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市动态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动态要闻 >> 县市动态 >> 公开信息内容

大姚县以新时代文明实践 绘就发展新图景

发布日期:2025-11-04 08:52:58 来源:楚雄日报 作者:王祖贤 点击:[]

近年来,大姚县紧扣新时代文明实践“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工作目标,聚焦建强阵地、规范管理、精准服务关键环节,打造“文明大姚”新时代文明实践“主引擎”,让文明之风吹遍蜻蛉大地。

精耕阵地建设,构建全域服务矩阵。投资200余万元建成大姚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辐射全域建成12个乡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29个村(社区)文明实践站,形成“中心引领、所站支撑、多点开花”的阵地矩阵。同时,整合县委党校、县文化馆等资源打造文明实践综合体,7大服务平台高效集聚,开展活动2837场次,让群众“愿意来、方便来、喜欢来”;联动各级文明单位与示范点,打造石羊孔庙、赵祚传故居等6个文明实践示范带,举办特色活动50余场次。此外,还将服务触角延伸至商业街区、景区等区域,建设学习型、活力型、诚信型、暖心型“四型”阵地,探索打造文明实践“夜间模式”“假日模式”,并在重点场所设立20余个标准化学雷锋志愿服务站点,实现“一公里服务圈”全覆盖。

严抓规范管理,激活长效运行动能。成立大姚县新时代文明实践管理服务中心,加强对全县各类实践阵地的协调指导、督促检查和全县217支志愿队伍的管理与服务。制定《大姚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指南》等6项制度,形成“需求摸排—项目设计—实施评价”闭环流程,每月开展“文明需求大排查”,梳理8大类需求并设立42个“菜单式”服务项目,累计完成服务订单6800余场次。在队伍建设上,构建“总队+专业分队+特色小队”体系,新增非遗传承、民族团结等12支特色小队,注册志愿者达3.2万人;实施“志愿者赋能计划”,邀请专家、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等开展培训16场次,覆盖志愿者2000余人次。同时,以“五有”为标准建立“12390”评价体系,确保工作可量化、可操作,激活长效运行动能。

聚焦实践实效,擦亮乡风文明名片。深入挖掘儒家文化、民族文化、农耕文化中的精神内涵,持续开展多元化文明实践活动,组织开展云南省2025年“四季村晚”启动仪式暨2025年全国春节“村晚”大姚县示范展示活动、大姚县第十五届“红土地之歌”演讲大赛等活动4400余场,举办彝绣非遗传习、“三下乡”等特色活动100余场,服务群众20余万人次。在成风化俗方面,创新“讲、评、帮、传、乐、立”“六字”工作法,推行“一约四会”“红黄榜”评议制度,印发《大姚县文明殡葬礼仪公约》,破除铺张浪费、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此外,还探索“文明实践+非遗”模式,开展彝剧、彝绣、古法制盐等技艺体验活动20余场次,让1000余名青少年触摸文化根脉;打造“红色文化+”模式,将七街文明实践站与赵祚传故居等场馆融合,年内接待参观学习6万余人次,让群众在红色体验中深化文明认知。

【 关闭 】