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市动态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动态要闻 >> 县市动态 >> 正文

楚雄市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走深走实

发布日期:2022-09-28 09:35:00 来源:楚雄日报 作者:李昌伟 点击:[]

楚雄市结合产业发展布局和非公企业示范市建设的实际,形成了“六聚焦、六着力”的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模式。

聚焦思想引领,着力提高职工凝聚力。强化企业党建引领,建立市级领导联系重点企业党建制度,全市31名处级党员领导干部直接联系291户重点企业;建立国有帮带民营、公立帮带民办党建结对帮带制度,36家单位企业结成党建共建对子;按照“一人一企”“一人多企”方式,选派419名党建指导员,全面加强非公企业党组织建设,实现党的组织、党的工作和党员作用的全覆盖;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发挥“三中心”的作用,利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云岭职工App、职工讲堂等平台,加强职工思想政治教育。

聚焦建功立业,着力提高职工创造力。结合全市产业发展布局,构建产业工人“创新驱动、成长成才”渠道。围绕重大项目开展攻关。依托企业培训中心、校企合作等方式,着力开展技术攻关、技术协作,切实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卡脖子”的技术难题,使之成为产业工人创新创造的“练兵场”“孵化器”。畅通成长成才渠道。市委、市政府出台《“威楚英才”培养工程9个实施办法》,目前,评选认定“威楚英才”系列 人才55名,市财政保障每名“威楚科技领军人才”30万元、“威楚产业技术领军人才”10万元,其他可获0.5万元的生活补助及5万元工作室经费支持。

聚焦平台搭建,着力提高职工成长力。搭建知识技能培训平台,打造知识型队伍。人社部门在企业建立职工培训中心,采取定向培训、委托培训、新型学徒培训等形式,开展取证培训113班5180人次。工会系统投入156万元,举办商品营业员、电焊工、家政服务员等技术技能培训21期1273人次;搭建劳动技能竞赛平台,打造技能型队伍。围绕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开展劳动技能竞赛,造就一批技艺精湛的工人队伍;搭建创新创业激励平台,打造创新型队伍。对新获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研究中心等,财政给予5万元至10万元补助。目前,有高新技术企业3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0户、专家工作站4个、职工创新工作室2个、技师工作站3个。

聚焦权益维护,着力增强职工向心力。强化劳动关系协调,提升政治地位。落实“三方四家”协调机制、职代会等制度,保障产业工人依法、有序、参与企业管理决策;强化经济权益维护,提升经济地位。全面推行工会维权“两书一函”制度,深化集体协商提质增效行动,健全工资平等协商、正常增长、支付保障机制;强化文化活动开展,提升文化地位。发挥“职工之家”“职工书屋”等文化服务阵地作用,组织开展红色经典诵读、职工讲堂、职工才艺比拼等活动,不断丰富职工精神文化生活;强化安全健康权益保障,提升健康素质。督促“双报告”制度的建立,深入开展“安康杯”竞赛和职业病防治工作,保障职工安全健康权益。

聚焦机制建设,着力提高企业改革主推力。建立组织领导机制。市委成立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全市产改工作走深走实;建立改革联动机制。建立领导小组会议、工作调度、联合调研等制度,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工会推动、各方参与”的工作格局;建立试点示范机制。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优先确定20家企业作为产改第一、二批示范单位进行先行先试,最终形成“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示范机制;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对20家示范企业补助工作经费40万元;企业主体作用更加凸显。由于改革措施“组合拳”效应,企业尝到改革甜头,主动参与改革的积极性进一步增强,由“要我改”变为“我要改”的氛围初步形成。

聚焦重点突破,着力抓好非公企业典型示范培树。按照“四清”和“进得了门、认得了人、说得了话”的要求,结合全市产业发展布局,与相关职能部门沟通协调,形成试点企业名单;将产改工作列入市委深改组重要内容,及时出台改革联动、党工共建、经费保障等制度机制和系统集成,合力攻坚的工作格局已经形成;通过改革措施在企业的落实,全市20家试点企业利用技术革新、校企合作等形式,通过一大批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和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累计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3000余万元。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