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索引号:hhszfxxgk-/2023-0214004 公开目录:统计信息 发布机构:楚雄州统计局
主题词: 发布日期:2023-02-13 16:24:17 文  号:
标 题:
楚雄州2022年三次产业监测情况分析

楚雄州2022年三次产业监测情况分析

2022年,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楚雄州委、州人民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采取强有力措施,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要求,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大宏观调控力度,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提升,政策效果逐渐显现,全州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一、楚雄州三次产业发展情况

2022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反复和不确定性,给全州经济带来巨大冲击,在战“疫”取得重大成果基础上,全州经济呈现平稳健康发展。

(一)经济持续稳步增长,顺利实现争先进位目标。初步核算,2022年楚雄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63.42亿元,比2021年增加155.29亿元,经济总量超过大理州,位次从全省第6位跃升第5位。经济持续稳步增长,按可比价计算(下同)增长6.7%,比全国高3.7个百分点、比全省高2.4个百分点,增速排全省16州市第2位、滇中经济区五州市第2位(第一位曲靖市增长8.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26.76亿元,增长5.1%;第二产业增加值773.59亿元,增长10.9%;第三产业增加值663.07亿元,增长3.1%。

(二)第二产业拉动效果明显,产业结构持续调整优化。全州上下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推动“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实落细,深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突出产业投资建设重点,规模以上工业、建筑业稳步快速增长,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平稳增长。从产业结构看,二产成为全州经济增长的主力,一、二、三产业结构从2021年的19.1:41.7:39.2调整为18.5:43.9:37.6,第一产业、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分别下降0.6、1.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提高2.2个百分点。从三次产业的贡献率看,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是14.3%、66.9%、18.8%,其中占GDP总量27.3%的工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43.6%;占GDP总量16.6%的建筑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23.6%。三次产业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96个、4.49个、1.26个百分点。

(三)重点行业持续稳步增长,对经济增长形成强劲支撑。工业增加值482.03亿元,增长11.7%;建筑业增加值292.08亿元,增长9.8%;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79.26亿元,增长4.5%;住宿餐饮业增加值40.40亿元,增长4.4%;金融业增加值54.27亿元,增长3.9%;营利性服务业取得较大进步,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经营主体从无到有,实现零的突破,助推了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6.96亿元,增长6.4 %。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7.5%,增速居全省第2位。

(四)县市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发展势头趋好。2022年,10县市坚定不移强产业、促发展,推进新旧动能转换,产业结构调整效果明显。与2021年相比,有3个县市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禄丰市、双柏县产业结构由“三二一”结构调整为“二三一”结构,姚安县由“三一二”结构调整为“三二一”结构;与全州产业结构相比,楚雄市、禄丰市、双柏县、牟定县、大姚县的产业结构与全州同步,呈现“二三一”结构,其余5个县均为“三二一”结构。县市产业结构的积极调整,支撑了全州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产业比重持续优化、向好。第一产业占GDP比重,与2021年相比均呈现下降趋势,下降最多的姚安县下降了1.9个百分点,禄丰市、大姚县、双柏县、牟定县下降了1个百分点及以上;第二产业占GDP比重,与2021相比均呈上升趋势,提高4个百分点以上的有姚安县、禄丰市,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的有双柏县、牟定县、大姚县、武定县;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与2021年相比各县市呈小幅下降。在全州经济处于工业化初期向中期加快迈进的过程中,县市一产与二产的比重呈现此消彼长的趋势,对于巩固培强全州二产的核心地位起到积极的支撑作用,呈现积极向好的态势。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体来看,楚雄州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规律既符合客观实际,又顺应了楚雄州融入全省发展的主旋律,第一产业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产业比重稳步上升,工业占比保持在一定水平之上,体现出工业仍将处于主导和带动地位的结构特征,第三产业呈现恢复性增长态势,楚雄州经济呈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但仍然存在部分问题不容忽视。

(一)第一产业比重偏高,影响经济结构优化的进程。从全州产业内部自身发展来看,尽管结构不断优化,楚雄州第一产业比重逐渐降低,但与全国、全省相比,比重仍然偏高,占GDP的18.5%,比全国(7.3%)高11.2个百分点,比全省的(13.9%)高4.6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增速虽然居全省第3位,但对GDP的贡献率仅为14.3%,拉动经济发展的作用不够明显。

(二)第三产业恢复缓慢,对经济支撑作用明显不足。2022年受疫情复杂多变的影响,服务行业复苏动力不足,第三产业增速比2021年回落了6.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比2021年下降15.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中支撑GDP增长的主要行业恢复较慢,除金融业和房地产业增速比2021年有所提升外,其余行业普遍回落,批发零售业增长1.5%,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4.5%,住宿餐饮业增长4.4%,营利性服务业增长4.6%,非营利性服务业增长2.5%,分别比2021年回落11.1个 、9.6个 、11.7个、8.6个、5.8个百分点。

(三)消费者信心不足,消费市场恢复乏力。2022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多点爆发和反复给全州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带来了很大的冲击,202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5%,恢复性增长较为缓慢。从批零住餐四大行业实现的增加值来看,全州批发业同比增长1.7%、零售业同比增长1.3%、住宿业同比增长7.9%,餐饮业同比增长3.9%,市场活跃度还未恢复到正常水平。

(四)县域发展不均衡,活力不足。2022年楚雄州10县市经济发展仍然存在两极分化的情况,经济总量突破600亿元的仅有楚雄市,经济总量在200-300亿元之间的有禄丰市,经济总量在100-200亿元之间的有大姚县、武定县、元谋县、南华县、牟定县和姚安县,其中牟定县和姚安县是2022年首次进入百亿元县,其余的双柏县和永仁县经济总量在100亿元以下,县域间发展不均衡。从产业结构看,各县市农业生产仍然在经济活动中占据重要份额,除楚雄市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为8.1%以外,其余9个县市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都在20%以上,超过了全州占比,制约了楚雄州经济发展的速度。

三、对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深度融入全国、全省发展战略,促进产业提质增效,推进全州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楚雄州当前和今后产业发展的方向。要进一步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推动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狠抓经济增量、盘活经济存量、研判经济变量,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一)巩固提升第一产业发展效益,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要坚持绿色化、专业化、组织化、规模化、市场化方向,推进农业重点产业向优势区域集聚,构建具有楚雄州特点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一是要继续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发展绿色食品为目标,着力抓特色、优产业、提品质、强科技、稳增长。二是要健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稳定粮食产业,巩固畜禽产业,持续培强“高原冬早蔬菜牌”,打造标准化农业“露天工厂”、加工车间等,发展壮大特色蔬菜瓜果的种植规模,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抢抓全国第一批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和“南繁冬夏繁”国家级制种大县机遇,聚力打造全产业链“育种天堂”,继续培植花卉苗木产业、中药材种植产业、野生菌产业,发展好特色经济,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三是进一步提升农业服务化水平。开发生态农业观光区、大型农庄、水果采摘园、生态茶园等集吃、住、游为一体,游客参与互动性强的休闲养生旅游文化项目和产品,加快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二)加快企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制造业产业集群。当前,州委、州人民政府正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楚雄州以绿色硅产业链、绿色钛产业链、钒钛金属生态产业园、生物医药产业链、绿色食品产业链已建成并初具规模,特别是钛产业已形成了从钛矿采选到高钛渣、钛白粉、海绵钛、钛材加工等较为完整的钛产业链,楚雄州已经成为全国、乃至全球唯一一个拥有完整钛产业链的地区,要进一步聚集生产要素和力量,优化提升产业体系,全产业链打造绿色能源和绿色制造、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和绿色食品制造、旅游文化、生物医药和大健康、现代商贸物流5个千亿级,培育烟草、新兴服务、数字经济、绿色化工、房地产、金融6个百亿级产业集群,特别是以硅产业为代表的绿色能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达100.9亿元,发展势头强劲,对规上工业贡献有力,要进一步加快补链、延链、强链步伐,增强制造业的韧性和活力。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要锚定数字经济、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等产业,引进一批重大项目、培育一批重点企业,加快开展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技术改造,“一企一策”为企业提供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方案,全面提升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水平。

(三)大力发展新型服务业,推动第三产业提质增效。目前楚雄州第三产业各行业中占比最高的仍然是非营利性服务业,占比高达28.4%,而营利性服务业仅占13.4%,要实现第三产业提质增效,必须降低对财政支出的依赖,加快推进新型服务业的发展。一是要抓住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等重大战略机遇,融入全省“3815”战略,大力发展数字经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经营方式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鼓励发展第三方电子商务专业平台,促进电子商务与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相结合,加快发展现代商贸物流业。二是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以产业背景为依托,政府支持为前提,企业需求为根本,引导和推进企业流程改造,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由重制造、轻服务向强制造、重服务转换,吸引人流、物流、资金流聚集。三是立足全州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旅游文化新业态,打造成为国内知名的四季生态旅游目的地和国际知名的特色旅游文化目的地,大力发展健康旅游产业、新兴服务业。四是抓住时机壮大金融业发展。各级金融机构要利用好金融工具,千方百计做好金融服务,支持全州经济发展。

(四)创新优化提升,拓宽县域经济发展路径。一是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提升县域竞争软实力的重要抓手,通过优化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社会环境、生态环境,提升县域经济软实力,让企业愿意来、留得住、发展好。二是坚持走特色经济发展之路,充分发挥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因地制宜,培强做大县域特色经济,形成一县一产业、一镇一特色。三是要全力培育市场主体,增强发展后劲,特别是引进总部经济类型的企业,鼓励在楚雄州注册独立法人单位,开展独立核算。四是坚持“一盘棋”思想,统筹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加快发展县域经济,高质量做好城乡融合发展,加快打造宜居宜业、和谐绿美乡村,坚持以工业化进程带动城镇化建设,走好“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