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索引号:hhszfxxgk-/2022-0218004 公开目录:统计信息 发布机构:楚雄州统计局
主题词: 发布日期:2022-02-09 11:53:30 文  号:
标 题:
楚雄州2017年至2021年粮食生产情况分析

楚雄州2017年至2021年粮食生产情况分析

2017年以来,十二届州人民政府团结带领全州各族人民,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系列重要论述,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保障粮食安全的决策部署,坚定不移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进一步压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着力在“稳面积、稳产量”上下功夫,狠抓粮食生产。

一、过去五年粮食生产情况

(一)全州粮食播种面积、产量稳中有升。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强化基本农田保护,藏粮于地。2021年全州播种粮食作物368.45万亩,实现粮食产量127.20万吨,与2016年相比,全州粮食播种面积增加7.0万亩,5年平均增长0.4%,产量增加10.70万吨,5年平均增长1.8%,年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产量稳中有升。

(二)抓实农业物资供应和防灾减灾工作。持续加强农资市场管理,保证全州种子、化肥、农药等主要农资供应。加强以玉米草地贪夜蛾、大小斑病、水稻稻飞虱、粘虫、稻瘟病、等重大病虫害为主的预警监测工作,在全州十县市水稻种植重点区域设立了17个水稻主要病虫害监测点,在全州103个乡镇设立草地贪夜蛾虫情监测点289个,在楚雄、禄丰、元谋、双柏安装了4台高空虫情测报灯,农作物病虫害得到有效监测防治。

(三)抓科技增粮措施,强化“藏粮于技”。各行业主管部门认真落实科技增粮措施,提出我州主要粮食作物水稻、玉米生产抗旱减灾技术指导意见,汇集了粮食、经济、园艺作物13个品种20项技术。组织开展县乡农技人员及种粮大户培训和各类农业实用技术培训。通过主导品种和主要技术的推广应用,2021年楚雄州主要粮食作物主推技术倒位率达97.5 %;主要农作物(水稻、玉米、小麦)机械农田作业总量达到915万亩,全州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53 %。

(四)加强新品种培育和新技术示范。楚粳系列水稻品种选育处于省内领先、国内先进水平,州农科院选育的水稻新品种“楚粳54号”平均亩产1018.8公斤,创高原粳稻百亩方产量新纪录;大力开展水稻旱直播试验示范,在示范区实施水稻旱直播示范(机耕、机耙、机播、机防、机收)。水稻旱直播示范在全州首次种植,亩产量达到217.39千克,为我州旱稻生产筛选出优良品种。

(五)积极争取项目实施,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积极向上争取更多项目资金扶持我州农业生产,夯实农业发展基础。认真落实各项惠农补贴政策,降低种粮成本,有效激发农民种粮积极性。实施以粮食作物高产创建为主的重大科技增粮项目,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全面带动粮食生产水平的提升。

二、我州粮食生产存在的问题

(一)农田水利设施依然薄弱。季节性缺水明显,山区耕地农田水利建设滞后,水利基础设施匮乏,灌溉保证率低、水土流失严重,综合配套设施不全,工程性缺水较为突出,农田水利、机耕路等产业发展配套基础设施落后,大部分耕地只能“靠天吃饭”。

(二)自然灾害多,粮食生产风险大。楚雄州旱、涝、冰雹、霜冻、病虫、山体滑坡和地震等自然灾害频发,“每年一小灾,三年一大灾”是对楚雄州自然灾害的真实写照。突发的自然灾害往往给农业生产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严重影响着楚雄州的粮食安全。

(三)比较效益低,农业种植结构制约粮食生产,农民种粮意愿不强烈。楚雄州各种经济作物、蔬菜、水果、花卉等高原特色的农产品迅猛发展,为农民获得了较好的收益。而粮食生产效益较低,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种植不可能产生较大的收益,许多从事粮食生产的农民放弃种粮,或者是改行外出打工,农民种植粮食的意愿不强烈。

三、确保粮食安全的建议

(一)持续夯实农业发展基础。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的底线,进一步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继续实施水库除险加固和山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大幅提高水利化程度,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加快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示范推广,提高楚雄州农业现代化整体水平,使农业机械现代化走进田间地头。

(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充分发挥惠农补贴政策的引导作用,提高农民种粮意愿。加大对粮食适度规模经营支持力度,提高中央农业保护补贴政策效能。要加大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水稻生产机械化、种子储备、粮油作物新品种选育与示范推广、重大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扶持力度,让农民切实感受到种植粮食带来的收益,充分调动种粮农民的积极性。

(三)鼓励社会参与粮食生产。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为重点,以农业庄园、家庭农场为补充,促进全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做大做强。改变一家一户的传统耕作模式,使全州粮食连片种植面积大幅提高,降低粮食生产成本,增加耕地使用率,提高粮食产量。

(四)着力提高粮食单产水平。以粮食产能区建设为平台,依靠科技进步,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充分挖掘增产潜力,着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确保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稳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