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索引号:115323000151673132-/2020-0217002 公开目录:统计信息 发布机构:楚雄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题词: 发布日期:2020-02-17 09:38:45 文  号:
标 题:
楚雄州2019年三次产业发展情况报告

楚雄州2019年三次产业发展情况报告

2019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全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着力推进“1133”战略,推动彝州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全州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呈现总体平稳的发展态势。

一、楚雄州2019年三次产业发展特点

初步核算,2019年,楚雄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251.9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增长9.1%,增速比2018年回落1.1个百分点。比全国、全省分别高3个、1个百分点。在滇中五州市中增速排名第二位(曲靖市增长9.6%,红河州增长8.5%,玉溪市增长6.8%,昆明市增长6.5%)。三次产业占GDP比重由2018年快报数的17.7∶40.7∶41.6调整为17.7∶39.4∶42.9。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0.71%、54.33%、34.96%,拉动经济增长0.97个、4.97个、3.16个百分点,呈现“三二一”的产业结构。从三次产业比重变化情况看,一产比重与2018年持平,二产比重在上年基础上略有下降,三产比重有所上升。从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变化情况看,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55%,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带动作用不断增强。从三次产业整体发展情况来看,2019年楚雄州一产不优、二产不快、三产不强的短板明显。

(一)第一产业保持平稳,稳中有降。2019年,全州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221.80亿元,增长5.7%,增速比上年下降0.7个百分点,与曲靖市、德宏州并列居全省第1位。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比上年下降0.73个百分点,拉动比上年回落0.2个百分点。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34.06亿元,增长5.7%,增速比上年下降0.7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11.39%,比上年下降0.78个百分点,拉动增长1.03个百分点,比上年回落0.22个百分点。

(二)第二产业后劲不足,支撑乏力。2019年,全州实现第二产业增加值493.10亿元,增长11.7%,增速比上年回落3.7个百分点,居全省第8位。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分别比上年回落5.88个、1.2个百分点。

1.工业实现增加值306.62亿元,增长11.5%,增速比上年下降1.9个百分点,居全省第6位,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6.36%,拉动增长3.35个点,分别比上年下降0.5个、0.43个百分点。其中:烟草制品业增长-0.4%,比上年下降1.1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0.93%,拉动增长0.08个百分点,分别比上年提高0.36个、0.02个百分点;非烟工业增长15.7%,比上年下降4.6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9.76%,拉动增长2.69个百分点,分别比上年下降2.04个、0.57个百分点。在以单晶硅项目为主导的电子专用材料制造业和电力工业的强劲增长支撑下,工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巩固。

2.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86.76亿元,增长11.9%(不变价),比上年下降3个百分点,居全省第9位。建筑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7.68%,拉动增长1.6个百分点,分别比上年下降5.72个、0.8个百分点,对产业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所下降。2019年受固定资产投资中建安工程投资增速下滑的影响,建筑业对全州经济发展的贡献拉动有所减弱。

(三)第三产业稳步发展,稳中有进。2019年,全州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536.99亿元,增长7.7%,增速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居全省第9位。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分别比上年提高6.61个、0.2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中的六大重点行业增加值增速与上年相比四升二降,其中批零住餐、交通运输、房地产、非营利性服务业增速分别提高0.1、4.1、2.5、2.2个百分点;金融业、营利性服务业增速回落0.4、4.5个百分点。六大行业中,交通运输、金融、房地产、营利性服务业等4个行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都在5%以下,占三产比重分别为11.33%、8.56%、11.26%、10.66%。反映服务业活跃程度的营利性服务业对第三产业发展的贡献率出现下降的势头。以财政八项支出支撑的其他非营利性服务业和传统商贸业占三产比重达55.86%。金融业对GDP增长拉动水平仅为0.09个点(各行业发展情况详见下表)。

楚雄州2019年第三产业各行业构成情况表

二级指标

2019年1-12月

现价绝对数(万元)

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速%

现价比重%

贡献率%

拉动GDP增长

三产中各行业占比%

批零住餐业

1338718

5.7

10.69

6.86

0.62

24.93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608581

9.6

4.86

4.43

0.40

11.33

金融业

459922

2.4

3.67

1.03

0.09

8.56

房地产业

604525

7.8

4.83

3.10

0.28

11.26

营利性服务业

572217

13.2

4.57

7.21

0.65

10.66

非营利性服务业

1660676

8.8

13.27

11.93

1.08

30.93

(四)县市三次产业发展有新变化,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向好。2019年,楚雄市、牟定县、大姚县仍然为“二三一”结构,姚安县仍然保持“三一二”的产业结构,其余6个县的产业结构与全州保持一致,均为“三二一”结构。10县市的第一产业占GDP比重除楚雄市、大姚县有所提高,南华县持平外,其余7个县均在上年基础上明显下降,下降最多的双柏县一产占比较上年减少了1.5个百分点,县域产业结构调整变化趋势积极向好。当前我州经济正处于工业化初期向中期加快转变的过程中,在目前第三产业处于中低速增长,对经济发展贡献率逐渐降低的形势下,县域三次产业发展调整中的新变化对于巩固培强全州第二产业的核心地位作用明显。

二、存在的问题

全州三次产业发展不均衡,结构不优。具体表现为第一产业比重偏高,第二产业体量偏小,第三产业结构层次低,总体发展不足。我州“三二一”的产业结构面上虽与国家、省保持同步,但背后深层次的问题是工业发展严重不足。因为现在的“三二一”产业结构并不是在工业化完成后地区经济高度发展、产业化水平提升形成的,而恰恰是由于工业发展不足,三产替代二产发展的结果,可以说是早熟型的“三二一”结构。这样的结构跟楚雄州所处的发展阶段不相匹配,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必须认识到,对于工业化没有完成的地区,二产带动三产发展的能力不足,压缩了生产性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的发展空间,拖慢了三次产业整体发展节奏。第三产业相对第二产业来说增长波动比较平稳,但其无法形成拉动经济快速增长的支撑,只能作为经济发展中的稳定器,现阶段拉动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仍然是第二产业。

(一)第一产业比重偏高,对经济发展支撑不足。2019年我州第一产业占GDP17.7%,高于全国10.6个百分点、高于全省4.6个百分点。由于2019年以来,气候环境的变化增加了我州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资源环境的制约直接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第一产业增速虽然居全省第一位,但对GDP的贡献率仅为10.7%,拉动经济发展的作用不够明显。

(二)第二产业体量偏小,发展后劲明显不足。受外部环境、原材料与人力成本上升、利润空间下降、融资困难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全州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较多,重点行业企业拉动力持续下降,电力、冶金、化工业都呈下行趋势。年内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仅27户,整体达规企业户数较少,产值10亿元以上企业仅有10户,规模较大的企业偏少,工业基础较为薄弱。受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滑的影响,建筑业增加值增速有所回落。同时,由于州内建筑业企业资质偏低,竞争力不强,许多重大项目虽然在州内施工,也不能纳入全州范围统计,因此加快建筑业发展难度较大。2019年全州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86.76亿元,增长11.9%(不变价),比上年回落3个百分点,对GDP的贡献率同比下降5.7个百分点。

(三)第三产业中金融业、商贸物流、新兴服务业稳中趋缓,三产发展短板依然突出。第三产业发展过度依赖财政投入,活力不足。2019年非营利性服务业对GDP的贡献率为11.93%,对GDP的贡献率仅次于工业和建筑业,非营利性服务业在三产中的占比高达30.9%,而2019年我州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仅增长1.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长1.3%,财政收支的低速增长不足以支撑非营利性服务业及第三产业的快速增长。

(四)县域三次产业发展不充分,活力不足。县域产业发展是全州三次产业发展的基础。2019年我州10县市中,除楚雄市和禄丰县以外的其余8个县经济体量均不足百亿,80亿元以下的县还有4个。从产业结构看,除楚雄市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为7.4%以外,其余9个县市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都超过了20%,姚安县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甚至超过了30%。县市地区农业生产仍然在经济活动中占据重要份额。县域产业发展不均衡仍然制约了我州三次产业发展。

三、对策建议

从三次产业关系来看:第一产业是二、三产业的基础;第二产业是三大产业的核心,并且对第一产业具有带动作用;一、二产业为第三产业创造条件,而第三产业能够带动一、二产业发展,因此,要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就要主动作为,打牢第一产业发展基础,加快第二产业升级步伐,提升第三产业发展效益。

(一)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全州上下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发展绿色食品为目标,着力抓特色、优产业、提品质、强科技、稳增长。健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稳定粮食产业,规范畜禽产业,培植花卉苗木产业,培强中药材种植产业,壮大“农、林、畜”等龙头企业,发展特色经济。支持发展直销、配送、电子商务等农产品流通业态,健全农业服务业。开发生态农业观光区、大型农庄、水果采摘园、生态茶园等集吃、住、游为一体,游客参与互动性强的休闲养生旅游项目和产品,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围绕州委、州政府确定的重点产业,做大做强具有增长潜力的绿色健康食品产业,加快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与绿色食品制造业的发展,推动生态楚雄、绿色食品牌高质量发展。

(二)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推动二产快速发展。一是要加大对规上工业企业的培育力度,做好工业企业挖存量、抓增量工作,给政策,增动力,促进工业快速增长。要加快工业项目投产的推进力度,突出抓好电力、化工、烟草制品、装备制造、绿色食品制造业等重点行业,着力抓好新动能的培育,在抓好存量生产的同时,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寻求培育新的大产业支撑。二是夯实建筑业增长基础,巩固提升对二产的支撑作用。突出重点,抓好重大投资项目,对建筑业快速增长形成有力支撑。切实抓好乌东德电站建设,以及滇中引水、永仁直苴调水、武定猛果河调水等一批重点水利枢纽建设,确保“五大枢纽”顺利实施,保持建筑安装工程投资的持续增长,夯实建筑业增长基础。同时要认真落实10大重点建筑业骨干企业、培育行动和挂钩联系企业制度,分类指导,重点培育。引导和鼓励州内建筑业企业晋升资质等级,壮大企业规模和实力,促进市场主体快速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

(三)大力发展新型服务业,推动第三产业提质增效。目前我州第三产业各行业中占三产比重最高的是非营利性服务业达30.9%,其次是批零住餐业达24.9%,其余4个行业占比在10%左右。为降低对财政支出的依赖,筑牢三产发展的基础,要加快推进新型服务业的发展。一是运用现代服务技术和经营方式改造提升传统商贸业。鼓励引导批零住餐等行业企业转变思路,调整策略,建立健全网上预订、快递送货、刷卡消费、会员连锁等方面服务体系,提供高中低档、灵活多样的服务。通过举办各种美食文化推广活动刺激城市居民消费。二是加快电商物流业发展。加快县市电子商务进农村建设,促进农村消费转型升级。引导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应用,鼓励发展第三方电子商务专业平台,促进电子商务与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相结合。提升物流业标准化、信息化水平,加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物流综合服务功能,形成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信息等方面有机结合的一体化综合性服务体系,引导物流企业向园区集中,促进物流业集群化发展。三是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以产业背景为依托,政府支持为前提,企业需求为根本,引导和推进企业流程改造,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由重制造、轻服务向强制造、重服务转换。

(四)加大企业的培育发展,抓好升规达限工作。各级主管部门要切实做好工业、建筑业和重点服务业企业的培育发展,增加企业户数,壮大企业规模,提升企业竞争力,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增量。要重点关注规模以上服务业中科研、水利、教育、卫生、公共管理以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行业的从业人员和工资总额等基础指标,在下步工作中,要加大对相关行业单位的培育发展,力争有更多的单位纳入规模以上服务业统计,提升企业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