实招商责任,加大文化产业项目对外招商引资及宣传力度,争取多种经济成分的资金支持,开发建设一批发展前景好、关联性强、对区域经济有带动作用的大项目和好项目,推动全州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六)加强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加快人力资源向人才资本的转变,在产业发展中积聚人才、在积聚人才中发展产业,通过培养和引进两个渠道,力争在短期内建设好“四支队伍”:一是建设一支既懂文化又熟悉市场运行规律的复合型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二是建设一支具有创新意识,能够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文化艺术创作人才队伍;三是建设一支基本功扎实、德才兼备的文化艺术表演人才队伍;四是建设一支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的文化管理人才队伍。在全州努力营造“人才辈出、大业可兴”的良好氛围。

(七)加强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文化资源的保护。 对各类文物保护单位要严格按照《文物保护法》进行保护、控制;对民族文化品牌要加强地方立法,抓紧注册,实施保护性开发;对民族民间文化遗产,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抢救和保护,有条件的要积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要建立有偿回报机制,对文化资源进行有偿使用;在中小学以乡土教材的形式开设民族艺术、民族体育和民族文化知识教育课,使学生从小接受民族文化熏陶;广泛普及民族歌舞,推广民族服饰和民族建筑,依托房地产开发,在城市建筑中融入民族文化符号,营造浓郁的民族文化氛围;举办各种形式的民族文化传承培训,对民族传统文化进行传承、提升。开展“传帮带”工作,帮助老艺人将民族民间艺术绝技传给后人。

(八)加强文化法规建设和文化市场管理

认真执行中央和省州现有的文化法规,并适时研究制定与我州实际相适应的文物保护、民族文化资源保护开发、知识产权保护、文化发展、市场管理和规范网络信息传播、服务等方面的地方性法规和政策;强化管理部门的调控职能,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加强对文化领域的宏观管理;鼓励文化产业单位依法成立行业协会,逐步建立健全行业准入、退出机制,维护文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促进文化产业单位守法经营,公平竞争。加强对各类出版物、广播电影电视节目和演出、娱乐服务场所的监督管理,确保文化导向正确。

(九)建立文化建设专家咨询制度。 建立充分尊重和吸纳社会各界意见的科学决策机制,组建由专家、学者和专业人员组成的楚雄州文化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对全州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重大决策、重大项目立项、规划、投资等进行咨询论证,提高文化建设决策的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