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索引号:hhszfxxgk-/2021-0326006 公开目录:统计信息 发布机构:楚雄州统计局
主题词: 发布日期:2021-03-03 10:15:34 文  号:
标 题:
楚雄州“十三五”期间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楚雄州“十三五”期间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十三五”期间是国际国内宏观经济环境错综复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五年,这五年经历了工业经济转型的阵痛,中美贸易战、新冠病毒对世界经济的冲击。楚雄州工业经济在州委州政府的领导下,贯彻落实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的重要讲话精神,以新的发展理念为指导,着力推进州委“1133”战略,紧扣发展主线,积极培植重点产业,推进转型升级提速、全州工业稳中有进,为促进全州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发挥了中流砥柱的支撑作用。

一、“十三五”时期工业经济发展成绩斐然

(一)工业经济持续增长,经济总量持续攀升。“十三五”期间,全州工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企业经济效益显著提高。2020年全州工业增加值实现336.07亿元,比上年增长7%,五年年均增长10.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2%,五年年均增长10.9%;规模以上工业实现营业收入1060.30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6.24%;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总额161.34亿元,五年年均增长8.48%,2020年营业收入首次突破千亿大关。

(二)工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提高。2020年楚雄州实现生产总值(GDP)1372.1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6.0%。第一产业拉动经济增长0.9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拉动经济增长3.8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拉动经济增长1.22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拉动经济增长2.06个百分点,工业对GDP的贡献率为32.8%,比“十二五”末提高3.2个百分点,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增多。在一系列政策的作用下,特别是加大了对规模以上企业的扶持培育力度,全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迅猛增长,2020年末全州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45户,比2015年281户增长22.8%。其中,产值上亿元以上的企业有202户,比2015年111户增加91户;产值上5亿元以上的企业有32户,比2015年15户增加17户;产值上10亿元以上的企业有12户,比2015年8户增加4户,产值上10亿元的企业分别是:楚雄隆基硅材料有限公司、楚雄烟厂、楚雄滇中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云南电网公司楚雄供电局、云南德胜钢铁有限公司、云南摩尔农庄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云南新世纪中药饮片有限公司、楚雄德胜煤化工有限公司、三峡金沙江云川水电开发有限公司-楚雄、大唐观音岩水电开发有限公司-楚雄、云南业胜环境资源科技有限公司、天宝动物营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四)新旧动能加快转换,工业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1.淘汰落后和化解过剩产能。以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电解铝、有色金属、黄磷等行业为重点,对高耗能行业和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实行差别电价、惩罚性电价和阶梯电价政策,对过剩产能及属于淘汰类的产能化解淘汰,落实执行能耗、环保、质量、安全、技术等法规标准,“十三五”期间利用综合标准,淘汰钢铁行业落后产能13万吨、淘汰水泥行业落后产能60万吨、淘汰平板玻璃行业落后产能6万吨,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工作。

2.工业转型升级有序推进,产业结构继续优化。在“十三五”期间烟草制品业呈现持续低增长困难局面,千方百计挖掘非烟工业潜力,着力推进非烟工业发展,楚雄州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产业等,结构进一步优化。2020年末,纳入规模以上工业统计的新能源企业有22户,比2015年末增加11户,新能源、新材料工业增加值5年平均增速高达44.07%。积极招商引资,成功引进建成楚雄隆基硅材料有限公司和宇泽半导体(云南)有限公司,填补了我州电子信息产业的空白。2020年非烟工业增加值占全州规模以上工业占比达78.61%,比2015年的58%提高20.6个百分点,改变了全州“一烟独大”的工业格局。

(五)重点产业培植取得新成效。产业兴是工业强的基础,州委、州人民政府努力解决我州产业过于单一脆弱的问题

十三五年以来,重点产业发展“烟草产业、冶金产业、生物药业和大健康产业、旅游文化产业、新材料与绿色能源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和绿色食品制造业、石化产业、商贸物流业、新兴服务业”,形成了“2+5+3”重点迭代产业体系,特别是绿色能源、先进装备制造业实现突破并飞跃发展,一些大企业相继建成投产,大唐观音岩水电开发有限公司、三峡金沙江云川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建成投产后产值达10亿元以上,楚雄隆基硅材料有限公产值突破百亿元,成为州内第一大企业,新兴产业进一步壮大发展。2020年全州“2+5+3”重点产业增加值达894.69亿元,占全州GDP的比重达到65.2%,其中工业领域的重点产业占全州GDP的19.4%,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2.9%。见下表:

重点产业对比表

单位:亿元

增加值

占GDP比重%

2020年

2015年

2020年

2015年

全部规模以上

320.51

205.13

23.4

26.9

重点产业

249.6

173.31

18.2

22.7

烟草制品业

68.57

86.14

5.0

11.3

冶金化工产业

53.4

48.1

3.1

6.3

食品、农副食品加工业

31.82

23.61

2.3

3.1

新材料与新能源

37.36

6.72

2.7

0.9

生物医药

21.16

8.74

1.5

1.2

先进装备制造业

37.29

2.7

二、制约和存在问题

(一)工业发展后劲不足。由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工业投资增速持续回落,新开工项目推进缓慢,工业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对后期工业经济的持续增长形成了较大制约因素。“十三五”累计完成工业投资1051.01亿元,比“十二五“期间仅增长9.8%。“十三五”期间工业投资的年平均增速为5.2%,比“十二五”期间工业投资的年平均增速20.9%低15.6个百分点,比固定资产投资年平均增速19.9%低14.7个百分点,从占比看,2015年末工业投资占总投资的比重为32.9%,而2020年末工业投资占总投资只有17.1%。

(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减缓。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20.51亿元,比“十二五”期末2015年205.13亿元增长56.2%,五年增速依次为10.3%、12.2%、13.5%、11.6%、7.2%,年均增长速度为10.9% ,“十二五”时期的年均增长速度分别减缓6.7个百分点。我州规模以上工业经济经过“十一五”“十二五”的快速增长,进入了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新阶段,增速逐年放缓,特别是2020年由于全球经济受到新冠肺炎的冲击,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是五年来的最低增速。

(三)制造业发展相对滞后,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我州的工业企业大都属于资源加工型企业,科技含量低,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新产品开发力度小,产品附加值少。传统产占比较大,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比重仍然较小,制造业的产业层次偏低,大多数产业链条短,产品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国际国内先进发达地区已向“工业4.0”迈进,产业发展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正在不断涌现,消费升级对品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三、下步工作建议

当前,世界经历百年末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党中央提出:要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我们要在“十三五”发展取得的成绩基础上,按“十四五”规划的目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楚雄工业经济的向高质量发展。

(一)积极构建现代工业体系。五年来,全州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不断推进,装备制造、电子元件等产业的迅速发展,能源工业、原材料工业、装备制造工业、消费品工业、电子信息产业现代工业体系初见端形,在国家制定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41个大类中我州进入的有32个大类,构建了门类齐全行业广泛的现代工业格局。抓住机遇强化优势产业领先地位,抓紧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培育百亿级、五百亿级、千亿级产业,加快构建符合楚雄实际、时代特征、特色鲜明、技术先进、迭代发展的“5+N” 现代工业体系。

(二)全力加大工业投资。加大工业投资对加快工业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是建设“红火彝州”的关键,是产业焕新的支撑,是确保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需要,我们要坚持把更多的精力、物力、财力、政策向工业和实体经济倾斜,不断坚定加大工业投资的信心和决心。要强化保障,实施好 “构二破三”“调二提三”项目工作机制,切实增强加大工业投资的工作合力;要加强项目要素保障,政策引导,大力稳工业、稳投资、稳预期,全力以赴推动工业经济稳增长;要进一步强化精准招商,把延伸产业链、打造产业集群作为招商引资的方向,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硅产业链、钛产业链、医药制造产业集群、绿色食品制造产业集群等进行产业链延伸和产业集群打造,以高端产业为引领,瞄准全国500强乃至全球500强企业,深入推进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

(三)努力提升企业活力。随着用工成本和原材料成本进一步提高,企业用工成本增长较快,部分小型企业还不同程度存在招工难或人才流失的现象,企业利润空间将进一步缩小。为此,提质增效是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根基,落实好中央关于降本增效的各项政策措施,实施进一步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所得税、增值税、营业税等税费减免政策,扶持企业减轻负担。依托骨干企业,推进技术改造、招大引强,拉长做强产业链,促进产业链、价值链攀升,加快由粗放投资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深挖内部潜力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积极开拓市场,稳市场、稳销售,适应市场规律、把握市场需求,创新销售模式,进一步拓展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